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寶媽媽育兒說
-
2 # 大漂亮與小可愛
孩子入園,是人生中第一次集體生活的開始,這段時期,我們把它叫做“入園焦慮期”。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敏感又脆弱,極度缺乏安全感,作為家長一定要疏導好孩子的情緒,幫助他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
幼兒園的生活作息時間安排都是比較科學的,但是跟家庭生活的作息時間略有不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是按照孩子的生長髮育特點來設定的,就餐、午睡時間都適合孩子。而家庭的作息時間要兼顧全家人,不是完全符合孩子的。也有的家庭,隨時隨地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比較寬鬆隨意,沒有一定的規律。在初入園的這段時間裡,家長儘量按照幼兒園就餐及午睡時間來安排,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和幼兒園一致的作息習慣,幫助他們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二.多陪伴孩子,心理上給予他們足夠的安全感。
初入園的孩子,哭鬧的厲害的,大多是嚴重缺乏安全感的。在幼兒入園的這段時間裡,要儘可能多的陪伴孩子,開展各種戶外活動及遊戲活動。多用講故事等方式,讓孩子們懂得上幼兒園是小朋友長大必須要做的事,會讓媽媽更愛你。活動多了,孩子的眼界寬了,多餘的精力宣洩出去了,上幼兒園就會容易接受的多。
三.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初入園的這段時間裡,一般來說,自理能力強的孩子哭鬧的差,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哭得比較厲害。為什麼呢?因為幼兒園裡吃飯睡覺都需要自己照顧自己,一旦自己不會,就會想媽媽,就會比較容易哭鬧。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會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入園焦慮期”。會吃飯、會喝水、會自己穿脫衣服的小朋友,一定會在幼兒園裡照顧好自己。
四.相信老師,鼓勵孩子
我們要相信每個弱小的生命都是強大的,在入園焦慮的這段時間裡,家長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相信老師、鼓勵孩子。你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適應社會的本能,家長要多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信心。千萬不要家長過於焦慮,把這種擔心轉嫁在孩子身上,引起孩子的恐慌與排斥。無論你心裡有多擔心,多焦慮,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也不要總是詢問,你今天吃飽了麼?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這樣的問題會引起孩子的對幼兒園的排斥。要以正面的引導為主,如:老師今天表揚你了,你真棒!你今天只哭了一會,太棒了!具體而真摯的讚美,會讓孩子心裡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從而愛上幼兒園!
-
3 # 讀小童
一般來說,孩子剛剛從熟悉的家庭環境到一個比較陌生的幼兒園環境,因為物理環境的改變以及帶養人的改變,孩子比較容易出現哭鬧等分離焦慮的現象。同時,也可能會因為生活自理能力較弱,而在生活起居照顧上,遇到一些困難。當然還有可能因為集體生活的加入,而出現社交方面的一些困擾。
1️⃣ 從分離焦慮的角度來說,由於孩子長期固定由某個人或某幾個相對熟悉的成人帶養、陪伴,這樣一種長期較穩定的成員關係突然被打破,並且被帶入到了一個既是陌生的環境、又是陌生的人的生活中,孩子難免會擔心、害怕。所以很多時候,剛入園的孩子會表現出哭鬧等情緒,建議家長多給孩子傳遞一些正面資訊。比如告訴孩子“媽媽什麼時候會來接你”,而這個時候是一個孩子能確切感受到的時間,比如吃完晚飯後,比如唱完離園歌后等。再比如可以和老師溝通,帶一個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去幼兒園,讓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因為有熟悉的東西,而增強一分安全感。總之,這時家長要給予更多耐心,讓孩子感受到家長一直陪著他的那份真誠和真實。
2️⃣ 從生活自理的角度來說,由於現在很多都是4+1,或者6+1的帶養模式,很多家長比較寵孩子,或者說覺得孩子還太小,而忽視了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了很多孩子一到幼兒園,吃飯等著老師來喂,衣服穿脫等著老師來,然而一個班級有太多孩子,為了讓孩子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還是很重要的。比如自己獨立吃飯,脫衣服等,要上廁所了知道怎麼跟老師說。當然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家長要跟老師溝通好,哪些食物孩子吃了會過敏,如果孩子尿褲子了,請老師怎麼更好的處理等。
3️⃣ 從社交方面來說,一般孩子在家裡都是想玩哪個玩具就玩哪個,而到了幼兒園,因為人員增多,資源有限,所以可能會出現因為都想玩同一個玩具而爭搶的情況。這時,建議家長不要過於擔心,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誇大這個事情,也許在孩子那就是一件當時有點小鬱悶、小生氣,但過後馬上就會忘了的事,而家長事後的過分誇大,反倒給了孩子更多社交壓力,同時建議家長,可以說“哦,你們當時因為都想玩同一輛小汽車,而發生了爭執,你有點生氣,你們都想玩,怎麼辦呢?”既給孩子客觀陳述事實,又引導孩子去想辦法,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家長也可以在家裡和孩子扮演這樣的遊戲,給孩子一些解決的經驗,比如比高矮決定誰先玩等。
總之,孩子剛入集體生活,各個方面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擾,這時家長要給予更多耐心,同時,還孩子傳遞更多正向資訊,讓孩子相信,遇到困難,有爸爸媽媽、老師一起幫助我,我可以的這樣的信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更好的融入集體生活。
-
4 # 美式早教老師說育兒
我是早教老師Cherry ,接觸都是5歲以下的小朋友,授課超過3000節。
孩子剛入幼兒園,其生活方式和環境發生特別大的變化。
首先,孩子離開熟悉的環境,進入一個陌生環境。每天接觸的是陌生的同齡人和老師。許多孩子都有分離焦慮,剛上幼兒園的前兩週都是哭著去。
但是,家長千萬不能因為孩子哭,就不再送幼兒園,或者在孩子哭時對孩子發脾氣,或者因為孩子哭鬧就捨不得走。
大部分孩子哭鬧一會兒,就會被其他玩具吸引,或者被老師安撫好。很快孩子就能逐步融入集體。
而家長捨不得走,就會出現,孩子可能忘記了媽媽,情緒逐步好轉,正打算投入集體,突然看到窗戶外媽媽的臉,於是又再次大哭,給老師安撫帶來難度。
其次,配合幼兒園,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現代社會孩子大都被寵愛有加,父母或者老人在養育中很愛事事包辦,導致孩子自理能力差。
而入園後,中國大部分幼兒園為兩教一保照顧30個孩子。平均一個老師要照顧10個幼兒。
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往往需要老師幫忙穿衣穿鞋,吃飯都不會的孩子,還需要等待老師餵飯。
在家有需求第一時間都有家人幫忙,而在幼兒園得等待老師先幫助別的小朋友,再幫助自己。落差大,孩子當然不願意去幼兒園。
且自理能力差,會打擊小朋友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別人都可以,就我不會,我太笨了"
最後,加強孩子語言表達和社交能力,以及規則感現在多獨生子女,孩子成為整個大家庭的中心,被眾星捧月。因此許多孩子始終自我中心。
剛入學時,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又不會社交和溝通,孩子之間衝突不斷。
尤其在家庭教育中,沒有被父母好好引導的孩子,例如愛打人的孩子,往往成為老師頭疼的“熊孩子”。
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能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減少衝突。
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
回覆列表
我覺得針對剛上園的孩子來說,第一需要準備好幼兒園需要的必要東西,水杯啊,被褥啊,書包啊,這些除了學校統一的物品,其他最好是孩子自己挑選他喜歡的,這樣在陌生的環境裡稍稍有點兒安慰!還有就是最好剛開始帶一身替換衣裳!以免出現突發狀況!
第二,新入園的孩子面對新的環境,多少都會上火,所以,孩子放學歸來,家長要少吃點零食,吃飯要適量,以免積食上火!
第三,每天接孩子的時候不要問他一天的流程,老師有沒有批評你?孩子有沒有欺負你,不要談論負面話題,可以嘗試問問今天過得開心嗎?認識新朋友了嗎?有沒有好玩的事兒?或者孩子不願意回答園裡的問題可以不要去問,等吃過晚飯,孩子情緒好的時候聊一聊。
第四,就是可以去跟老師溝通一下孩子在園裡的狀況,飲食啊,跟其他同學交流啊等等,還有就是孩子的飲食,過敏狀況等其他特殊情況都要提前告訴老師。
第五,可以在家睡前讀讀幼兒園相關的繪本故事,現在這樣的繪本有很多,小雞叫叫系列就很好,有時候聊天講道理孩子不理解,但是繪本故事裡說出來他會接受,或者出現類似的話題,不愛說話的孩子會自願聊天。跟孩子聊天要注意,不能嗯,哈的敷衍,這樣孩子很失望!
第七,針對幼兒園孩子生病,大部分孩子剛上園都會或多或少的生病,這時候家長不要焦慮著急,不要讓孩子帶病帶藥上學,生病都有一個過程,不會說今天病了明天就好,尤其是遇上發燒,炎症,病毒感染,等孩子好利索了再去,生病初愈抵抗力低,有可能去了又傳染回來,所以保險起見好利索了再去!
總之,新上園,家長不要太擔心,太焦慮,要信任你選擇的學校,老師,更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鼓勵孩子,堅持送園,切忌今天送明天休息,這樣不利於孩子適應新環境,結交新朋友!有問題多跟老師溝通,也讓孩子相信老師,有問題找老師幫忙!有事兒跟爸爸媽媽多交流!別害怕,多多鼓勵孩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