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有2個寶

    你的孩子怕動腦,總想幫他報答案,說明他做作業已形成了依賴心理,這種依賴的習慣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要改變孩子做作業依賴性強的問題,應該首先從家庭教育模式上下功夫。

    1.父母引導適時有度

    家庭作業,孩子應該是作業的主體,而家長應起到的作用是檢查和輔助。

    家長可以這樣做:孩子做完作業後,不要急著給孩子檢查,可以讓孩子自己檢查一遍或兩遍。

    隨後,根據檢查結果分別引導:如果有的問題孩子確實不會做,家長可以輔導;有的題目孩子本來會做卻因為馬虎大意做錯了,家長可酌情批評。通過此種方法,讓孩子明白,做作業是自己的事情,應該由自己完成。

    你的孩子已上小學三年級,生活能力已具備,可獨立完成許多事情了。既然其它事情可以獨立完成,那麼做作業為什麼不能獨立完成了呢?這時,你可以給孩子強化一個意識,那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寫作業。

    養成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意識,家長可以為孩子在學習時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氛圍,不過分介入和打擾。

    孩子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這時,家長不要急著給他講,要讓他先自己動腦思考,思考了還不會做的話,也不能告訴他答案,讓他先空著,把簡單會做的題做完後,再給他講不會做的題。

    獨立完成作業,是孩子學習時期的一項重要內容,應該讓孩子養成正確的時間觀念,今日事今日畢。

    培養這個好習慣,家長應該從自己做起,以身作則。當看到孩子做作業拖拉,先穩住心態,對孩子進行引導。例如可以對孩子這樣說:“這是你今天的作業,你本來應該今天完成的,若你能早點完成作業,就可以早點玩耍和休息。所以你什麼時候玩耍和休息,取決於你能不能提前高質量的完成作業”。

  • 2 # 涓涓在學習

    三年級正是小學數學開始簡單思維訓練的開始。孩子不願自己動腦筋,喜歡別人給他思路。自己直接接受答案。怎樣扭轉我們先從原因入手慢慢也可以找到解決辦法

    1.家長干預太多,部分家長特別是一年級需要家長讀題。題目一出來,孩子還沒有寫完就開始說這裡寫錯了哪裡沒有寫好。孩子一說什麼不允許孩子解釋。慢慢的孩子就覺得反正我也做不對,最後都有家長說方法。後面孩子就形成了不愛思考的習慣。這種孩子在三年級了,家長可以放手了。為了避免自己“多嘴”,儘量孩子在完成作業過程中不參與。完成後再和孩子一起檢查,最終孩子自己檢查。

    2.對學習興趣不高的孩子。有些孩子從一年級就不愛學習。興趣從哪裡來,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時。都想做自己擅長領域,自己完成度高的事情。因為這樣我們的收穫感和成功感最好,越做越想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越做越有興趣。孩子完成題也一樣,簡單的題我們一下就能成功。需要思維能力的時候就想偷懶了,不想去做了。這種孩子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儘量給他們以鼓勵。特別是一個小小的進步就提出表揚,讓孩子在這裡面找到自信。慢慢從簡單到複雜提醒他也能自己去思考。

    3.基礎知識不過關的孩子。我們的孩子一部分看起來是不想思考怕動腦筋。其實是基礎知識不過關。當基礎都不結實,他沒有能力去完成這些題目。我們以為他是不動腦筋。對於這類問題的孩子就需要給他夯實基礎,把基礎的知識點過關了。他自己達到那個能力了,自然而然的就能完成題目了。

  • 3 # 小心眼觀教育

    孩子天生有學習的能力,獨立地動腦筋思考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如果孩子害怕動腦筋獨立思考,問題一定出在父母親對待他們的方式方法上。一,父母要求過於嚴格,不允許孩子出錯。

    出錯是孩子成長和解決問題過程必然的經歷,沒有人能夠取代。但是,有家長不理解這一點,孩子一出現錯誤就著急的不行,極端的家長甚至於責罵孩子。孩子由於害怕受責罵而不敢給出答案,久而久之,養成觀望遲疑的習慣。

    二,父母性格過於急燥,不能耐心地等待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思考需要時間,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有的孩子性格膩一些,甚至還在思考過程做些其它任務。但是,有些家長脾氣急躁,一看時間老長了還沒有做出來就爆跳如雷,指責成性。孩子的思維經常被他們“很有理由"的打斷,結果造成孩子不能正常思考。

    三,父母過於聰明,總是認為孩子的方法不是最好。

    有些父母文憑很高,才識過人,因此他們總認為孩子的思路不夠完美,習慣性的對孩子指指點點,結果造成孩子不自信,總想依賴家長給出答案。

  • 4 # 趙老哥談高考

    三年級現象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1、2年級因為一來學習內容比較少並且簡單,二來幼兒園小學化也掩蓋了在一二年級的學習差距,家長貼身陪伴出來的和孩子自我學習能力強的看不出差距,到了三年級的時候英語和資訊課程的加入使得很多家長本身也力不從心,這時候孩子如果還依賴家長那成績就會直線下降,這時候必須要培養起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家長督促的重點應當轉移到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抗挫折能力等方面來。

  • 5 # 凡夫老仔73712737

    孩子怕動腦筋,是有原因的。有些孩子沒有把學習放在心上,敷衍了事,能交作業就行了。有些孩子不是不動腦筋,而是不會做,就是動腦筋也做不了,只有讓家長找答案。網課時交的作業中,這種現象比例比以往大。還有些孩子,作業雖然自己做了,但自信心不足,怕答案錯了,交作業時遭老師批評,所以先對答案。這三類孩子有學習態度的問題,有學習基礎的問題,有學習方法的問題,家長要根據學生不同情況加以改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學生的學習成績會好起來。

  • 6 # 曉雪老師

    一、不是怕動腦,是動腦也想不出來

    這源於孩子學習基礎差。建議家長給孩子補習。

    看孩子的學習情況,可以從一年級的知識開始補,紮紮實實學習各科目知識。

    基礎知識掌握紮實,他看到題目,能立刻從頭腦出搜尋出題目型別和解答方法,怕動腦筋的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家長主動聯絡老師,瞭解孩子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況。

    新學期開學後,可請老師通過多提問,多督促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家長可佈置給孩子一些體力活,講明白人生的道理:人總得出點力氣養活自己,既然不願意出腦力,那麼就出體力。

    通過體力活,一個是開發孩子潛力鍛鍊動手能力,同時在勞動過程中也需要他動腦筋,才能完成任務。體力活累了,他自然會想到腦力活,也許就會主動學習了。

  • 7 # 印小叔談教育

    是不是以前有這個習慣,久而久之成依賴了。要改掉這個習慣,首先家長要做到不幫他報答案!家長做到之後,後面才好想辦法。

  • 8 # 大板牙說教育

    這說明家長是急性子,凡事見不得孩子做事慢騰騰,結果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伸手,嫌孩子太慢導致的,也就是從小沒有培養出孩子獨立做事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孩子從小習慣了家長給他“善後”,事實包辦代替,他不必憂心任何,甚至去學校的書包家長每天都為孩子整理的整整齊齊,孩子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只要出個人學習就成了,大腦是“用進廢退”,孩子在生活中不需要思慮,已經養成了不愛動腦的習慣,在學習上自然也不想多動腦筋。

    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具體事物中來,表面看是孩子學習不愛動腦,事實上是孩子懶惰的習慣在作怪。這個懶惰的習慣,家長越包辦代替越嚴重,家長越著急越嚴重,家長越催越嚴重。只有家長急躁的性格改一下,不要求孩子快速做好,不看孩子慢吞吞的行為不順眼,甚至剛開始孩子對做事沒什麼自信的時候還要鼓勵孩子,能做到這樣,才會不斷打破孩子懶惰的慣性反應,一個習慣的打破到另一個習慣的建立,是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時間的。

    所以,改一改我們急躁的毛病吧,孩子的習慣非一時能改正,需要慢慢引導

  • 9 # 一米月光啊

    這讓我想起來樊登老師的一個比喻,孩子學習家長知道就像是你學車你老公在副駕駛指揮一樣。我把這個比喻延伸一下,你迫不及待給孩子答案就好像你老公沒有耐心教反而想取而代之一樣。

    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家長像保姆一樣地教孩子,全權代理孩子的學習,這樣孩子又怎麼能自主學習呢?孩子根本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家長只起引導作用,甚至不需要家長過多參與。

  • 10 # 脈脈晴川

    孩子怕動腦筋多半和家長有關係。現在很多家庭一家四個大人甚至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各方面精細地照顧,讓孩子從小慢慢養成了依賴型性格。這種孩子就要鍛鍊他的獨立性。還有急躁型家長,這種家長看到孩子連1+1=2還要想一會兒的時候就特別急躁,覺得孩子怎麼那麼笨,脫口而出答案。這些家長忘記了孩子接收即使如1+1=2這種知識也需要一個過程,在家長看來能脫口而出的答案對慢慢接受知識慢慢成長的孩子來說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家長覺得孩子做得慢,經常脫口而出答案,久而久之就讓孩子不願動腦筋了,家長會說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要學著放手,由最初的陪坐在身邊一題一題地教,慢慢地變成只教不會的,再到做在旁邊(遠一點但又能看見)監督孩子按時完成,最後讓孩子一個人按時完成,家長只負責檢查。這樣孩子一定會自己動腦筋。

  • 11 # 逆風l飛行

    人的大腦就是智慧,自己不開啟自己的智慧,總想著人家幫你,那我想問問能幫你到什麼時候?沒有人能幫你一輩子。凡事得靠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淺談廣場舞和打麻將對家庭和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