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
2 # 信鐵鋒
高平陵政變勢在必行。
1,人性。司馬懿的身家性命,全族老少都在他的一念之間,不握政權,必被政權所殺。是殺人而活,還是被殺而死。是人就選活。
2,勢力。司馬懿四世重臣,朋羽遍佈大魏全境。司馬懿若死,多少人將面對自己仕途與財富的重新分配,司馬懿不掌權,他們的選擇就只有與司馬懿對立或者制司馬懿家族於死敵,來表明自己的立場。當然,在政治上,推舉司馬懿掌權可以更好的發展自己的仕途和得到更大的財富。在兩極的處境下,司馬懿發動政變勢在必行。
3,位置。財富和權利是用來交替的,是要讓後來人來接班的。其位無罪,居位重罪。只有到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別人才不會打你的主要。財富和權利是司馬懿用命和尊嚴換來的,不想失去,那就上位。發動政變,讓權利集中到自己手中,命運自己把握。
4,信仰。司馬懿四世為臣。用,拿命來換,不用,沒尊嚴的拋棄。而且,要命的是曹氏家族一代更比一代強。一個能人的自尊被反覆的無情踐踏,且問,你在企業裡被上級,幹活用,處罰有,獎勵沒,你對上級和企業還有忠誠可言嗎?
在人性,政治,權利,時勢下,曹爽不殺司馬懿,司馬懿必發高平陵政變。或者說,在曹爽殺司馬懿之前,司馬懿必先於曹爽前下手。
歷史的事實陳述,我們可以看見,而我們更想看到發生給我帶來了什麼。
-
3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為了家族的利益。
高平陵之變的源頭,恐怕要從魏明帝去世講起。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和太尉司馬懿一同受遺詔輔佐少主曹芳。
次年,魏明帝去世,曹芳繼位,司馬懿升遷為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各統兵三千人,共執朝政,更直殿中,乘輿車入殿。
兩個人執政總不如一個人好,很快,曹爽和司馬懿的政治鬥爭就開始了,為了架空司馬懿,曹爽玩了一招明升暗降,奏請司馬懿轉為太傅,給予“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特權,如漢蕭何故事,但實際上的權力卻一再削奪。
政治鬥爭並不以曹爽的一方壓倒為表現,司馬懿一方也是有過反擊的,尤其是司馬懿非常能活,從曹操時代一直活到曹芳時代,已然成為曹魏國內最強的軍事統帥,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也嶄露頭角,司馬師更是領中護軍,在禁軍這個曹氏和夏侯氏專屬位置中插了一腳。
曹爽遠遠沒有司馬懿的水平,卻也想建功立業,先是不顧司馬懿反對執意伐蜀,最終無功而返;接著不聽司馬懿計策,導致柤中被吳國奪取。
對外毫無建樹,對內曹爽的勢力卻在逐步壯大,司馬懿於正始八年(247年)稱病,不預政事,曹爽權傾朝野。
曹爽跟司馬懿的政治鬥爭體現出一種矛盾,一方面,曹爽不信任司馬懿,曹芳繼位不久就將其逐出權力中樞,擔任沒有實權的太傅;另一方面,由於曹爽水平太菜,軍國大事方面都需要仰仗司馬懿,需要其督軍應對吳國的軍事壓力,尤其在曹爽自己建功立業失敗後,他只能轉而將兄弟插入禁軍掌控京師來穩固自己的權力,然而司馬懿暴起就是從禁軍開始的,確切的說,是他在禁軍的兒子司馬師開始的。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曹芳出城拜謁高平陵,曹爽兄弟全部跟從,司馬懿就在這時發動了政變,控制了洛陽城。
隨後司馬懿率軍出城“迎天子”,從城中逃出的桓範勸曹爽奉天子幸許昌,移檄徵天下兵攻打洛陽,但曹爽沒有聽從,反而派人跟司馬懿和談,在得到司馬懿只是免官而不追究更多的保證後,曹爽帶著曹芳進城,曹爽去職,司馬懿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中央政權。
司馬懿當然沒有信守承諾,很快他就找藉口誅殺曹爽三族,其親信何晏等人也一併被殺,司馬懿解決了朝堂中的一大反對勢力。
參與政變的人除了司馬懿、司馬孚和司馬師、司馬昭這一家人,還有蔣濟、高柔、王觀等士族代表,他們跟司馬懿的關係都很好,屬於司馬氏的同盟。
政變中,司馬懿親自出馬佔領最重要的武庫,司馬師、司馬孚屯兵於司馬門,司馬昭率兵監視二宮,這一家子帶的人主要是司馬師偷偷養的死士和手下的禁軍,而高柔等人則去控制沒了長官的其他禁軍(曹爽兄弟都出城了),高柔領曹爽營,王觀統攝曹羲營。
這些安排都做好後,洛陽城就盡入司馬懿掌控了,他手裡既有人又有武器,很快他就跟蔣濟率兵出城,屯於洛水浮橋。
從政變前的記載來看,曹爽在得知司馬懿“重病”後還派人去試探,得出司馬懿果真重病後就放鬆了警惕,也沒對司馬懿下殺手,曹爽應該不會對司馬氏行滅族之舉。
可曹爽當國的話,權力都是他們一家的,別說司馬氏別想染指,其他官員也得靠邊站,正是曹爽如此不得官心,政變之後,很多官員都是支援司馬懿的(他們也不知道司馬懿會背信棄義誅曹爽三族)。
司馬懿從曹操時代開始給曹氏打工,升升降降,看透了帝王權勢,到政變之時,他已經是七十歲了,沒幾年好活了,要麼回家安心養老,看著家族勢力被打壓;要麼潛心謀劃搏一把。司馬懿選擇了後者,他也必定會選擇後者!
-
4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三國的老謀子司馬懿以隱忍和狠毒著稱。他曾輔佐過四代君主,卻最終譜寫屬於自己的天地。他首先追隨的主子是曹操。曹操還沒有完全發跡時,聽聞司馬懿的才華後,便派人去請他下山。當時時局不明,曹操實力不夠雄厚。司馬懿不願意冒險跟隨曹操這樣的“前途末卜”之主,於是以病重為由躲了曹操七年。
再後來,曹操稱霸中原,再次請司馬懿下山。司馬懿一看形勢明朗了,二話不說,馬上從床上跳起來,投身到了曹操麾下。
曹操閱人無數,後來看出司馬懿是個深藏不露,又是個野心勃勃的,對其自然是“另眼相看”。據史書記載,曹操想出了一個陰招,來“測量”司馬懿是否有“狼顧之相”。
一天,曹操“特招”司馬懿到宮中議事。等司馬懿走進宮時,卻見裡面空無一人,不由很是吃驚。而這時的曹操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司馬懿的後面,突然大叫了3個字:“司馬懿!”
司馬懿聽到曹操叫喚自己,本能地扭頭去看,結果肩膀一點沒動,頭卻扭過去了。
看到司馬懿的這個奇怪動作,曹操卻驚呆了。原來,普通人回頭必定是帶著肩膀一起動,而司馬懿在轉身時肩膀沒有動頭卻扭過去了,是典型的“狼回頭”姿勢,這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卻暴露了司馬懿的“狼顧之相”。
也就是這一次試探之後,日後曹操處處堤防司馬懿,他差點直接司馬懿下殺著了,結果被曹丕力保。
在臨死前,曹操還不忘叮囑曹丕一定要堤防司馬懿。
曹丕聽進去了,對司馬懿進行嚴格監視,不給他任何實權和兵權。然而,曹丕命太短,40歲時便逝世了。
曹丕死後,他的兒子曹叡繼位。曹叡利用司馬懿來“平衡”和宗族的權力,結果被倚重的曹真被諸葛亮給整死了,只有司馬懿才能和諸葛亮相抗衡,只好重用司馬懿。司馬懿軍權到手,也沒令曹叡失望,他熬死了諸葛亮。隨後又徵遼東,此時司馬懿在朝中威望極高,其黨羽縱遍朝野上下。
36歲的曹叡英年早逝後,其年僅8歲的養子曹芳繼位。曹芳因為是個小屁孩,真正和司馬懿對抗的是曹爽,同樣身為託孤大臣,兩人自然少了不明爭暗鬥。結果因為有“宗親”這個得天獨厚的政治優勢,曹爽在爭鬥中佔據了主動權。司馬懿眼看形勢不好,只好裝病在家以避曹爽的鋒芒。
隨後曹爽放鬆了警惕,而司馬懿趁機發動了高平陵政變。
結果,因為曹爽不戰而選擇了投降,因此,政變之後,司馬懿從此便成了以前的曹操了,魏國軍政盡在一人之手,他死後,司馬家一家當政魏國,直到司馬炎篡位魏國,建立晉朝,追封司馬懿為晉宣帝。
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懿又是怎麼死的?
有人說是諸葛亮給毒死的;來源於民間的說法是:因為諸葛亮死在他手裡;後來曹魏的王權落入司馬家族手裡;人們認為他是一個奸賊;諸葛亮死後,留下了兵書,司馬懿得到後,很得意的翻看;諸葛亮料到司馬懿會看自己的兵書,並知道司馬懿看書時有個習慣,他在翻書的時候有舔手指的習慣;諸葛亮在死前就把書上塗了毒藥,司馬懿看得越久,中毒越深,日子一久就中毒而死;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死諸葛亮殺死活司馬懿”的故事。
當然,據史書記載,司馬懿真正的死不是被諸葛亮那本兵書毒死的,是活到73歲是病死的。
也有人認為,司馬懿的病是“心病”。因為他生前殺孽太重,為奪權處心積慮,奸詐詭計,口是心非,良心喪盡,73歲時因惡夢驚悸得病而死,雖然算是高壽,但卻招致其子孫壽祿不永,晉祚短命。
的確,司馬懿做了兩大有損陰德的事。
一是平定遼東殺氣太重。司馬懿率軍猛攻公孫淵老巢襄平。公孫淵兩次派使者請降,司馬懿卻不許投降,最終攻破襄平,公孫淵戰死。司馬懿率軍入城後屠殺了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屍體如山,以造京觀,炫耀武功。隨後又把公孫淵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斬首,殺死將軍畢盛等二千多人,又令中原人願意返回故鄉的,各隨己願。遼東一戰,司馬懿斬殺降者過萬,又讓中原人返鄉,致使遼東成了異族居住區,為以後五胡入侵亂華提供了便利。
二是高平陵之變殺氣太重。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派人帶自己的信去城外勸說曹爽,說自己只是想免曹爽的官職,勸他及早交權投降,仍可保富貴。曹爽信以為真,回城交權後,司馬懿就以謀反罪殺了曹爽及其黨羽,並滅三族。
要知道,諸葛亮在南征南中火燒藤甲軍時,曾經痛心地說自己會因此損壽。而司馬懿作為曹魏重臣,獨霸朝權,卻不講信譽,殺業沉重,當然會良心受譴,命死難安,其子孫儘管奪得天下,也國祚不永。後來賈逵的孫女賈南風做了晉惠帝的皇后,禍亂朝政,導致“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西晉也就很快滅亡了。當真印證了善惡終有報這句話。
-
5 # 信鐵鋒
高平陵政變勢在必行。
1,人性。司馬懿的身家性命,全族老少都在他的一念之間,不握政權,必被政權所殺。是殺人而活,還是被殺而死。是人就選活。
2,勢力。司馬懿四世重臣,朋羽遍佈大魏全境。司馬懿若死,多少人將面對自己仕途與財富的重新分配,司馬懿不掌權,他們的選擇就只有與司馬懿對立或者制司馬懿家族於死敵,來表明自己的立場。當然,在政治上,推舉司馬懿掌權可以更好的發展自己的仕途和得到更大的財富。在兩極的處境下,司馬懿發動政變勢在必行。
3,位置。財富和權利是用來交替的,是要讓後來人來接班的。其位無罪,居位重罪。只有到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別人才不會打你的主要。財富和權利是司馬懿用命和尊嚴換來的,不想失去,那就上位。發動政變,讓權利集中到自己手中,命運自己把握。
4,信仰。司馬懿四世為臣。用,拿命來換,不用,沒尊嚴的拋棄。而且,要命的是曹氏家族一代更比一代強。一個能人的自尊被反覆的無情踐踏,且問,你在企業裡被上級,幹活用,處罰有,獎勵沒,你對上級和企業還有忠誠可言嗎?
在人性,政治,權利,時勢下,曹爽不殺司馬懿,司馬懿必發高平陵政變。或者說,在曹爽殺司馬懿之前,司馬懿必先於曹爽前下手。
歷史的事實陳述,我們可以看見,而我們更想看到發生給我帶來了什麼。
-
6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為了家族的利益。
高平陵之變的源頭,恐怕要從魏明帝去世講起。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和太尉司馬懿一同受遺詔輔佐少主曹芳。
次年,魏明帝去世,曹芳繼位,司馬懿升遷為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各統兵三千人,共執朝政,更直殿中,乘輿車入殿。
兩個人執政總不如一個人好,很快,曹爽和司馬懿的政治鬥爭就開始了,為了架空司馬懿,曹爽玩了一招明升暗降,奏請司馬懿轉為太傅,給予“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特權,如漢蕭何故事,但實際上的權力卻一再削奪。
政治鬥爭並不以曹爽的一方壓倒為表現,司馬懿一方也是有過反擊的,尤其是司馬懿非常能活,從曹操時代一直活到曹芳時代,已然成為曹魏國內最強的軍事統帥,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也嶄露頭角,司馬師更是領中護軍,在禁軍這個曹氏和夏侯氏專屬位置中插了一腳。
曹爽遠遠沒有司馬懿的水平,卻也想建功立業,先是不顧司馬懿反對執意伐蜀,最終無功而返;接著不聽司馬懿計策,導致柤中被吳國奪取。
對外毫無建樹,對內曹爽的勢力卻在逐步壯大,司馬懿於正始八年(247年)稱病,不預政事,曹爽權傾朝野。
曹爽跟司馬懿的政治鬥爭體現出一種矛盾,一方面,曹爽不信任司馬懿,曹芳繼位不久就將其逐出權力中樞,擔任沒有實權的太傅;另一方面,由於曹爽水平太菜,軍國大事方面都需要仰仗司馬懿,需要其督軍應對吳國的軍事壓力,尤其在曹爽自己建功立業失敗後,他只能轉而將兄弟插入禁軍掌控京師來穩固自己的權力,然而司馬懿暴起就是從禁軍開始的,確切的說,是他在禁軍的兒子司馬師開始的。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曹芳出城拜謁高平陵,曹爽兄弟全部跟從,司馬懿就在這時發動了政變,控制了洛陽城。
隨後司馬懿率軍出城“迎天子”,從城中逃出的桓範勸曹爽奉天子幸許昌,移檄徵天下兵攻打洛陽,但曹爽沒有聽從,反而派人跟司馬懿和談,在得到司馬懿只是免官而不追究更多的保證後,曹爽帶著曹芳進城,曹爽去職,司馬懿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中央政權。
司馬懿當然沒有信守承諾,很快他就找藉口誅殺曹爽三族,其親信何晏等人也一併被殺,司馬懿解決了朝堂中的一大反對勢力。
參與政變的人除了司馬懿、司馬孚和司馬師、司馬昭這一家人,還有蔣濟、高柔、王觀等士族代表,他們跟司馬懿的關係都很好,屬於司馬氏的同盟。
政變中,司馬懿親自出馬佔領最重要的武庫,司馬師、司馬孚屯兵於司馬門,司馬昭率兵監視二宮,這一家子帶的人主要是司馬師偷偷養的死士和手下的禁軍,而高柔等人則去控制沒了長官的其他禁軍(曹爽兄弟都出城了),高柔領曹爽營,王觀統攝曹羲營。
這些安排都做好後,洛陽城就盡入司馬懿掌控了,他手裡既有人又有武器,很快他就跟蔣濟率兵出城,屯於洛水浮橋。
從政變前的記載來看,曹爽在得知司馬懿“重病”後還派人去試探,得出司馬懿果真重病後就放鬆了警惕,也沒對司馬懿下殺手,曹爽應該不會對司馬氏行滅族之舉。
可曹爽當國的話,權力都是他們一家的,別說司馬氏別想染指,其他官員也得靠邊站,正是曹爽如此不得官心,政變之後,很多官員都是支援司馬懿的(他們也不知道司馬懿會背信棄義誅曹爽三族)。
司馬懿從曹操時代開始給曹氏打工,升升降降,看透了帝王權勢,到政變之時,他已經是七十歲了,沒幾年好活了,要麼回家安心養老,看著家族勢力被打壓;要麼潛心謀劃搏一把。司馬懿選擇了後者,他也必定會選擇後者!
回覆列表
三國的老謀子司馬懿以隱忍和狠毒著稱。他曾輔佐過四代君主,卻最終譜寫屬於自己的天地。他首先追隨的主子是曹操。曹操還沒有完全發跡時,聽聞司馬懿的才華後,便派人去請他下山。當時時局不明,曹操實力不夠雄厚。司馬懿不願意冒險跟隨曹操這樣的“前途末卜”之主,於是以病重為由躲了曹操七年。
再後來,曹操稱霸中原,再次請司馬懿下山。司馬懿一看形勢明朗了,二話不說,馬上從床上跳起來,投身到了曹操麾下。
曹操閱人無數,後來看出司馬懿是個深藏不露,又是個野心勃勃的,對其自然是“另眼相看”。據史書記載,曹操想出了一個陰招,來“測量”司馬懿是否有“狼顧之相”。
一天,曹操“特招”司馬懿到宮中議事。等司馬懿走進宮時,卻見裡面空無一人,不由很是吃驚。而這時的曹操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司馬懿的後面,突然大叫了3個字:“司馬懿!”
司馬懿聽到曹操叫喚自己,本能地扭頭去看,結果肩膀一點沒動,頭卻扭過去了。
看到司馬懿的這個奇怪動作,曹操卻驚呆了。原來,普通人回頭必定是帶著肩膀一起動,而司馬懿在轉身時肩膀沒有動頭卻扭過去了,是典型的“狼回頭”姿勢,這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卻暴露了司馬懿的“狼顧之相”。
也就是這一次試探之後,日後曹操處處堤防司馬懿,他差點直接司馬懿下殺著了,結果被曹丕力保。
在臨死前,曹操還不忘叮囑曹丕一定要堤防司馬懿。
曹丕聽進去了,對司馬懿進行嚴格監視,不給他任何實權和兵權。然而,曹丕命太短,40歲時便逝世了。
曹丕死後,他的兒子曹叡繼位。曹叡利用司馬懿來“平衡”和宗族的權力,結果被倚重的曹真被諸葛亮給整死了,只有司馬懿才能和諸葛亮相抗衡,只好重用司馬懿。司馬懿軍權到手,也沒令曹叡失望,他熬死了諸葛亮。隨後又徵遼東,此時司馬懿在朝中威望極高,其黨羽縱遍朝野上下。
36歲的曹叡英年早逝後,其年僅8歲的養子曹芳繼位。曹芳因為是個小屁孩,真正和司馬懿對抗的是曹爽,同樣身為託孤大臣,兩人自然少了不明爭暗鬥。結果因為有“宗親”這個得天獨厚的政治優勢,曹爽在爭鬥中佔據了主動權。司馬懿眼看形勢不好,只好裝病在家以避曹爽的鋒芒。
隨後曹爽放鬆了警惕,而司馬懿趁機發動了高平陵政變。
結果,因為曹爽不戰而選擇了投降,因此,政變之後,司馬懿從此便成了以前的曹操了,魏國軍政盡在一人之手,他死後,司馬家一家當政魏國,直到司馬炎篡位魏國,建立晉朝,追封司馬懿為晉宣帝。
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懿又是怎麼死的?
有人說是諸葛亮給毒死的;來源於民間的說法是:因為諸葛亮死在他手裡;後來曹魏的王權落入司馬家族手裡;人們認為他是一個奸賊;諸葛亮死後,留下了兵書,司馬懿得到後,很得意的翻看;諸葛亮料到司馬懿會看自己的兵書,並知道司馬懿看書時有個習慣,他在翻書的時候有舔手指的習慣;諸葛亮在死前就把書上塗了毒藥,司馬懿看得越久,中毒越深,日子一久就中毒而死;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死諸葛亮殺死活司馬懿”的故事。
當然,據史書記載,司馬懿真正的死不是被諸葛亮那本兵書毒死的,是活到73歲是病死的。
也有人認為,司馬懿的病是“心病”。因為他生前殺孽太重,為奪權處心積慮,奸詐詭計,口是心非,良心喪盡,73歲時因惡夢驚悸得病而死,雖然算是高壽,但卻招致其子孫壽祿不永,晉祚短命。
的確,司馬懿做了兩大有損陰德的事。
一是平定遼東殺氣太重。司馬懿率軍猛攻公孫淵老巢襄平。公孫淵兩次派使者請降,司馬懿卻不許投降,最終攻破襄平,公孫淵戰死。司馬懿率軍入城後屠殺了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屍體如山,以造京觀,炫耀武功。隨後又把公孫淵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斬首,殺死將軍畢盛等二千多人,又令中原人願意返回故鄉的,各隨己願。遼東一戰,司馬懿斬殺降者過萬,又讓中原人返鄉,致使遼東成了異族居住區,為以後五胡入侵亂華提供了便利。
二是高平陵之變殺氣太重。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派人帶自己的信去城外勸說曹爽,說自己只是想免曹爽的官職,勸他及早交權投降,仍可保富貴。曹爽信以為真,回城交權後,司馬懿就以謀反罪殺了曹爽及其黨羽,並滅三族。
要知道,諸葛亮在南征南中火燒藤甲軍時,曾經痛心地說自己會因此損壽。而司馬懿作為曹魏重臣,獨霸朝權,卻不講信譽,殺業沉重,當然會良心受譴,命死難安,其子孫儘管奪得天下,也國祚不永。後來賈逵的孫女賈南風做了晉惠帝的皇后,禍亂朝政,導致“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西晉也就很快滅亡了。當真印證了善惡終有報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