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96382337540老虎
-
2 # 使用者68199716755
這個問題的確顯得有些無厘頭,因為眾所周知文學即是人學,換言之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文學就不會衰亡,更不會沒落。
不過若是換一個問法那麼這個問題就真是一個問題了。
比如你問中國自五四以後文學曾經的輝煌何時才能到來,中國文學何時才能復興,不愧對十四億人的強國?
然而這已是一個不說是博士後的研究課題至少也是北京大學碩士以上的畢業論文了,恕我讀書不多學歷太淺:您還是另請高手為妥了。
-
3 # 陳星席
文學的精神促使我們不斷地進取不斷地探索,然而,當前文學藝術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文學在飛速發展的社會生活中停滯了。
我們國家曾經孕育和產生光輝燦爛的文學鉅著,曾經有過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巨匠。文學是最能反映一個時代的發展與變化。魯迅、老舍、巴金、錢鍾書、路遙等等文學家給我們留下著名的藝術鉅著,這些文學著作曾經陪伴著幾代人的成長與進取。
而當今,快節奏的生活狀態,我們被快餐文化包圍,反映社會現實中真善美假醜惡,不用寫長篇小說,拿個手機拍個短影片就能做到,而且,在網上大家一起討論、褒貶。文學被時代發展悄然取代!在快速發展的社會形式下,人們的精神追求產生變化,現代文學逐漸象諸子百家、四大古典名著那樣進入文庫。
一種藝術形式的衰落必有另一種藝術形式的興起,這並不是什麼悲觀的事。我們現在仍有人在讀孔子老子,仍有人在讀《紅樓夢》、《西遊記》等。未來仍會有人讀魯迅、巴金等現代文學。未來的未來仍會有人去讀當代興起的另一種表達現實的藝術形式。
-
4 # 閒花
就當下的時代發現而言,古典文學,比如:詩詞,元曲,賦,一類的古典文學相對會比較沒落,因為這些東西本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才能掌握,而處於如此快速發現經濟壓力大的情況下,大家很少有時間去深究,甚至因為生僻難懂的文字,就很少有人感興趣。
每個時代都會有每個時代的文學,只是相比以前傳承留下來的文學會受到時代的制約這是一定的。
-
5 # 過來娛人娛己
其實一直以來,文學並不是所有大眾都能所欣賞,所瞭解的人文藝術。
說文學落寞了。只是因為,現在文學大師很少被人記住,唯一的還是,諾貝爾得主莫言。在他未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其實中國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大家都去關注娛樂明星電影,這種快消費的文化產品。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沉下心來去近讀嚴肅文學這類作品。
文學現在成了小眾群體自我,純粹,自我薰陶的物件。
而且,在現在這個工業化快節奏的生活,快節奏上了一天班回來,就想看看電視,看看短影片總理,打發一下時光,不需要過多的注意力,比沉下心來讀文學名著,所帶來的快樂,要簡單愉悅的多。
之所以覺得文學作品落寞了,只是因為現代人精神消費品太多了。電影電視劇,娛樂快報八卦。文學詩歌,讀起來既枯燥又難懂。愉悅性不強。這些東西離日常生活普通人。又太遙遠。只能敬而遠之。
每個時代的社會發展不同,精神內涵都有所不同。現在文學作品對社會的影響力,的確很小了。就連魯迅先生,在他們眼中都成了鍵盤俠和噴子。
工業現代化商貿社會,經濟為重。人們只記得大企業家,明星。成功人士。沒有人去關注既然不得名,又不得利的文學家。
文學不被關注,並不代表消失,就像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一樣,以另一種形式存在。當時光流逝我們會發現這個時代所特有的文學新行體。
-
6 # 秦小霜
文字不會落寞!
現在社會文化的發展,有文字被邊緣化的危險存在,傳播媒介越來越電子化,但是文字將永遠被需要。
聲音有聲音的領域,說話有說話的優勢,但文字表達的特點永遠不會被取代!
-
7 # 使用者55124895149
永遠不會沒落,只是方式方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發生變化,記得在五十年代末,我的一個朋友,寫了一個短篇五百多字,發表在人民文學上,臧克家為此寫了一篇評論700多字,現在許許多多的人都在書寫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透過網路昭示與人,只是你不關心不注意而已
-
8 # 茫茫長夜1
沒有什麼距離!
你感到很近,她隨時都在身邊!
你看不到她了,她又豈能讓你想見就見!
-
9 # 阿魚探長
你有多久沒有讀過詩了?
當文藝青年這個詞兒都成為貶義詞時,
有人說上個世紀的80年代是文學與詩歌的黃金年代,也是最後一個時代,誠然不假。
從90年代中後期興起,新世紀的頭10年是網路崛起時代,我們在PC時代的網路論壇裡面,看到了網路文學的發展,也貢獻出了諸如《明朝那些事兒》《盜墓筆記》之類的優秀作品。
但從2010年開始的最近10年被稱為自媒體時代,讓我們看看這10年有哪些經典的作品產生了?
幾乎沒有。
-
10 # 小孟子說文化
文學可能會被網際網路時代所淹沒,只能說明文學在新時代中做的不夠好,這或許是文學沒落的原因之一。依靠紙質書所承載的文學影響會越來越小,不過文學的本質仍然存在,它透過電影、遊戲、新時代媒體等媒介傳遞給大眾。
事實上與其說這是一個文學沒落的年代,不如說我們這代人正處於一個新型媒體革命的時代,文學如何搜尋到適合使用者的傳播方式,才是現如今所面臨的問題。從資料上來看,傳統紙質文學如今看起來的確是沒落了,我們能輕易得出結論,指責讀者的膚淺,不願去接受古典文學,批評他們躲避深刻,只去瀏覽各種新媒體短訊。但從讀者的角度來講,讀者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消遣,如果你提供的東西並不能吸引我,你的精神消遣作用甚至不如電影、遊戲,我為什麼要給你買單呢?
回覆列表
文學的沒落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現象。縱觀幾千年來的中國歷史,文學的發展一直是欣欣向榮,不斷地完善,豐富,發展。從先秦文學,兩漢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以至於新中國建國前後的革命文學門作品,都真實反映了當時歷史發展的程序,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