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有點慢10

    不能。宇宙有4K的電磁背景,使所有實物粒子有最低程度的熱運動。對於宏觀物體,互相之間的相互作用,一定有相對運動。

  • 2 # 彭曉韜

    當然能,你只要選擇好合適的參照系並讓粒子的總受力為0!這裡的總受力包括電磁力,萬有引力和強弱相互作用力,總向量要為0!

    不過,要知道:運動是絕對的,運動速度的大小是相對的!因此,想法使相對速度值等於0就是你想要的絕對靜止狀態了!

  • 3 # 艾伯史密斯

    答: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對於微觀粒子,由於不確定性原理的存在,粒子無法保持絕對的靜止狀態。

    在宏觀世界中,我們說一個物體運動還是靜止,必須指明參考系,在微觀世界也是一樣的;在熱力學中,微觀粒子的熱運動,形成宏觀效應“溫度”。

    根據熱力學第三定律——絕對零度不可達到;或者說無法透過有限步驟,利用熱力學迴圈把一個系統的溫度,降低到絕對零度。

    熱力學第三定律其實有量子力學的原因,在量子力學中,有一條不確定性原理,指微觀粒子位置不確定度和動量不確定度的乘積存在最小值,既ΔxΔp≥h/4π。

    一個系統中的粒子,如果完全處於靜止狀態,也就達到了絕對零度,此時粒子的位置就是確定的,Δx就為零,這是違背不確定性原理的,所以絕對零度不能達到。

    但是靜止是相對的,我們能選取一個參考系,使得參考系的運動和粒子一模一樣,然後在該參考系看來,粒子就是靜止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是粒子的內秉屬性,位置和動量的不確定度是隨機的,而且是自然界中的真隨機,我們沒有任何辦法進行預言,所以也不存在和粒子保持運動一致參考系。

    實驗也證實了這點,無論科學家如何降低溫度,也無法達到絕對零度;比如在2018年6月27日,NASA送入國際空間站的冷原子實驗室(CAL),就製造了0.000000001K(十億分之一K)的超低溫,此時原子移動速度非常緩慢,但就是不可能完全靜止。

  • 4 # 華龍新觀點

    外星物理學家:

    你們地球物理學家對於光波的認識存在問題,你們既然認定光具有波性,卻拒絕認定光波存在媒介物質,具有波性卻又無媒介物質的波是不可以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光具有波性,必定存在媒介物質,你們認為光波沒有媒介物質,就永遠無法揭示光的本質,這也是你們對波粒二象性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

    地球物理學家;

    我們也曾經想過光波的媒介物質,叫“以太”,透過實驗驗證,無法檢測它的存在,所以,再也沒有去尋找光傳播的媒介物質了,那麼,你們認為光的傳播媒介物質是什麼呢?

    外星物理學家:

    光的單個粒子在自然界裡有三種存在形式,即:

    第一種形式:以光速震動態存在於光源裡,叫動態光粒子,有能量:

    E0=1/2m0C^2 (7)(m0是單個光粒子質量,C是光速)

    第二種形式:具有繞一核心自轉和週轉屬性的動態粒子,它組合成各種複合粒子或獨立存在於磁場內,叫磁粒子,具有能量:

    E0=1/2m0(V1^2+V2^2)=1/2m0C^2 (8)

    (V1、V2分別為磁粒子的自轉和週轉速度,且V1^2+V2^2=C^2)

    這是磁力子的最小能量,叫磁粒子的基態能量。

    第三種形式:處於靜止狀態,沒有能量,充斥於宇宙和粒子內部的所有空隙,叫靜態光粒子。

    地球物理學家:

    這三種形式應當可以互相轉化吧?

    外星物理學家:

    這三種形式的轉化是常態性的,正因為如此,才有這個五彩斑斕、變化無常的世界。

    靜態光粒子就是光波的媒介物質,一切物體和粒子均浸沒在以靜態光粒子為實質的大海里,當週邊一旦出現光速動能時,靜態光粒子就能掠奪或接收周圍所有等於光速動能的能量,從而轉變為震動態光粒子成為光源,同樣,震動態的光粒子失去光速能量後,就變為靜態光粒子,所以,任何物體幾乎無法實現光速超越,這也就是光速極限原理的本質。

    地球物理學家:

    意思是說,光的這三種形式如同水的液態、固態和氣態三種形式,它們可以互向轉化,從而產生光源、輻射、光波、構成粒子、分解粒子形成湮滅等各種光現象,那我們如何來理解這些現象的發生過程呢?

    外星物理學家:

    可以這樣理解光的形成:

    構成物體或磁場內的磁粒子,在不斷獲取能量時,自轉和週轉速度就會變快,當達到等於光速時,其光速能量就將被周圍靜態光粒子掠奪,靜態光粒子就轉變為具有震動態的動態光粒子,這樣就產生了光源,或叫輻射源。

    一個磁粒子自轉和週轉速度都等於光速時,是磁粒子的最大內能,叫磁粒子的激態能,具有能量:

    Ej=1/2m0(V1^2+V2^2)=m0C^2 (9) (V1^2+V2^2=2C^2)

    一個激態的磁力子可以啟用一個靜態光粒子而釋放一半能量,再變為基態,也可能啟用兩個靜態光粒子,釋放全部能量,而消失變為靜態光粒子。

    地球物理學家:

    如此說來,光波的媒介物質就是光粒子本身,這樣一來,光的波粒二象性確實就很容易理解了啊!

    外星物理學家:

    對呀!由於物體或光源是浸沒在以靜態光粒子為實質的大海中,光源周圍的靜態光粒子會掠奪震動態光粒子的能量,這樣就實現了震動態光粒子與靜態光粒子的不斷互化,如諾骨牌效應般發生光源的光速位移,這就形成了光波。

    顯然,光波是光源中的震動態的光粒子與充塞空間的靜態光粒子的身份互換過程,是光粒子的震動能量整體轉嫁傳遞,形成了光源光速位移,無論是震源的震質,還是路徑傳播的媒質,都是光粒子本身,所以,光波路徑上任意一點均具有光的粒子性,同時具有能量傳遞的波性,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本質。

    這也說明了光的形成不是光粒子的直線連續運動,光粒子只在一定範圍內震動,光源的光粒子與接受光源物體的光粒子完全不是同一個粒子,所以,沒有媒介物質的波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以存在的。

    地球物理學家:

    呵呵,以靜態光粒子為實質的大海里,光波如同水波一樣,那麼光的雙縫干涉實驗就非常容易理解了,這是波的本來性質。可是,如電子之類的粒子雙縫干涉的波粒二象性要如何理解呢?

    外星物理學家:

    無論任何粒子,都是浸沒在充塞靜態光粒子的大海里,只要這個粒子具有光源或輻射性,就一定會形成光波,當然也會產生雙縫干涉現象。

    電子雙縫實驗中,單個射出的電子會激發空間的靜態光粒子變為輻射源,形成輻射波,這必然就會產生光的雙縫干涉現象,其本質是光波干涉現象,事實是幾乎所有粒子都具有光源輻射性,這就是所有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原因,就算延伸擴大到宏觀物體,只要這一物體具有光源輻射特徵,那怕是一條牛做電子一樣的靶射實驗,也會發生雙縫干涉現象。

    總結,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是因為粒子具有輻射性,其本質是光的波粒二象性,而不是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當然,由於電子普遍存在於核外,電子在物體內外具有普遍存在和充斥物體內外,電子的另一種波性是電子的就近空缺補位而形成電現象的電子波,這較複雜後談。

    地球物理學家:

    外星物理學家:

    是的,光的單粒子具有確定的質量和能量值,而且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值,是宇宙能量和質量的最小結構單位。

    在光波的形成中,單個動態光粒子與靜態光粒子的每一次身份互換,都實現一次能量的整體轉嫁,如果一束質量為m的光波束,含有單個光粒子的數目為n,顯然其頻率v就是單個動態光粒子的個數n,即n=v,則m=nm0,因為:

    光波的能量與光速有方程式:

    E=1/2mC^2=hv(10)(C是光速,h是普朗克常數)

    所以,(6)的方程式可以轉化為單個光粒子的波的能量方程:

    E0=1/2nm0C^2=hv(11),因為n=v,所以有:

    E0=1/2m0C^2=h(12)

    此時,將光的真空速度和普朗克常數代入,即可得到單個光粒子的質量和能量的近似值:

    m0=2h/C^2=1.48×10^-50kg

    E0=6.626×10^-34J

    地球物理學家:

    從這裡看,光的頻率就是一束光的粒子數目,光的能量與頻率有關,實際就是與一束光波的粒子數目有關,光粒子的數量越多,頻率就越高,能量就越大,光的單粒子能量是最小不可分割的,這也確定了神秘的普朗克常量的由來。

    外星物理學家:

    對呀,不僅能量是量子化的,質量也是量子化的。

    地球物理學家:

    有個問題,靜態光粒子充斥於星際和粒子空隙,那麼,靜態光粒子應當不可能均勻分佈,還有,如何理解反射和折射現象呢?

    外星物理學家:

    靜態光粒子的丰度肯定不是均勻分佈的,真空中最大,高密度物體內部最小,所以丰度越大,光速越快,反之相反。

    透明物體是因為物體內部空隙呈現連續性規律,靜態光粒子充斥於空隙內,所以有了透明現象,兩種不同透明介質的連續空隙規律不可能一致,所以必然發生折射現象。

    反射不是光粒子的剛性彈跳,而是物體在接受到光波粒子的能量輻射時,吸收了能量,自身粒子內的磁粒子能量變為激態,成為輻射體而輻射光波,所以反射回來的能量與入射光的能量並不相等,因為被物體吸收了部分能量。

    地球物理學家:

    既然光粒子質量和能量是構成粒子的能量和質量的最小單位,那麼對於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應該可以做出明確解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包貝爾和沈騰,誰的演技好?如果同時出演《功夫2》誰能征服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