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艾瑞里安
-
2 # 思維課堂
青少年犯罪的主客觀原因
(一)個人主觀原因
一是青少年心理上的不穩定性。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青少年自身的素質,由於自身文化素質較低,分辨是非能力較差,同時又往往盲目模仿。二是生理上的不成熟性。青少年時期是最喜歡結交“志同道合”朋友的時期,尤其是那些在遭遇家庭離異以及在學校成績不好被老師貼上標籤的雙差生更容易組合在一起,試圖找回被家庭和學校剝奪的自尊心和關愛。
(二)社會客觀原因
1.社會醜惡現象的影響
社會醜惡現象、社會轉型期帶來的諸多問題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的負面影響。青少年犯罪是各種社會問題、社會矛盾的綜合反映。改革開放帶來了中國有史以來最為深刻的社會變革,在新舊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的複雜過程中,社會內部蘊藏的深層次矛盾日益突出,競爭加劇,各種社會醜惡現象滋長,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目前社會上的見利忘義、唯利是圖、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貪汙受賄等不良現象嚴重侵蝕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少不健康的東西在青少年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種子。
2.家庭教育不到位
主要表面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父母不和,經常吵架,穢語連篇,甚至相互毆打,在家亂摔東西,互相揭短、指責從不迴避孩子,從而給孩子心理造成嚴重傷害,養成孩子粗暴衝動,處事不冷靜,容易養成孩子偏激的性格。
第二,家庭經濟條件差,父母又不能正確對待,不是透過自身的艱苦、勤奮去努力改善,而是經常抱怨社會,抱怨他人,不注意教育孩子正確地對待金錢。當孩子要花錢而家長不能滿足時,不是正確引導,說服教育,而是粗暴的予以拒絕,這樣就有可能導致孩子去偷去搶,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第三,父母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待子女的過錯及不理想的學習成績,不是耐心地進行說明教育,而是非打即罵,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過問孩子問題產生的原因,缺乏與孩子的溝通,在這種“高壓”強制下,容易形成孩子的畸形心理。
第四,父母不能以身垂範,言傳身教。他們自己行為不檢點、不務正業,酗酒、賭博、說粗話、罵人,自私自利,愛佔便宜,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孩子耳濡目染,積久成習,從而形成了錯誤的世界觀,養成了錯誤的人格。有一案例很能說明這一問題,有一十歲的花季少年殺死了自己臥病在家的親奶奶,當問其為何要殺死自己的親奶奶時,孩子回答,媽媽經常罵奶奶是老不死的,是家庭的包袱和累贅,殺死奶奶是為媽媽好,為家庭減輕負擔。可見父母的言行對孩子健康成長的影響是多麼重要。
-
3 # 鮑抱與你共享
婆媳矛盾頻發,十三歲少年持刀殺人,誰之過在華北平原中部有一個村子,有一年發生一起命案,一個即將上初一的孩子暑假在家用刀把他奶奶殺了,引起轟動。
被殺的老太太姓周,大家都叫她周奶奶,據說周奶奶年輕時性格溫柔賢惠,在她生下兒子後不久,丈夫得病去世了,她就守了寡,後來有人給介紹物件,讓她再走一步,她怕孩子受委屈,就沒有改嫁,但是慢慢的性格就發生了改變,變得霸道強勢,特別是對兒子那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掉在地上怕摔了,每當兒子在外面和小夥伴們玩,只要是他兒子哭著回家,不問青紅皂白,她就領著孩子去人家鬧,大家看她孤兒寡母不和她計較,但是也不讓自己的孩子和她玩,所以她兒子性格也比較怪異,雖然沒有跋扈霸道,但是不合群,不上進,啥事得過且過。
後來,她兒子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在家務農,娘倆的日子說好不好,說壞不壞,等到成家的時候,有人就給她兒子介紹了一個物件,女方離他們村比較遠有幾十裡地,因為附近村子瞭解內情的都不願把女兒嫁到他們家。他們家一共五間平房,兒子結婚後小兩口住三間,老太太住兩間,住在一個院子裡,本來挺好的事,可是兒媳婦和婆婆好像前世的冤家,天天打,婆婆閒兒媳婦起的晚,兒媳婦閒婆婆做飯不好吃,雞毛蒜皮沒完沒了,兒子不知怎麼處理,好像和他無關,婆婆和兒媳婦怎麼打,他啥也不說,該幹啥幹啥,實在打急眼了,他就兩邊各打三十板子,惡聲惡氣地兩邊嚇唬一頓,表面上婆婆和兒媳是不打了,但是把怨氣放在心裡更可怕,就像一條河流表面風平浪靜,平靜下的暗流更可怕。
後來兒媳婦生了孩子,婆婆負責看孩子,一家子對孩子都特別疼愛,奶奶對孫子比對兒子小時候還寵,但是在管理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娘倆衝突更大,總想把孩子據為己有,在孩子小的時候婆婆就天天和孩子灌輸他媽媽如何如何不好,滿嘴裡都是不尊重的語言,媽媽呢,就和孩子天天說奶奶的不是,孩子知道啥,有時候就兩邊串串,導致矛盾越來越嚴重。
到了孩子大點了,也懂點事了,他有自己的想法了,他還是向著媽媽,心理就偏向了媽媽,在媽媽年復一年的嘮叨中,對奶奶的怨恨越來越大。
六年級畢業的時候,孩子拿到了成績單,考的很不好,媽媽就怨奶奶天天寵著看手機,看電腦,看電視,不學習不寫作業,都是奶奶慣的,奶奶就說隨媽媽笨,隨媽媽榆木腦袋,一家子因為孩子的成績打得雞飛狗跳,孩子的媽媽中午因為生氣傷心也沒吃飯,下午就和孩子的爸爸下地幹活,孩子和奶奶在家裡,夏天的天氣很熱,到了後半晌,周奶奶在院子裡一間簡陋的浴室沖澡的時候,孫子進去用一把水果刀把他奶奶殺了,可能大家都問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怎麼能殺掉一個大人,主要是奶奶沒提放沒想到,再加正在洗澡沒有可阻擋的東西,洗澡的水聲也掩蓋了老太太的呼救聲,孫子把奶奶殺了以後接著回屋玩電腦。
等孩子的父母回家後,老太太的血幾乎流盡,身體的姿勢還保持著往外爬的狀態,慘不忍睹,趕緊報案,面對警察的詢問孩子非常痛快,說給媽媽出氣,可憐的老太太命喪她最疼愛的孫子之手。
這不是故事,是一個真實發生的事。
幾點思考:1、有一類人的心理健康特別值的關注,就是年青的女人丈夫去世後沒有改嫁,自己帶兒子,等兒子結婚後婆媳關係特別不好,她總覺得自己最愛的人被另一個女人搶走,心理受不了,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兒子不能沒媳婦,兒子娶不上媳婦是當媽的失職,但是兒子還不能對媳婦好,對媳婦好就意味著對媽媽不好,那是當媽的失敗。
2、婚姻中的男人夾在媳婦和媽媽中間,要學會溝通,而不是逃避,更不要把自己的的意識強加在媳婦身上,認為自己的媳婦無條件的就應該對媽媽好,文中的兒子如果在媽媽和媳婦發生矛盾的時候,勸勸媽媽,說說媳婦從那麼遠的地方嫁過來,也沒享什麼福,不容易,我想媽媽也不會再胡攪蠻纏,然後再勸勸媳婦,說說媽媽也不容易,把媽媽和媳婦的錯往自己身上攬攬,把媽媽和媳婦的好多和對方說說,不疏導不勸解反而嚇唬,更增加了媽媽和媳婦彼此之間的怨恨,怨恨怨氣沒有出口,那就把孩子當成了情緒的垃圾桶。
3、和諧家庭中怎麼對孩子進行家庭觀的培養,不管是婆婆還是媳婦,最忌諱的就是和孩子說對方的不是,哪怕對方有一百個錯,也不要和孩子說,如果媽媽總和孩子說奶奶的的不好,表面上看孩子是和媽媽一心了,但是當媽媽把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以後,媽媽處理矛盾的這種方式也傳給了孩子,那麼等媽媽老了,孩子的孩子會怎麼對自己呢?所以說:做為媽媽多和孩子唸叨奶奶的好,上行下效,那麼將來孩子的孩子也會這樣對自己。做為奶奶,如果想讓兒媳婦孝敬自己,就多誇誇兒媳婦,天天和孫輩說兒媳婦的不好,最後吃虧的是自己,你再和孫輩說兒媳婦的不好,孩子和奶奶的親也不會超過對媽媽的親,這是事實,孩子小的時候也就聽著,等大了懂事了就會越對奶奶反感。
所以,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做為婆婆和兒媳婦的中介,男人處理問題的方式其實影響著整個家庭的和諧與安定。
回覆列表
1996年,南京大學碎屍案,兇手將屍體加熱煮熟,並切割成2000多片。
2009年,北京一家六口被殺,犯罪人系家中長子
2012年,雲南晉寧鴕鳥肉案件,20多名青年被殺害,屍體被分割並吃掉,吃不完的就謊稱鴕鳥肉出售,家中三條大黃狗吃受害人屍體長大。
類似還有國外的校園槍擊案,火車站暴亂等等嚴重犯罪行為,那麼這些案件出來,我們都會問,為什麼?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做?這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心理?我們發現,有很多的暴力案件都有共同點,第一他們都是一個人,第二他們作案之前有很縝密的計劃,第三他們的智商很高。那麼有人問了,智商高怎麼還犯罪?這就是要注意的問題,據調查,80%的罪犯,犯罪時期都在青年和成年後時期,大多因為心理變態,另外在早年生活,基本上是很不好的,有的特別悲慘,比如說父母去世,家庭移民,或者是一些其他不好的變故,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那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犯罪行為的發生,有的人是無前科的,其歸根結底,是因為早年情感受到創傷,沒有良好的培養,所以造成了心裡缺陷,導致青年時期和成年後不與人交流,不合群,獨來獨往,最後很有可能導致犯罪行為的發生。
在教育培養一個人,需要讓他明辨是非,善惡分明,懂得感恩,珍惜,明白一切的來之不易。如果你要養一個逆子,那就從小慣著他,什麼都依著他來,那他青年時期管你要錢,你不給他他就能殺了你。如果要養一個知性感恩的人,就要讓他從小學會吃苦,早吃苦,晚吃苦,早晚都吃苦,吃虧要趁早,一帆風順不是什麼好事。切勿把孩子捧在手心含在嘴裡,該有的不能少不該有的不多給,一分一毫,當思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