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任叔嶽

    魯智深的戒刀是自費在鐵匠鋪打兵器的時候打造的,一個鎮上的鐵匠鋪水平不會很高,主要看重打禪杖的買賣,戒刀應該屬於買一贈一。魯智深有了長兵器鐵禪杖,戒刀就只是個輔助工具了,基本用不上了。魯智深在野豬林時候曾經用它割過綁林沖的繩子。武松的戒刀稱為戒刀實際應該是雙刀,此外是鋒利的寶刀當然要比魯智深的戒刀好了。

  • 2 # 鳳凰西遊

    魯智深的戒刀從何而來?

    讀者和看官都被魯智深的水磨禪杖所吸引,因而忽略了他的那口戒刀。其實,魯智深在打造禪杖的時候,一併打造了那口戒刀。

    在五臺山出家期間,魯智深曾經獨自下山,走出“五臺福地”的牌樓,來到一個鄉間市鎮,看到了一個寫著“父子客店”的鐵匠鋪,於是大踏步走了進去。

    “灑家要打條禪杖,一口戒刀,不知有上等好鐵麼?”

    “小人這裡正有好鐵,不知師父要打多少重的禪杖、戒刀,但憑分付。”

    “灑家只要打一條一百斤重的。”

    “重了,師父,只恐師父如何使得動?便是關王刀,也只有八十一斤。”

    “便依你說,比關王刀,也打八十一斤的。”

    “師父,肥了不好看,又不中使。依著小人,好生打一條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與師父。戒刀已說了,不用分付,小人自用十分好鐵打造在此。”

    魯智深在大鬧五臺山一場後,智真長老也是眾願難違,只好請魯智深離開,並介紹他到大相國寺去謀生活。魯智深下了五臺山,在客店住了幾日,專等禪杖、戒刀完工。

    等得兩件兵器完備,做了刀鞘,把戒刀插放鞘內,禪杖卻把漆來裹了。將些碎銀子賞了鐵匠,背了包裹,跨了戒刀,提了禪杖,行程上路。

    自此,魯智深禪杖開路、戒刀護體,大咧咧、豁達達地踏入江湖,當真是:鞘內戒刀,藏春冰三尺;肩頭禪杖,橫鐵蟒一條。

    魯智深的戒刀在多處被提及

    打死鎮關西,魯智深用的是拳頭;事後逃跑時,魯智深帶的是哨棒;離開五臺山行走江湖後,魯智深的戒刀作為防身必備,就基本不離左右了。

    1.從桃花山離開時,魯智深從險峻處跳將下來,“尋了包裹,跨了戒刀,拿了禪杖,拽開腳手,取路便走”。

    2.瓦罐寺,剷除生鐵佛和丘小乙時,吃粥的老和尚向魯智深解釋時說道,“他恰才見你有戒刀、禪杖,他無器械,不敢與你相爭”。

    3.來到大相國寺,魯智深到內房中安置,“安頓了包裹行李,倚了禪杖,掛了戒刀”。

    4.大鬧野豬林,董超、薛霸看那和尚時,“跨一口戒刀,提起禪杖,掄起來打兩個公人”。救下林沖後,魯智深又“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斷了,便扶起林沖”。

    5.十字坡,魯智深被孫二孃放倒,幸虧張青及時歸來,“見了灑家這般模樣,又看了俺的禪杖、戒刀吃驚,連忙把解藥救俺醒來”。

    6.雙打二龍山,按照曹正的計謀,“把師父的禪杖、戒刀都拿了,”由曹正和他的老婆、幾個夥計,拿著禪杖、戒刀,楊志也扮做夥計,虛捆著魯智深,直送到二龍山下。

    7.單挑呼延灼,魯智深騎一匹白馬閃亮登場,書中明確描述他為:臂負千斤扛鼎力,,戒刀禪杖冷森森。

    8.為救史進,魯智深不聽武松的勸告,起了個大早,不辭而別,“提了禪杖,帶了戒刀,徑奔華州去了”。

    魯智深帶史進上梁山後,基本沒有單獨行動的情節了,魯智深的戒刀,基本也不再亮相。自此後,但凡遇到單挑或是混戰,不管是馬戰還是步戰,魯智深一律使用他那條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

    魯智深為何不用戒刀對陣殺敵?

    筆者愚見,大膽分析,應該有以下三條原因:

    1.魯智深這口戒刀,主要用於近身戰時的防身。

    按照魯智深的力量設定,八十多斤的關王刀他都要嘗試,垂楊柳他都能連根拔起,因此他就是天生神力真羅漢。強大的力量必須要配備沉重的兵器,才能爆發出超強攻擊力,但是戒刀相對於禪杖來說太輕了。書中沒有明確交代這口戒刀的重量,客觀估計,應該和武松那對戒刀中的一支差不多。武松、魯智深的武力,都是力量+武藝的完美結合,但武松更偏重於武藝技巧,因此對兵器的重量沒有臺苛刻的要求。

    魯智深更偏重於力量輸出,因此必須配備長大的沉重兵器。所以說,戒刀對於魯智深來說,並不是太趁手。

    也許只有在被近身攻擊的時候,魯智深才會抽出那口戒刀防身,但通讀全書,沒有任何敵將能夠殺到他跟前貼身肉搏。

    2.戒刀的攻擊力遠不如水磨禪杖。

    水滸傳不是武俠小說,不存在那種神出鬼沒的變態刀法,兵器都要講究實用性。

    如果是馬戰(如單挑呼延灼),則一寸長、一寸強,因此禪杖的威力遠強於戒刀。如果是步戰(如單挑鄧元覺),則兵器越重,攻擊力度、爆發力會越強,禪杖那般虎虎生風的威猛效果,是戒刀打不出來的,例如在“雙打二龍山”時,“鄧龍急待掙扎時,早被魯智深一禪杖,當頭打著,把腦蓋劈作兩半個,和交椅都打碎了,”試想如果是用戒刀,絕對打不出這種震撼效果。至於馬上的扈三娘(日月雙刀)、馬下的武松(一雙鑌鐵戒刀),他們是專門練刀的行家,則另當別論。

    總之,在魯智深手中,戒刀的威力,遠不如那條雲飛掄動的水磨禪杖。

    3.魯智深有佛性,不用戒刀殺生。

    戒刀,是僧人佩戴的刀,重在一個“戒”字;佛教戒律規定,戒刀只許割衣物、剃髮、剪爪用,不許殺生。戒刀除了實用價值之外,還有精神上的信仰,戒刀可引申為切斷一切諸惡。魯智深,從他的“智深”二字可知,他有大智慧、大慧根,他雖然在五臺山無理取鬧,但是畢竟接受了智真長老的教誨和洗禮。

    在宋江“五臺山參禪”時,智真長老對魯智深說“徒弟一去經年,殺人放火不易”,魯智深默然無言。魯智深的禪杖確實殺人無數,但都是奸佞邪惡之輩,至於那口戒刀,卻始終未曾沾血。那口戒刀,謹記智真長老的點化,在一點戒律上,始終未破。

    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聽潮而寂’後,那口戒刀未做任何交代,很可能在此前交還給智真長老了;而那條降妖除魔的渾鐵水磨禪杖,則留於寺中供養。

  • 3 # 薩沙

    原因如下:

    第一,不會有人有了禪杖還用戒刀。

    魯智深是職業軍官,打過仗的軍人。

    對於軍人來說,魯智深有著豐富的搏鬥經驗,知道武器一寸長一寸強的道理。

    就戒刀來說,不過半米到一米左右長度,就已經很不錯了。

    而魯智深的禪杖長度,他和身高差不多甚至更高,至少也有1米7以上。

    在臂力足夠的情況下,拿禪杖的格鬥能力,比拿戒刀強了十倍也不止。

    以魯智深的武功,他使用長兵器,拿著短兵器的敵人根本就靠不近他。

    而且禪杖重量非常大,只要雙方兵器硬碰,對方兵器早就被格飛掉了。

    魯智深既然有了禪杖和戒刀,就一定會用禪杖。

    其實,武松武功雖和魯智深差不多,但武松拿雙刀,正常來說是鬥不過魯智深的。

    為啥?魯智深的禪杖優勢太大了。

    第二,戒刀未必是什麼精良武器。

    大家注意,禪杖和戒刀都是什麼“父子鐵匠鋪”打造的。

    這個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鄉下作坊,水平不可能很高。

    大家知道,對於刀劍的製造,對於工匠的水平要求非常高。

    如果水平不行,刀劍鋒利程度會大減,強度韌度也不行,甚至一次格擋,刀劍就會折斷。

    這種鄉下作坊的製造的戒刀,水平恐怕不太高明,不算是什麼利器。

    但禪杖就不同了,本來就是以重量優勢擊打敵人致死,製作水平差一點,也沒什麼關係。

    大家注意,魯智深是怎麼打死崔道成的:魯智深在深澗裡一禪杖把崔道成打下橋去,接著趕下橋去,給了崔道成後背一禪杖,結果了他的性命。

    在看看打鄧龍:鄧龍急待掙扎時,早被魯智深一禪杖,當頭打著,把腦蓋劈作兩半個,和交椅都打碎了。

    這個威力太大了,戒刀根本就無法企及。

    第三,戒刀的工具性較強。

    魯智深是行走江湖的人,身上肯定是要帶刀子的。

    這倒不是說防身,平時也有很多需要用到刀子的地方。

    比如野豬林中,魯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斷了,便扶起林沖。

    看看,戒刀是可以割繩子的。

    平時遇到需要砍切的地方,戒刀都可以用得上。

    其實,大家注意宋江走長路,自己除了帶著腰刀以外,還帶著一杆裝了把子的朴刀。

    朴刀就是魯智深禪杖的角色,用來防身的。

    至於掛在腰間的腰刀,就是戒刀的角色,主要作為工具使用,必要時候也能用來近距離肉搏。

    第四,戒刀應該是備用武器。

    大家玩聯機槍戰遊戲的,都知道主用武器和備用武器。

    用自動步槍掃射敵人,打完子彈以後,敵人卻突然衝過來,你還可以用備用武器手槍招架。

    戒刀對於魯智深,恐怕就是備用武器。

    禪杖畢竟是62斤非常沉重,魯智深也不可能什麼時候都扛著禪杖走。

    相反,戒刀份量很輕,魯智深掛在腰間可以日夜攜帶。

    一旦遇到特殊情況,禪杖來不及使用,就可以用戒刀救命了。

  • 4 # 朱夏無憂

    這可能跟魯智深後來出家五臺山掛單相國寺的身份有關,他不像武松是個假和尚,人家是有度牒的真僧人,最後的死也非常傳奇,聞潮而寂,很有佛性。

    人世間有一些擁有極高武力但內心善良的人,這些人雖然殺生卻並不害命,魯智深是當得起一聲“大師”的,而戒刀是佛教的一種特有刃具,這種刀不允許有銳角刀頭,通身既無裝飾亦無護手吞口,以示樸素祥和以及不爭,本是給釋迦牟尼做裹屍布的裁布刀,後來成了一種佛家用具,形態無差別但有大中小三種,小的是剃刀,用於日常削髮剃鬚,中的是裁剪布料製作僧衣僧鞋之用,大的是劈柴切菜這個大家應該都見過就像李子柒那把菜刀,所以魯智深這把戒刀雖然型制上可能大過尋常戒刀,但並非戰具,這一點跟武松那兩把雪花賓鐵刀不是一回事,那兩把只是像戒刀的戰具,叫戒刀但不是真的戒刀。

    而魯智深這把戒刀卻是在五臺山下的“父子客店”鐵匠鋪打的,從前文書可知山下這些個店鋪是受寺院規矩的,飯店不敢賣酒肉於和尚,鐵匠鋪也未必敢做假“戒刀”給和尚!至於禪杖,影視劇裡通常都是日月方便鏟的樣子,那東西其實不是禪杖,是和尚雲遊的時候用來埋葬“路倒”以及各種屍體(不一定是人,也可能是各種動物)的工具,一頭是鐵鏟一頭是鎬頭,就是個挖坑的東西,魯智深實際上拿的未必就是這種東西,當然了也可能是這個東西(出五臺山的時候,按照佛教規矩他的身份其實是裟彌,算不得和尚,所以還不持禪杖),只要掛上響環,方便鏟也可以勉強算做是禪杖的變種吧。

    至於為什麼魯智深對戰的時候用禪杖不用刀,這也能從文中得出緣由,他本是軍中的一個提轄小官,卻能二投種家,雖然犯事了但老種小種貌似都很重視他,一個土財主貌似因為二婚媳婦與他有點小因緣不但願意自己收留他還肯拿出非常珍貴的度牒名額與他隱藏身份,而且魯智深破山門一節裡,他敲門無人開,推翻天王像,打破山門戶,可見他是一名“闖將”,這種軍中武人在古代冷兵器戰爭中是非常珍貴的“軍用物資”,是破陣先蹬用的選鋒人物,這類人都是珍貴的技術兵種,培養不易還折損率奇高,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決定一場區域性戰爭的重要保障還不能沒有,所以他應此可以行事無忌一些,這既有對他武力的尊重同時也包含了“不於將死之人計較而多包容(種家)”;也有“結一份善緣此人每遇戰事容易立功需要忌憚”,而這也說明了他的戰鬥方式是重氣勢和力量的,就像泰森,以力破防破巧破堅,所以在武器方面當然是長且重的禪杖更適合發揮他的作戰優勢了!

  • 5 # 綠野萍蹤01

    魯智深有一把戒刀,武松卻有兩把。武松的戒刀在書中用過多次,頭一次試刀殺了飛天蜈蚣。後來,打華州、曾頭市,武二爺用的都是那對雪花鑌鐵戒刀。然而,魯智深的那把戒刀卻成了配像的,自五臺山市井中打造之後,便沒見他出過鞘,刀上恐怕一滴血都沒粘過。

    既然這把戒刀沒用,花和尚為何要打造這把戒刀,施耐庵為何又會有此蛇足之筆呢?這其中,大有蹊蹺。

    魯智深為何要打造一把戒刀

    卻說花和尚醉鬧山門被智真長老喝住,消停了三四個月,在宣和元年(1119年)的二月再度下山。魯智深這回下山,是因為父子客店隔壁的鐵匠鋪待詔召喚了他。於是,魯智深便在這裡定製了一把戒刀,一條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施耐庵寫得很清楚,魯智深的這兩件器械只是好鐵打造的,沒有交代是什麼樣的鐵,武松的戒刀卻是雪花鑌鐵打造的。這其中,便有蹊蹺了。

    為何說魯智深是宣和元年二月時,被鐵匠鋪的待詔召喚下山,然後打造了兩件器械呢?原來,禪杖這個特殊的重量是一個時間概念,說的是從嘉祐三年(1058年)到魯智深大鬧五臺山時,已經過去了六十二年。

    這一年,宋徽宗下“革佛詔”革佛,以道教同化、異化、歸化佛教,對佛門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因此,“父子客店”之一的隱喻就是宋徽宗、宋欽宗父子,鐵匠鋪在他們的隔壁,當然就是隨時準備傳達詔令的“待詔”了。

    定製畢戒刀、禪杖,魯智深溜到市稍酒家,吃了半條狗,懷揣狗腿大鬧了五臺山。這一段故事,隱射的就是宋徽宗革佛。這是因為,趙佶生於元豐五年(1082年),屬狗。

    大鬧了五臺山,智真長老便把他打發去了東京大相國寺。書中特別交代,魯智深辭別了五臺山,來到山下的市井,住進了父子客店,等候禪杖、戒刀,“完備了就行”。於是,花和尚挎著戒刀,扛著禪杖,前往大相國寺。

    一路之上,書中又在桃花村、桃花山、瓦罐寺的故事中,幾次提到魯智深的戒刀。到了大相國寺,戒刀再一次出現。此後,還在單打二龍山、鬧西嶽華山等章回中反覆寫了魯智深的戒刀。但是,魯智深卻從來沒有用過這件器械,與人打架,用的兵器都的禪杖。

    魯智深為何不用戒刀呢?原來,戒刀是佛門戒具,出家人雲遊時的隨身佩刀。但和尚的佩刀不是用來殺人的,而是裁僧衣的用具。戒律規定,出家人的佩刀不準殺生,故稱為戒刀。魯智深離開五臺山時,智真長老送了他皂布直裰,便不需要裁衣,戒刀自然就用不上了。

    但是,花和尚的佩刀不能殺生,武松的戒刀為何又可以開殺戒,以飛天蜈蚣試刀呢?

    魯智深、武松戒刀的異同

    武松的戒刀可以殺人,魯智深的卻不能,這是個什麼道理呢?難道施耐庵也雙標?

    施耐庵沒有雙標,兩個佛門弟子的戒刀雖然都叫戒刀,但卻是大有區別的。武松的戒刀是雙刀,出家人裁三衣,一把足夠,武松卻有兩把。這就大有不同了,《水滸傳》中的雙刀,應當都是“日月雙刀”。魯智深只有一把戒刀,那就不能叫這個名字了。怎麼回事呢?咱們下文再講

    魯智深的刀不僅不能叫“日月雙刀”,連刀名都沒有,就叫戒刀,那就與普通僧人的戒刀沒用什麼區別了,當然,也就不能殺人了。武松的那對戒刀卻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雪花鑌鐵戒刀。名稱不同,用法就大不一樣。

    武松的雙刀是神秘頭陀留下的,張青說,這對戒刀掛著牆上,夜間日常嘯叫,想必是殺人過多的緣故。神秘頭陀因為佩帶著這對殺人的戒刀,便在十字坡喪了命。魯智深則恰恰相反,這把戒刀卻救了他一命。

    魯智深在二龍山下對楊志說:

    來到孟州十字坡過,險些兒被個酒店婦人害了性命,把灑家著蒙汗藥 麻翻了。得他的丈夫歸來得早,見了灑家這般模樣,又看了俺的禪杖、戒刀吃驚,連忙把解藥救俺醒來。

    張青彷彿是見過這把戒刀一樣,便救下了屠刀下的花和尚。確實,張青冥冥之中還真的認識魯智深,為何?張青綽號菜園子,魯智深則是管菜園子的菜頭,這不是“冥冥之中”又是什麼呢?而讓張青明確識別“上級”的信物,就是那把戒刀。因而,魯智深的戒刀不殺人,才得到“為頭最惜和尚”的菜園子張青救了。

    也就是說,魯智深此時是一個真和尚了,他可是有度牒的。神秘頭陀雖然也有度牒,但卻是一個“酒色財氣,便要殺人”的行者,說白了,此人就是武松。江湖好漢武松殺了二十二個人,雪花鑌鐵戒刀怎能不夜間嘯響?這件事,我已經講過多次了,此處只講魯智深戒刀的事,武松的故事擱下不表。

    所以,魯智深的戒刀從來不用,第一個原因就是花和尚是一個真和尚。戒刀沒有用過,尤其是沒有粘上鮮血。但是,施耐庵卻在書中留下了一個伏筆,說魯智深的這把戒刀後來還是要殺人的。戒刀不斷出現,魯智深又從來不用他裁三衣,那就一定要開殺戒了。

    火燒瓦罐寺這回書中,一個老和尚對魯智深說:他恰才見你有戒刀禪杖,他無器械,不敢與你相爭。老僧說的“他”,就是崔道成。這個不僧不道的怪物一見魯智深有戒刀、禪杖(先見到了戒刀),意識到這可能是個殺人的和尚,所以,暫時騙過了魯智深,拿了器械,聯手丘小乙殺跑了花和尚。

    這是一處伏筆,意味著魯智深的這把戒刀還是會派上用場的。為什麼呢?

    花和尚戒刀終出鞘

    上面的解讀中,留下了幾個懸念,此處,便要解開這些懸念,揭秘魯智深的戒刀為何不用,什麼時候會用。

    扈家莊的扈三娘使的是日月雙刀,當然,這員梁山女將不是佛門中人,這對刀肯定就不是戒刀了。但是,武松的戒刀卻也是日月雙刀。為何?

    神秘頭陀就是武松,這對戒刀是他留在十字坡的,這對刀叫做雪花鑌鐵戒刀。“雪花”二字,曾經出現在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中,就是龍虎山上的那條雪花大蛇。我此前已經解讀過,這條蛇楔出的是白花蛇楊春,隱喻的則是建文帝。朱允炆屬蛇,生於大雪節前夕,他就是那條雪花大蛇。

    所以,武松的這對戒刀,就得殺人了。武松的故事中隱藏著明朝秘史,這對戒刀,隱喻的是建文帝削藩,不殺人,如何“削”?

    書中有很多處提到了魯智深的戒刀,彷彿都是閒筆。而到了關鍵之處,需要上陣殺敵時,戒刀卻又隱身了。尤其是魯智深知道崔道成忌憚他的戒刀,卻依然以禪杖打鬥。這是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我講一處細節來解釋。

    卻說魯智深來到了桃花村,接待他的是劉太公。桃花村為何偏偏有個劉太公,而不是張太公、李太公呢?難道施耐庵就這麼隨意一寫?施耐庵恐怕沒有這等閒心扯閒篇,《水滸傳》惜墨如金,處處藏玄機,劉太公的出現,是魯達、魯智深故事大隱喻的必然。簡而言之,魯達、魯智深的故事中隱藏著宋金海上之盟的歷史。

    這段歷史說的是北宋與金國盟約,夾攻遼國。遼國滅掉後,金國迅速發起了滅宋之戰,而決定南下攻宋的,是金太宗完顏晟。因而,“劉”的繁寫就是卯金刀,完顏晟是屬兔的,金國的兔王對北宋用刀兵,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劉太公對魯智深說,他有個女兒,今年十九歲,被山大王周通看中,要強娶為壓寨夫人。魯智深於是出手相助,“說姻緣”了斷了這件事。劉太公的女兒為何是十九歲呢?因為,這是隱喻宋徽宗的。

    上文講到,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故事發生在宣和元年,由此往上推十九年,就是公元1100年,這一年,宋徽宗登基。

    這就是北宋與金國的“姻緣”。

    其他幾處就不多做解讀了,這個隱喻足以說明問題,魯智深的戒刀在此處出現,意味著今後將戒刀出鞘,斬殺金兵。而在宋金海上之盟生效期間,戒刀卻是不能殺人的。

    武松是魯智深的生死搭檔,一對戒刀、一條禪杖,在蕩平曾頭市的戰鬥中,嚇得史文恭趕緊增兵正東大寨,防備這一對佛門弟子的攻擊。梁山總攻時,魯智深、武松追擊漢奸蘇定,與正北大寨的楊志、史進會師。這一戰,沒有寫到魯智深、武松殺人,但卻是一處梁山好漢抗金的大伏筆。

    正史中的楊志曾經在種師道、种師中手下攻遼、抗金,這不就是魯達的故事嗎?所以,七十回之後,施耐庵必將讓魯智深戒刀出鞘,與武松一道大開殺戒,斬殺金兵。

  • 6 # 錢壹站

    魯智深使用的主要武器是禪杖,戒刀只是他的其他防身工具,所謂一寸長,更有力。戒刀肯定沒有禪杖厲害,水滸中也沒有誰能將魯提轄的禪杖打掉,他就沒必要使用備用武器戒刀。

  • 7 # 遠山的風

    戒刀是出家人的專屬佩戴品,它的作用很多,比喻在日常生活中,切菜,縫補衣服,剃除鬚髮,外出還可以用來防身,這些用處僅僅是皮毛,戒刀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止自己破戒,如果遇到一件事情,修行人明知是犯戒,可就是降服不了自己,這個時候就可以用戒刀斬落自己的手臂,從而保全戒體。

    再看看魯智深的戒刀,魯智深表面是出家人的形象,可現實中的魯達確切一點說,就是江湖好漢,綠林中的扛把子,魯智深每天的工作就是喝酒,打架,除此之外,有誰見過魯達誦經唸佛,拜懺,放生了?

    說道打架,就不得不提起魯智深的兵器,渾鐵水磨禪杖,長約1.6米,重62斤,魯智深正是憑藉著這把禪杖,再加上自己無敵於天下的神力,從而在於對手交戰時,幾乎是完勝。

    假如魯智深在和別人打架的時候,這個時候他拔出戒刀,上前拼命,我們就會看到一個滑稽的場面,一個胖大和尚,扔下自己得心應手的兵器,隨手抽出一把3尺左右的戒刀,呼哧呼哧的跟人玩命,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魯智深就是個傻子?

    一寸長一寸強,這個道理對於久經沙場魯達來說,是最明白不過的,廝殺之中,就是用自己最擅長的兵器,武功,來擊敗對方,魯智深肯定不願意放棄自己的長處。

    魯智深的師傅是周桐,周桐一生調教出的武將數不勝數,周桐傳授給魯智深的只有一套瘋魔杖法,沒聽說周桐傳授給魯智深刀法啊,所以說魯智深用刀,那就是門外漢。

  • 8 # 虹貓大俠

    禪杖是主兵器,戒刀是副兵器。就像現代戰士配備了狙擊槍、衝鋒槍,還要配一把匕首或軍刺一樣,副兵器可以不常用但不能沒有。

    備一把副兵器,它的作用還是很多的。比如說:

    1、一般的切割。

    切割某物的時候,長兵器是很不方便的,比如說魯智深幫林沖割斷繩子。

    魯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斷了,便扶起林沖……

    當然用禪杖也能剷斷繩子,但不如戒刀穩當、鋒利。尤其是繩索緊綁在身上的時候。

    2、砍人頭

    水滸傳中有一種情況多次出現。即殺了敵方將領,是要帶著敵方將領的首級回去請功的。

    鈕文忠嚇得魂不附體,措手不及,被魯智深一禪杖,連盔帶頭,打得粉碎,撞下馬去。二百餘人,殺個盡絕。只被於玉麟,盛本,望刺斜裡死命撞出去了。魯智深道:“留下那兩個驢頭罷!等他去報信。”仍割下三顆首級,奪得鞍馬盔甲,一逕進城獻納。

    用長武器一下子就砍下對方的腦袋,這種情況是非常少的,打死了對手,再砍下對方腦袋,長兵器就有些不方便了,這時候就需要短武器發揮它的作用了。魯智深割下敵方首級,用禪杖的可能性非常小,十有八九用的是戒刀。

    3、主武器損壞、掉落或者不方便使用的時候,可以用副武器應對。

    魯智深的禪杖是個粗重的武器,本人力量又很大,損壞或者掉落的情況非常小。但小不代表沒有。比如說打東昌府的時候,魯智深放鬆了警惕,被張清一石子打中了腦袋:

    正走之間,張清在馬上喝聲:“著!”一石子正飛在魯智深頭上, 打得鮮血迸流,望後便倒。張清軍馬一齊吶喊,都搶將來。武松急挺兩口戒刀,死去救回魯智深,撇了糧車便走。

    雖然是武松救走了魯智深,雙方沒有進一步的接觸。假設雙方接戰,魯智深腦袋受傷需要止血的情況下,禪杖肯定就不能再用了。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在狹小空間內戰鬥,長兵器影響發揮,這時候就需要短兵器頂上了。書中魯智深雖然沒遇到過,但是李逵遇到過。李逵殺虎,衝進老虎洞的時候,長兵器朴刀不適合施展就換了腰刀。

    李逵卻鑽入那大蟲洞內,伏在裡面,張外面時,只見那母大蟲張牙舞爪望窩裡來。李逵道:“正是你這孽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跨邊掣出腰刀。

    如果李逵還堅持用朴刀,他只能捅刺,不能劈砍,腰刀相對較短,在狹小空間內劈砍捅刺都是沒有影響的。

    所以戒刀還是非常有用的,雖然不常用,但不能不備!

  • 9 #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后,為了避難,經趙員外介紹,到五臺山文殊院當了和尚。

    魯智深愛好練武,哪有心修行,到寺外喝酒的時候,見到一個鐵匠鋪,於是讓打鐵的給他打一個禪杖和一口戒刀,而且提出要打一條一百斤重的,這顯然是對禪杖的重量要求。說明魯智深更善於使用禪杖。

    為什麼武松喜歡用戒刀,而魯智深用禪杖呢?這和魯智深的出身有關係,武松屬於江湖好漢,戒刀比較短,方便攜帶,而且行走江湖,一般都是兩個人決鬥,或者幾個人交手,從武松打虎可以看出,他身手敏捷,和人交手,逼近對方很容易,武術講究“一寸短,一寸險,”武松又是步下將,戒刀更適合武松。

    魯智深是軍官出身,所學武藝更適合軍陣廝殺,試想一下,兩軍對壘,成千上萬的三四米的長矛,大刀組成方陣,手使挎在腰間的短兵器,不等接近對手,已經被成排的長槍刺死了,這就是所說得“一寸長,一寸強”了,魯智深雖然步戰居多,但他的馬上功夫也是十分厲害的,曾經大戰五虎將之一的呼延灼,四五十合不分勝負。馬上將的兵器都是掛在馬上,比起挎在腰裡的短刀要長得多了,而且馬上將除了手裡趁手的兵器,腰間還會掛口寶劍,或者腰刀,這基本上是標準配置,但一般情況下是不會使用的。

    現代軍人也是這樣,隨著火器的使用,士兵手裡用得是步槍,衝鋒槍,很少有短兵相接的時候,但除了槍以外,都會配一把匕首,這在戰場上基本是用不著得,是用作其它用途,

    綜上所述:魯智深是武將出身,和其他武將一樣,經常使用的趁手兵器是長兵器禪杖,腰裡挎的戒刀等同於其他武將腰裡掛得寶劍或者腰刀,所以魯智深在戰場上沒有使用過戒刀。

  • 10 # 靈活又有個性

    書中經常提及魯智深的戒刀。為什麼他很少使用一次沒用過?用過。在野豬林救林沖的時候。魯智深就是用戒刀把捆綁林沖的繩子割斷。魯智深經常用禪杖來打鬥。這條鐵禪杖在五臺山。魯智深偷偷下山。請鐵匠打造的。開始要打像關羽的青龍偃月刀一樣。82斤。後來鐵匠說。82斤不好打。建議他打62斤的。才打了這把62斤的禪杖。成為魯智深。常用的兵器。

    千里護林沖。送到最後還不放心。擔心兩個公人董超和學霸還會繼續害林沖。就問董超學霸。你們兩個頭,比起這棵松樹如何?董超薛霸說。小人的頭只是父母給的皮包骨頭。沒這麼堅硬。魯智深拿起禪杖。對著這棵碗口粗的松樹一打。就把松石樹打回成兩段。嚇到董超薛霸,吐出舌頭半天收不回來。為了保護兄弟林沖的安全。魯智深離開的時候還不忘恐嚇。這兩個鳥人董超和薛霸。如果膽敢加害林沖,他們的下場,就和這棵松樹一樣。在瓦罐峙。魯智深。在兄弟九紋龍。史進的助攻下。對打崔道成和丘小悅。魯智深一禪杖把崔道成打下橋去。趕下橋。再往他的後背。加一禪杖。就把崔打死了。

    智取二龍山。魯智深假裝被抓獲。上到二龍山。他從幫手手裡拿起過禪杖。二龍山鄧龍,發現中計的時候。急忙掙扎。魯智深一禪杖打向鄧龍。把鄧龍的頭劈成兩半,連同座椅都打碎了。可見62斤重的禪杖的威力。真的實戰打架打鬥。還是禪杖大有威力。

    禪杖是禪門之中,在坐禪時用以警睡之具。釋氏要覽中說:“禪杖竹葦為之,用物包一頭。令下座墊行;坐禪昏睡,以軟頭點之”。——用這種“禪杖”觸擊禪者,不會感受痛楚,但能甦醒精神,

    防止座中入睡還有很多人把錫杖 就是唐僧拿的在那種叫禪杖 這種叫法是不對的 為比丘行路時所應攜帶的道具,屬比丘十八物之一。音譯吃棄羅、吃吉羅、隙棄羅;又稱有聲杖、聲杖、禪杖、鳴杖、智杖、德杖、金錫、杖。其形狀分三部分,上部即杖頭,由錫、鐵等金屬製成,呈塔婆形,附有大環,大環下亦係數個小環。搖動時,會發出錫錫聲。中部為木製;下部或為錞、鐏、鐵等金屬所造,或為牙、角造。

    魯智深用的禪杖,一頭像板斧,另外一頭是月牙鏟。用鐵打造。水磨禪杖。打磨得很鋒利的。62斤重。給他打中一下,非死即傷。

    先來看看。戒刀是什麼?佛法律典中說:‘戒刀’的用途,限於‘剃髮、剪爪,割衣上毛縷、削果、挑瘡’等六事使用。不是尖頭刀,是禿頭刀,不能夠用來捅殺。正所謂刺殺砍傷。不是匕首,宋江殺閻婆惜的押證衣刀是尖刀,武松殺嫂的短刀也是鋒利的尖刀。刺殺的威力很大。而和尚的戒刀只是用來切割。

    這種‘刀子’,為什麼又叫做‘戒刀’呢?有人說:‘出家人萬一被迫,如何被色誘,難以控制自己,勢將破戒時,則必須用此“刀子”自殺,或者自宮,做絕育手術,以求保全戒體;所以才又把它叫做“戒刀”’。

    根據釋氏要覽說,‘戒刀’二詞的由來是這樣的:‘戒刀,按律許蓄月頭刀子,為割衣故。今比丘蓄刀名“戒”者,不許斫截一切草木,壞鬼神村故。草木尚戒,何況殺人。戒刀也叫做‘刀子’、‘小刀’。它也是大乘比丘們的‘十八物’之一。釋迦牟尼佛住世時,諸比丘們想要剪裁衣服;因為沒有剪裁的工具,有人用手和牙齒去撕,結果竟把衣服扯壞了。因此,佛乃准許比丘們儲備刀子使用。

    不久之後,諸比丘中有人用金銀等物打造‘戒刀’,並且有人用珠寶等貴重物品莊飾刀柄;因而很受當時的外道和世俗人們的譏評。佛知道了後,遂又規定不得使用金銀寶貝等物製做戒刀。只許用骨角銅鐵竹葦等物製做。戒刀’的大小和形狀,也有一定的制式。‘戒刀’的大小限為三等:長者不得超過六指,短的應為四指,中者則為五指左右。‘戒刀’的形狀,屬於半月形式。另外有一種說法,是說有兩種刀形:一種是曲如鳥羽形的,一種是雞翎形的;兩種都不準過尖過直。戒刀是日常生活用品,不是打殺用的。關於戒刀的故事。最著名的是二祖慧可受到達摩初祖的激勵,而潛取利刃自斷手臂,受法悟道的故事。

    有一天,俱胝禪師就將戒刀藏在袖中,問童子:“聽說你會佛法,是麼?”童子答:“是。”

    於是俱胝問:“如何是佛?”

    童子豎起一指,沒想到禪師就一刀斬斷了童子的指頭,童子痛得大叫衝出去。

    這時,俱胝又喚童子,童子回頭時,禪師迅即問道:“如何是佛?”

    童子習慣的要舉起指頭時,卻發現手指不見了,於是豁然大悟了。

    宋政府對於武器的使用會有嚴格管制,法律不允許民間私藏“禁兵器”。不過,平民出於防身、自衛等正當目的,可以攜帶法律許可範圍內的武器。個別地方由於特殊原因,一些殺傷力大的刀具也受到管制,如在嶺南一帶,因為“民為盜者多持博刀,捕獲止科杖罪,法輕不能禁”,宋仁宗於景祐二年(1035年),詔令廣南東西路“民家不得私置博刀,犯者並鍛人並以私有禁兵律論。博刀即朴刀,不過嶺南禁朴刀只是特例。

    縱觀宋朝300年立法,大致上可以肯定地說,民用的哨棒、刀具、弓箭,都是可以攜帶的合法武器。《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中的宋朝俠客,以及《水滸傳》裡的好漢們,帶著一把朴刀之類到處跑,是沒有問題的。

    身為和尚的魯智深。平時。戒刀和禪杖。都可以隨身攜帶。從不離手。從不離開身邊。一可防身,二可隨時和敵人做鬥爭。由此可以看到,真正打仗的時候。還是62斤重鐵禪杖好使。戒刀差就是隨身攜帶的小刀。就是用來方便自己日常生活使用,切菜修修指甲也不錯。

  • 11 # 大海里的方舟

      

      原因如下:

      第一,不會有人有了禪杖還用戒刀。

      魯智深是職業軍官,打過仗的軍人。

      對於軍人來說,魯智深有著豐富的搏鬥經驗,知道武器一寸長一寸強的道理。

      就戒刀來說,不過半米到一米左右長度,就已經很不錯了。

      而魯智深的禪杖長度,和他身高差不多甚至更高,至少也有1米7以上。

      在臂力足夠的情況下,拿禪杖的格鬥能力,比拿戒刀強了十倍也不止。

      以魯智深的武功,他使用長兵器,拿著短兵器的敵人根本就靠不近他。

      

      而且禪杖重量非常大,只要雙方兵器硬碰,對方兵器早就被格飛掉了。

      魯智深既然有了禪杖和戒刀,就一定會用禪杖。

      其實,武松武功雖和魯智深差不多,但武松拿雙刀,正常來說是鬥不過魯智深的。

      

      為啥?魯智深的禪杖優勢太大了。

      第二,戒刀未必是什麼精良武器。

      

      大家注意,禪杖和戒刀都是什麼“父子鐵匠鋪”打造的。

      這個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鄉下作坊,水平不可能很高。

      大家知道,對於刀劍的製作,對於工匠的水平要求非常高。

      如果水平不行,刀劍鋒利程度會大減,強度韌度也不行,甚至一次格擋,刀劍就會折斷。

      這種鄉下作坊的製造的戒刀,水平恐怕不太高明,不算是什麼利器。

      但禪杖就不同了,本來就是以重量優勢擊打敵人致死,製作水平差一點,也沒什麼關係。

      

      大家注意,魯智深是怎麼打死崔道成的:魯智深在深澗裡一禪杖把崔道成打下橋去,接著趕下橋去,給了崔道成後背一禪杖,結果救了他的性命。

      在看看打鄧龍:鄧龍急待掙扎時,早被魯智深一禪杖,當頭打著,把腦蓋劈作兩半個,和交椅都打碎了。

      這個威力太大了,戒刀根本就無法企及。

      第三,戒刀的工具性較強。

      

      魯智深是行走江湖的人,身上肯定是要帶刀子的。

      這倒不是說防身,平時也有很多需要用到刀子的地方。

      比如野豬林中,魯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斷了,便扶起林沖。

      看看,戒刀是可以割繩子的。

      平時遇到需要砍切的地方,戒刀都可以用得上。

      其實,大家注意宋江走長路,自己除了帶著腰刀以外,還帶著一杆裝了把子的朴刀。

      

      朴刀就是魯智深禪杖的角色,用來防身的。

      至於掛在腰間的腰刀,就是戒刀的角色,主要作為工具使用,必要時候也能用來近距離肉搏。

      第四,戒刀應該是備用武器。

      大家玩聯機槍戰遊戲的,都知道主用武器和備用武器。

      用自動步槍掃射敵人,打完子彈以後,敵人卻突然衝過來,你還可以用備用武器手槍招架。

      戒刀對於魯智深,恐怕就是備用武器。

      禪杖畢竟是62斤非常沉重,魯智深也不可能什麼時候都扛著禪杖走。

      相反,戒刀份量很輕,魯智深掛在腰間可以日夜攜帶。

      一旦遇到特殊情況,禪杖來不及使用,就可以用戒刀救命了。

  • 12 # 安德烈和老歌聊航空

    從文學的角度就很好理解。因為小說中和魯智深角色相近的行者武松就使用戒刀。魯智深、武松、林沖、花榮、史進、三阮……這些都是水滸傳中著力塑造的重要角色,作者必須做到每位好漢的辨識度最高。如果一個用了戒刀另一個在用,就容易重複了。武器是好漢們特別重要的標識。提起李逵我們就想到板斧、提起呼延灼我們就想起雙鞭、提起武松就想起戒刀……為了讓禪杖更好的成為魯智深的標識,作者主動放棄了對魯智深用戒刀的描寫。

    類似的例子還有史進。上山之前史進和其他好漢一樣都是使用“朴刀”。從三山聚義打青州開始,史進出場都是使用三尖兩刃刀。這也是作者希望史進能更好地被標識。

  • 13 # 再言春秋

    一口戒刀,一把禪杖,這就是魯智深賴以闖蕩江湖的兵刃。

    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有兩個人的武器是戒刀。一個是武松的雪花鑌鐵戒刀,另一個就是魯智深的那一口戒刀。

    可問題是,同樣都是“出家人”,武松的戒刀卻是常常用來殺敵的利刃,可魯智深的戒刀又為何不見他使用呢?是戒刀不夠鋒利麼?當然不是!

    分析

    如果說,施耐庵在提了一次戒刀之後便不再提及。那我們姑且可以認為作者把魯智深的戒刀給忘了。

    但事實不是如此,魯智深的這把戒刀在出世的時候就有過描寫。在那之後,他的戒刀也會時不時地出現在讀者眼前。

    可他就是不用。難道這把戒刀真的只是“裝飾”麼?

    魯智深的戒刀

    魯智深的戒刀首次登場是在第四回《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彼時的魯智深其實早就安奈不住了,他之所以去打戒刀和禪杖就是為有朝一日下山做準備的。

    《水滸傳》中對武器的描寫其實並不多。而這不多的對武器描寫畫面中,偏偏就有魯智深的事。可以說,這一段是對魯智深的一個特寫。

    我們且來看看這口戒刀是如何登場的:

    智深道:“灑家要打條禪杖,一口戒刀,不知有上等好鐵麼?”

    魯智深打武器並不隨便,要求就是上好的鐵。剩下的就是魯智深與店家的溝通,倒也不必細說。而在後面,魯智深取了戒刀的時候,書中對這口刀有過描寫:

    鞘內戒刀,藏春冰三尺;肩頭禪杖,橫鐵蟒一條。

    “春冰”一詞,在古代多用來形容一件東西“薄”。在這裡用來形容魯智深的戒刀,也就是再說這口戒刀很鋒利。如此鋒利的戒刀,那一般情況下就是用來殺人的。但問題是這把刀並沒有殺過人。

    魯智深大鬧桃花村的時候,時時刻刻不忘挎著這口戒刀,就連睡覺的時候枕頭邊都要放著戒刀防身。

    在這之後,三山大聚義,魯智深鬧西嶽華州的時候,他的戒刀也是屢屢出現,可就是不見他使用。這樣一來,花和尚的這把刀不就成擺設了麼?

    不用戒刀是《水滸傳》的美學需求

    作為古典小說的經典之作,《水滸傳》是要遵循一定美學規律的。

    凡是喜歡古典小說的朋友,肯定不止看過《水滸傳》。絕大多數的朋友,對《說岳》《隋唐》也都不會陌生。

    這些脫身於瓦舍藝術,後經人加工之後,又在評書界大放異彩的傳統文學作品,很多時候都有一定共性的。

    說對稱美學,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眾多小說中都會出現的“四猛八大錘”。當然,《水滸傳》中沒有這個組合,可他依然不能擺脫對稱美學的藩籬。

    在《水滸傳》中的對稱美學有很多,譬如說五虎以及五虎的副將。這是一個遵循五行方位而設定的美學特點,雖然不是嚴格的對稱,但卻是文學作品中標準的對稱美學。

    更為典型的就是“武松與魯智深”還有“李逵和燕青”。後者我們不談,我們今天只是簡單地談一下“武松與魯智深”。

    這兩個人是很標準的對稱組合。二人都是出家人,也同時都是性格豪爽,武藝高強的人。在《水滸傳》中,武松與魯智深都是反抗意識的典型代表。

    他們二人自從相識以來就是同進同退,尤其是到了梁山之後,每次出戰基本上都是兩個人一起出場。真有點“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感覺。雖說魯智深和林沖、楊志、史進等人結識得更早。

    可作者偏偏就喜歡把他和武松放在一起。而且讀者也絲毫不覺得違和,反而覺得非常舒服,覺得他倆就是絕配搭檔。

    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效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作者在鋪墊魯、武二人的時候,給了他倆太多相似的共性。這就是傳統文學中最典型的“對稱美學”。

    此外,傳統美學還有一個特點叫做差異。就拿四猛八大錘來說,他們符合對稱,可他們的錘子也有區別。必須要應和金銀銅鐵四種。

    武松與魯智深自然也不能例外。他們在眾多相似的對稱之後,需要有差異。而這個差異之一就是武器。武松用的是“短”兵刃,雪花鑌鐵雙刀,魯智深用的是“長”兵刃,水磨禪杖。

    一長、一短;一單、一雙;一穩重,一鋒利。這既是施耐庵對於差異美學的追求,也同時更能彰顯兩個人性格的差異。

    “戒刀”終歸要有用武之地

    “戒刀”終究是佛門之物,雖然不是法器,可畢竟佛門對戒刀的使用是有明確要求的。戒刀只能用來割衣物而不能用來殺生。

    縱然施耐庵在書裡寫過“直教禪杖開啟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但魯智深說到底他還是出家人。而且,他是一個極其有佛性的出家人:

    首座勸道:“長老說道:‘他後來正果非凡,’我等皆不及他,只是護短。你們且沒奈何,休與他一般見識。”

    書中很早就表明了魯智深後來終究會成正果。既然如此,魯智深就不應該妄破“殺戒”。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來,魯智深在出家之後雖然屢屢說“殺”字,可真正死於他手下的人並沒有幾個。與他的搭檔武松相比,魯智深真的是“佛”了。

    畢竟,二人雖然都是出家人。人家魯智深是剃度出家,真正的科班和尚;武松只不過是為了避難,而偽裝成頭陀的假出家人。

    既然魯智深是真正的出家人,而且書中也暗表了他“後來正果非凡”。那作者就不會讓他濫用戒刀殺生,因為戒刀是留在魯智深大徹大悟時候的。

    後來,魯智深與武松二人在征討方臘之後都出家六和寺。這個時候,他們二人的戒刀終於成為了真正的戒刀,成為了佛門子弟的戒刀。

    結語

    戒刀,對魯智深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凡是有魯智深在的地方,就一定會有他的戒刀。因為這把戒刀已經不是武器,而是魯智深將來大徹大悟的一個引子。戒刀的存在就是讓魯智深時刻記住自己是出家人。

    當然,施耐庵也不會給魯智深使用戒刀的場景。已經有了武松的雙刀,再讓魯智深使用戒刀,這也不符合古典小說的美學色彩。

  • 14 # 滇南紅河之心橋之情

    伶兵器時代武器一寸長一寸強,戰場上身高力大的武將多使用長兵器,戒刀對於魯智深這樣的職業軍人只是佩飾品也可在某種情況用於實戰,禪杖才適合魯智深雄混體力橫掃千軍萬馬。

  • 15 # 為主贈光

    魯智深有一把戒刀,而武松有兩把。武松的戒刀在書中被多次使用。第一次,他試圖殺死飛天蜈蚣。後來,吳先生在化州、增城等地使用了這把雪鐵刀。然而的戒刀卻成了魯的火柴。自從建在五臺山,我就沒見過他出鞘。恐怕一滴血都沒沾在上面。

    既然這個和尚沒用,他為什麼要打造這個戒刀的和尚,為什麼施耐庵會有這個蛇足筆?其中,有貓膩。

    魯智深為什麼要造一把戒刀?

    據說花和尚在山門口喝醉了,被知真長老攔了三四個月。宣和元年(1119年)二月再次下山。這一次下山,是因為父子客棧旁邊的鐵匠鋪叫他去拿一封信。於是,在這裡定製了一把戒刀和一把62斤水磨禪杖。

    施耐庵寫得很清楚,魯智深的兩件樂器是用上好的鐵做的,但他沒有說是哪種鐵。武松的戒刀是由雪花鐵製成的。其中,有一點很奇怪。

    為什麼宣和元年二月,魯智深被鐵匠鋪召喚下山,打造了兩件裝備?原來禪杖的特殊重量是一個時間概念,指的是從嘉祐三年(1058年)到魯智深在五臺山大鬧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六十二年。

    這一年,宋徽宗頒佈“改佛詔書”改佛,用道教同化、異化、馴化佛教,對佛教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因此,“父子客棧”的比喻之一就是宋徽宗和宋欽宗的父子。鐵匠鋪就在他們隔壁,當然是“等聖旨”準備傳達聖旨的意思。

    做完定做的戒刀禪杖,魯智深溜到城上酒樓,吃了半條狗,拿著狗腿在五臺山大鬧一場。這個故事指的是宋徽宗·格佛。這是因為趙霽生於元豐五年(1082),屬狗。

    在五臺山大鬧一場後,知真長老把他送到了東京索國寺。書中特別交代,魯智深告別五臺山,來到山下街上,住在父子客棧裡,等著禪杖和戒刀,“只要圓滿”。於是,花和尚,帶著和尚的戒刀和禪杖,去了索國寺。

    一路上,在桃花源、桃花山、瓦罐寺的故事中多次提到魯的戒刀。在索國寺,戒刀再次出現。

    此後,魯的《戒刀》又被張輝多次寫成,如單行本《二龍山》、《鬧嶽華山》。然而,魯從來沒有使用過這種器械,他與人戰鬥時用的都是他所使用的武器。

    魯智深為什麼不用戒刀?原來,和尚的劍是和尚的劍,是和尚四處遊歷時佩戴的。但是,和尚的馬刀不是用來殺人的,而是切割和尚長袍的工具。

    根據戒律,和尚的馬刀是不允許殺人的,所以叫佛刀。魯智深離開五臺山的時候,智真長老給了他一件皂布直袍,不用砍,那戒刀自然就沒用了。

    但是,和尚的馬刀殺不了人,那麼為什麼要用宋和尚的馬刀殺人,並且用飛天蜈蚣試試呢?

    魯智深與武松的《戒刀》之異同

    武松的戒刀可以殺人,魯智深得不可以。真相是什麼?施耐庵被雙重投標了嗎?

    施耐庵沒有雙重標準。兩個弟子的法刀雖然都叫法刀,但是差別很大。武松的戒刀是雙刃的,一個和尚剪三件衣服,一件就夠了,而武松有兩件。這是非常不同的。

    《水滸傳》中的雙刀應該都是“日月雙刀”。魯智深只有一把戒刀,所以他不能叫它那個名字。這是怎麼回事?以後再說吧。

    魯智深的刀不能叫“日月雙刀”,就算沒有刀名,也叫和尚不同的名字有不同的用法。

    武松的雙刀是神秘和尚留下的。張青說,這副佛刀掛在牆上,每天晚上都會發出尖叫。肯定是因為殺的人太多了。神秘的和尚因為佩戴了這副佛刀,在十字坡被殺。魯智深卻用這把戒刀救了他一命。

    魯智深在二龍山下對楊志說:

    來到孟州十字坡,差點被一個酒店的女人用發汗藥把灑家給打死了。他老公回來得早,看到灑家的樣子,看到我的禪杖和戒刀,很是驚訝,趕緊用解藥把我弄醒。

    彷彿看到了這把戒刀,張青在屠刀下救了花和尚。的確,真的很瞭解魯智深。為什麼?魯智深的綽號是菜園,魯智深是菜園的負責人。是什麼,而不是“看不見”?而讓張青清楚辨認出“高人”的令牌,就是那把戒刀。所以,魯智深的戒刀並沒有殺人,他是被這個“僧多粥少”的菜園子救了。

    也就是說,魯智深現在是一個真正的和尚,但他有一個學位。神秘的和尚,雖然他也有學位,卻是一個“放蕩富貴,所以要殺人”的人。

    說白了,這個人就是武松。江湖英雄武松殺了二十二個人。雪鐵藝戒刀晚上怎麼不鳴笛?這個我講過很多次了,這裡只講魯智深的《戒刀》,把的故事放在一邊。

    因此,魯智深從來沒有用過的戒刀。第一個原因是花和尚是真和尚。和尚的刀沒用過,尤其是不帶血的。不過在書中留下了伏筆,說魯智深以後會被的戒刀殺死。和尚的刀不斷出現,魯智深從來不需要他砍三件衣服,所以他必須殺人。

    在《火燒瓦罐寺》一書中,一個老和尚對魯智深說:

    他只是看到你有一個和尚的禪杖,他沒有器械,不敢和你爭論。老和尚說的“他”是崔道成。

    這個無良怪物一看到魯智深的戒刀和禪杖(第一次看到戒刀),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殺人的和尚。於是,他暫時騙過了,拿了裝備,和聯手殺了花和尚,跑了。

    這是一個伏筆,意味著魯智深的戒刀還是會派上用場的。為什麼?

    和尚的刀終於出鞘了。

    在上面的解讀中,留下了一些懸念。在這裡,有必要解開這些懸念,揭示魯智深的戒刀為什麼不用,什麼時候會用。

    扈家莊的妻子三娘製作了日月雙刀。當然,這個梁山女子不是佛門中人,所以這把刀肯定不是佛門的。然而,武松的戒刀也是日月雙劍。為什麼?

    這位神秘的和尚就是武松,他把這把佛刀留在了十字坡上。這副刀叫雪花鐵佛刀。“雪花”這個詞曾經出現在洪太尉誤妖的故事裡,也就是龍虎山上的雪花大蛇。

    前面我已經解釋過了,楊春,一條白蛇,是這條蛇楔出來的,他的比喻就是他的。朱允炆,一條蛇,出生在雪節前夕。他是雪花蛇。

    所以,武松的戒刀不得不殺人。明朝的秘史藏在宋武的故事裡。這副戒刀,比喻他不殺人的時候,如何“砍”他的劍。

    書中多次提到魯智深的《戒刀》,彷彿都是閒筆。說到關鍵點,需要上陣殺敵的時候,戒刀又隱形了。尤其是魯智深知道怕他的戒刀,但他還是用禪杖打。這是為什麼呢?

    我來詳細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魯智深來到桃花村,劉太公接待了他。為什麼桃花村有一個劉太公而不是張太公和李太公?施耐庵不是隨便寫的嗎?恐怕在施耐庵沒有這種閒言碎語。

    水滸珍貴如金,充滿神秘,劉太公的出現是魯達和魯智深故事大隱喻的必然。總之,魯達和魯智深的故事隱藏了宋金海上聯盟的歷史。

    這段歷史講的是北宋和金國的盟約,金國攻打遼國。遼朝滅亡後,徐進迅速發動滅宋戰爭,決定南下攻宋的是金太宗。

    所以,複寫“劉”是用金刀,而萬屬兔。北宋的徐進兔王就是這麼說用刀的。

    劉太公告訴魯智深,他有一個女兒,19歲,被山大王看中,想娶紮寨夫人為妻。於是幫了忙,說“結婚”結束了這件事。劉太公的女兒為什麼十九歲?因為這是對宋徽宗的隱喻。

    前面說過,魯智深在五臺山大鬧的故事,發生在宣和元年,往上推了19年,也就是公元1100年,也就是登基的時候。

    這就是北宋與金國的“聯姻”。

    其他很多地方我就不解釋了。這個比喻足以說明問題。魯的戒刀出現在這裡,意味著他將拔出戒刀,斬殺未來的金兵。但在宋金海上同盟的有效期內,戒刀是殺不了人的。

    魯智深的生死搭檔,一把佛刀,一把禪杖,嚇得在正東增派兵力,防備這對佛門弟子的進攻。

    在梁山總攻期間,魯、追擊漢奸蘇定,與正北大寨的楊志、史進聯手。這一戰,沒有寫魯智深殺人,但卻是梁山好漢抗金的一個伏筆。

    正史中,楊志曾在鍾士道、鍾士東手下攻遼抗金。這不就是魯達的故事嗎?所以,七十回之後,就讓魯智深的戒刀出鞘,和一起,殺了金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固安縣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