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度1799
-
2 # 分享經典文化
有這麼幾句話他哥很受觸動: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對於接近30的我今天是懷著反思、感恩的心情來回答這個問題的。小時候,我們首先學會的是叫媽媽、爸爸,接著長大點了還學會第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那時候的我們整天就是膩在媽媽身邊:媽,我餓了,媽我想吃好吃的,媽,我想穿新衣服,媽…………。青春期的時候,感覺自己很牛逼,什麼都不需要了,一個人闖天下也沒問題了,爸媽的嘮叨也開始煩了。但自己卻忽視了這種自以為是的灑脫是建立在爸媽呵護之上的。時間過得超快,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但我們有時侯卻忘了從小長大的地方,這不我就是這樣的,為了生存長年奔波他鄉,離開父母離開親人。看看圖片多麼心疼這位老奶奶,自己兒子站在身邊不知道是誰?是媽媽問題嗎?是媽媽記憶下降還是有了其它問題?不不,不是的,是我們當兒子的問題,有的為了工作常年、甚至幾年都不回家,有的為了賭氣也不回家,記得有份調查顯示,說工作後,僅有34%的人每年能回家陪伴父母超過了一個月,20%的人陪父母不足30天,24%的人陪伴時間僅有9天,剩下22%的人陪伴父母不足7天。看看,這就意味著,我們參加工作以後,超過一大半的人父母都不在身邊。深情不及久伴,厚愛無需多言。不在父母身邊的娃娃們,儘量多抽時間陪陪自己父母吧!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
3 # 山無稜江水為竭
在,肯定在父母身邊。俗話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父母一天一天老去,身邊需要兒女的照顧,如果做兒女的把父母拋在一邊,為了所謂的什麼事業,愛情,於心何忍啊?現代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如果家裡能找到好工作,誰也不願意拋家舍業地去遠方?有父母的地方就有家,不一定在生你養你的地方!人生苦短,短短几十年,我們能夠陪陪父母的時間又有多少?父母不需要你回報什麼,只需要陪伴,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話,他們也就知足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等到父母都不在了,才後悔沒有多陪陪他們,有用嗎?世上是沒有賣後悔藥的!
-
4 # 鞍山心語特殊兒童培訓
有句俗話叫父母在不遠行!而我卻偏偏離他們很遠!
有句俗話叫養兒防老,可是說來慚愧,不但幫不上家裡父母什麼,反倒讓他們操心,甚至有時候還需要他們幫忙!
父母不在身邊,總是多了一份惦念。
父母不在身邊,總是少了一點依靠。
現實生活需要打拼,也就遠離了生我養我的父母!這一生不求能大富大貴,只求能好好的孝敬雙方父母,好好的珍愛妻子的同舟與共,好好的養育逐漸長大的孩子!
-
5 # 徐州花溪玻璃閣
看到這個問題,心裡莫名的有些心酸。我記得我還小的時候,父母就離開了我去到外面上班掙錢養家,我從小就是奶奶帶大的,對於小時候,父母給我的印象並不多。我記得最清楚的一次就是,我六歲那年,我站在門口望著父母遠走,那時候的我沒有那麼多情緒,也並沒有哭,只是望著他們一步一步的離開。
慢慢的我也長大了,上了初中,父母把我接到他們上班的地方,並且給我找了個學校。那時候雖然在他們身邊,可是我覺得很陌生,父親永遠是一臉嚴肅的表情,而母親對我並沒有太多的關心。我每天放學回到家要給他們洗衣做飯。我的成績也不是很好,父母在學習方面也從來沒有管過我,問過我,連家長會也從來沒有參加過。
到了高中,我選擇了一所離家最遠的學校,坐長途汽車大概要3個多小時,當時我很慶幸,我終於離開了他們。我記得那天是我的父親送我去學校的,在學校裡給我安排好住宿,給我辦理好手續以後,父親又塞了100元給我,說怕我不夠用,其實我媽媽已經給過錢了,那個時候,心裡突然有些心酸。
再後來結婚了,而且還是遠嫁,我沒有看到父母是什麼表情,但是後來我透過媽媽我才知道,父親為了我,那天晚上喝了很多很多的酒,而且額頭上也全是疙瘩,聽到這些,我終於忍不住的哭出了聲。是啊,我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我沒有感覺到一絲的溫暖。
當我自己做了媽媽的時候,我現在才知道,其實我的父母也是很不容易的,我真的覺得特別對不起他們。前兩年我回家的時候是我的父親開車來接我的,我看見他已經有些蒼老了(我的父親44),黑髮裡夾雜著些白頭髮,說實話,那一刻,我心裡真的五味雜陳。
我現在不在他們身邊,而且以後也不在,不知道我的父母是否會好好照顧自己,生病了不知道會不會好好的吃藥。如果我能早些明白,我想我不會離開我的父母的,我知道,其實他們是愛我的,而我也是很愛很愛他們的,在這裡,即使我知道他們不會看見,我還是想對我的父母說一聲對不起!
-
6 # 微黃月色
是的,我在父母身邊,身會盡可能陪伴,心未一刻離開。 . 年少的時候母親嚴厲,臉上從來不會帶笑,我怕她,內心深處的牴觸情緒終日都使人壓抑,我生怕做錯事.,母親又要發怒,不得安寧,所以從小我就不得不學會了察顏觀色 ,然後安靜,乖巧,不多說一句話,不做任何一件討人嫌的事,總之小心翼翼,惶惶不可終曰,生怕母親生氣。 那時的父親溫文爾雅隨和又帥氣,我記憶中他從來都不會生氣,無論對誰,是個完美的男人。對我的過分溺愛讓我滿足極了,可以說是他是我兒時的全世界,也是唯一的溫暖 ,我喜歡他,崇拜他,對我來說他就是男神一樣的存在,天天圍在他旁邊轉,連他上班沒回來我都要焦急地窗臺不停張望,還時不時把耳朵貼在門裡聽有沒有他上樓的腳步聲, 一方面盼著他帶回的好吃的,一方面也怕和母親獨處。 後來到了叛逆期,我開始學得反抗,張狂不羈慢慢外露,我試著參與家內外的大小事物,當然有時候我也會挑戰母親,憑什麼母親永遠是權威,永遠是女王,她就不會錯嗎?她的喋喋不休,我和父親永遠只能低頭聽著,其實這樣的時候我們根本就沒在聽,只是在底下偷笑。有時侯母親大叫我就顧意聲撕力竭比她聲還大地訓斥她,跟她掰理,非得把她整得啞囗無言才罷手,有時看她氣的大哭,我會摔門而去,然後在街上游蕩,遊蕩好久,不停流淚直到心能平復了,我就去買半袋她愛吃的桔子回去,她當然還會不停地嘮叨,可我不會再咆哮了,只是聽… 有過那麼幾回戰鬥,媽媽性格變得緩和了許多,不那麼沾火就著,後來年齡越來越長,她反而變得越來越溫和,像變了一個人,很多時候我不能原諒的人和事,她反而勸我別較真。我想她是為我而變,我內心特別感激也有點小心疼 。 再大一點我經歷到社會的那些爾虞我詐,有時候會恢心,恢到灰頭土臉。兒女的傷痛只有父母最能體會 ,雖然你不表露他們不說。可他們就是在你身邊。 過了年少輕狂期多少懂事了一點,也能看得清生死離別的奧秘,明白我能珍惜的其實不多,除了父母好像再無其他。幸好我能明白得還不算太晚,他們還在我身邊。 媽媽喜歡穿美衣,我總在前一季就把適合她的布料舒適一點的服飾準備好,在同齡人中她算時尚的,爸爸喜歡喝點酒,家中的酒堆著,從來不會缺貨。其實她們要的並不多,物質上還能有什麼會是老年人所需所想?恐怕極少!娛樂上她們也不會像年輕人那麼貪戀,只歡樂片刻就夠,她們需要的只是身邊有人,心裡不落寞,靈魂不寂寞而已。而生活在身邊大半輩子的伴兒有時侯也未必能填補這種心裡的落差和空虛。而只有心能跟她們同步調的讓她們有安全感的人能。而這個人只能是孩子。儘可能做她們的肩膀吧,慢慢放鬆她們緊張的神精,做個餵養她們靈魂的天使,這個活非孩子不可!很幸運我是我善良父母的孩子,我願意餘生陪在她們身邊。 其實在不在父母身邊只是一種形式並不十分重要,讓她們心安最重要,要讓她們覺得遇到任何事都不會孤軍作戰,永遠有孩子站在她們旁邊,她們就不會遑恐,幸福感安定感會更多更真實。 你在父母親身邊嗎?如果沒,請快找機會認真虔誠的陪她們待會,說說話,逛逛街,喝點酒,吃頓飯,只是這樣。 你如果沒辦法再見到父母,就好好生活不哭泣,不要讓父母在天上還要看到孩子的無助和悲傷,難道父母心不會更痛嗎? 在不在父母身邊不重要,讓她們駐在心上就好!
回覆列表
我從小到大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現在結婚生子也沒有分開,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有很多的快樂,無論多大在父母面前都是孩子,在他們心中、眼中永遠長不大,還是一樣的關心愛護,總怕兒女做不好,他們身體日漸的衰老,可他們所不服輸,總想發揮點餘熱,我能也故意的給他們找點活做,看著他們的成就感我心裡也開心,老人不求吃不求喝,只是希望兒女多點陪伴,我也願我的媽媽萬年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