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末世景象和詩人暗淡前途使晚唐詩抑鬱悲涼,體現早且突出的是懷古詠史詩。初盛唐懷古詠史常有前瞻意味,中唐常寄託國家中興希望,晚唐則用一切皆無法長駐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普遍表現傷悼情調。
二、悼古傷今。從劉禹錫長慶末和寶曆間寫的《西塞山懷古》、《金陵五題》、《臺城懷古》等開始形成→之後杜牧、許渾、溫庭筠、李商隱等大量創作。
三、杜牧。
(一)繼承祖父杜佑以《通典》為代表的經世致用之學,注意研究“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想建功立業。
(二)詩歌理論,主張:
1.“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於中間”(《獻詩啟》)。追求情致高遠,筆力勁拔的詩風。
2.不滿當時綺靡傾向,但多綺情柔思,故能在俊爽峭健中,帶風華流美。
3.強調內容,主張“文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答莊充書》)。
(三)現實政治和社會生活題材。如《感懷詩一首》《郡齋獨酌》《河湟》《早雁》(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不屬於懷古詠史的作品,也在即景抒情中注入歷史感慨。
(四)懷古詠史詩。
1.多數寫對於歷史上繁榮昌盛局面消逝的傷悼情緒。如《登樂遊原》《過勤政樓》。
2.這裡又常有盛衰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3.不少借題發揮,表現政治感慨與識見,一般仍帶有傷悼往事的情緒,如《赤壁》。
(五)五七言古今體都有佳作,更擅七律七絕。
1.尤其七絕,如《山行》、《秋夕》、《泊秦淮》、《贈別》、《寄揚州韓綽判官》等。
2.有的描繪景物,鮮明如畫;有的表達深曲,情思蘊藉;有的發議論而伴以情韻。
3.和李商隱相比:李深婉而杜俊爽。
四、許渾詩以五七律為主,無一古體。
(一)詞語、對仗、格律圓穩工整,風格“整密”(胡應麟《詩藪》)。
(二)多表現閒適退隱思想,內容貧乏,意境雷同,缺少新鮮警策。
(三)懷古詠史詩《咸陽城東樓》《金陵懷古》(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五、劉滄詩境更為蕭瑟。《秋日過昭陵》“那堪獨立斜陽裡,碧落秋光煙樹殘。”胡震亨:“劉滄詩長於懷古,悲而不壯,語帶秋意,衰世之音也歟?”(《唐音癸籤》)
苦吟詩人
一、賈島姚合苦吟的態度,“清新奇僻”的詩。
二、賈、姚及其追隨者,詩內容狹窄,很少反映社會問題。
三、賈、姚詩比較:
(一)內容。賈詩有科考碰壁的失意和怨憤,有貧窮窘困生活的哀嘆,有對於清寂之境和佛禪境界的感受,及與僧人隱士的交往,多不出個人生活範圍;姚詩題材與賈島近,寫瑣細的日常生活情景更多。
(二)風格。賈因有禪房體驗,又受韓孟影響,冷僻成分多;姚仕途較順,相對清穩閒適。寫府署庭院,賈:“歸吏封宵鑰,行蛇入古桐。”(《題長江廳》)姚:“露垂庭際草,螢照竹間禽。”(《縣中秋宿》)。
(三)賈姚等在共同創作態度是苦吟,工整中見清新奇僻。
四、晚唐苦吟詩人。
(一)對社會關心不夠,閱歷狹窄,題材貧乏。
(二)詩思往往著意為之,為作詩而刻意搜尋。
(三)多近體(尤其是五律),可在音律、對偶、字句上推敲錘鍊。
(四)多佳句。賈《送無可上人》“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姚“馬隨山鹿放,雞雜野禽棲”(《武功縣中作三十首》)在生活素材的提煉和景物組合上,既巧為用心,又平淡自然。“樹搖幽鳥夢,螢入定僧衣”(劉得仁《秋夜宿僧院》)
(五)缺點是詩境狹窄,有句無篇,缺少完整意境。內容不足,一味苦吟,減損詩美,小家習氣。“姚、賈縛律,俱窘篇幅”(劉克莊《程垣詩序》),關鍵是缺乏博大深廣的情懷;方回:“晚唐詩多先鍛鍊頸聯、頷聯,乃成首尾以足以。”(《瀛奎律髓》)
愛情題材與豔麗詩風
一.晚唐愛情題材的詩歌。
(一)溫李以愛情題材和豔麗詩風開闢新境界,韓偓、吳融、唐彥謙等是繼承者。
(二)寄情閨閣的原因:
1.科舉和仕途上缺少出路,轉而從男女性愛方面尋找補償和慰藉。
2.晚唐禮教松馳,享樂淫逸之風盛行。
(三)內容:
1.多寫婦女、愛情、閨樓繡戶,以男女之情為中心。
2.跟其它題材內容融合,如不少詠物詩,實際是女子化身。
3.一些敘事詩,如杜牧《杜秋娘詩》、韋莊《秦婦吟》表現女性命運遭遇。
4.某些較複雜的題材,更傾向於表現情愛。如唐玄宗、楊貴妃題材。
(四)由於題材綺豔,加以奢靡之風的影響,晚唐情愛詩在色彩、辭藻等方面,具有豔麗的特徵。尤其溫詩,豔麗中帶有較濃厚的世俗乃至市井色彩。
二.溫庭筠。
(一)溫樂府詩華美穠麗,多寫閨閣、宴遊題材,如《春愁曲》內容屬閨怨詩,但側重視覺彩繪和膩香脂粉描寫,既有齊梁詩風,在細密、隱約和遣辭造境上具詞的特徵。
(二)近體詩格韻清拔,少愛情題材,不乏抒情寄憤、感慨深切之作。如《過陳琳墓》(“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經五丈原》、《蘇武廟》等。
(三)以山水、行旅為題材,清麗工細。如《商山早行》。
三.韓偓。
(一)感時述懷之作。如《故都》、《感事三十四韻》堪稱反映一代興亡的詩史。
(二)《香奩集》收詩百篇,多是早年作品,“皆裾裙脂粉之語”(《滄浪詩話·詩體》)。
1.三種類型:
(1)《席上有贈》、《詠手》、《詠浴》之類,淫狎輕靡,跟齊梁宮體一脈相承。
(2)與時事有關,多少帶寄託。
(3)寫男女之情而能保持一定品位的。如“繞廊倚柱堪惆悵,細雨輕寒花落時”(《繞廊》)、“若是有情怎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哭花》)麗不傷雅,情濃意摯。
2.善藉助環境,以含蓄之筆寫閨閣情緒。如《已涼》。
四.其他。
(一)吳融詩歌內容和風格接近韓偓,如《情》。
(二)唐彥謙風格和寫法介乎溫、李之間,用典精巧,含蓄蘊藉。
隱士情懷與淡泊詩風
陸龜蒙、皮日休、司空圖等表現避世心態與淡泊情思。
一.陸龜蒙、皮日休並稱“皮陸”。
(一)內容。
1.陸詩大部分是閒散隱逸之作。
2.皮有過諷喻美刺之說。《正樂府十篇》針對現實,有美有刺;《橡媼嘆》。
3.皮陸合集《松陵唱和集》,成江湖隱逸一派。
(二)風格。
1.與中唐詩人相比,寫較近俗的閒情逸興,有瀟灑遊戲成分;
2.缺少陶對社會人生的嚴肅思考、王維的禪悟和對自然美的深刻感受;
3.與賈姚追隨者相比詩境閒適,後者帶窮愁失意情緒,多寫荒僻幽冷之境;姚賈一派努力把五律做得工整規範,皮陸則炫耀其翻新本領。
(三)皮陸唱和。
1.淡於世事的同時,關注個人生活,多取日常和身邊的器具、景物、人事為詩料。《漁具詩》、《樵人十詠》、《酒中十詠》、《添酒中六詠》、《茶具十詠》等,一題之下,成詩數十首,情味類似,不免繁雜單調。
2.小詩有情味。如《春夕酒醒》既有韻致,又具皮陸一派寫日常閒適生活的情調。
二.司空圖。
(一)內容。避亂自全的思想:為在退隱中獲得心境平靜,自勸自誡,其避世情懷內含濃重的悲涼,詩境較淒冷。
(二)強調“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與李生論詩書》),所追求韻致往往淡冷清雅。如“草嫩侵沙短,冰輕著雨消”(《早春》)韻致偏於清幽,淡泊詩境帶有一絲孤冷。
亂離之感與時世諷諭
一.唐末詩人關注社會災難、民生疾苦。
(一)杜荀鶴《山中寡婦》《亂後逢村叟》等反映民瘼世亂,但非主要。
(二)鄭谷、韋莊、羅隱等歷經易代劫難,對時代喪亂有較多反映。
二.鄭谷。
(一)近1/3寫奔亡流徙,涉及時局,如《漂泊》《訪姨兄渭口別墅》。
(二)送別懷友詩多涉亂離。如《久不得張喬訊息》。
三.韋莊。
(一)長詩《秦婦吟》寫黃巢起義。
(二)抒情詩傷時之作比重大,對時代喪亂和社會問題表現較鄭谷具體。如《汴堤行》《聞再幸梁洋》《憫耕者》能在通俗平易中見感慨深沉。
四.羅隱。
(一)多通俗快露、諷喻時世之作,從諷慨中反映社會昏暗與動亂。如《黃河》。
(二)絕句在韻度上稍遜律詩,諷刺更尖銳。如《帝幸蜀》。
五.唐末傷時諷世之作成就不突出。
(一)避世心理,追求淡漠情懷與境界。鄭谷韋莊羅隱等傷時諷世,一般從自己命運遭遇出發,僅把現實社會的動亂作為背景表現。
(二)詩境一般較淺狹,而且籠罩著末世的淒涼黯淡情緒,表現痛苦絕望心理。如鄭谷《慈恩寺偶題》(金聖嘆“唐人氣盡之作”),韋莊《鹹通》。
一、末世景象和詩人暗淡前途使晚唐詩抑鬱悲涼,體現早且突出的是懷古詠史詩。初盛唐懷古詠史常有前瞻意味,中唐常寄託國家中興希望,晚唐則用一切皆無法長駐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普遍表現傷悼情調。
二、悼古傷今。從劉禹錫長慶末和寶曆間寫的《西塞山懷古》、《金陵五題》、《臺城懷古》等開始形成→之後杜牧、許渾、溫庭筠、李商隱等大量創作。
三、杜牧。
(一)繼承祖父杜佑以《通典》為代表的經世致用之學,注意研究“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想建功立業。
(二)詩歌理論,主張:
1.“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於中間”(《獻詩啟》)。追求情致高遠,筆力勁拔的詩風。
2.不滿當時綺靡傾向,但多綺情柔思,故能在俊爽峭健中,帶風華流美。
3.強調內容,主張“文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答莊充書》)。
(三)現實政治和社會生活題材。如《感懷詩一首》《郡齋獨酌》《河湟》《早雁》(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不屬於懷古詠史的作品,也在即景抒情中注入歷史感慨。
(四)懷古詠史詩。
1.多數寫對於歷史上繁榮昌盛局面消逝的傷悼情緒。如《登樂遊原》《過勤政樓》。
2.這裡又常有盛衰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3.不少借題發揮,表現政治感慨與識見,一般仍帶有傷悼往事的情緒,如《赤壁》。
(五)五七言古今體都有佳作,更擅七律七絕。
1.尤其七絕,如《山行》、《秋夕》、《泊秦淮》、《贈別》、《寄揚州韓綽判官》等。
2.有的描繪景物,鮮明如畫;有的表達深曲,情思蘊藉;有的發議論而伴以情韻。
3.和李商隱相比:李深婉而杜俊爽。
四、許渾詩以五七律為主,無一古體。
(一)詞語、對仗、格律圓穩工整,風格“整密”(胡應麟《詩藪》)。
(二)多表現閒適退隱思想,內容貧乏,意境雷同,缺少新鮮警策。
(三)懷古詠史詩《咸陽城東樓》《金陵懷古》(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五、劉滄詩境更為蕭瑟。《秋日過昭陵》“那堪獨立斜陽裡,碧落秋光煙樹殘。”胡震亨:“劉滄詩長於懷古,悲而不壯,語帶秋意,衰世之音也歟?”(《唐音癸籤》)
苦吟詩人
一、賈島姚合苦吟的態度,“清新奇僻”的詩。
二、賈、姚及其追隨者,詩內容狹窄,很少反映社會問題。
三、賈、姚詩比較:
(一)內容。賈詩有科考碰壁的失意和怨憤,有貧窮窘困生活的哀嘆,有對於清寂之境和佛禪境界的感受,及與僧人隱士的交往,多不出個人生活範圍;姚詩題材與賈島近,寫瑣細的日常生活情景更多。
(二)風格。賈因有禪房體驗,又受韓孟影響,冷僻成分多;姚仕途較順,相對清穩閒適。寫府署庭院,賈:“歸吏封宵鑰,行蛇入古桐。”(《題長江廳》)姚:“露垂庭際草,螢照竹間禽。”(《縣中秋宿》)。
(三)賈姚等在共同創作態度是苦吟,工整中見清新奇僻。
四、晚唐苦吟詩人。
(一)對社會關心不夠,閱歷狹窄,題材貧乏。
(二)詩思往往著意為之,為作詩而刻意搜尋。
(三)多近體(尤其是五律),可在音律、對偶、字句上推敲錘鍊。
(四)多佳句。賈《送無可上人》“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姚“馬隨山鹿放,雞雜野禽棲”(《武功縣中作三十首》)在生活素材的提煉和景物組合上,既巧為用心,又平淡自然。“樹搖幽鳥夢,螢入定僧衣”(劉得仁《秋夜宿僧院》)
(五)缺點是詩境狹窄,有句無篇,缺少完整意境。內容不足,一味苦吟,減損詩美,小家習氣。“姚、賈縛律,俱窘篇幅”(劉克莊《程垣詩序》),關鍵是缺乏博大深廣的情懷;方回:“晚唐詩多先鍛鍊頸聯、頷聯,乃成首尾以足以。”(《瀛奎律髓》)
愛情題材與豔麗詩風
一.晚唐愛情題材的詩歌。
(一)溫李以愛情題材和豔麗詩風開闢新境界,韓偓、吳融、唐彥謙等是繼承者。
(二)寄情閨閣的原因:
1.科舉和仕途上缺少出路,轉而從男女性愛方面尋找補償和慰藉。
2.晚唐禮教松馳,享樂淫逸之風盛行。
(三)內容:
1.多寫婦女、愛情、閨樓繡戶,以男女之情為中心。
2.跟其它題材內容融合,如不少詠物詩,實際是女子化身。
3.一些敘事詩,如杜牧《杜秋娘詩》、韋莊《秦婦吟》表現女性命運遭遇。
4.某些較複雜的題材,更傾向於表現情愛。如唐玄宗、楊貴妃題材。
(四)由於題材綺豔,加以奢靡之風的影響,晚唐情愛詩在色彩、辭藻等方面,具有豔麗的特徵。尤其溫詩,豔麗中帶有較濃厚的世俗乃至市井色彩。
二.溫庭筠。
(一)溫樂府詩華美穠麗,多寫閨閣、宴遊題材,如《春愁曲》內容屬閨怨詩,但側重視覺彩繪和膩香脂粉描寫,既有齊梁詩風,在細密、隱約和遣辭造境上具詞的特徵。
(二)近體詩格韻清拔,少愛情題材,不乏抒情寄憤、感慨深切之作。如《過陳琳墓》(“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經五丈原》、《蘇武廟》等。
(三)以山水、行旅為題材,清麗工細。如《商山早行》。
三.韓偓。
(一)感時述懷之作。如《故都》、《感事三十四韻》堪稱反映一代興亡的詩史。
(二)《香奩集》收詩百篇,多是早年作品,“皆裾裙脂粉之語”(《滄浪詩話·詩體》)。
1.三種類型:
(1)《席上有贈》、《詠手》、《詠浴》之類,淫狎輕靡,跟齊梁宮體一脈相承。
(2)與時事有關,多少帶寄託。
(3)寫男女之情而能保持一定品位的。如“繞廊倚柱堪惆悵,細雨輕寒花落時”(《繞廊》)、“若是有情怎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哭花》)麗不傷雅,情濃意摯。
2.善藉助環境,以含蓄之筆寫閨閣情緒。如《已涼》。
四.其他。
(一)吳融詩歌內容和風格接近韓偓,如《情》。
(二)唐彥謙風格和寫法介乎溫、李之間,用典精巧,含蓄蘊藉。
隱士情懷與淡泊詩風
陸龜蒙、皮日休、司空圖等表現避世心態與淡泊情思。
一.陸龜蒙、皮日休並稱“皮陸”。
(一)內容。
1.陸詩大部分是閒散隱逸之作。
2.皮有過諷喻美刺之說。《正樂府十篇》針對現實,有美有刺;《橡媼嘆》。
3.皮陸合集《松陵唱和集》,成江湖隱逸一派。
(二)風格。
1.與中唐詩人相比,寫較近俗的閒情逸興,有瀟灑遊戲成分;
2.缺少陶對社會人生的嚴肅思考、王維的禪悟和對自然美的深刻感受;
3.與賈姚追隨者相比詩境閒適,後者帶窮愁失意情緒,多寫荒僻幽冷之境;姚賈一派努力把五律做得工整規範,皮陸則炫耀其翻新本領。
(三)皮陸唱和。
1.淡於世事的同時,關注個人生活,多取日常和身邊的器具、景物、人事為詩料。《漁具詩》、《樵人十詠》、《酒中十詠》、《添酒中六詠》、《茶具十詠》等,一題之下,成詩數十首,情味類似,不免繁雜單調。
2.小詩有情味。如《春夕酒醒》既有韻致,又具皮陸一派寫日常閒適生活的情調。
二.司空圖。
(一)內容。避亂自全的思想:為在退隱中獲得心境平靜,自勸自誡,其避世情懷內含濃重的悲涼,詩境較淒冷。
(二)強調“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與李生論詩書》),所追求韻致往往淡冷清雅。如“草嫩侵沙短,冰輕著雨消”(《早春》)韻致偏於清幽,淡泊詩境帶有一絲孤冷。
亂離之感與時世諷諭
一.唐末詩人關注社會災難、民生疾苦。
(一)杜荀鶴《山中寡婦》《亂後逢村叟》等反映民瘼世亂,但非主要。
(二)鄭谷、韋莊、羅隱等歷經易代劫難,對時代喪亂有較多反映。
二.鄭谷。
(一)近1/3寫奔亡流徙,涉及時局,如《漂泊》《訪姨兄渭口別墅》。
(二)送別懷友詩多涉亂離。如《久不得張喬訊息》。
三.韋莊。
(一)長詩《秦婦吟》寫黃巢起義。
(二)抒情詩傷時之作比重大,對時代喪亂和社會問題表現較鄭谷具體。如《汴堤行》《聞再幸梁洋》《憫耕者》能在通俗平易中見感慨深沉。
四.羅隱。
(一)多通俗快露、諷喻時世之作,從諷慨中反映社會昏暗與動亂。如《黃河》。
(二)絕句在韻度上稍遜律詩,諷刺更尖銳。如《帝幸蜀》。
五.唐末傷時諷世之作成就不突出。
(一)避世心理,追求淡漠情懷與境界。鄭谷韋莊羅隱等傷時諷世,一般從自己命運遭遇出發,僅把現實社會的動亂作為背景表現。
(二)詩境一般較淺狹,而且籠罩著末世的淒涼黯淡情緒,表現痛苦絕望心理。如鄭谷《慈恩寺偶題》(金聖嘆“唐人氣盡之作”),韋莊《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