-
1 # 科學船塢
-
2 # 知天命31034804539
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它們之間的距離至少應大於兩星系直徑的和的距離,若不然大的星系就會吞併小的星系,而每個大星系中都是有一定數量的像我們太陽系組成的,如果以倆個大星系各自為整體去看待它們之間是否還存在其它象太陽系的小星系,我認為是不存在的,原因是各星系都有各星系的引力範圍,在星系形成過程中,較小的星系早已被較大的星系吸引為自已的勢力範圍之中了。
-
3 # 亞馬孫蝴蝶
可以肯定的說是"有"。
因為銀河系的直徑是十萬光年,太陽系的位置在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8光年的地方。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的太陽系至少要跨越2.2萬光年以上的空間,才能基本到達銀河系邊緣與仙女座星系相望。
既然銀河系的直徑在十萬光年之外,擁有數千億顆恆星;那這麼多的恆星絕不至於會全部聚集在太陽系以裡的銀河系中心區域。
也就是在太陽系向外的銀河系區域,即使零星分佈也會有少量的(其實也少不了多少畢竟幾千億顆呢)恆星分佈在太陽系與仙女座星系之間。
-
4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銀河系與仙女系中間有沒有像太陽系一樣的恆星存在呢?
這個題目非常容易歧義,看了很多大神的回答都是回答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的中心有無太陽系一樣的恆星存在,但此題的另一層意思是銀河系與仙女星系之間是否存在太陽一樣的流浪星系?答主認為是存在的,只要有合適大小與範圍的星雲氣體就能形成恆星系,並且到現在為止銀河系周圍已經發現了很多衛星系和矮星系
這是由日本、中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的一個伴隨銀河系的衛星星系。該星系是處女座方向發現的第一個矮星系,因此被命名為“處女座矮星系Ⅰ”;該星系是最暗的矮星系之一。
這一個254萬光年的遙遠距離內,即使有矮星系存在也難以觀測,畢竟它將會淹沒在銀河系與仙女星系的雙重光芒裡,我們相信這個之間會有一些類似於太陽系的恆星存在,它的何去何從將決定於銀河系與仙女星系的拉鋸戰,兩者之間的引力爭奪將會決定這些天體的去留,儘管到現在為止我們並無發現這個證據,但矮星系的發現給這個未知增加了更多的變數。
-
5 # 艾伯史密斯
答:不僅有,而且還有數十個矮星系位於銀河系和仙女星系之間,每個矮星系都有數萬顆到數億顆恆星。
我們一般說仙女星系是距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這裡面是不包含矮星系的,矮星系一般沒有規則的形狀,總質量相對較小,亮度較暗,所以很難被發現。
據天文學家估計,在銀河系周圍,存在100~200個矮星系繞著銀河系執行,但是目前只發現了20多個,它們也可以看成銀河系的衛星星系,最為著名的就是大小麥哲倫星系。
比如下圖中:
位於銀河系和仙女星系之間,就有:
(1)矮星系NGC 185,仙女星系的衛星星系,距離地球205萬光年,數百萬太陽質量;
(2)人馬座矮橢球星系,銀河系的衛星星系,距離地球7萬光年,直徑有1萬光年,裡面有數億顆恆星;
在銀河系和仙女星系之間,肯定還有未被發現的星系或者星團,甚至還有一些流浪恆星、流浪行星和黑洞。
圍繞銀河系或者仙女星系的那些衛星星系,它們受到大星系引力作用的影響後,內部的恆星會逐漸被大星系吞併,我們銀河系就在時刻吞併其他矮星系。
甚至我們所處的太陽系,都有可能在數十億年前,屬於某個未知矮星系,然後被銀河系吞併了,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性。
所以在銀河系與仙女星系之間,是存在很多天體的,像太陽系這樣的行星系有數億個,只是距離我們太遙遠,天文學上很難看到它們。
-
6 # 時空通訊這個問題有些含糊,可以理解為兩個問題。一是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之間還有沒有其他的星系,二是系外有沒有獨立的恆星。
仙女座星系距離銀河系有250萬光年,是本星系群中約50個星系中的老大,咱們銀河系排行老二。本星系群除了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其餘的星系都比較小。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周圍都有不少這樣的矮星系,屬於大星系的衛星星系。
銀河系衛星星系包括人馬座、大麥哲倫星雲、小麥哲倫星雲、大犬座、小熊座、天龍座、船底座、六分儀座、玉夫座、天爐座、獅子座1、獅子座2、杜鵑座等矮星系。矮星系就是相對較小的星系,這些星系最大的大麥哲倫星雲有2.1萬光年直徑,恆星數量約200億顆,不到銀河系的十分之一,距離銀河系約16萬光年。一些小的矮星系只有幾百光年直徑,包含幾十億顆恆星。
這些衛星矮星系距離銀河系近的只有幾萬光年,遠的有100萬光年。仙女座星系周圍也圍繞著很多矮星系,因此銀河系到仙女座星系之間有很多矮星系是無可置疑的。
所謂像太陽一樣的恆星那就是黃矮星了。恆星有大有小,主要以質量衡量,質量越大的恆星壽命越短,質量越短的恆星壽命越長。太陽的質量為1.9891*10^30千克,壽命約100億年。在銀河系幾千億顆恆星裡,太陽這樣相仿的恆星佔有5%左右,也就是有幾百萬顆。在其他星系也應該有很多。
至於有沒有系外恆星,也就是在廣袤太空中不屬於哪個星系的獨立恆星,也叫孤獨的流浪恆星,這個還沒有定論。
這是因為尚沒有真正觀測記錄和證據證明有獨立的恆星存在。如果有系外獨立恆星,當然就會有太陽一樣的恆星。
但一般認為這種星球是存在的。這個猜想主要基於幾個觀測。一是在銀河系,天文學家們發現一些不守規矩恆星,這些恆星正以每秒數百公里速度高速向銀河系外飛去,科學家們認為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可能是特定的天文事件,導致了恆星被彈了出去。比如星系的撞擊,黑洞的引力彈功效應等等。
迄今為止,已經觀測到銀河系超過600顆恆星正在往銀河系外高速運動,科學界認為,久而久之這些恆星將飛出銀河系,成為流浪恆星。
另外一個理由就是宇宙中物質“丟失”之謎,推測出在看不見的宇宙空間,應該有眾多的流浪恆星。我們能夠觀測到的宇宙物質(星系恆星星雲等)應該佔有約5%的份額,其餘95%由暗物質暗能量組成。但科學家們實際上觀測到的東西只有2.5%,“丟失”的物質哪兒去了呢?
加州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認為,宇宙中一半的恆星可能位於星系之外,以“孤獨恆星”的形式存在。他們採用一種叫“宇宙紅外背景實驗”衛星的儀器對深空進行了觀測,發現了正常星系星光之外的一些幽暗之光,這些“多餘”出來的光亮很可能是缺失的那部分質量~孤獨的流浪恆星。這部分物質佔宇宙可見物質的50%。
但這些研究都沒有最後確鑿的證據支撐,事實上也沒有真正的觀測依據。所以宇宙中到底有沒有獨立的“流浪恆星”,還是個未知數。
-
7 # 火星一號
銀河系與仙女系之間的空間不是完全空的,其中也可能存在不屬於任何星系的恆星,它們被稱為星系際恆星,或者又叫流浪恆星。那麼,這些獨立的星系際恆星是怎麼來的呢?
星系際空間的氣體雲密度極低,在那裡基本上不可能會獨自形成恆星。流浪恆星原先也是來自星系,只是出於某種原因,它們擺脫了原有星系的引力束縛,進入到星系際空間中。
第一種原因,星系碰撞。如果兩個或者以上的星系發生碰撞,其中的少部分恆星就有可能因為引力作用而被拋射出星系。據估計,太陽在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未來合併過程中有十分之一的可能性會成為流浪恆星。在數十億年前,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都可能與其他星系發生過合併,所以在它們之間的空間中是有可能存在流浪恆星。
第二種原因,多恆星系統的瓦解。星系中存在不少多恆星系統,它們透過引力作用束縛在一起,互相繞行。如果這種系統近距離靠近黑洞,其中有恆星掉入黑洞,那麼,就有其他恆星會獲得極快的速度,從星系中逃逸出去。或者多恆星系統中的某顆大質量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這也會導致某些恆星以極快的速度脫離。
就像太陽一樣,流浪恆星周圍也有可能存在行星,因為行星的運動主要是受到主恆星引力的控制,主恆星去哪裡,行星也會跟著去哪裡。如果那些行星的軌道恰好在宜居帶中,那它們就有可能像地球一樣出現生命。只是那裡的夜空幾乎是完全暗的,不會像地球那樣可以看到璀璨的星空。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銀河系與仙女系之間是否存在星系際恆星,但早在1997年,哈勃太空望遠鏡就已經在室女座星系團的星系際空間中發現了不少的流浪恆星。
除此之外,銀河系與仙女系之間的空間還存在一些矮星系,它們要麼是繞行銀河系的衛星星系,要麼是繞行仙女座星系的衛星星系,例如,獵犬座矮星系、仙女座II星系。
回覆列表
銀河系中心與仙女系中心都是整個星系中最亮的地方,也是物質密度最大的地方,它是整個星系的質量中心,約佔星系總質量的0.5%,重力束縛住數以千億計的恆星,這就形成了我們肉眼看到的棒旋星系與螺旋星系。
看銀河系的中間部分就好像一個明亮的扁球體,那裡大部分都是年老的恆星,恆星密度極高,主要以白矮星居多,像我們的太陽,在50億年後也會慢慢的變成一顆泛著白光的白矮星。
仙女星系中央黑洞質量更加恐怖,足足相當於1億個太陽!
像這兩個星系星核的周圍沒有像太陽系這樣的恆星系存在,即使有也應該在星核外圍。在那個明亮的區域內,會有一大批大質量恆星進行超新星爆發,然後坍縮形成黑洞,環境極其惡劣,且由於恆星密度極高,高到從太陽到比鄰星這麼有限的距離內還要塞下100萬個恆星,但真實情況是,比鄰星到太陽這裡沒有一顆其它恆星。
所以那裡的引力情況很複雜,像太陽系這種恆星系結構在那裡面無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