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嫁接圖文說教育
-
2 # 萱爸育兒說
隔輩教育的弊端顯而易見,就是對孩子的溺愛問題。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工作17年,同時近三年鑽研家庭教育的教育人,我想談談我的淺見。
我的家庭就是和父母一起住,我有一個9歲的女兒。由於父母已經退休,基本生活的全部就是照顧我們一家三口。所以,我所處的環境應該是比較貼近您提的問題。
一、大部分的家庭存在隔輩溺愛孩子的現象。
原生家庭由於父母當時年輕氣盛,同時在雙職工的情況下,對待孩子的耐心和關愛要少一些。不過當老人們退休回家,從行為層面到心理層面都屬於空閒失落階段,所以把隔輩孩子的照顧當成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由於年齡偏大,性格與年輕時相比也平和許多,所以對待孫子或者孫女的態度明顯要比當年對兒子和女兒要耐心許多,甚至是過渡的溺愛,對孩子百依百順。
二、對於父母對隔輩孩子的態度,應該耐心溝通並正確引導。
孩子對待家長的反饋,更多的還是看重自己父母的態度,所以只要年輕的家長注意一下孩子平時的表現,而不是當甩手掌櫃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等老人照顧,自己還沾沾自喜,問題就可以解決。家長應該在心理層面與孩子做好溝通,同時與老人做好交流,從孩子未來成長的角度,自立自強才是孩子成熟長大的標誌,老人表現的關愛,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能一味地對孩子妥協退讓,古語云:慣子如殺子,就是這個道理。
三、行動上做好監督,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已做。
很多老人幫著孩子背書包,拿這拿那。其實很多事情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做。就應該從最小的事情做起,比如:背書包、穿衣服、剪指甲等等。以小學生為例完成以上行為完全沒有問題。跟孩子溝通好,哪些事情需要他自己完成,家長在一旁監督,要耐心的指導,不要因為一次兩次的失敗而大人代勞,很多老人和父母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幫孩子做了許多本應該是孩子自己能完成的事情,更可怕的是他們還認為許多事情等孩子長大了就自然能掌握了。我身邊就有一個案例:已經上大學的孩子不會把暖壺裡的熱水倒入涼水杯,就是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大人怕孩子被熱水燙傷而從來沒有讓孩子自己倒過熱水。
其實不僅是隔輩教育,許多家長都存在溺愛問題,主要表現就是一味地滿足無理要求,過度的代勞本應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其實家長的這些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對集體的歸屬感和價值感喪失,失去自理能力,無法獨立走向社會。
-
3 # 秋風123456
隔輩人長輩大多數吃過很多苦,不會溺愛孩子,他們會讓孩子獨立完成很多事情,會給孩子養成吃苦耐勞的好習慣。但也有的隔輩人對孩子過於溺愛,縱容孩子缺點,會造成孩子驕生慣養,另外有的隔輩人與孩子有代溝,教育方法不能與時俱進。要想改進,就需要老人們不要溺愛孩子,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就讓他獨立去做,同時還要向家庭教育做的較好的年輕的家長們學習經驗,以便將孩子帶好。
-
4 # 小小思維家
問題1:零食的習慣上
老人在孩子的需求上大多都是有求必應,孩子想吃什麼零食甜食等老人都是想方設法的滿足缺少節制。
解決辦法:
做父母的跟老人耐心溝通,孩子吃多了零食對孩子並沒有好處,可以給孩子買但是不要沒有節制,這樣反而讓孩子耽誤吃正餐,嚴重影響了孩子的發育。
問題2:購買東西上
老人都喜歡給孩子買很多的玩具,這個也是老人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的方式。
解決辦法:
做父母的跟老人同樣需要耐心溝通,不能直接制止這種行為;可以讓老人買一些更實際的東西,益智玩具等,引導老人給孩子買的東西更實用。
問題3:吃飯上
不少老人對孩子吃飯上都是非常忍讓放縱,導致孩子吃正餐不及時或吃飯挑食,做父母的非常著急而沒法解決。
解決辦法:
可以引導老人,孩子發育時期什麼都要吃的,如果只是吃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發育,可以少吃,但不能不吃,為了孩子更健康的成長;老人也會理解的。
問題4: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
老人孩子的愛,讓他們有時候會沒有節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也不會過於著急或者引導,而是放縱,沒有硬性的原則。
解決辦法:
要理解老人的心情,他們只是為了跟孩子感情更好而已,方式不恰當;要跟老人好好溝通,孩子還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家長來引導,如果養成這個不好的習慣對孩子來說非常不利。
回覆列表
正視缺憾,相機而行
如果說隔輩教育沒有自身缺憾,沒有難以掩蓋的侷限和無法迴避的弊端,那肯定是自欺欺人;但如何打破侷限,規避弊端,彌補缺憾又是現代教育難以繞開的既重要又現實的課題,因此,必須在這種兩難選擇中尋找到一些可行路徑!
我是一名在鄉村小學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三十多年的教師,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穩步推進,人口流動、遷徙以及社會發展、經濟繁榮背後帶來的家庭觀念、社會觀念的不斷更新和變化等等誘因,讓我們一直為由此產生的隔輩教育問題所困擾。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面臨隔輩教育的困境:
1.農村青壯年勞力務工的勢頭日益強勁,而其中絕大部分人員仍無法改變實質性身份,成為“城裡人”,那麼,他們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重任自然全部轉嫁給留在鄉村的爺爺、奶奶、外婆、外公,隔輩教育現象比比皆是,已成為見怪不怪的普遍現象。
2.更年輕的夫妻就面臨著更嚴竣的婚姻關係是否牢固是否持久的更大挑戰。在本人最近年份帶過的班級裡,有過最極端的例子是,在一個僅有三十餘名學生的班級裡,父母離異家庭子女佔到八人。試想,這些孩子除了忍受隔輩教育難以逃離的狀態,而且,少數孩子還可能從記事開始,在後來成長的歲月裡不僅無法擁有父母給予的完整親情,甚至此生無法再見到自己親生的父親或者母親。
3.隨著從事教育的專業人士一一教師年齡的增長,知識的陳舊,他們的學業教育,育人教育也開始存在隔輩教育類似的隱憂。
隔輩教育的缺憾、侷限、弊端,以及由此而可能生髮的風險:
缺憾:親情的缺失無疑會在一個人的成長曆程中留下最痛苦的缺憾!尤其對於處在成長黃金期的小學學生!有孩子因為記憶中父母的初次遠離而幾天幾夜呆呆傻傻;有孩子因為父母的再次遠離而一病不起,多日缺課;有大一點的孩子看到父母遠離緊緊追隨父母乘坐的車輛跑出幾里地,直至渾身癱軟!可見,再細緻、用心的老人,即便付出全部心血,也無法替代父母對於子女的血脈親情!
侷限:隔輩教育的侷限顯而易見!老年人知識面的狹窄,思維方式的老化是一方面;他們的一味溺愛,無原則容忍是另一方面;而相對於有血緣關係的隔代親人來說,更嚴重的是從事專業教育的教師,如果他們也墨守陳規,不能從另一層面打破孩子在家庭中已形成的侷限,那情況就會更加糟糕一些。
弊端:已有缺憾、加之侷限,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弊端!親情缺失,孩子容易抑鬱或者暴燥,學習方面則直接表現為沒有自我約束力,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沒有責任感;而過於被溺愛的孩子則心理年齡滯後,生活能力欠缺!沒有被更多現代教育理念、觀點、方法漫染、薰陶的學生則表現為應有潛力未被啟發或挖掘,缺乏探索精神,缺乏創造力。
風險:風險一詞,表面看來有些言辭過激,但如果聽之任之,以上三點中論及的缺陷就將擴大為風險,以至於無法規避!
那麼,如何正視這一隔輩教育帶來的諸多問題,有所突破,在困境中生髮希望,在艱難中尋求出路?
1.正視現實。我曾親耳聆聽過一位教育部門領導在分析鄉村教育困境時講過的一番話,他說:現實就是這樣,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子女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活生生例子,無法逃避!唯有想辦法,找點子,適應教育新狀況,讓這些學生健康成長,努力成才,這也是我們教育人面對的共同考題,必須回答好這份考卷!我覺得很有道理,現實就是這樣,怎麼辦?坦然面對!
2.尋求突破。在隔輩撫養中長大的孩子既然坐到了你我的教室裡,那麼,從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尋求突破就非常重要!教師俯下身子與他們成為朋友;教師心貼心地成為孩子的親人;教師有針對性地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意志力;教師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引導他們的興趣和愛好。當然,家長學校的作用也不可小覷,用教師的方法去引導家長掌握你的教育方法,讓他們也學會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效果肯定會事半功倍!
3.提升自我。作為教師,不斷精進自我修養,修煉出一顆真心,一腔耐心,一份細心,打造自己成為道德高尚,業務練達,手法高明的教者,既有與時俱進的學識,又有讓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方法,我想,隔輩教育帶來的諸多問題應該能一一化解。
4.社會關注。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無疑能匯聚最大的力量!當下,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子女問題也引發了社會上全方位,最熱情的思考和支援。眾人拾柴,群策群力,相信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如果說,這些辦法適用於教師,那麼,如果一個正在撫養著,教育著自己孫輩的長者,他們也這樣不斷尋求支援,不斷改變教育方法,隔輩教育的缺陷一定會被有效彌補!
看看,如果我們都正視隔輩教育帶來的缺憾,相機而行,妥善彌補,怎麼還會有缺憾呢?
@青雲計劃 @21世紀閱讀 @中國鄉村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