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剎那紅塵

    野史上說:

    乾亨四年,遼景宗撒手人寰,當時,皇后蕭燕燕才30歲,太子耶律隆緒12歲,孤兒寡母,主少國疑,諸王宗室200餘人擁兵握政,盈布朝廷,覬覦皇位虎視眈眈,內外震恐,局勢險惡。蕭太后擔心趙匡胤篡位之事在遼國重演,南院樞密使韓德讓挺身而出,幫助她收拾危局。蕭太后與韓德讓密謀奪其兵權,使太子得以順利即位,蕭皇后成為太后,即後來的承天太后。

    蕭太后在感激之餘,作出了一個驚世駭俗之舉:下嫁於韓德讓,與他一起治理江山。

    蕭太后為籠絡韓德讓,使其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私下對韓德讓說:“吾常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從此,韓德讓處於監國地位。由於韓德讓是寵遇最厚、集權最多的漢官,深受蕭太后的寵愛。

    其次韓德讓的能力方面也有魅力。

    統和元年(983),蕭太后在韓德讓支援下實行漢法,加封韓德讓開府儀同三司,兼政事令。統和四年,宋攻遼,韓德讓從蕭太后拒宋,敗宋,封楚國公。師還,韓德讓在蕭太后支援下,團結契丹貴族和漢族中有治國才略之人,實施選官任賢,不分番漢,考核官吏;確立科舉制度;清理遼世宗以來的滯獄;減免遭受戰爭、自然災害災民的賦役等改革措施,使遼代中期出現了興旺繁榮局面。

    契丹人的社會民俗生活沒有那麼多像漢族那樣的社會道德倫理。

    據記載,韓德讓和承天皇太后有過一段特殊關係,所謂“有闢陽之幸”。蕭綽少年曾許配韓德讓,還未來得及結婚,就被景宗選為妃子。景宗死後,蕭綽看中了韓德讓的政治才能與軍事才能,於是決定改嫁韓德讓。這在當時契丹族的風俗中是允許的。蕭綽私自向韓德讓說:“我曾經許嫁於你,願諧舊好。當國幼主,也就是你的兒子了。”此後,韓德讓就無所避諱不斷出入於蕭綽的帳幕之中,出外遊獵和處理政務,兩個同案而食,並排而坐,同帳而臥,過著夫妻生活。

  • 2 # By娛記說

    縱觀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不在少數,不論是大清、大遼還是大金,這些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政權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都有後宮掌權之人,清朝我們最為熟知,離我們最近的當屬慈禧,但清朝建國初期的孝莊皇太后,可以說對大清帝國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

    說遼國我們熟知的必定是蕭太后,而我們今天所講的是遼國初期的鐵腕皇后,述律平皇后。一個王朝建立後,都會選擇一個固定的字來作為國號,可遼國的國號曾反覆使用‘遼’和‘契丹’。遼國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機,可以說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帝王,而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後,必有一位比他還厲害的女人。

    皇后述律平可以說是耶律阿保機的左膀右臂,遼國在建國初期四處征戰,述律平皇后可以說既能隨軍征戰,又能守護城池。阿保機極其喜歡漢文化,時常講自己比喻成漢高祖劉邦,而述律平皇后就自比成蕭何,可見述律平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很不一般。為了肯定述律平皇后的能力,阿保機索性賜其家族為蕭姓,並且讓蕭家後代的女性皆為皇后,這也是為什麼遼國的皇后都姓蕭了。

    保機在常年征戰中也是身先士卒,所以病疾纏身去世的很是突然,一時間朝野大亂,一些有野心的大臣們便開始蠢蠢欲動,想要窺覬大遼政權。就在這群龍無首之時,述律平展現了她的鐵血手腕,凡是被懷疑有謀反之心的大臣,述律平都會說你與先帝關係好,幫我帶一些話給先帝,然後這些大臣就都上了斷頭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傳話先帝”。

    可一些和先帝關係好的,並且權傾朝野之人,就不能使用“傳話先帝”這招了,這其中就有一位不肯就範之人,那就是後投降遼國的漢臣趙思溫。一日朝堂議事,述律平對趙思溫說道:先帝在世時就與趙大人關係甚好,如今先帝仙去,想必無人和先帝說話甚是寂寞,不知趙大人可否去侍奉先帝啊?

    趙思溫哈哈大笑說道:若論和先帝親近,臣肯定不比皇后您,若是皇后您能前去侍奉先帝,臣自然不敢不從!趙思溫話音剛落,朝堂內的大臣無不瞠目結舌全都懵了,就連述律平一時間也沒反應過來,因為這是第一次有大臣回懟她,但鐵腕皇后也不是吃素的,隨即就指著時年二十八歲的太子說道:今太子年幼,朝堂之上不能沒有主持之人,本宮無法前去陪伴先帝,今日就先以我一手臂前去陪伴先帝吧,說完便手起刀落砍掉了自己的右臂。

    述律平皇后的這一舉動可真的是震驚朝野了,在場的文武百官包括太子耶律倍在內無不新生畏懼。但神奇的是經過這件事後,述律平並沒有繼續為難趙思溫,而是安撫他,可見這位鐵血皇后的剛柔並進手段之高!

  • 3 # 有風物語

    雖然契丹人的皇太后都姓蕭,這個問題問的應該是最有名的蕭太后蕭綽,就是和大宋簽下檀淵之盟的那位女強人,而漢臣,應該是是漢人臣子韓德讓。兩個人之間已經不是愛慕關係了,而是實打實的有實無名的夫妻。

    門當戶對

    不要因為蕭綽是太后,就想到諸如“面首”“男寵”一類的詞。韓德讓可不是武則天寵幸的二張那些無賴小白臉。

    (蕭太后像)

    宋朝人所著《乘軺錄》中,說蕭綽在嫁給遼景宗之前,是先被家族許配給大她12歲的韓德讓的。蕭綽家族是遼國妥妥的後族,遼國前期的太后都是出自他們這一支蕭氏。由此可見,韓德讓也是大門大戶出身,兩人是門當戶對的。

    韓德讓的祖父韓知古,六歲的時候,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佔領薊(北京),隨著全家被皇后哥哥打包帶走,後來官至中書令,總管漢人大事小情,並且還制定了遼國的儀禮。

    韓知古的兒子韓匡嗣也就是韓德讓的父親醫術十分高明,《遼史》說他被皇后當成兒子一般。阿保機的皇后是蕭綽是同宗宗族,韓德讓的母親也是蕭氏一族出身,這樣自然能夠理解,為何蕭氏一族會將蕭綽許配和韓德讓了,當時韓德讓的父親韓匡嗣已經是燕王,漢臣第一人。

    保駕之功

    蕭綽嫁的是遼景宗,不過遼景宗因年幼時目睹父皇母后都被殺死的政變慘相後,得了癲癇病“自幼患疾,沉痾連年”,所以年輕的蕭皇后就開始主政,而其間韓德讓也繼承了父位,成為南京留守,南院樞密使。

    (遼上京城牆遺址)

    遼景宗在巡狩山西時病故,臨終時讓12歲耶律隆緒繼位。當時帝后都遠離上都,蕭綽雖得監國之權,但是用《契丹國志》的話說,就是她雖然主政很久,但是缺少姻親外援,孩子們都年幼,“內外震恐”。震恐的原因是當時有二百多王爺宗室都手握重兵,勢力遍佈朝廷,而遼國的繼承製度不可只是父子相繼,也可以是兄終弟及。遼代前幾位皇帝繼位,沒有一次不是腥風血雨的。

    就在這孤兒寡母無依無靠之際,韓德讓不等傳召,私自帶著十幾名親信率領五百禁軍從南京一路疾馳趕到了山西焦山的皇帝行帳。隨後出謀劃策,行霹靂手段,一舉化解了危機,確保了遼聖宗的皇位。《契丹國志》說,聖宗能繼位,都是韓德讓的功勞。

    《乘軺錄》中記載,當時蕭太后對韓德讓說,我願意和你重修舊好,我的兒子就是你的兒子,耶律家事就是你的事。

    形同夫妻

    關於蕭太后和韓德讓的關係,《遼史》沒有談,但《契丹國志》中多有記錄,說韓德讓還在遼景宗活著的時候就與皇后有關係。

    當然這也與契丹民族的開放風俗有關,私通之事在遼朝前期還屬於未受到禮教薰陶時十分平常。而皇帝死了之後,就更無所謂。契丹的婚嫁制度還是比較原始,比如說“收繼婚”,就是說女人在死了丈夫之後嫁給其兄弟等。契丹仍舊保留了這種原始婚俗。這制度不僅是遼朝,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

    蕭太后和韓德讓的關係,提到最多的還是宋朝人,似乎文人一提起這種宮闈之事就跟打了雞血似的,一定要說兩句。

    《乘軺錄》就說韓德讓隨便進出蕭太后的寢帳。三蘇之一的蘇轍也寫過,說蕭太后和韓德讓並排坐在車上,一起吃喝。《宋會要輯稿》甚至直接說兩人私通,而為了和韓德讓私通,蕭太后甚至謀殺了韓德讓的妻子。

    賜姓耶律

    讓一國之太后心甘情願以身相許,自然並不只是因為救駕有功,歷史上功高蓋主而死或者說被卸磨殺驢的大臣太多了。主要還是因為韓德讓其人德才兼備,不僅能征善戰,也是不可多得的治國之臣,大遼國在韓德讓的輔佐下蒸蒸日上,小皇帝日後廟號聖宗離不開韓德讓的功勞。

    《遼史》說韓德讓,“厚重有智略,明治體”,“位兼將相,其克敵制勝,進賢輔國,功業茂矣。”

    《契丹國志》說他,“孜孜奉國,知無不為,忠孝至誠。”

    韓德讓一生戎馬,在七十歲的時候還征討北韓。

    有研究者還認為,最終簽訂“檀淵之盟”的那場宋遼之戰,雖然史料說是韓德讓隨皇帝太后出征,但實際上,韓德讓才是總指揮。

    韓德讓對維繫宋遼之盟是起著極大作用的,在他去世後,宋朝就慌神了,認為遼朝可能要撕破盟約。

    “檀淵之盟”給宋遼雙方帶來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宋遼雙方都是認可了韓德讓在“檀淵之盟”中的作用。合約簽訂之後,晉王韓德讓被賜姓耶律,成為皇族一員。

    皇帝“亞父”

    一般可能認為,韓德讓跟太后這種關係,皇帝肯定不幹,一定會找機會殺了他的。但實際上,遼聖宗把韓德讓看成了是“亞父”。1009年,蕭太后去世葬於乾陵,而後韓德讓的身體就垮了,遼聖宗時常去問安,“朝夕不離左右”,甚至親手為韓德讓熬藥,讓皇后給他喂藥。

    二年後,韓德讓去世,葬禮規格幾乎與蕭太后一樣,王室多有成員全都披麻戴孝,遼聖宗親挽靈車,最後葬在了乾陵之旁。諡號“文忠”。

    (醫巫閭山遼代帝陵)

    韓德讓無子,契丹人重祭祀,於是遼聖宗又將王室人員過繼給了韓德讓,以便香火不斷。一共過繼給韓德讓六名皇室成員。

    這位堪稱遼朝唯一漢人權臣的韓德讓,他的家族墓地已經在醫巫閭山附近被發現,正在考古發掘之中。其中或許能發現一些更詳實的史料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魏奪了漢家江山,西晉謀了曹家天下,為何西晉歷史風評如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