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84432141492

    一、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突出德育實效,推進智育創新,注重體育健康,重視美育薰陶,加強勞動教育,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加強系統謀劃和頂層設計。

    ——推進智育創新,著力培養學生認知能力,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科學素質、資訊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加強體育鍛煉,開齊開足體育課,大力扶持校園足球等各類體育社團發展,透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體育社會組織為學生提供高質量體育服務。

    ——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注重學校心理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高度關注留守兒童和農民工隨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師生情感溝通交流。

    ——實施學校美育提升行動,開展好中華經典誦讀、戲曲進校園、校園足球、運動會、藝術展示、研學旅行等活動, 支援藝術院校在中小學建立對口支援基地,做好中小學藝術素質測評。

    ——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新機制,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合作育人的勞動教育體系,體現勞動教育的協同性。

    二、鞏固教育扶貧成果並建立解決學生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鞏固教育扶貧成果,確保教育扶貧政策和措施惠及每個貧困家庭和貧困學生。教育扶貧目標聚焦於城鄉薄弱學校和相對貧困家庭子女,建立動態調整的城鄉薄弱學校和相對貧困學生的認定標準,完善精準識別工作機制,實行差異化的學生資助政策,充分滿足相對貧困家庭子女多元化需求。

    ——加強學前教育發展的頂層設計,扶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最佳化城鄉學前教育佈局,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教育行動,補齊城鄉教育發展的短板,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步伐。

    ——實施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攻堅計劃,推進普通高中學校透過不斷挖掘和豐富內涵實現多樣化發展,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有質量的普及。

    三、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深化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推進職業教育和培訓改革,建立國家資格框架制度,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

    ——增強服務重大戰略需求能力,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強化內涵建設,打造一流學科高峰。

    四、實施“學分銀行”等個人學分累積與轉換制度,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滿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和規劃“學分銀行”制度;完善證書制度,建立學習成果框架;制定“學分銀行”相關標準,規範和引導“學分銀行”制度建設。

    ——加快發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靈活開放的教育體系,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實現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的相互融合。

    五、健全全面育人的長效機制,突出課堂在提高教育質量中的主渠道陣地作用,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教研工作,健全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和督導機制,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健全全面育人的長效機制,透過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家訪等途徑,密切校聯絡,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傳遞正確教育觀念,形成教育合力。

    ——切實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倡導探索基於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完善作業考試輔導制度,嚴禁以任何方式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

    ——理順教研管理體制,明確教研員工作職責和專業標準,建立專兼結合的教研隊伍,鼓勵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等參與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工作。

    ——健全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增強教育質量監測的專業性、獨立性和客觀性。

    ——把教育質量納入黨政領導幹部考核督查範圍,將督導和督學相結合,把督導評估結果作為績效獎勵和問責的重要依據。

    六、推進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交流,建立長三角教育創新帶,形成更加有效的區域教育協調發展新機制,提高教育對區域發展的支撐和服務能力

    ——最佳化提升京津冀教育佈局功能,高標準建設雄安大學,推進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

    ——明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思路與使命,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價值共識,樹立粵港澳大灣區校園文化品牌,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優勢教育資源有效整合。

    ——打造長三角教育區域一體化的“科創”核心,建設新型產學研融合的新樣態,探索創新要素集聚和培養創新人才的新機制。

    七、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建立公立中小學教師特殊公務員(教育公務員)制度,構建高質量的教師教育體系,實施《鄉村教師支援計劃(2021-2025年)》,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明確公立中小學教師特殊法律地位,修改《教師法》或對《公務員法》做出補充規定,建立公立中小學教師特殊公務員(教育公務員)制度。

    ——建構由中國一流師範大學和一流綜合大學擔當的高質量教育教育體系,構建區縣教師教育體系、“網際網路+”教師教育體系和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培養一流的師資隊伍。

    ——完善鄉村教師激勵制度,深化鄉村教師管理體制改革,重視鄉村教師鄉土文化意識,建立鄉村教師共同體,確保更多的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八、完善教育投入長效機制,建立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的教育財政撥款機制,最佳化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合理劃分省域內教育事權和支出責任,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

    ——持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建立以發展高質量教育為目標的教育投入標準,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生均經費充足標準的核算辦法。

    ——設計更加精細和富有彈性的教育撥款機制,建立公辦學校撥款和民辦學校補貼聯動機制,逐步落實“教育財政應為教育活動而非教育機構提供資金”的原則。

    ——適當調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優先保障教師工資待遇。

    ——賦予學前教育同其他教育級次同等地位,合理劃分市縣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制度負擔比例,合理分擔普通高中基建支出責任。

    九、探索“網際網路+”教育發展新模式,大力發展智慧教育,全面提升師生資訊素養,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營造良好的技術環境

    ——探索“網際網路+”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基於網際網路的教育服務新模式、資訊時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實現教育資訊化模式創新。

    ——構建智慧學習支援環境,加快面向下一代網路的高校智慧學習體系建設,推進資訊科技和智慧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展教師和校長資訊素養提升活動,加強學生資訊素養培養,順應新時代教育資訊化發展的需要。

    十、健全教育法律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教育行政執法體制機制改革,依法保障學校自主辦學,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

    ——加快教育法治建設程序,儘快形成基本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法律法規體系。

    ——加快建立教育綜合執法機制,積極創新執法體制與方式,建立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

    ——依法明確學校的權責邊界,制定學校權利清單。依法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管理,切實保障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

    我們同時也建議,在“十四五”時期,應圍繞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目標,著眼於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加強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為重點,組織實施好如下一批重大專案,作為配套工程。

    ——實施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工程,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於教育全過程。

    ——實施中小學生健康促進行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快樂成長。

    ——啟動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

    ——實施學前一年免費行動計劃,讓更多的適齡兒童尤其是弱勢兒童平等地獲得學前教育機會。

    ——實施義務教育年限延長行動計劃,與中國建設教育強國總目標相契合。

    ——啟動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普及計劃,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

    ——實施“雙一流”深入推進工程,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

    ——實施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深入推進合作育人、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

    ——實施教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工程,確保教育扶貧政策和措施惠及每個貧困家庭和貧困學生。

    ——實施相對貧困學生資助計劃,建立解決學生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實施師生資訊素養全面提升行動計劃,適應數字化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實施“教育數字基建”工程,滿足數字經濟時代教育資訊化發展的需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人皆怕三月三,黃泉路上淚未乾,三月三為啥被稱為“殉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