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旅行的里奧
-
2 # 東語東願
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投降主要是因為發動了一場不得民心的戰爭,其中原因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同盟國不是太弱,就是臨陣倒戈。可笑的是在被英、法、美追著打了後,義大利竟然掉轉槍口,退出同盟,轉向協約國。最終又導致了德國孤軍奮戰,不投降才怪。
二是德國是想要速戰速決,沒想到進入膠著狀態,成了人人都想不到的消耗戰。這可讓當局者亂了陣腳,德國如延長時間,本來資源不豐富的德國(尤其是石油)只能好自為之,主動投降。人家協約國要啥有啥,拖時間對他們有利。
三是美國也想撈點油水,一腳踩了進來。一下子成為了各協約國的兵工廠,相當於發起了戰爭財,美華人是最不想把戰火引到本土的。為此,他們提供彈藥、裝備,等完事了,協約國一看,美國裝備真好,買,美國又發了。德國一個人單挑,加上協約國靠上了財大氣粗的美國,德國不得已不投降!
-
3 # 大將軍威武K
德華人在一戰那會兒並不是選擇投降而是主動求和退出戰爭。在那個情況下,德國這樣選擇,那是再明智不過了。德軍固然還能打,也完全能夠在本土跟協約國軍隊死磕一場。就算協約國獲勝也必然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結果。
但是如果德軍在本土與協約國決戰,那必然使德國本土受到戰火侵害,一旦在本土決戰中戰敗,那德意志帝國必然被協約國特別是法國徹底瓜分,畢竟法華人在一戰中的損失最大,那樣的話德國很可能將永遠從地球上消失。
所以,德國選擇退出戰爭,簽訂《凡爾賽和約》。表面上看十分屈辱,但實際上因為本土免受戰火侵襲,國家的元氣得以保留,也就為後來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
4 # bindong1
可以延長時間,己經毫無意義。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有追求的目的:生存空間,財富,人口,威望;而不是單純的殺戳。
戰爭到了1917年,實際上只剩下德國在單打獨鬥,外面全被封鎖,引起公海船隊譁變的原因,只不過是士兵吃的罐頭過期了,,,軍人如此,平民呢?己經吃不上飯了!德國力竭,由此可見一斑,,這進而引發了1918年10月的威廉港兵變,德皇威廉二世嚇得逃出皇宮,被迫下臺,真可謂是"一隻罐頭引發的血案”,,
11月,德國投降,
興登堡驍勇善戰,在前線四處滅火,魯登道夫深謀遠慮,在後方運籌帷幄;德國賴此二人!然此二人也認為,再打也毫無意義了。但他倆為了軍人的榮譽,並不倡議求和,
事態來了,戰爭停了,戰爭英雄仍在,
興登堡後來當了德國總統,希特勒的總理,就是他任命的。
德國投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己經有了發生如俄國革命的迫在眉睫危險。
德國的投降對於當時的德國,是明智的選擇,,,儘管德軍還能殺死很多很多的敵人。但德意志民族死的更多,
軍人的榮譽或者平民的生命?哈姆雷特之問。
-
5 # 吉林大福圓
德國的投降是必然的。
一戰前,德軍總參謀部制定的“施裡芬計劃”是以俄羅斯需要6-8周動員為前提,打算用這個時間差把歐洲陸軍強國法國制服。
正是因為有“施裡芬計劃”,德華人才有信心戰勝協約國集團。
戰場和沙盤演練從來都不是一回事。俄羅斯的動員根本就沒有用6-8周,馬恩河會戰的失敗也告示著西線上的速戰速是一句空談而已。
正如一個人不能一心兩用一樣,兩線開戰從來都是兵家大忌。
”射鵰英雄傳”中的所謂左右互搏術,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
德皇威廉二世肯定不甘心投降。但是,老百姓並不傻。對於一場必然失敗的戰爭,有誰會願意成為某人自尊心的犧牲品呢?
隨著十月革命的炮聲,德國也發生了工人起義。威廉二世也只能逃亡荷蘭。
就算沒有起義,他也支撐不下去。這種消耗戰,完全可以讓一個民族滅種。
也即,威廉二世如果挺到最後,只有亡國滅種一個結局。
-
6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投降不是軍隊打不下去,而是被英法等國的和平條件欺騙,自動解除了武裝。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的態勢還是不錯的,沙俄發生革命退出戰爭,德國避免了兩面作戰的局面,美國雖然參戰但還沒有爆發出強大的力量,繼續打下去實際上是兩敗俱傷。
因此美國總統威爾遜出面給了德國一個很優厚的和平條款,這誘使德國內部勢力分裂,德意志帝國境內許多城市發生叛變起義,逼迫德皇下臺。內部的鉅變使得前線德軍兵無戰心,再也無力抵抗英法的進攻,德軍不敗而敗。
當德國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後,英法兩國完全推翻美國總統威爾遜給出的承諾,嚴厲處罰德國,在巴黎和會的《凡爾賽條約》中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還背上了高達113億英鎊的戰爭賠款。
《凡爾賽條約》的訊息傳回德國本土激起了民眾的強烈抗議,大家都發現自己被英法等國欺騙,成了摧毀自己國家的幫兇,因此異常憤怒。特別是德國軍人認為他們被背叛,他們認為德國事實上根本不應該輸。這些成為促使納粹崛起掌權的重要因素。
-
7 # 史書上冬眠的蛇
沒有危險?你從哪看出來的?還延長時間?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早投降早解脫,延長一分鐘都是對世界人民包括德華人民的犯罪,一分鐘也不能延長了。
德華人在一戰中犯了幾個嚴重的錯誤,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他們的失敗,能打四年已經是奇蹟了!從開始的戰略戰術來看,不管是施裡芬還是小毛奇,或者德軍參謀部,德皇威廉二世,興登堡他們都認為德國會速勝,速勝論一直是德國的指導思想,雖然打了四年沒能速勝他們仍然堅持速勝論,所以從馬恩河會戰到凡爾登戰役到最後1918夏季攻勢,他們都是爆發式進攻,希望一戰定乾坤,可哪次都是拉長戰線後轉入消耗戰,除了給後勤補給帶來更大消耗量,沒有任何作用,他完全被英法給拖垮了,不投降就只能都餓死,再也沒有啥攻勢了。
你在瞧瞧德國那幾個坑人的盟友,什麼奧匈帝國,羅馬尼亞,奧斯曼土耳其,這幾個不是先天發育不足,就是後天全身缺氧,哪有一個能打這種消耗戰的?已經先德國一步都投降了,實際上到了1918只剩下德國單打獨鬥了,兩大陣營對抗變成了德華人自己的戰爭。就說協約國中的俄國,發生革命後寧可割讓一百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外帶60億馬克的賠款也要退出一戰,你就知道這場戰爭對交戰國是怎樣的折磨了。
英法雖然艱難,但人家有大片殖民地可以支援緩解一部分壓力,德國也有殖民地,但不是小島就是半島,哪有個像加拿大那種的,這種情況下不支援殖民地就不錯了,還能指望啥?美華人最聰明,能看出事,毅然決然的加入反德陣營,德國還有啥可折騰?
德國海軍還淨給陸軍搗亂,一戰時候,德國海軍本來就打不過英國,還拼命的造,把陸軍那點資源全搶跑了,結果造了軍艦就只能躲海港裡躲避英艦追擊,早知道這樣還不如造點岸炮算了,費那些資源幹啥?
其餘的就不用多說了,到了1918秋季的時候,興登堡都打不下去了,這個頑固的保皇派整天圍著威廉二世勸他投降,可想局面已經惡化成什麼樣子了,那時候真的堅持不住了,並非沒有危險可以延長啊!
-
8 # 優己
因為美國參戰了,他們不得不投降!在當時,德國是軍事能力最強的一個國家!但是德國的短腿科非常明顯,德國沒有資源!所有戰略物資必須依靠進口!而當時德國的地緣相當不利,德國的主要港口都在波羅的海,這裡只有一個通道可以出海,很容易被英國封鎖!由於德國海軍打不過英國海軍,這使得德國的戰爭潛力被限制!唯一能依靠的便是美國!一戰初期,由於美國的中立國政策,使得德國可以從美國進口物資!美國是英國的債主,又是中立國,所以懸掛美國的商船便能夠穿過英國的防控區再進入德國!這是一戰時期德國唯一能夠獲得戰略物資的手段!否則其他商船隻要經過一律被擊沉!
-
9 # KK軍事說
德國在一戰戰敗的原因有幾個方面:
1、因為德國,奧匈帝國等同盟國發動的是侵略戰爭, 是非正義的戰爭,被世界所唾棄的。
2、因為德國的國土太小,資源太少,不能支援長時間的戰爭消耗,在一戰時期,戰爭時間一直在被拖延,德國沒能很快地結束,於是後勤與裝備遲遲不能跟上來,前方士兵士氣低下,沒有戰鬥力。
3、在戰爭處於膠著狀態,美國參戰了,使戰爭的天平迅速傾斜,改變了兩大軍事集團的力量對比與戰略優勢,因為美國的領土面積大,資源豐富,人口數也大,使美國成為了一戰的主要基地,為一戰的勝利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4、德軍將領指揮失敗,使德軍並沒有攻下凡爾登,失去佔領巴黎的機會,在這一戰役中耗盡了元氣並節節敗退。凡爾登戰役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決定性戰役和轉折點。
不能延長時間,當時的戰事已經很吃緊了,如果在不投降,德國就有亡國的危險,如果繼續拖延下次,德國可能損失的利益更多,被列強壓榨的也更多,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當時的德國領導者應該也是這樣想的。
回覆列表
謝邀。我把原因簡單歸結為幾點。德國軍隊在1918年春季進攻中他們幾乎獲得成功,但用完了耗材。時機 - 俄羅斯已經被打敗,美華人還沒有出手。德華人把所有可以撤回到西部陣線的部隊都作了最後的努力。精疲力盡 - 一旦春季攻勢消退,德華人已經筋疲力盡。飢餓 - 德國平民在祖國捱餓。當衝鋒隊員看到英國,美國和法國的供應堆放得如此之好時,他們停止了戰鬥並開始吞噬自己!叛變 - 公海艦隊處於譁變狀態。背後的刺 - 德國將領告訴凱撒要求停戰。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德國談判代表們放棄了他們所有的討價還價點,並且基本上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