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魂流浪者D
-
2 # 志明230999179
有麝自然香,何必大風揚?直木先伐,甘泉早竭。
這兩句是蠻有生活哲理的:一個人有本事了,是不需要到處張揚與吹牛逼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一口井的泉水清甜了,也是招來大家的爭汲而很快就枯竭了。是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低調些好,免得惹人妒忌。
-
3 # 鄭葉兒
在我們當地,有“走三家不如坐一戶”的俗語,第一次聽到的人往往不明所以。聽老人講,本地曾有一座小廟,住有師徒二僧。老和尚漸漸年邁走不動了,便叫小和尚端著缽盂去化緣。這小和尚也是聽勤快的,東村跑到西村,挨家挨戶地敲門求施捨,但很多鄉民都在山上忙碌,所以多半無人應。偶爾敲開一家兩家,主人也是臉色不悅。鄉民都只能勉強果腹,哪有多餘的糧食經常施捨呢?如此月餘,老和尚見化來的齋飯越來越少,便開示道:“你雖然每日跑得勤,不過是蜻蜓點水而已,需要認準一家,幫忙做點力所能及的農活,自然會有好回報。”小和尚按師傅的說法,每日只認定一戶人家,挑水、擔柴、曬穀無所不幫,主人家見其勤奮有為,都非常樂意地把齋飯盛滿他的缽盂。後來,這個說法便流傳開來,成了人們啟示後人的好話語,意思也跟著延伸。光是做跑面功夫,不僅累得筋疲力盡,還一無所獲;若是肯善於觀察,認定一個目標,用心深耕,憑著一股“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去做,哪有辦不到的事呢?走三家看似做了很多事,但流於形式,缺乏深度,只是把面鋪得很廣,實際上並未用心。而坐一戶則是著眼於當前,用力於當下,看似面窄,自然收穫就不一樣了。
“圖相因,買老牛,爬坡上坎要人搊(搊的意思是用力推)”是一句很詼諧的方言,讓人忍俊不禁。蘊含樸素智慧的方言,往往善於用淺顯的比喻來說明道理。農人要耕田,為了省錢貪便宜,買了一條骨頭快散架的老牛,結果不但不能耕田,反而它上高點的坎都需要人去推一把,豈不是因為貪小便宜而誤了事麼?有時候便宜是誘人的,但要冷靜下來掂量掂量,省這幾個錢到底值不值,如果買來的貨效率低下,還要倒貼人力物力,還不如一次性買貴點的,畢竟省心嘛。買牛如此,搞專業音訊影片工作的人買電腦莫不如此,一臺高配置的電腦,對提升工作效率的作用是巨大的。
“上等之人聽字眼,中等之人聽聲音”,當年說書很流行,這是說書人形容底下的聽眾。猶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樣,聽眾的理解力總是有區別的,不可能人人都把說書人的意思全領會。最可憐的還有“下等之人不會聽,䀦起兩個牛眼睛”,“ 䀦”字在普通話中為生僻字,但在四川方言裡卻是常用字,意為睜大眼睛。川人又把大眼睛圓睜著戲謔為“牛眼睛”,因此不僅語帶幽默,還把處於理解力之外的聽眾洗刷了一番。
另外,方言中還保留了非常多的農事諺語,是經過祖輩總結流傳下來的,有一定的可信度,有相當一部分是不見於北方官話系統的。因為中國地域遼闊,農時和氣候狀況南北方差異較大,不可能做到一句話概括全國。本地有“八月大,蘿蔔當肉價;八月小,蘿蔔當豬草”的說法,八月大,出現天旱的機率大,若是八月小,則雨水豐沛,蔬菜長勢喜人。“白露不勾頭,割來喂老牛”是說過了白露後,若是穀穗還不結籽、未出現下垂的現象,那麼當年多半要歉收。因為在山區地帶,過了白露氣溫就降低,穀穗就無法繼續生長(平壩地區打穀時間最多可以較高山地帶提前四五十天)。關於白露的還有“白露過一天,蚊子死一千”、“白露過一月,蚊子就死絕”’等,雖然是誇張的說法,但也基本符合常理。“丁丁貓飛得高,明天是火燒”,丁丁貓,蜻蜓;火燒,下午時分的火燒雲,意指明日將是好天氣。“丁丁貓繞低空,不過三日雨濛濛”,也是根據長期觀察總結出來的,在天氣預報沒有普及之前,可以作為參考。“油菜開花花,瘋狗咬娃娃”則是提醒人們,油菜花開時節,是狂犬病高發期,要倍加防範。即便是站在今天的科學角度來看,這條諺語也是正確的。方言在民間的流傳中,有新生的,如“剃光(音guàng)頭”表示在計分的賽事中被對方徹底擊敗,且一分未得。“帶詔”以前是剃頭人的別稱,因為滿清佔領中原後,強令漢人剃頭,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血腥政策迫使大家剃髮保命,那時的剃頭匠挑子裡都有皇帝的剃髮聖旨,不剃者可格殺勿論。待詔原本是京官裡的閒職,好歹也算是入了士大夫階層,剃頭匠則是人們眼中的三教九流人物,用諧音的方法稱呼剃頭匠,言辭間透露著鄙視和無奈。清朝滅亡後,沒人再強迫剃頭了,這個詞語還在一兩代人之間流傳,但隨著再下一代佔據人口絕大多數,這個方言也就退出了歷史。在不斷推進的歷史潮流中,不變的依然是方言中透露的諸多智慧。
-
4 # 正能量思維傳播
農村有很多俗語,很多老人們經常會講,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是鼓勵人民奮鬥,也有一些消極的輿論。有些則成了規律,流傳了幾千年卻無法解釋的天氣氣象。我們今天列舉幾條來說說:
每到快過年的時候,農村的老人就會猜想過年的那一天是天晴還是下雨呢?有一句俗語就成了規律,“月大晴過年,月小落過年”。意思就是,農曆十二月如果有30天,肯定就是天晴,不會下雨。如果只有29天,那過年那一天一定會下雨。我經過採訪了很多老人都得到同樣的答案。他們說活了幾十年從來沒有不驗證的,如果十二月只有29天,就算沒有下大雨,也一定會在某一時間下點小雨。如果有30天,那即使沒有太陽,也絕不會下雨。
就在今年農曆十二月中旬時看天氣預報,過年那幾天都是雨天,可到了現在離過年只有幾天了,天氣預報顯示過年這幾天卻是是大晴天。因為這個臘月有30天,月大。又完全的印證了這句俗語。
還有一個氣象俗語:“月光發毛,大雨過橋”。就是晚上有月亮時,月亮周圍會有很模糊的感覺,天氣就會在以後幾天裡一定會下一次場大雨。這也是農民農作時夜晚觀天象流傳下來的規律,而我也曾經觀察過此類天象,確實也驗證了這一俗語。當然,這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言論,純屬好奇,我們就權當是樂一樂。
再有一些有道理的俗語,比如“吃不窮,穿不窮,沒有划算一世窮”。增廣賢文裡有一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是同樣的道理。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貧窮不是因為吃了穿了,而是因為自己沒有三思而後行。做事情一定要有長遠的計劃和目標,發現不對,還要經常修改計劃,從而能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
最後講一下一些消極的俗語:比如“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懶有懶人福”等等。這些都是安慰窮人的思維,你越懶就會越沒成就,這些話還是隻安慰安慰別人吧,不要用在自己身上。
最能毀掉一個人的俗語是“人的命,天註定”,這句話也流傳了2000多年,讓人類一直停滯不前,這是古代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而製造出來的言論。為什麼現在幾百年的發展比過去幾千年還快,因為一個蘋果,把牛頓砸醒了,發現了一些東西,知道人類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事情。而不是你的命運已經被老天安排好了,不用再努力了。想想你把別人當天才時的心氣兒啊,還沒開始就否定了自己。
所謂天才,只不過是在一個領域專注的時間長而已。我們要做的是,找到你擅長的領域,聚焦起來,你也可以成為天才,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一個人的成就必須要靠自己的努力奮鬥才能成功,人的命運都是掌控在自己的手裡。你要相信,越努力,越幸運!加油!
-
5 # 你好我是劉先生
1、享受著愛和榮譽的人,才會感到生存的樂趣。——莎士比亞《查理二世》
2、在你發怒的時候,要緊閉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氣。——蘇格拉底
3、光榮的路是狹窄的,一個人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所以你應該繼續在這一條狹路上邁步前進,因為無數競爭的人都在你背後,一個緊隨著一個。——莎士比亞《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4、最漂亮的聘禮就是才幹。——巴爾扎克《賽查·皮羅多盛衰記》
5、發光並非太陽的專利,你也可以發光,真的。
6、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卑劣地過這短的一生,就太長了。——《莎士比亞戲劇集》7、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
8、明天的希望會讓我們忘了今天的痛苦。
9、事業是欄杆,我們扶著它在深淵的邊沿上走路。——高爾基《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
10、當秩序成了混亂的時候,就不得不用混亂來維持秩序。——羅曼·羅蘭《哥拉·布勒尼翁》
回覆列表
窮人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富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的賓朋;大英雄手中搶翻江倒海,擋不住飢寒窮三個字;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
圖人財、害人命、坑蒙拐騙,頓首焚香也無益。
忠於國、孝於親、正直清廉,見佛不拜又何妨?
成名每在窮苦日,敗事多因得志時;俠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念書人。
摔壞了的是好盆,死了的是完人。人與人之間想要詆譭對方的最好辦法是是從道德方面進攻。
人生在世就是讓人笑笑,偶爾也笑話笑話別人。
褒貶是買主,喝彩是閒人。誰人人前不被罵,誰人背後不罵人?
為惡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我爭者人必爭,極力爭未必得;我讓者人必讓,極力讓未必失。
大難不死,必有下回。
世間好話書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餓死別搶貓兒飯,窮死莫把乞兒奪。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十樣會不如三樣好,三樣好不如一樣絕。
有主兒的乾糧不能碰,有夫之婦不可奪
如果你認為人人身上皆有善,那你還沒有遇到所有人。
人生與弱智何處不相逢,不要和豬打架,自己會弄一身髒,而且會讓豬快樂。
大批愚蠢的人,他們的力量不可低估。
要想千人頭上坐,先在萬人腳下行。
人生要成功往往需要五個人:個人努力,家人支援,高人指點,貴人相助,小人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