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佳電影
-
2 # 喬巴微劇場
能!
凡事無絕對,只要有想法並堅持下去一樣能拍好電影。從一個門外漢到成為一個電影圈大佬的人物—昆汀·塔倫蒂諾,應該有很多人聽過他的名字,就算沒聽過,他自編自導甚至自演的電影肯定看過,《低俗小說》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落水狗》、《無恥混蛋》、《被解救的姜戈》等都是非常精彩的電影。
說說他的故事,他在早年只是給一家錄影店打工的員工。因為這是錄影店,看這些錄影帶就方便了很多。據說昆汀利用空閒時間觀看的電影不下於上萬部,一邊觀看一邊學習。看的最多的就是香港的槍戰警匪片,所以他的電影中有很多香港電影中暴力美學的影子,加上他劇本中的黑色幽默,看完昆汀的電影總會忍不住拍手叫好。
他從一名電影小白到世界電影大師,這樣的故事夠勵志了吧。如果真的想去拍好電影,趁著年輕多去學一些電影方面的專業知識,各方各面都多多學習。其實電影小白想必於學習科班電影的人還是有一些好處,科班的人思想往往被教學制度禁錮了,門外漢就不用想這麼多了,思想和想法自由很多。
所以如果真的想去學習拍電影的話就放手去做吧,拍電影只要把一些基礎知識學會,更重要的是個人對生活對電影的理解,思想才是一部電影的核心。
-
3 # 豬豬俠剪輯
那也需要具備一定拍攝基礎。正好快放寒假,或者春節假了。有時間可以去拍電影冬令營,7天課程。拍一個小電影,這樣入手之後,再慢慢拍長一點電影。
如果你想拍片子。那麼第一個要求就是,千萬別聽那個教員講的影片分析。電影是什麼,千萬別聽那些騙子的話:只有從美學的角度,才能真正認識和理解電影藝術神奇而巨大的魅力……(電影)跨越時空的魅力……使它們(電影劇本)有清晰的節奏,使它們有耐人尋味的想像餘地,形成使人心靈顫動的意境……
我們簡單地來分析這幾句高深的詞句:從美學的角度?電影是什麼他都不知道呢,連似動現象都沒有聽說過,電影美學從哪裡來?那神奇的魅力是什麼?再看:跨越時空的魅力,難道只有電影的結構是時空結構?文學沒有時空結構,戲劇沒有時空結構,給畫沒有時空結構,音樂沒有時空結構?時空怎樣跨越?他連相對時空都沒有搞清楚呢。
如果不懂得電影的由光波和聲波來體現的相對時空關係,如何使電影劇本有清晰的節奏,有耐人尋味的想像餘地,如何形成使人心靈顫動的意境?不又是胡言亂語嗎?從這些胡言亂語中你能學會拍電影嗎?
連那些騙子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確地,都說了一句大實話。他們說:
事件是一個,可是解釋是千千萬萬的。
那也就是說,他對一部影片的解釋就是那千千萬萬中之一。
那有什麼價值呢。在這兩天的教學中我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解釋一部影片。不論你問他什麼問題,答案總是一種解釋。這種千千萬萬的解釋之一能有助於你拍影片嗎?拍片的人首先需要的是學會怎麼拍。
非常具體的,那可不是千千萬萬的一種。所以我提出來的第一個要求就是,不準談“意義”,不準談虛的。比如說,巴頓的那兩句話與音樂的關係是什麼。不準說兩者之間是和諧的。音樂傳達了他那兩句話的感情等等。那是作曲家在作曲時所需要考慮的。你必須看到和聽到。
一、那光線是早上流進屋子裡的光,二、那說話的聲音,和音樂的聲音是平衡的。三、每句話都開始在音樂的重音上,如果我要求你說得更具體的話,你就應該說,它們是跟定音鼓一起出來的。第一句的開始是在定音鼓的鼓點上,後半句依然是在鼓點上,他的第二句是完全用氣聲說出來的,依然是出在鼓點上。
如果我問,那勤務兵給巴頓戴上的鋼盔是從哪裡來的,你就應該回答說,原來是擺在窗下的一條短凳子上,鋼盔上面的牆上的衣架上掛著他的馬鞭,短凳的右邊是一個天主教的唸經臺。唸經臺的右邊是一個大衣櫥,從花紋來看,是當地的阿拉伯式的衣櫃。那是一個徵用的旅館的房間。
如果你問學生,為什麼是旅館的房間。他就必須回答,可是洗臉池也在房間內。這是西方小旅館的一般佈局。如果是住家,那總有一個洗澡間,不論是大是小。學生還得說,這一小段是這一場戲裡,第三次出現巴頓的房間,從副官叫醒巴頓到他著好裝,天是在漸漸地亮,所以這第三次的光應該是已經很亮了。
第一次副官司進來時,室內是很暗的。學生必須看到這些,因為那音樂是一直持續來來的,這音樂不僅跟那幾句話有著節奏的關係,而且跟光的變化,人的運動的節奏,鏡頭的長短,有關係,比如說,第二次出現的巴頓的房間的那一段只是一個鏡頭,可是它比第三次出現短一半。
你是根據什麼來判斷的呢,根據那音樂一奏了一句就切了,而第三次,音樂奏了兩句。如果我這時給他聽那中譯版的配音的話,他就會說,配音的話的毛病一、聲音的距離不對頭,原片是在半身景的距離,而配音的聲音是在話筒前十公分,二、配音的音量蓋住了音樂,那譯製片的導演和配音演員根本沒有文化,連對話與音樂的簡單關係都聽不出來,三、配音演員唸的臺詞是裝腔作勢,噁心,四、配音演員不會用氣聲說話。
整個沒有感覺。如果你能說得這樣具體,你就是學會了導演在拍片子時是怎麼考慮的。非常非常具體的設計。你那老師可以天花亂墜說說了一大通意義和弗洛伊德,可是上面的那一段分析,他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你從他那裡是學不到拍片的方法的。如果你學會我介紹的學習方法,你自己就能學會拍片。
二、看影片時,第一遍是象普通觀眾那樣看,我把這叫傻看。象個傻子那樣,看得嘴都張開了,還流口水。看完第一遍後,回想一下,那一段最能感動呢,或者你模模糊糊覺得哪一段最好。你再去看一遍,是不是哪樣。然後,把那一段的內容全部都去掉,著手分析它的形式。
不準考慮含義,純形式的分析。等把機位,鏡頭角度,高度,動和靜,色彩,聲音,音樂等等都分析透了。並且看到了這種用法的各種可能性後,再把內容擺進去。這下你就明白了,為什麼你會受到感動。是什麼因素,是那一點讓你感動的。這樣你就不會落套子。你就不會抄人家的具體拍法,而是抄人家所使用的規律。
抄規律不會有錯的。個個土木工程師在設計的時候都用應力學,可是每個人蓋出來的房子都不一樣。有好有壞。這種分析是需要較長時間的學習的。初做時會掛一漏萬。回過頭來再分析。隨著你的分析能力的提高,你會越來越有長進。
三、電影的元素就是光、聲、時空。
在他人影片中就看這四個素。
四、如何選擇影片,不要管明星是誰,包括演員在內,你看明星對你的表演暫時不會有什麼幫助。也不要看導演,因為他是一名不動手的主創人員。你只有學到一定程度才看導演。我到現在也不太看導演的活。那看什麼呢?看攝影師,美工師,錄音師,剪輯師。
比如說,你喜歡KOLTAI的作品,那你就把他所有的作品都看完。背熟。不知道他的作品嗎?到網上的IMDB去查。把他的名字打進左上邊的方框即可。IMDB是一個電影寶庫。應有盡有。然後到市場上去把光碟買到。有一天你發現,你最喜歡的攝影師非常讚許某位美工師,你就到IMDB去找出那位美工師的作品。
這叫順藤摸瓜。我很討厭一些年輕人滿口的這個導演,那個導演的,那是趕時髦。好象能說出幾個怪才導演的名字就是內行了。就是專業家了。如果你能說出一大串攝影師,美工師,錄音師,剪輯師的名字以及他們各自的一系列作品,那你才是入門了。作為初學者,你沒有資格寫電影劇本,你沒有資格研究導演。
你老老實實地腳踏實地地研究攝影師,美工師,錄音師,剪輯師的作品吧。我敢說,全中國沒有人能比得上我對攝影師,美工師,錄音師,剪輯師的熟悉程度。我只有研究他們的作品,我才能講出實的東西來。要知道,攝影師,美工師是導演的眼睛,錄音師和作曲家是導演的耳朵,剪輯師是導演結構的助手。
研究他們這是竅門,研究導演,那是取巧和趕時髦,花架子,樣子貨。
五、既然電影是一種心理活動,那就要勤讀心理學的書,讀書切忌好高鶩遠,只需看普通心理學即可:感覺,知覺中的視覺和聽覺,運動知覺;記憶;注意力。
回覆列表
可以,沒問題,先說結論。
首先我們得知道“電影”二字具體指的是什麼,電影身為人類藝術之一,肯定是以前很多老藝術的結合,就比如音樂,舞蹈,繪畫等等藝術形式都能在電影中看到。
所以我們單純認為電影就是電影,那肯定會陷入邏輯怪圈,“電影”它包含更多,它給了更多有想法和敢去執行的人一個施展拳腳之地。
如果不是科班出身,不是專業人士,不是影視行當,對於拍電影來說確實是很難,但是對所有人來說都一樣,哪怕這個人已經拍過無數好電影,拍過很多成功電影,下一部電影能不能拍好對他來說都是一個難題。
我們這麼想,既然那麼大佬都很害怕失敗的話,那麼我們這種小白為什麼要害怕,我們輸的起,因為我們沒什麼可以去輸的,我們不應該對電影抱有恐懼。
再說製作層面,哪怕一個投資上億的3A鉅作,到後期製作的時候,也無非導演拍完,教給剪輯師,然後流程就變成
剪輯→字幕→擦除→調色→特效→渲染→成片
其實仔細看看這個流程對於一個影片作者來說,是很基本的流程,無論是混剪還是解說向影片都是這樣。
所以說,一個影片作者基本能瞭解電影后期的最簡單的流程。
那麼就說如何能拍出電影呢,既然咱們已經瞭解了後期製作的基本流程,難點無非就是拍攝的流程,鏡頭,畫面以及人員的排程這些,這些一個想拍電影的小白想去學的話
。。。兩個字。。。沒戲。。。
所以,只要有想法,敢拍,電影無非就是大製作的長時間的“短篇影片”。
電影可以用錢堆出來,但那些都是爛片,毫無誠意。
我相信你的想法和創意,是錢買不到的。
最後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