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華夏古代有兩個中心。

    一個大約在今天的山西太原附近,另一個大約在今天的陝西西安附近(就叫咸陽)。

    中華文明產生於黃河流域,黃河兩岸就是歷朝歷代的政治中心區域。偉大的母親河,九曲黃河蜿蜒綿長,就如同太極圖中的彎曲的分隔線,把中原地區劃成陰陽兩部。

    太原,顧名思議,就是太極的原點。是這個陰陽魚的陰眼之處。陰,蘊育,至陰則陽生,就是龍興之地,古代帝王潛龍起事的地方。太原附近有個城市從古到今都叫榆次,就是魚次,是魚眼到達的地方,掌控著廣闊的晉中平原,千百年來,永無水旱災害,乃是帝王之資也。

    西安就是咸陽,就是至陽之所,太極圖的陽眼。陽,成果,至陽而隆盛,就是龍騰之處,古代帝王建功立業的地方。依山帶河,攻守兼資,據險塞而控中原,古來必爭之地,乃為帝王之業也。

    古有“秦晉之好”,秦是陽興,晉為陰潛,“之”為九曲黃河,“好”是陰陽和諧。就是說,這陰陽兩地區互相友和之時,天下大定,四海昇平。若兩地不和,則戰亂叢生,烽煙四起,而改朝換代。如春秋,如隋唐,如五代。

    當然,這是古代中國以中原為腹心的地理概念,到現在已經逐步改變了。現在的大中華隨著興盛與崛起,東則面向海洋,西則遠通歐洲,又有了新的太極流轉圖,那就另當別論了。

  • 2 # 犀牛村夫

    華夏,是遠古時期華氏族與夏氏族聯合抗擊九黎族和三苗的聯盟體。九黎族和三苗失敗後,華夏聯盟體接管了九黎族的地盤,形成了以長江以北的江蘇,湖北北部,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等區域的華夏聯盟體範圍(後稱為中原)。在這個華夏聯盟體範圍內,若論最中點的位置,應該是現在的河南與河北交界的安陽一帶,因此後來商朝的盤庚便把國都遷到這裡設定。這裡北到山海關,南到長江,距離幾乎相等。西北到山酉與內蒙邊界,東南到長江下游,距離也不相上下。東北到到山東半島,西南到甘肅寧夏,距離也很對稱。東到山東沿海,西到陝西西部,距離也很相當。因此說如果以華夏地域論中心,安陽是當之無愧。如果是以華夏行政中心為論,由於時過境遷,也沒有確定的史書記載,我們後人也不敢妄加定論,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當時華氐族的範圍是陝西,山西,河北以及河南北部。夏氏族的範圍是長江以南的湖北北部,河南中南部和寧夏一帶。由於華夏聯盟體曾經歷過好幾個最高領導的帝君,他們所設的最高行政公署又都以各自所在的區域而立,所以無法確定當時華夏聯盟的最中心行政點。許多人認為是在河南的洛陽,有的人認為在陝西的咸陽。如果以華夏聯盟體之後的定都而論,確實洛陽與咸陽是中國古代的行政中心。

    話說到這,題主之意,究競是以地域為中心還是以行政為中心,還望大家多加分析。

  • 3 # 使用者53899714445

    中心在黃河中下游,因黃河在歷史上氾濫過無數次改道無數次,所以南到淮河,北到河北西起甘肅東部整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安微和江蘇北部才是中心。

  • 4 # 清羊Xx

    看到許多亂七八糟的歪理邪說誤人子弟,怎一個亂像了得?我看還需要一次“焚書坑儒”似的文化整修,去粗取精,去雜扶正,理順華夏文明脈絡,以正視聽,,,,,看現在學術界,焉然一個大醬缸,一些粗通文字的偽學者文痞不以學術為重,只為一己之私,或為私己地域之念,大放厥詞,或大搞地域黒歧,玷汙華夏文明,,,,盼望能正本清源,讓華夏文明一脈相承,,凝聚中華民族的向心力,,,

  • 5 # 至樂無如讀書

    要弄清華夏的中心,必須先弄清什麼是華夏?“華夏”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周人自稱“華”,也自稱“有夏”。也因此,周人把分封到全國的諸侯國稱為“諸華”或“諸夏”。那麼“華”與“夏”的源頭在那裡呢?我們知道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陶器上有玫瑰花圖案,“華山玫瑰燕山龍”!所以半坡先民把附近的山叫“華山”,把居住在華山周圍的人民稱為“華人”!這是“華”最早的出處。那麼,什麼是“夏”?《史記》記載,吳季札聘於魯,觀周樂。對秦樂是這樣評的,“歌《秦》。曰,此之為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這段評語告訴我們,周秦所在的關中就是“夏”,范文瀾《中國通史》,解釋“夏”有西方的意思,西方即周秦故地;周人秦人就是“夏人”。以上分析告訴我們,“華夏”源自陝西關中,也即涇渭流域;夏人周人秦人都是華夏先民!(秦人源自東夷,此時已華夏化)炎黃夏周都發祥於涇渭流域。炎黃華夏集團戰敗東夷蚩尤,其後裔武王伐紂再次戰勝東夷殷商,華夏東夷至此全面融合,並把華夏文化推廣到全國,行成了新的華夏文化!“華夏”發祥於涇渭流域,建都長安的周秦漢隋唐又是華夏民族的黃金時代,所以華夏的中心在陝西,在涇渭流域,在關中平原,在鼎盛輝煌的西安!(中華早期先民有兩大中心,西邊是以華山為中心的華夏先民。東邊是以泰山為中心的東夷先民)。

  • 6 # 鐵馬冰河戍輪臺

    按照中國最權威的考古學家蘇秉琦的理論,上古時期的中國屬於無中心多源,形象的說話叫滿天星斗。這個時代的中國是沒有中心的,各個史前文化以邦國的形式共同存在。到了夏朝建立,中國出現了第一個中心城市,就是夏朝的首都二里頭。夏朝建立的王國成為各邦國的權力中心。此時的中國邁入有中心多源時期,也稱月明星稀時代。是中國最早出現中心的時代。二里頭處伊洛之地,所以河南洛陽盆地就是中國可以基本確定的第一個中心。二里頭文化據檢測距今時間達3500——3800年,對應歷史夏朝中晚期——商代早期。已發掘出大型宮殿建築遺蹟。據《呂氏春秋》記載,古代中國“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二里頭宮殿就是沿中軸線擇中而建,建築原則中國曆代王都,包括紫禁城都在遵循。同時在二里頭發現的青銅器禮器作坊群,和中國最早的雙輪車,都具有明顯的王國內涵和規模特徵。二里頭的一些禮器型陶器,也廣泛散佈於周邊文化遺址,很有可能就是二里頭作為賞賜禮物,贈予周邊臣服的邦國。其勢力範圍已經到達長江中下游。可見二里頭文化具有廣域王國中心和大規模文化輻射的重要特點。這些都充分證明二里頭就是中國目前已經發現的最早的王國政治經濟中心。夏朝早期的都城,由於現在的考古發現還無法確定具體位置,也就無法證明其王國權利中心地位。夏朝早期都城位置比較可信的是堯都平陽對應的陶寺遺址。陶寺遺址位於山西,屬於龍山文化型別,據歷史記載,是中華文明始祖堯建都的地方。陶寺已經可以確定具有的早期國家權利中心功能,但是由於規模較小,還無法達到王國中心標準。所以如果能夠出現更具有確定性的考古證據,證明陶寺就是夏朝早期都城,中國最早的王國中心就有可能在山西,不過目前還是不支援這個結論。

  • 7 # 沅汰

    “華夏”,用我自己的理解來講:從人類早期的發展史來看,最早的人類出現直到漸成聚落都散居於中國境內。隨著人類的發展,聚落又漸成部落,形成了幾大部落集團,比如炎黃集團、東夷集團、黎苗集團。三大集團的不斷強大導致了集團之間的戰爭,最終黃河流域的炎黃集團取得勝利,這就是“華夏”基礎的奠定。

    黃帝作為部落的首領被尊奉為華夏始祖。以後的堯、舜、禹及再後來的三代夏、商、周都出自於黃帝。“華夏”的概念也是三代之後才有的,“華夏文明”大抵指的就是以黃河中下游為核心地帶的文化型別及其傳承。

    “華夏”文明的形成不只有中原部落及王朝的建設之功,也有邊地部族的貢獻。比如蚩尤,比如來自東夷的殷商。

    結合考古來看,華夏文明主要指的是分佈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仰韶文化以黃河中游為核心地帶,已經進入了原始的農耕文明階段,也有狩獵及飼養家禽家畜,以彩陶文化為代表。龍山文化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以農耕為主兼以狩獵,以黑陶文化為代表。

  • 8 # 白石61

    徐旭生先生在《中國古史傳說的時代》中敘述:“大約華夏集團從陝西、甘肅一帶的黃土原上,陸續東遷,走到現在河南、山東、河北連界大平原上,首先同土著的東夷集團相接觸。始而相爭,繼而相安,血統與文化逐漸互動錯雜”。

    傅斯年名著《夷夏東西說》中論述:“三代及三代前,古族有東西二系,夏與周屬西系,夷與商屬東系。殷周間的劇烈變革“蓋民族代興之故”,是兩個民族,兩種文明之間的交替。源於陝西的華夏文明最終取代夷商文化,重振夏文化風氣,從而成為中華文明的奠基者!”

    從以上就可以看出來,所謂的“華夏集團”“夏與周”同屬西系,也就是在渭水流域一帶活動!另據文獻記載:

    另據《連山易》曰:“鯀,封於崇。”堯,封鯀為崇伯。“鯀”受封古崇國今地址現在戶縣。據《史記·周本紀》曰:“虞、夏、商、周皆有崇國。崇國蓋在豐鎬之間。”,另據《左氏春秋傳》杜預曰:“始平郡有扈鄉,殷為崇國,乃此也。”

    《康熙字典》記載:“崇,國名。堯時崇伯鯀,商時崇侯虎,在今西安府鄠縣。”據考證,現位於戶縣城北西韓村一帶,即為鄠邑區古城舊址。

    正解,雅言,就是關中話。

    為什麼稱雅言?

    雅即夏,雅言就是夏地人的語言,夏地即陝甘寧涇渭流域古稱。

    西漢•楊雄《方言》“夏,大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夏指秦晉之地。

    《史記•吳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秦聲就是夏聲,秦地即周地即夏地。

    戰國《睡虎地•秦簡》“臣邦人不安其主長而欲去夏者,勿許”。——秦即夏。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國西部地區稱為夏,夏有雅正大等義,宗周詩篇稱雅詩,秦風詩篇稱夏聲,夏聲就是雅詩。東方齊魯衛等大國諸侯本是從西方(陝西)遷來,所以稱東夏,東西合稱諸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耳出血是怎樣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