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42898638258

      潔癖也是一種心理疾病,需要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相結合。

      普通來說,潔癖就是太愛乾淨。 一個人愛乾淨是好事,但過於注重清潔以至於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特別是社會交往,就屬於潔癖。潔癖有輕重之分。較輕的潔癖僅僅是一種不良習慣。可以透過脫敏療法、認知療法來糾正。較嚴重的潔癖屬於心理疾病,是強迫症的一種。

      潔癖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屬於強迫性神經官能症。患有潔癖的人過分關注是否潔淨衛生,根本沒有時間享受生活,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對清潔的維護上,因此活得特別累。例如很多潔癖患者都喜歡不停地洗手。

      每個人都有自己愛乾的事情,有的人喜歡收集影碟、有的人對燒菜樂此不疲,患有潔癖的人而最愛的就是清潔。不僅個人衛生一絲不苟,每天洗手幾十次,家裡的床單、被罩、窗簾等,隔三差五就要大洗一番,地板更是每天都要擦洗,不允許出現任何汙漬。由於嫌外邊的餐具不乾淨,她幾乎不到餐館就餐,實在躲不開時,一定先要一小瓶二鍋頭,然後用酒把所有的餐具都擦拭一番,這才放心。朋友們都說,她這是潔癖。

      潔癖患者更易生病

      潔癖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屬於強迫性神經官能症。患有潔癖的人過分關注是否潔淨衛生,根本沒有時間享受生活,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對清潔的維護上,因此活得特別累。例如很多潔癖患者都喜歡不停地洗手。每做完一件事後,他們就覺得手被弄髒了,非得要洗一定時間或一定次數才行,否則就會感到焦慮不安,害怕自己受到細菌感染。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越是喜歡把自己搞得過分乾淨的人,反而越容易感染各種疾病。這是因為,少量接觸一些病菌可以讓人體產生抗體,從而獲得抵抗能力。而潔癖患者由於沒有任何防備,一旦接觸病菌就可長驅直入。許多潔癖患者同時易患有口腔潰瘍、腹瀉、感冒、咽炎等疾病,這就是因為太愛乾淨的緣故。

      教育不當可能誘發潔癖

      潔癖跟家族遺傳有很大關係,70%的潔癖患者具有強迫性人格,這是潔癖產生的生理基礎。而的精神緊張,如工作壓力過大,要求過分嚴格,或者處境不順利,常擔心發生意外等外界不良也會誘發潔癖。

      此外,家庭教育對誘發或加重潔癖也有重要作用。如果父母具有強迫人格,會對子女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嚴格、古板、甚至有些冷酷的家庭教育,往往會造成孩子謹小慎微、優柔寡斷、過分瑣碎細緻的性格特點,在與人交往過程中過分古板、固執、缺乏人情味及靈活性。他們長大後,在生活上也會過分強求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和衛生習慣,要求一切井井有條,稍一改變就會焦慮不安。潔癖患者很多都維持獨身,就算勉強進入婚姻也很難如意。

      “以毒攻毒”有助解除心魔

      輕微潔癖對人們的生活影響不大,但如果已經到了令患者自己感覺痛苦的程度,就要積極到心理門診尋求治療。

      系統脫敏療法是目前普遍採用的治療潔癖的手段。通常,患者在心理治療師指導下,把自己害怕的東西和場景、經常做的事情,從輕度到重度依次寫出來,然後每天從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為。

      例如透過每天減少洗手的次數,從原來每天洗30遍,每次洗10分鐘,減少到洗20遍,每次7分鐘,直到只在飯前便後才洗手,每次不超過3分鐘。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會感覺特別難受,但是需要受痛苦,可以做一些放鬆訓練,或透過運動分散注意力。一般經過幾個月的治療,患者就會感到真正輕鬆了。

      強迫症是一類以自我強迫為突出症狀的神經症,其症狀特點為自我強迫,即症狀是屬於病人自我而非外力所致,它違背病人的意志反覆出現,病人又無法控制,病人自覺其不合理或毫無意義,力圖擺脫和抗拒強迫內容,症狀強迫性的出現與病人內心對該症狀對抗引起病人的焦慮和苦惱。 中醫學沒有強迫症病名,它的症狀與中醫“驚悸”“怔忡”相似,一般虛證較多,但也可以有實證。強迫症的產生主要是因為稟賦不足,素體虛弱或久病失養,勞欲過度,氣血虛弱,心失所養,以及平素心虛膽怯,突遇驚恐,逆犯心神所致,病變主要涉及心、肝、脾三髒。1、發病率 國外年報道,強迫症的發病率為0.1-0.3%;在中國,歷來將強迫症列為神經症中的一類疾病單元,ICD-10仍將此症列為神經症中的型別;國內年對12地區流病學調查,報告 本病患病率為0.3%佔全部神經症的千分之1.3。天津報告為千分之0.13,佔全部神經症的10%,在心理服務中,本症比例較高:如廣州報告為8.3%,上海報告為16.2%。根據流行病學調查來看,本病發病在兩性間並無差異(但國內報告女性略高於男性)而在兒童強迫症中,男孩患病率為女孩的3倍。本病通常在青少年發病,城鄉的患病率相近。約10%的病人起病於10-15歲,75%的患者發病於30歲以前。大多數病人起病緩慢,有時誘因亦不明顯。病人就診時往往病程已達數年之久。半數以上病人病情緩慢發展、逐漸加重,約1/4的病人病情有波動,約11-14%病人有完全緩解同隙期,有些病人進入40-50歲以後,病情有自動緩解傾向。2、病因 強迫症的發病在病態人格的基礎上,受外界精神而發病,其中患者的心理素質在發病中起著主要作用。(1)心理素質因素 病前人格在本病病因中起重要作用,約2/3的強迫症病人病前即有強迫性人格或精神衰弱。其主要表現為患者力圖保持自身和環境的嚴密控制,他們注重細節,辦任何事均力求準確完善。但即使如此,患者也仍有“不完善”、“不安全”和“不確定”的感覺,他們或者表現為循規蹈矩,缺少判斷,猶豫不決,依賴順從;或者表現為固執倔強、墨守成規,擰折不彎及脾氣急躁。(2)社會心理因素 這是本症發生的主要誘發因素,諸如由於工作、生活環境的變遷,責任加重,處境困難,擔心意外,家庭不和,性生活不協調,或由於親人喪亡,突然驚嚇,遭受等等都可能誘發神經症的發生病人病情嚴重時,常有中度甚至重度的社會功能受損,成為休學或不能工作的原因;但一般病人始終有自知力,積極求醫及治療。3、臨床表現 強迫症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強迫觀念和強迫性動作行為兩方面,同時伴有焦慮和苦惱狀態。下面介紹以下這兩類症狀。(1)強迫觀念:1、強迫懷疑: 患者對自己言行的正確性反覆產生懷疑,並由此產生強迫性檢查行為,如出門懷疑是否關好門窗、寫信是否寫錯等,並反覆檢查。2、強迫性思慮: 患者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反覆思慮,明明毫無意義,但無法控制,如某患者會反覆考慮人為什麼要洗澡。誰最先洗澡、如果不洗澡會出現什麼問題。3、強迫症性: 患者腦子裡出現和聽到某一觀念或某一句子時,便不由自主地聯想起另一觀念和或詞句。4、強迫性回憶: 患者對經歷的某些事件,不由自主地在腦海裡反覆出現,雖自知毫無必要,而且是有害的,但無法控制。如病人與他人談話後,要反覆思考談話時的情景、物件、內容,自己說了什麼,對方說了什麼,如果不能回憶清楚便覺得十分苦悶。5、強迫性計數: 病人以一定形狀的物品進行強迫計數,雖知無此必要,但無法控制自己。6、強迫性情緒: 病人對某些事物擔心,明知不對,但無法擺脫。如一位女病人老是擔心在陌生的男性面前,作出下流舉動,明知不可能,但每一次出門前都得這磨想。7、強迫意向: 患者有反覆做某種違背自己意願的動作或行為的強烈內心衝動,如走在馬路上,總是要想到自己衝上高速公路,被汽車撞傷。(2)強迫性動作和行為 強迫性動作和行為主要是患者為了擺脫強迫觀念引起的焦慮和煩惱,而被迫採取的一種順從行為。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強迫性檢查:為減輕強迫性懷疑而引起的焦慮所採取的行為。如自己總是擔心把信的寫錯,為了減輕這種疑慮而引起的焦慮,必須反覆檢查書信的。2、強迫性詢問:強迫症患者往往不相信自己,為了消除因懷疑自己造成的焦慮,患者反覆詢問他人,並要求得到解除。如一個平時少說話的女孩因為偶然一次被同學諷刺為啞巴,然後不停問、周圍人,自己是否真是啞巴。3、強迫性清洗:為了消除自己可能受到不乾淨的物品的汙染的擔心,必須反覆洗手洗澡或洗衣物。有的病人反覆用肥皂水洗手,以致面板被洗破仍不罷休。病人也知道這樣做無益,但是沒有辦法控制如果不做,就會感到焦慮、難受。4、強迫性儀式動作:指病人必須完成一系列的複雜動作行為或重複出現某些動作,才能消除由強迫觀念引起的不安和焦慮。如某患者出門前必須先從門裡把門鎖一次,然後開啟,再出門.

      (4)診斷標準 根據CCMD-2-R的診斷標準,強迫性神經症的診斷標準如下:1、符神經症診斷標準。2、以強迫症狀為主要臨床相,表現為下述形式之一種或混合。(1)以強迫思想為主的臨床相,包括強迫觀念,強迫回憶、強迫表象、強迫性對立觀念、強迫性思慮、強迫性害怕失自控能力等。(2)以強迫症狀為臨床相:表現為反覆洗滌,反覆核對檢查,反覆詢問或其他反覆儀式化動作。(3)排除其他精神障礙的繼發生性強迫症狀,如抑鬱症和精神症等。5、鑑別診斷1、與正常人相鑑別: 正常人中有部分有片段強迫性症狀,但他們與強迫症不同,症狀並不持續,亦不影響社會功能。2、與抑鬱症相鑑別: 由於抑鬱症和強迫症常常同時出現,因此要注意鑑別。臨床上,在急性發病中往往以最先出現的症狀為作為優先診斷症狀;在慢性發病中則以出現得最為頻繁的症狀為優先考慮診斷症狀。另外,強迫症的患者總是擔心未來會發生什麼不幸,而抑鬱症的患者總是回憶以前的過失和錯誤,多後悔自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老年痴呆”是比癌症還揪心的病,不想拖累兒女,該如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