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語文新思維

      前年,本人去英國旅遊,有幸拜謁了莎翁故居。以下圖文均為當時自己拍攝、整理。

    莎士比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作家,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在歐洲文學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被喻為”人類文學奧林匹克山上的宙斯”。這位文藝復興時的文學巨匠,誕生日和辭世日同為4月23日。於是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

    歷史總有驚人的巧合。莎士比亞去世之日,西班牙的著名作家塞萬提斯也與世長辭。不久後的7月29日,中國明代劇作家湯顯祖也離開了人世。三位劇作家相繼離世,讓1616年成為了“戲劇家之殤”。英國再無”哈姆雷特”,西班牙再無”堂吉訶德”,中國也不會再有”杜麗娘”。

    莎士比亞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9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敘事長詩。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家的作品。

    莎士比亞不僅是一位舉世聞名的文學大師,更是一位出類拔萃的語言大師;就個人而言,他對英語語言的影響和貢獻無人可比。歌德曾稱頌道「我讀完他的一個劇本後,站在那裡就像一個盲人受了神的觸控,睜開了眼睛」,其語言的魔力可想而知。

           有資料記載,他作品中光是涉及女性私處的比喻就有 180 種以上,男性「那話兒」的”莎氏”專詞有 200 個以上。另有 700 多種涉及其他淫穢含義的雙關詞句。

            這也不難理解,當時的戲劇藝術,最主要的藝術手段是言辭,要吸引住觀眾,最好臺詞精彩。而觀眾大多是無多少「文藝修養」的販夫走卒,語言自然葷腥口重。

           實際上,葷段子不光迎合下層階級口味,上層人士也同樣喜歡,他們本身就是色情業的後臺和主顧,妓院都是皇親國戚開的。更有資料證明,女王的繼承人——詹姆斯一世本身也是歷史上著名的髒話大王。

          為何我們讀不出來呢?大概都是我們太正統的翻譯和語言特質惹得禍。就像再高超的翻譯也難將唐詩宋詞的意韻完全呈現一樣。

            當然,我們不能因此說莎劇黃色下流。大概更多時候並非故意為之,而是為了塑造人物的性格的需要。    

            以上說明兩點,其一唯有接地氣,才是最好的藝術;其二要品嚐原汁原味的莎氏味道,最好閱讀英文原著。其他外國名著亦然。

            真遺憾,我自己沒有這個本事。

    下面三幅照片依次為:莎士比亞故居一角;陳列在莎翁故居的莎士比亞和湯顯祖合體銅像;莎士比亞戲劇海報牆。

  • 2 # 浩宇學長

    莎士比亞的戲劇大都取材於舊有劇本、小說、編年史或民間傳說,但在改寫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給舊題材賦予新穎、豐富、深刻的內容。在藝術表現上,他繼承古代希臘羅馬、中世紀英國和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戲劇的三大傳統並加以發展,從內容到形式進行了創造性革新。他的戲劇不受三一律束縛,突破悲劇、喜劇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來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內心奧秘,從而能夠塑造出眾多性格複雜多樣、形象真實生動的人物典型,描繪了廣闊的 、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圖景,並以其博大、深刻、富於詩意和哲理著稱。

    莎士比亞的戲劇是為當時英國的舞臺和觀眾寫作的大眾化的戲劇。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賞以及時空自由 、極力調動觀眾想象來彌補舞臺的簡陋等特點,曾在18世紀遭到以伏爾泰為代表的古典主義者的指摘,並在演出時被任意刪改。莎劇的真正價值,直到19世紀初,在柯爾律治和哈茲裡特等批評家的闡發下,才開始為人們所認識。然而當時的莎劇演出仍常被納入5幕結構劇的模式 。19世紀末 ,W·波埃爾和H·格蘭威爾·巴克強烈反對當時莎劇演出的壯觀傳統 ,提倡按伊麗莎白時代劇場不用佈景的方式演出,以恢復其固有特點。

    17世紀始,莎士比亞戲劇傳入德、法、意、俄、北歐諸國,然後漸及美國乃至世界各地,對各國戲劇發展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並已成為世界文化發展、交流的重要紐帶和靈感源泉。中國從本世紀初開始介紹和翻譯莎劇,到1978年出版了在朱生豪譯本基礎上經全面校訂、補譯的11卷《莎士比亞全集》。1902年,上海聖約翰書院學生最早用英語演出《威尼斯商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先後有65個職業和業餘演出團體 ,以英 、漢 、藏 、蒙 、粵5種語言 ,文明戲、現代話劇、戲曲、廣播劇、芭蕾舞劇 、木偶劇6種形式 ,共演出莎劇21部,包括了莎劇大部分重要作品。莎劇已成為中國中學、大學特別是戲劇院校的教材。莎劇的重要角色為中國演員的培養和提高開闢了廣闊天地。

    莎士比亞給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戲劇,其中包括一些他與別人合寫的一般劇作。此外,他還寫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和三、四首長詩。

    就莎士比亞的天才、成就和聲望而言,他的名字未能在本冊中名列前茅看來有點離奇。我把莎士比亞排得這樣低,不是因為我不賞識他的藝術成就,而是我認為文學藝術人物一般說來對人類歷史影響較小。

    宗教領袖、科學家、政治家、探險家、哲學家或發明家的活動經常影響到人類奮鬥的許多其他領域的發展。例如,科學的進展對經濟和政治事物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影響了宗教信仰、哲學觀點和藝術的發展。

    一位著名的畫家,雖然可能對後來的畫家的作品影響很大,但是他對音樂和文學可能帶來的影響卻微乎其微,對探險和其他人類奮鬥的領域實際上則毫無影響可言。類似的說法也適合於詩人、劇作家和音樂作曲家。一般說來,文藝人物只對文藝有影響,實際上只對他們所從事的那個特殊領域有影響。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沒有一名文學、音樂或美術人物被列進前三十名,且只有少數幾個人物才被列入本冊。

    那麼為什麼本冊中有文藝人物呢?這是因為欣賞文藝對每個人的生活有一定的直接影響(雖然這種影響並不總是很大),換句話說,一個人可能會花一部分時間聽音樂,一部分時間讀書,一部分時間作畫,等等。即使我們聽音樂的時間對我們的其他活動毫無影響(這肯定是種誇張的說法),這一部分時間仍然代表著我們生活中的無聊時間。

    一位藝術家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可能比我們聽、讀或看他的作品所花的時間還要多。這是因為他的作品很可能對其他作家的創作活動產生影響,他們的作品為我們所體驗和賞識。

    在有些情況下,文藝作品或多或少地有些明確的哲學內容,這會影響我們對其他問題的看法。當然文學作品比音樂或美術作品更經常是如此這般。例如,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三幕,第一場)中,莎士比亞讓親王說:“對殺人的兇手不能講慈悲,否則就是鼓勵殺人。”這裡提出的觀點(不管人們接受與否)具有鮮明的哲學內容,可能會對人們的政治態度產生影響,而不是其他如欣賞“蒙娜麗莎”所產生的影響。

    莎士比亞在所有的文學人物中首屈一指,這看來是無容置辯的。相對來說,今天很少有人談喬叟、維吉爾、甚至荷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亞的戲劇,肯定會有很多觀眾。莎士比亞創造詞彙的天才是無與倫比的,他的話常被引用──甚至包括從未看過或讀過他的戲劇的人。況且他的名氣也並非曇花一現。近四百年來他的作品一直給讀者和評論家帶來了許多歡樂。由於莎士比亞的作品已經接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因此在將來的許許多多世紀裡也將會受到普遍歡迎,這一推測看來不無道理。

    在評價莎士比亞的影響時,我們應該這樣考慮,如果沒有他,就根本不會有他的作品(當然類似的論斷適合於每一位文學藝術人物,但是這個因素在評價一般的藝術家的影響時看來並不特別重要)。

    據統計,莎士比亞用此高達兩網格以上。它廣泛採用民間語言(如民謠、俚語、古諺語和滑稽幽默的散文等),注意吸收外來詞彙,還大量運用比喻、隱喻、雙關語,可謂集當時英語之大成。莎劇中許多語句已成為現代英語中的成語、典故和格言。相對而言,他早期的劇作喜歡用華麗鏗鏘的詞句;後來的成熟作品則顯得更得心應手,既能用豐富多樣的語言貼切而生動的表現不同人物的特色,也能用樸素自然的詞句傳達扣人心絃的感情和思想。

    雖然莎士比亞用英文寫作,但是他是一位真正聞名世界的人物。雖然英語不完全是一種世界語言,但是它比任何其它語言都更接近世界語言。而且莎士比亞的作品被譯成許多種文學,許多國家都讀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戲劇。

    當然有些受歡迎的作家的作品也會受到文學評論家的輕視,但是莎士比亞就不同了,文學學者都不遺餘力地讚揚他的作品。世世代代的戲劇家都研究他的作品,企圖獲得他的文學氣質。正是因為莎士比亞對其他作家有巨大的影響和不斷受到大眾的賞識,才使他在本書中獲得相當高的名次。

    某版本的莎翁戲劇集中的序言,有一段這樣的話:

    他透過具有強大藝術力量的形象,從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時又具有鮮明個性的主人公的複雜的關係中,從他們的行動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們的性格。戲劇中放射出的強烈的人文主義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膽的藝術技巧,其意義早已超出了他的時代和國家的範圍。

    對文學界造成如此大的影響,難怪他的朋友、著名的戲劇家本·瓊斯說:“他不只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全世紀。”

    最後一點不得不提的是-----

    4月23日,對於世界文學領域是一個具有象徵性的日子,因為塞萬提斯、威廉·莎士比亞和加爾西拉索·德·拉·維加都在1616年的這一天去世。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內斯、佛拉吉米爾·納博科夫、約瑟·普拉和曼努埃爾·梅希亞?巴列霍。

    很自然地,1995年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選擇這一天,向全世界的書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勵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去發現閱讀的快樂,並再度對那些為促進人類的社會和文化進步做出無以替代的貢獻的人表示尊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勇士再獲總冠軍,FMVP是庫裡還是杜蘭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