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凡的晴好
-
2 # 浪花41896641
從國家層面講,國家既需要科學家,也需要磚瓦匠,從家庭而言,能夠及時根據孩子自身情況進行職業設計,避免無效投資。但是從情感跟心理上來講,是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
-
3 # 清肝名目
相當合理。大學擴招多年後,大學畢業生嚴重冗餘而技術工人嚴重欠缺,上過大學的年青人大多不願做藍領技工,再這樣走下去,中國遲早會步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的後塵。
-
4 # 徐寶龍徐寶龍
這樣不好嗎?我覺得很好,甚至,應該更多的人被分流。職業、事業應該容忍包容,給人留有空間,很多行業、領域未必要大學文憑,學習也可以一輩子持續漸進,不能把學習僅僅理解為上大學,社會本就是人生和職業學堂。
假設全部人都能上高中、上大學,會怎樣?再假設一下,把全國大學都改成清華大學分校,所有人都可以上清華,又怎麼樣?畢業後呢,是不是扔就要面臨選擇?只是把選擇延後而已。
很多人並不看具體問題、不看現實問題、不看自己問題,總愛找別人的問題、制度的問題、體制的問題,這恰恰是弱者心態
-
5 # 生活中的二叔
對於這種問題回答有意義嗎?有權有勢的家庭永遠不會為這些煩惱,沒錢沒勢的家庭才會考慮的問題。所以順其自然,誰都餓不死,這個社會不缺有知識有文憑的人,但是缺乏有能力有經驗有腦子的人。
-
6 # yiyi不倒翁
可以允許復課兩年,讀了三次初三,還不行只能上技校了。當然,初三畢業後不想上高中了,也可以直接上技校。這樣比較合理。如果讓一些基礎很差的孩子上高中確實不適合,不跟趟呀!
-
7 # 月下舞櫻
高中本來就不是義務教育。再說了,既然那麼多大學生都找工作困難,還有什麼必要培養那麼多高中生呢?高中本來就是為高考培養人才的
-
8 # 下凡辦點事兒
國情而定現在的中小學 學生基本就定型了就算勉強混個三本文憑也難就業高不成低不就 還沒有一技之長 而國家老齡化嚴重 缺年輕勞動力所以 減少中高考錄取比例很正常
-
9 # 漂亮老百姓
從長遠來看是有利於國家發展的,現在大學生過剩,技術工人欠缺,所以進行分流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人才需要,對孩子也是比較不錯的選擇。想法和政策是好的,可很多職業技術學校管理混亂,以盈利為主,學習氛圍也差,大多都是不愛學習的孩子在那裡混日子。所以想學點技術的孩子真的需要非常自律非常努力才行。
-
10 # 月牙兒841407
這樣可能更符合國策,但是家長們無形中有了更大的壓力,以前高考是最大的一道坎,現在中考也成了一道大坎,誰都希望子女以後能從事腦力勞動,不去幹那種辛苦工資低的體力活,但現實是這些工作總得有人做。
如果子女確實學習天賦不高,也不要鑽牛角尖,逼著他,雞飛狗跳的,自己難受 ,孩子更難受,孩子能靜下心來學個一技之長認真鑽研,也能出人頭地。畢竟360行行行出狀元!
-
11 #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3
讀書改變命運,確切的說,是高考改變命運。但對寒門學子來說,一旦進入職高,基本就與高考無緣了,也就是說,錯失了一次改變命運的良機。
然而,這能怪誰呢?
沒有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初中階段一步差步步差,考不上高中是必然的。
退一步來說,就算國家把高中階段也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就能保證所有學生都有大學可上了嗎?
普高裡混天打屁的學子比比皆是,上職高的學生成績更差,以他們那二三百的分數,就算勉強讀了高中,也不過是增加了混天打屁的人群基數,混過三年拉倒。
而且,社會不僅有階層,也有分工。
社會要發展,不僅需要精英,也需要打工仔;不僅需要科學家,也需要流水線工人;不僅需要開宇宙飛船的,也需要踩腳踏板的。
學習就像大浪淘沙,大家機會均等,不努力的人就會被一層層篩下去,最後留下的才是出類拔萃的精英。
回覆列表
也許有利於國家的發展需要,但是對於很多晚熟的孩子來說太殘酷啦,糊里糊塗就被分流了,失去很多機會,這也是很多家長焦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