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59800814593

    市井文化”是如何起源和發展的?其中有哪些重要的文化載體

    中國是擁有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東方之珠。曾與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並列為“四大文明”古國。在古代文明史發展與進步的過程中,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符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構建文明體系之時,多種文化相互交流、雜糅,才最終衍生出了極具東方古國特色的文化史。

    實際上筆者認為中國文化史的形成與發展,其實就是中國文明史不斷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曾出現過,不計其數異彩紛呈的文化分支。紅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都是中國文化史中最燦爛的文化片段。

    當然除了一些具有歷史特色的文化分支之外。其實在人類社會逐漸建立之後,更多以人為本的文化基因,慢慢融入中國文化發展史中。

    其中,“市井文化”就是中國文化歷史中,比較特殊的文化型別之一。並且從萌芽之後就從未間斷並一直流傳至今。

    中國“市井文化”釋義及其涵蓋內容

    “市井”一詞能與文化融為一體,可能會讓很多人都十分詫異。因為從古至今“市井”二字,往往都與貶義、粗俗、鄙陋聯絡在一起。而且從很多與“市井”有關係的成語中,也可以直截了當的看出“市井”的真實面貌。

    市井無賴、市井小人、市井之徒,無論哪一個成語都蘊含著深深地鄙夷之情。因為在古代人的觀念中,生活在“市井”之中的人群。一般都與“三教九流”有瓜葛,並且不乏地痞流氓、街頭混混、行騙盜搶之流。

    1.古代“市井”形制類似“井田”

    (1)“市井”釋義

    “市井”一般是指商肆集中的地方,說白了就是古代社會中的街市。此類街市的佈局往往都比較粗狂,無論是商鋪還是路邊攤位,基本上都會以雜亂無章為特色。無論是古代社會中的城邑、城市還是集鎮,都會充斥著所謂的“市井文化”。

    《初學記》卷二四中曾記載:“古者二十畝為井,因井為市,故云也”。

    從這句話中可以得知,所謂“市井”的說法其實源於商周“井田”。當時社會中的“市井”面積以“二十畝”為標準。從外形上來看與“井田”形式類似。

    唐朝儒學代表人尹知章對市井的解釋更為直接:“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大概意思是“市井”就是一個四方形的區域,從遠處看形制與“井田”類似。這其實就是古代“市井”的全貌。

    在“市井”之中不僅有三街六市,而且還有令世人所不齒的花街柳巷。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招搖過市的流俗之人。

    街市中的小販往往都存在欺行霸市的行為。所以,不管是城市還是集鎮中的“市井”,都是古代王公貴族與士大夫們鄙夷之地。

    (2)“市井”即商業圈

    《管子·小匡》中曾有一句話,對市井的解釋十分直白:“處商必就市井”。簡單的說就是市井之中一定會有商業活動。而《漢書·貨殖傳序》中則言:“商相與語財利於市井”。

    大意為市井中的景象盡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隋唐時期的經學家、訓詁學家顏師古曾言:“凡言市井者,市,交易之處;井,共汲之所,故總而言之也”。筆者認為從顏師古的語氣中,完全可以解讀出市井的另外一番面貌。他認為“市井”除了是商業貿易活動地點之外,還必定會有一口公共水井。

    筆者認為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市井文化”,確實可以明顯感覺到“市井”與文化根本不搭界。但是如果大家能夠才另外一個層次去分析,就會發現“市井”之中,並非都是見不得天日的蠅營狗苟之輩。

    2.“市井文化”釋義

    (1)什麼是“市井文化”

    “市井文化”簡單的說就是以市井為中心,包括市井中的市民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語言、飲食、人際交流;各類商鋪或由所有商鋪組成的經濟體在內的,一種具有生活化、自然化、無序化的市民文化。

    這種所謂的“文化”型別具有,自然樸素與粗俗鄙陋相融合的特性。如果從狹義角度來分析市井文化,其實指的就是某個城市或地區,生活在極為普通的街巷中的市民生活。而這種市民多以平民或貧民為主。

    (2)“市井文化”特色

    “市井文化”具有一種極為,濃郁的生活氣息與地域特色。這與“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關係密切。同時,這種比較特殊的文化型別,從產生之時起就不曾消亡。並且在歷朝歷代都無法登上大雅之堂。筆者認為“市井文化”就是通俗的代名詞。

    如果再直白一點說所謂的“市井文化”,其實就是由生活在城市中,最底層的貧苦大眾所構成的一種特色文化。

    而而這種文化兼具商業傾向、通俗淺近,並且根本沒有任何規律可循。但是卻最能反映當時社會的陰暗面。

    生活在市井中的群體他們的生活也雜亂無章。很多人都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在他們的字典中根本找不到莊嚴二字,反之卻具有非常強烈的自由閒散特點。

    由於市井之民沒有受過文化薰陶,所以也就“沒有現實與歷史的深層次的憂患”,“更沒有血與火的悲劇意識”。

    中國古代社會“市井文化”興起

    筆者認為任何文化形式的出現與演進,都必須有其獨具特色的契機或起源。中國文化發展史中曾出現過的“市井文化”。其實就是在城市與商品經濟高度發達之時,產生出來的一種不被主流文化認可的市民文化。

    1.“市井文化”興起

    都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時期,由於當時商品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在商品經濟發展的刺激之下,宋朝時期的社會經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所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出現了幾十個人口百萬以上的城市。

    古代城市出現之後隨著而來的就是,以城市為載體以市民為中心的城市經濟發展。當時已經出現了比較現代化的娛樂場所“勾欄瓦肆”。

    市民階層可以隨意去勾欄瓦肆中享受生活。至此以城市居民為核心的市民文化也隨之興起。這其實就是“市井文化”的開端。

    宋代大畫家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就為後世人展現了無比繁華的市井文化場面。在這幅長篇畫軸中大家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商業形式,無論是陸地、橋面還是河水中,都簇擁著成群結隊的宋代市民。在這些市民中既有商販也有逛街之人。

    2.“市井文化”與宋詞繁榮

    宋朝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特別發達,所以生活在城市中上層的市民。他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的同時,開始逐漸將目光轉向文化生活。城市居民對文化的需求熱度,其實也是宋詞在宋代時期,積極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

    當然各種文化需求主要集中於,有文化、有素質的市民群體。而生活在環境比較差的市井之民,他們不僅無法滿足生活需求,而且就連最基本的果腹都十分困難。所以他們對所謂的宋詞根本不感興趣。反之對於街頭藝人的表現興趣盎然。

    3.“市井文化”之街頭藝人

    相信大家在觀看古裝劇的時候,都能夠看到街頭賣藝的橋段。一個或若干街頭藝人一邊敲鑼一邊吆喝。當人群聚集過來之時就開始耍槍弄棒,表演雜耍或其他驚悚的絕活。當一套流程走完之後就會說一些“拜年話”,然後向各位觀看錶演的客觀討要辛苦錢。

    街頭藝人作為市井文化中的重頭戲,其實與市井文化的誕生時間比較接近。籠統的說街頭藝人就是透過獻藝獲取酬勞。他們的街頭藝術可謂包羅永珍,飛刀、登缸、頂技、口吞寶劍、銀槍刺喉等專案輪番上演。目的就是為了博得滿堂彩之後討要金錢。

    當然市井之中也會有一些真正的手藝人,他們以表演皮影戲、手影戲、摔跤、魔術為噱頭。但最終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吸引觀眾,然後滿心歡喜的期待觀眾付費收看。可以說街頭藝人作為市井文化中的一個分支。對市井文化的發展與演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市井文化”之市民生活

    很多曾經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當來到城市之後反而特別思念家鄉。因為他們從未忘記鄉音,以及那些能勾起回憶的叫賣聲。操著不同方言沿街叫賣的小商小販;某個比較誘人的特色小吃;以及街頭吹糖人、捏麵人、理髮等,其實都屬於“市井文化”範疇。

    筆者認為實際上現代社會中的市民群體,所衍生出來的市民文化。其實與古代市民文化一脈相承。比如,大家特別喜歡逛的夜市中,既有各式各樣的美食也有很多特別新奇的商品。徜徉在夜市之中彷彿已經穿越至古代社會,去親身感受一下他們心目中的市井文化。

    5.“市井文化”的內涵

    “市井文化”顧名思義就是起源於,市井之中的一種文化現象。但是這種文化現象多以庸俗為主。同時,構成市井文化的主體即普通市民群體,他們的生活條件基本上都比較貧苦。而且也往往以出賣勞動力為生,所以市井文化才具有粗俗鄙陋的特性。

    當然隨著朝代更迭、時代進步以及城市化程序加快。“市井文化”的形象也正在不斷改觀。尤其是在市民個人休養和素質提升之後,“市井文化”幾乎已經脫離了粗鄙的形象。反之卻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質樸、原始、純真的生活方式。

    結 語

    由城市、市井、市民、文化構成的“市井文化”,既是中國文化發展中的一個分支,同時也是古代城市發展的一個縮影。正因為有了城市才會產生市井之地,而生活於市井的城市居民,就是市井文化的最初締造者。

    雖然這種文化型別登不上大雅之堂,同時也會與主流文化格格不入。最重要的是還會受到生流社會的鄙夷,但是筆者認為“市井”中的生活場景,以及由這些生活場景所描繪出的“市井文化”,才是一種最具人情味的特色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蘭德智庫要美必須遠離亞太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