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就叫我老師吧

    麥收八,十,三場雨,八月下雨有利播種出苗,十月下雨有利於壯苗,來年三月下雨有於撥節孕穗,四月有風,天氣多變,容易下冰雹,給小麥造成極大的危害,這裡指的是農曆

  • 2 # 天潤土元帥

    “麥望三月雨,最怕四月風”,小麥生產過程中對天氣有啥要求?任何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對於天氣的要求都是非常強烈的,也就是說,天氣對於莊稼豐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像“麥望三月雨,最怕四月風”就算是其中的一點。

    我們膠東煙臺是全國冬小麥的主產區,目前正是陽春三月份,氣溫開始一天天的回升。昨天,種糧大戶老杜和妻子一起,開始對種植的160畝小麥澆返青水。去年一年我們這裡比較風調雨順,因為雨水較多,幾乎每個水庫、平塘裡都積滿了水,有了水,莊稼就有豐收的希望,老杜盼望了好長時間,希望老天能來一場“及時雨”,那樣他就不用費力澆水了,160多畝小麥,如果全部澆上一遍水,沒有個十天半月的時間根本就幹不完。

    所以在小麥返青的這個時候,最希望的就是能下一場透雨,這也是“麥望三月雨”的一個簡單解釋。

    小麥的返青水至關重要,是小麥豐收的基礎,當進入4月份後,小麥基本全部返青,到了第一次分孽的時候,這個階段最好是氣溫加快回升速度,小麥也進入了快速生長的階段,這個階段是小麥豐收的關鍵節點,此時,對於小麥危害最大的就是“倒春寒”,小麥遇到了“倒春寒”,會對小麥葉片和秸稈造成凍害,從而影響小麥正常吸收養分和水分,當養分和水分不能正常供應的時候,小麥的長勢會大幅度減弱,嚴重的“倒春寒”還會導致小麥直接乾枯死亡。

    而四月如果颳起了北風,那就是“倒春寒”來到的前兆,所以“最怕四月風”指的就是:4月份千萬不要刮北風,以免帶來“倒春寒”危害。

    小麥度過4月份後,第二次分孽結束,即將進入揚花期,此時更需要豔陽高照,充足的Sunny直射,可以保證小麥的花期正常生長。小麥到了5月份,基本就是受穗期,直至6月20號左右小麥成熟收割期,這一個階段,都需要天氣暖和,Sunny明媚,如遇天氣連陰多雨,對小麥生長極其不利,當然過於太嚴重的乾旱,對小麥生長也無益處,需要在特別乾旱的時候予以澆水抗旱。

    這也是4月份以後小麥對於天氣的基本需求,總結而言,應該是多晴少陰、和風細雨,這樣的天氣可以保證小麥取得大豐收。

  • 3 # 綠苑

    “麥望三月雨,最怕四月風”這是黃淮地區農諺,這裡的數字都是指“陰曆”。意思是說,小麥要想獲得好收成,三月份雨水要充足,四月不能颳大風;相反,三月乾旱,四月常刮“乾熱風”,都會對小麥生長不利,會大幅度降低小麥產量。

    黃淮平原是小麥主產地,自古便為中原糧倉,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一年,冬天沒下一場像樣的大雪。春節後沒下一場透地雨,正值小麥拔節的四月份,各鄉鎮都大力動員,要求儘快給麥地澆水,以確保夏糧豐收。

    為此,政府專門制定了採購灌溉裝置補貼計劃,外出打工的都紛紛返回農村,村裡也成立了互助隊,專門給家裡沒有勞力的家庭灌溉澆水,鎮政府派幹部分片督導,農業部門派農藝師下鄉免費指導,可以說是農村所有人都被動員了起來,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旱保收的勞動大潮中。

    可見,三月雨水對小麥生長很重要,農村上下共識,人人皆知。三月份正是小麥拔節和根系生髮的重要階段,光合作用代謝快,對水肥需求量大。

    小麥的根分為初生根和次生根,初生根是種子發芽時,突破種皮發出的根系,時間在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初生根生長最快。初生根的多少和種子質量有關,一般5~6條,優質種子最多能生出8條,一般隨著小麥出苗初生根逐漸增長,最多能長60多釐米,對供應小麥生長所需的養分起著重要作用。但由於初生根數量少,雖然它紮根很深,在小麥的生長週期內,並不能滿足小麥生長整個生命週期對水分及營養的需求。為此,小麥還需要再發出一種根系彌補初生根的不足,這就是次生根。

    次生根於每年的二月份開始長出,陰曆四月初次生根全部長齊,三月份是次生根生長最旺盛時期。

    在分櫱期後,小麥的次生根就會從分穗節上陸續生出。次生根數量比初生根多幾十倍,比較絨細,紮根不深,一般在表層土壤20釐米範圍內。次生根數量多、發達,對水分及營養吸收速度快、數量多,支撐著整個分櫱、抽穗,甚至揚花、灌漿等生命週期的養分供應。

    按節氣陰曆3月是小麥次生根生長高潮,次生根較淺,對錶層土水分要求嚴格,小麥拔節、抽穗都在這個月份。如果3月份雨水充足,土壤溼度好,營養能跟上,拔節抽穗生長旺盛,就為小麥豐收打下了良好基礎,這就是“麥望三月雨”的科學本質所在。

    小麥在陰曆四月份已進入揚花、灌漿,是產量的形成期,也是爭取小麥千粒重的關鍵階段。黃淮地區四月份,天氣逐漸回暖,日照時間長,太Sunny照強,極有利於小麥的光合作用和灌漿,是優質麵粉品質形成的最好外部氣候條件。

    但是,從四月份開始,天氣開始炎熱,土壤水分蒸發量大,受大陸性季風氣候影響,暖溼氣流和冷空氣交匯頻繁,極易形成乾旱、內澇、暴風、冰雹等極端天氣,對小麥灌漿成熟極為不利。

    農曆四月,正值春夏之交,黃淮地區常常發生一種“西南風”或“南風”,又稱“乾熱風”。這種風氣溫高、溼度小、風力和蒸發量都很大,極度威脅小麥產量形成,是農村有經驗農民心中的一塊石頭。

    在豫東地區,能夠造成小麥減產的乾熱風頻發,平均每10年會遇到6~7次,最高8~9次;其他地區如豫北、皖蘇發生機率較小,每10年會有3~4次。

    如果“乾熱風”再遇到“對流雨”,眼看就要豐收的小麥,小麥秸稈會發生“倒伏”現象。

    由於倒伏後的麥田,棵棵相互埋壓,密不透風,空氣溼度又大,往往伴生白粉病、紋枯病,秸稈輸送水分營養能力逐漸減退,最終枯死,灌漿停止。收割困難,秸稈較輕,小麥千斤重小,導致小麥產量大幅度降低。

    “麥望三月雨,最怕四月風”揭示了小麥後期生長、肥水需求及對氣候的依賴規律,是黃淮之間,尤其是豫東平原農村農民對時令氣候影響小麥產量的經驗總結。要提高小麥產量,必須掌握小麥的生長規律,及時做好小麥中期肥水管理,面對“狂風暴雨”等極端天氣,提前做好預案,趨利避害,提高小麥產量。

  • 4 # 生產隊長老楊

    問:"麥望三月雨,最怕四月風″,小麥生產過程中對天氣有啥要求?

    小麥生長過程中對天氣的要求主要就是不要連續種幾天的三十度以上氣溫。

    小麥是耐寒怕熱的作物,在極度嚴寒的零下二三十度,根都凍不死,但是當溫度上升到超過三十度它就受不了了,溫度連續超三十度幾天,根就會慢慢枯萎,根枯萎莖葉沒有營養輸送就會變黃,不管有沒有果實也要成熟,有果實叫正熟,沒果實就是"假熟″。

    小麥在二十度到三十度之間生長最快,拔節,孕穗,揚花,灌漿都在這個溫度裡完成,連續超過三十度,這些過程也就停止了。

    小麥最怕乾旱,春天小麥不下雨不澆水土壤乾旱就會造成絕收,所以,旱播小麥就靠春雨生長,這就叫"麥望三月雨″,如連續乾旱不雨,小麥必須澆水才會有收成。

    這裡農諺所說的三月四月,是農曆,按陽曆就是四月五月。農曆三月是小麥拔節孕穗的時候,四月是小麥揚花灌漿的時候,進入農曆五月小麥就要成熟了。

    農曆三月的風還是春風偏東風,是溫暖的,適合小麥生長,進入四月,氣溫上升,氣候乾燥再刮的風就是乾熱的西南風,乾熱風來時氣溫就會上升超過三十度,三十度以上的乾熱風連續刮幾天,小麥的根就會枯萎了,小麥就會慢慢變黃變白而假熟,所以這裡說小麥"最怕四月風″,其實農曆四月的風如果不是乾熱風,小麥還是不怕的。

    幫助小麥抵抗乾熱風的辦法就是給小麥澆水降溫,在乾熱的大環境裡製造田間小氣候,小麥就不會早死假熟了。

  • 5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這個問題農民都知道,小麥屬高水肥作物,“麥望三月雨,最怕四月風”是根據小麥的生長規律,及對氣候關係而總結的經驗。

    不僅是三月雨,我們這邊有農諺“麥收八、十、三場雨”。意義是說八月(現在由於氣候變已往後推遲了)指的是小麥播種時的底墒水要好。十月要澆好越冬水。第二年春季三月要適時澆返青起身水。

    “麥望三月雨”,說的是返青水及起身水。此期水肥管理很重要,是要保證壯苗旺苗、促進根系發達、提高年前分櫱質量、促控結合、控制春生分櫱、培養壯稈大穗、保證群體結構。“最怕四月風”。俗話說“麥倒一把草”!小麥最怕倒伏,在未灌漿完成以前,小麥倒伏都會影響小麥的產量。

    四月正時小麥進入抽穗、揚花、灌漿期,此時期內,逢颳風下雨天氣小麥最易倒伏,小麥倒伏後自己恢復能力差,互相擠壓會影響到授粉不良,而影響灌漿和產量。

    因倒伏,病害發生機率增加,因倒伏後擠壓通風不良、加上潮溼、高溫等,一些病害隨即會產生,如紋枯病、赤黴病、白粉病、莖基腐病、鏽病等。

    再一點,小麥在灌漿未完成時最怕刮乾熱風,小麥不喜高溫。灌漿未完成時,如遇乾熱風,會導致小麥未熟而強制被幹熱風炙烤枯乾,必定大大影響到小麥的產量和品質。

    因此,“麥望三月雨,麥怕四月風”,是很有道理的,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 6 # 松子說教育
    小麥的簡要介紹

    小麥屬於糧食作物中的一種,分成春小麥和冬小麥。

    其中冬小麥是指頭年秋天種植(秋分左右種植);春小麥一般是在高緯度地區種植的,因為高緯度地區冬季非常寒冷,秋天種植的小麥發芽以後在寒冷的冬季就會被凍死,因此這種小麥要在春天氣溫回升以後種植。

    春小麥和冬小麥的收穫季節不一樣,春小麥一般在3月下旬或者4月上旬播種,到7月中下旬才能收穫 ,是春播秋收;而冬小麥是農曆8月分播種,到了第2年的農曆5月收穫,是秋播夏收。

    北方地區的居民習慣吃麵食,這種麵食很大比例來自於小麥,比如饅頭、餃子、包子、餅、麵條等等。

    小麥的生長環節有哪些

    小麥的生長週期一般為8個月的時間,和胎兒在人體內的發育時間比較接近。小麥的生長環節大致分為12個時期:

    播種期、出苗期、分櫱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節期、孕穗期、抽穗期、開花期、灌漿期、成熟期。

    在這裡以冬小麥為例談談其中的幾個關鍵時期——

    分櫱期出現在農曆9月份,是指全田50%的植株第一個分櫱伸出葉鞘1.5-2釐米的時候;

    拔節期出現在農曆3月份,是指小麥的主莖第1節間離地面1.5-2釐米的時候;

    灌漿期出現在農曆4月份,是指小麥籽粒形成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小麥的莖葉透過光合作用將產生的澱粉和轉化的蛋白質透過同化作用貯存在小麥種子內;

    成熟期出現在農曆5月份,是指籽粒已具備品種正常大小和顏色,含水率降到20%以下,幹物質積累停止,臨近收穫了。

    麥望三月雨,最怕四月風

    透過這幾個環節來看,拔節期和抽穗期都很關鍵。拔節的時候,正如孩子生長的快速期,如果缺乏了營養和水分,還能長高嗎?

    小麥也是如此,在拔節的時期,特別需要充足的水分供應,特別是北方地區,本來就是春旱,尤其盼望及時的春雨,因此有“麥望三月雨”的說法。

    小麥抽穗期遇到了大風天氣,很容易出現倒伏現象,應該如何處理?

    每年的4月份,小麥就進入了灌漿期,這段時間小麥的秸稈長得比較高,如果遇到大風天氣,就容易出現倒伏,會引起小麥的減產,因此有“最怕四月風”的說法。

    為了解決三月雨的問題,可以透過人工降雨和興修水利灌溉的方法;為了解決四月風的問題,一是在播種前選擇抗倒伏的小麥品種;二是減少小麥種植的密度;三是預防病蟲害,防止根系和秸稈產生腐爛等等。

    今年這個4月大風天氣還真的不少,對小麥的生長真是捏著一把汗,但願大風天氣就此結束吧,給農民一個好的收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子式電焊機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