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朝統一之後,定都南京,而當時燕王封地北平雖然靠近邊界,但也不能算是個國門。但最後明朝北方邊界不斷後退,北京硬是變成了國門。
10
回覆列表
  • 1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燕王朱棣的封地在北京,也對北京周邊的地理環境瞭如指掌,北京坐北朝南四周群山環抱,背靠群山面向南方中原大地,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就看出南京並不適合做首都,南京地勢低窪,前高後低,並派太子朱標考察陝西西和洛陽那個適合做為首都合適,可是太子朱標回來後就一病不起,第二年就死了,朱元璋這個後悔,致死也沒有完成遷都,成了朱元璋最大的遺憾,所以朱棣當了皇帝以後也必須完成遷都,完成父親沒有完成的事業由兒子完成,從北京整體格局來看北京是風水寶地,最適合做首都,做為封地的燕王朱棣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必須遷都,也明白北京周邊的形勢非常嚴峻,其東北女真候,北部蒙古族,西北部少數民族,成為大明王朝心腹大患必須予以剷除消滅,朱元璋當政時中原大地由於連年征戰,瘟疫流行,造成中原大地赤野千里,人跡罕見,整個河北,河南,山東人口加在一起還不及山西人口的一半,朱元璋下決心從山西遷民到中原大地興修水利,蒙古人打江山還行但治理國家還真不行,大明從開國就從元朝接手一個爛攤子,人民需要休養生息,還要面臨周邊少數強大和入侵,朱棣當政時除穩定國內局勢還要消滅控制少數民族做大做強,及時有效控制周邊局勢,並派兵駐守還要防止這些少數民族反叛,要想長期有效控制,那就是移民對少數民族進行漢化,而其人囗也必須超過少數民族的人數,中原大地人口銳減還要從山西移民,根本沒有人口往少數民族地區移民,誰也不想離開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東北,塞北,西北地處寒涼中原人過去也水土不服,每次移民也都是哭天喊地強制性移民,經過蒙古人一百多年統治,造成中原大地一片荒涼也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人民急需休養生息生活安定,恢復人口增長,朱棣死後其後代接班人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從大明萬曆年間,嘉靖皇帝三十多年不上朝,貪汙腐敗越演越烈,日本倭寇還經常搶劫東南沿海,東北女真族滿清也做大做強,到大明天啟年間更是佔據遼東公開對抗朝庭。

  • 2 # 經典撩劇達人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樣子。

    但是這裡面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先不提明朝,說說宋朝,為什麼宋朝只要一和少數民族打架,人家就能攻破邊境直逼京城?宋朝藏富於民,打架不行這個沒得說,畢竟重文輕武,我們換一個思路看。

    因為那時候邊境守衛沒那麼強,又不算什麼正規軍,朝廷打仗厲害的軍隊會安排在哪?肯定是拱衛王城啊,天子在哪,哪裡就是軍事保衛能力最強的地方,不然地方兵都造反了。

    視線回到明朝,滅亡元朝後,其實對統治者而言,應該算驅逐外族入侵成功,漢人重新入主中原,他會吸取宋朝的教訓,防範外族入侵,天子守國門可以做到最強的軍事力量堵在國門口,減少內部傷亡,這是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其實天子守國門這句話說的是朱棣,在這之前的皇帝朱元璋和朱允汶是待在南京城的,朱棣屬於造反成功上位的皇帝,而他的根據地就在今天的北京一帶,封號是燕王,雖說奪位成功了,但是他在南京的勢力還是不如在北京,而且軍旅出身的他也知道北方遊牧民族是多麼彪悍,這從後期明朝打佤剌都打不過可以看得出來,所以遷都北京是一次戰略性的決定。

    因此,天子守國門,從明朝的歷史來看,一方面是調動最強力量防範入侵,另一方面也是明成祖朱棣奪位後穩固實力的要求決定的。

    如果你問清朝怎麼沒守住國門,還經常讓人家打到家門口,這裡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明朝那會海上敵人也就是日本了,那時候叫倭寇,他們頂多騷擾一下東南沿海,危及不到京都安全,戚繼光抗倭,收拾日本還是足夠的,而且北京附近的軍事防禦也足夠,日本打不進來。

    到了清朝就慘了,對面堅船利炮,射程比你遠,速度比你快,加上清朝內部的腐朽,買炮彈的錢被貪汙,軍艦六七年不更新,自己造的炮彈質量又不好,打了還沒有殺傷力,還有外地的漢人封疆大吏,比如張之洞還弄了一個東南護保,早就對腐朽的清廷不滿了,內憂外患,所以天子守國門的初衷就談不上了,京城軍事力量又不強,上下不是一條心,國門怎麼守得住?

  • 3 # 吃了點飯就不餓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句話的由來:朱老四奪了侄子的皇位,遷都北京。當時元朝殘餘實力還是有的,草原人民也是很彪悍的,這幫遊牧民族,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你打他,他就跑,你不打他,那就回來了,有點像現在的游擊戰啊!北京的位置就處在那邊,正好是天子守國門。後來,大明王朝內部腐敗、外部氣候原因, 種種情況下,王朝崩潰了。李自成破城而入,大明崇禎皇帝煤山自殺,顧稱君王死社稷。

    大明王朝是真的比較神奇的王朝,估計是遺傳了老朱作風。相比較歷代中國王朝,明朝三百年,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也是很有國風的。

    其實,開始的大明王朝帝都是有戰略緩衝地,只是後來那幫遊牧民族,有點小彪悍。大明王朝跟著這幫人幹架,打贏了得不到啥好處,打輸了,地盤就丟點,慢慢的帝都戰略緩衝地就變少了,最後就成了邊界了。

    說實話,世界歷史上,這幫遊牧民族真是Bug的存在,在東西方兩地跑,特別活躍,反正是赤腳的不怕穿鞋的。比如被中原王朝打跑的匈奴、柔然、鮮卑、蒙古跑到西方,也是一場災難啊!

  • 4 # 可食中國

    有的人一聽到這話,感動要掉眼淚,現在還有人穿著漢服演崇禎上吊的戲碼,還給年年來個祭拜,為大漢族的這些皇帝們披麻戴孝,搞得神聖不得了。在我看來,其實天子守國門是無奈,君王死社稷,沒個鳥用。

    天子守國門,靖難之役後朱棣由北平進入南京登基稱帝,因北方時常受到韃靼和瓦剌的威脅,且還有北元蒙古勢力的南襲,再加上明朝非常信風水,北平是朱棣的興王之地,有真龍氣象,所以在1421年遷都北平,並改北平為京師。山海關是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重鎮,別人都逼到門口了,京師成了國門,只好硬著頭皮天子守國門。情勢所迫和風水問題,沒什麼高尚不高尚的。

    而君王死社稷,那本身很尷尬,一家人把一個偌大的國家搞壞了,自己一堆爛攤子收拾不了,逼得農民造反,搞起義,最後走投無路,才想起哦,把老婆孩子都殺了,讓幾個兒子逃跑下,留住香火,然後自己找棵歪脖子樹上吊。

    所謂的氣節,也是走投無路時無奈的選擇,怕被抓住被活剮了,給自己個好點的死法。早有這股勁幹嘛去了?治國之謀呢?無任人之術呢?為何如此嚴苛、猜忌、多疑,對大臣動輒怒斥、問罪、砍頭、凌遲,其殘忍和冷酷與魏忠賢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 5 # 陳大舍

    答:首先因為靖難之役以後,以明成祖為首的大明朝廷在江南已經待不下去了,而此時最富裕最有可能撐起一個龐大宮廷的地區就是北平府。其次就是當時的幽燕之地比東南更具有開放性。

    先說下出于軍事方面的安全考慮,明成祖在發動“靖難之役”前,藉助朵顏三衛的支援,降服了寧王朱權,之後又向兀良哈三衛借的三千精騎兵,作為靖難軍的最強戰鬥力。永樂奪位成功之後,一方面將寧王改封到江西,另一方面許願將大寧地區的駐牧權給予朵顏三衛(雖然並未兌現),但這也現實出了並不在多大程度上把北平府當做“邊城”。此後,雖然三衛處於大明朝與韃靼之間,有明一代時叛時服。單因為此時大明朝戰鬥的主力仍舊是蒙古色目出身的騎士們,對於這些人,包括明成祖在內,北平府更是比南京更容易施展自己的戰鬥力。最起碼不會提心吊膽的再擔心讓人刺殺了。

    再說經濟上的原因。江南是個極為富庶的地區供養一個宮廷不是什麼極大的負擔,但是要想在當時再找個差不多富裕的地方也就只有幽燕之地了。

    如果把中亞大草原看成陸地上的海洋,那麼北平府和宣化大同等地這片陸海的港口。而穿梭於絲綢之路上的遊牧民族就是負責互通有無的商人、僱傭兵,甚至宗教家,可以說,在大航海時代的幽燕是一個異域風情不遜色於閩粵的多元化地區,而更加的繁榮富裕。就像《史記·六國年表》中指出的那樣:

    “或曰,東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夫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故禹興於西羌,湯起於亳,周之王也以豐鎬伐殷,秦之帝用雍州興,漢之興自蜀、漢。”

    為什麼歷史上西北地區總是征服東南?原因就是西北地區的由駱駝隊拉出來的“邊城”比東南由帆船拉出來的城市更加豐饒繁華,能夠為君王的征服霸業提供更多的技術、財富支援。當我們津津樂道於中世紀泉州、明州、廣州的商業氣氛時,不要忘記更加繁榮的幽燕之地。

    絲綢之路,上的狠貨——青花瓷。

    當中原人都已經不知漢官威儀是何等氣度不凡時,一幀細密畫保留了當時的影像。

    這部記載中國南朝歷史的手抄本,毫無疑問,其中的知識是由幽燕透過絲綢之路傳入了西亞。

    對於明成祖這樣有志於做一個“天可汗”的君王來說,定都北平不僅更安全,也可以保證他在最大限度上和第一時間內獲取來自於中亞的財富、技術、軍事幫助和資訊情報。比如宣大山西三鎮的馬市就是典型,大明朝的馬市分“大市”和“小市”兩種,“大市”每年開一次,參與互市的主要是各臺吉、那顏和大明的衙門、豪商們。而“小市”則每月一次,主要是普通牧民與中原百姓們之間進行交易。以屬於大市的張家口為例,明萬曆時,張家口的貿易繁榮曾被如此形容:

    “百貨坌集,車廬馬駝,羊旃毳布繒瓦缶之屬,踏跳丸意錢蒲之技畢具”。

    而定都幽燕之後,這些繁榮的大城市不僅距離,而且朝廷能夠完全的掌控。這一點和東南是不一樣的。

    而當大航海時代開始後,就是海路逐漸超過陸路。而是橫穿內亞大草原的絲綢之路在技術和物流優勢上的優勢也日益衰落最後完全消亡。航海技術的革命已經使海上的運輸在成本和各方面都比陸上運輸更便宜,而此後作為中原與草原分界線的幽燕也就逐漸喪失了經濟優勢,由王朝的提款機淪為了碎鈔機。而困在北京的大明朝最後也被這個負擔壓的粉身碎骨。

    駝隊,不僅僅是西亞,即使是生於東亞的我們,得到過駱駝的恩情。這種動物為人類的文明做出的貢獻不亞於指南針之類的科學發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校園足球守門員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