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莓愛種花

    柏拉圖的思想是十分豐富的,並非是現在一些學者所認定的,就是一個客觀的唯心主義者的早期代表,對於他的思想還需要進一步地深入研究與與討論,本文就試著做一點這方面的工作。柏拉圖出身於奴隸主又是較顯赫的貴族家庭,從小就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成年後喜歡藝術和哲學,又受到奴隸制政治的影響和吸引。在他成長的年代中,當時正是古代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建立時期,也是奴隸主頭子間爭權奪利,主張要更民主些還是更專制些,相互間血腥較量,垂死鬥爭的時期。漫長的伯羅奔尼蘇戰爭就是這一斗爭現實的體現。殘酷的鬥爭現實,給予了柏拉圖思想的深刻影響。另外,希臘的兩個較主要的宗教,如奧林匹克神和俄耳菲斯教的宗教意識對他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再由於他成年中熱愛詩歌和戲劇等藝術,所以古希臘以神話為題材的史詩和戲劇等,也在柏拉圖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審美的種子。總起來說,對柏拉圖思想影響最為深刻的還是古希臘早期的哲學,如米利都派、畢達哥拉斯派、恩培多克勒、愛利亞派的自然哲學,智者派的社會哲學和倫理學。其中對柏拉圖思想影響最深的為畢達哥拉斯的數的和諧理論,恩培多克勒的原始物質論,愛利亞派中的赫拉克利特的萬物流變論,巴門尼德的宇宙實在抽象永恆不變論,蘇格拉底以善為主的哲學與倫理學。其中又以蘇格拉底無懼無畏的恂道精神對柏拉圖思想的成熟和以後的志向確立影響最大。因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又是執友,所以可以這樣說,蘇格拉底的學說和品德,基本上就成為柏拉圖學說建立最為主要的理論基礎。以上這些就是形成柏拉圖思想較為直接的現實基礎和原因。柏拉圖吸收如此豐富的古希臘文化,與他一生中勤奮學習讀書,多次出遊,廣集人材,興辦學園有關。據有關資料介紹,柏拉圖一生的著作以柏拉圖的名義流傳下來的有30多篇對話和13封信,如《斐多》、《斐德羅》、《巴門尼德》、《國家》、《會飲》、《大希庇阿斯》、《智者》、《斐利布斯》、《蒂邁歐》、《法律》等等篇。經過學者們多年的研究,大體上分辨了真偽,確定了著作的先後分期。現在比較公認的有25篇對話和 1篇替蘇格拉底作的《申辯》為柏拉圖所作,在13封信中,一般認為第7封信比較可靠,被看作柏拉圖的自傳,但也有人存疑。下面我們從柏拉圖的一些公認的著作中,還有一些相關的研究的資料中來討論一下柏拉圖思想中的真善美的問題。一、 真實的存在與理念論柏拉圖的宇宙觀不是一般的純自然哲學的宇宙觀,而是自然與宗教和倫理相結合為一體的,為他後期思索所獨創的宇宙觀。柏拉圖的宇宙觀雖然為羅素所否定,但肯定的人大有人在,我認為不可似羅素那樣地輕易否定,而是要深入地研究,分清是非清紅皂白。首先是他的客觀真實存在論。在他的名篇《蒂邁歐》中,認為在整個宇宙中有四個方面的真實存在,其中有神、理念、空間和混沌物質元素。柏拉圖是有神論。神是宇宙的第一真實存在,是宇宙的最高統治者,宇宙的創造者,他是永恆的,不變的實在。但是,柏拉圖所說的宇宙神與一般宗教的上帝基督不一樣,宗教的上帝是萬物的創造者。柏拉圖的神就不能創造理念、空間與物質的基本元素等。也與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也不完全一樣,有那麼多的神話故事。柏拉圖所說的宇宙神只能是哲學道理中的自然神,是自然造化中的主宰者、指揮者、管理者和創造者。在他講神掌管宇宙,創造宇宙的時候,他有時又將其稱為“工匠”、“宇宙之父”、“穆得革”等,因此,神對宇宙而言是一種外在的實體,在《政治家》中稱為外來的力量。其次是就是理念,它是宇宙中第二個真實的存在,是一個永恆的不變的實在。在《巴門尼德》篇中稱它們都是一個個單個獨立的實體,排列在整個宇宙自然中,供神創世使用。理念究竟是什麼?從大量的篇章對話來看,理念就是神創造萬物時所要用到的模型、標準樣子。如柏拉圖在《蒂邁歐》篇中說:“神用型與數來塑造它們”,這個型就是理念的意思。由於型與數有關,所以理念又可以用我們現在理解的事物的本質規律的角度去理解,它是形成事物的內在原因。如某種物質材料,在按某種加工程式、基本結構的加工製作,就一定會形成某種事物。在柏拉圖看來,宇宙形成之初,理念的實體與物質的實體是分離的,是分存於兩個不同的世界。是因為神要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這兩種實體才在神的手裡將其結合在一塊,理念為模型,物質為材質,就如揉好的麵粉按進模具中做成為各種各樣的餅子一樣,神用此方法就創造了有模有樣的萬事萬物。實際上,理念就是事物的本質規律。再次就是空間。空間在柏拉圖的思想中是一種虛空的存在,就如我們常人所感知到的空房子、空地方一樣,是一個存放東西的場所。在《蒂邁歐》篇中,他就是這樣認為的:“第三類存在是永久存在不會毀滅的空間,它為一切被造物提供存在場所。”按我們現在的認識,時空是物質運動的形式,它們是事物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但是柏拉圖的思想中卻把它們分割開來了。認為時間是以後他造出來的。如在《蒂邁歐》中說:“日、夜、月、年在天被造出來之前並不存在,是在建構天時造出來的。”照此看來,存在的空間不僅是虛空的,而且還是靜止的。最後為宇宙物質混沌論。在他看來,最早的宇宙物質是一個完全無序混沌不清的存在,而且它和神、理念等一樣,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實在。這種客觀存在的物質就是水、火、土、氣等四種元素。因此僅從這一點來說,柏拉圖不能完全將他說成是一個客觀唯心主義的代表。在西方哲學史上,也有人不同意,而是定為二元論。我認為二元論的說法較為貼切。不過,這個物質的世界是一個變動不居,混亂無序的世界。由於神的不滿意,由於神的善意,在神的掌控改變下,這一世界才變得和諧有序,盡善盡美了。但是變動不居的本性並未改變,因而世上的萬事萬物仍在不斷地生成改變中。它不似神和理念的世界那樣永恆不變,始終如一。這兩個世界的區別就在於,物質的世界是感性的世界,“可見的世界”,永遠在變化生成的世界。雖然這個世界能讓人類見到,但卻不能瞭解到它們。而神和理念的世界則是理性的世界,“可知的世界”,永恆不變的世界。這個世界雖然是人能認識它,但卻是一個看不到的世界。這個兩個世界的理論就是柏拉圖二元論的思想根基。這個“可見的世界”就是一個物質的世界。但是,在這個物質的世界中,首先,是一個運動著不止,混沌無序的物質元素世界才是真實存在的世界,而經工匠創造過的現象世界,雖然有序運動,但又是一個變動不居不斷生成的世界,因而這些常變常新的現象又是一種非存在、非真實的世界。另一個“可知的世界”,雖然是真實的存在,但它們都不是物質的,而是神靈、靈魂和理念等。因此這些東西與物質世界相比,它們又是不可見的似非實在的東西,它們只能靠心靈的理解,屬於靈魂的範疇,因而自然就屬精神的範疇。由此可見,對柏拉圖的思想下二元論的結論是完全正確的。柏拉圖有客觀唯心主義思想,而且其思想是占主導地位的,但不是唯一的。從早期希臘自然哲學中所吸取的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也是不可抹殺的。在柏拉圖真實存在的世界裡,除了神的存在高高在上,無可比擬外,理念的存在就是主要的。因為理念除它是使宇宙事物存在的有序外,它還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共相”。它相當於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概念、本質、一般等。為什麼概念、本質和一般的東西會變成為具體實在的呢,因在柏拉圖的理念中,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相對具體的實在,所以又與我們所理解的概念、本質等有些不同,雖然它不是個別的具體實在,但卻是類別的具體實在。如他自己所舉床的理念的例子,雖然這個床不是具體的某個床,但卻是我們所見到的一般的具體床的應有樣子或模型。床的樣子和模型雖然我們用肉眼見不到,但在我們的腦子裡靈魂中就先驗地存在著。人對床的認識,就是憑著腦子裡床的這個理念知識透過回憶去認識的。因此,從認識論上說,柏拉圖這種認識論是建立在先驗的客觀唯心主義靈魂回憶說的基礎上。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斐多》、《斐德羅》、《斐萊布》等篇中見到,他認為人的靈魂是不滅,輪迴轉世的。靈魂在永恆的可知世界裡,早就對各種理念熟悉。當靈魂進入一個出生了的人體後,靈魂隨人體進入了一個可見的世界。於是這個人的知識和理智,就是由理念所固有的知識和理智,然後透過靈魂的回憶後就可獲得,人的教育與學習,只不過是靈魂回憶中的一種形式罷了。另外,從目的論來說,柏拉圖的理念論也是相當有份量的。因為神要創造這個世界,其目的就是至高無尚的善。在《蒂邁歐》篇中闡述宇宙的生成,神的動機與目的就是這樣:神總是期望世界萬物皆善,盡善盡美。當他發現整個可見世界不是靜止的,而是處於紊亂無序的運動中時,他就想到有序、善和美等。神就是用這個有序、至善和美來改造這個世界,而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用型與數來塑造它們”,也就是用理念來塑造它們。這就是說,事物的盡善盡美是與存在的理念息息相關的,理念與美與善是相通的。存在與非存在是相對立的,即真實與虛假是相對立的。在這個宇宙中,屬於非存在的,虛假的東西又是指的是什麼呢?在柏拉圖的闡述真實存在實體的同時,也談到了屬於非存在的東西,如鏡子裡所照出的一切東西;藝術家所創作的東西等等,因為它們都是“影子的影子”,都不是真實的存在。其次是一般工匠所造的床,廣泛而言,包括現實中所生成的一切事物,都是理念的影子,即柏拉圖所說的對理念的“分有”或“模仿”等,因而也不屬於真實的存在。這裡還有柏拉圖受赫拉克利特“流變”說的影響,“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 河流。”由此而形成的“生成”說的理論在內,即世上萬事萬物的生成都是在即生即滅,永不恆定,事物總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因而現在存在的事物,隨時間的流變馬上又不存在了。與此相關,關於時間的的存在,柏拉圖也認為只有現在時的時間才是真實的存在,而過去時與將來時,都只能是時間的影象而已,因而也是不存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十年代割麥子,田間吃的“晌午飯”,你還記得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