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與韓遂是結義兄弟,二人都是董卓的下屬。漢朝將全國分成十三個州,其中一個叫涼州,管轄現在的甘肅、寧夏、青海等地區。 (董卓) 東漢那個時期的涼州人民,由於地處漢、羌邊界,打架是家常便飯,加上自然條件惡劣,所以民風剽悍,悍不畏死,當兵的特別多。當時的涼州騎兵戰鬥力很強,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漢靈帝中平元年十一月,涼州發生以北宮伯玉為首的叛亂,馬騰的好基友韓遂也加入了叛軍。幾任涼州刺史都是草包,被叛軍打得找不著北,一個接一個的被撤職。中平四年,靈帝又派耿鄙接任涼州刺史。耿鄙上任後,四處招兵買馬球討伐叛軍,就是在這個時候馬騰投軍,成為西涼鐵騎的一員。由於馬騰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慢慢的就升到司馬這個職位,也算是進入了涼州勢力的中層領導行列。馬騰也算是耿鄙運氣比較好,這時涼州叛軍發生內訌,韓遂殺死北宮伯玉,成為叛軍的領導,帶著十多萬叛軍進犯隴西。政府軍被打得大敗,耿鄙也被殺死,馬騰這時候看到叛軍勢大,便投降了韓遂,從此與韓遂交集了一輩子。韓遂得到馬騰後,如虎添翼,先後打敗了朝廷來討伐的左將軍皇甫嵩等將領,勢力越來越大。馬騰也憑著自己的實力,逐漸成長為叛軍領袖之一。勢力大了,利益多了,叛軍內部就產生了矛盾。叛軍首領閻忠、韓遂、馬騰之間相互不信任,後來發展成自相殘殺,有時為了利益又勾結在一起,總之是一個“相愛相殺”的狀態。董卓這個人呢,原來就是涼州的黑社會老大,勇猛強悍,手下有一大票小弟。要是放在今天,絕對是要首先剷除的黑惡勢力。用當時的話說,董卓是個“遊俠”, 不管是白道還是黑道,董卓都吃得開。黑老大當久了,也想當官過過癮。所以在當地官員的推薦下,董卓搖身一變,成為政府的公務員。由於他打仗有一手,加上名氣大,涼州附近的少數民族叛亂都被他輕而易舉的鎮壓下去。就是面對韓遂的叛軍,也是互有勝負。 (董卓)為了利用董卓打叛軍,漢靈帝封董卓為臺鄉侯、前將軍,他利用叛軍內部矛盾,擊敗韓遂等人,收降了不少叛亂的軍隊,自己的實力越加膨脹,整個隴西都是他的勢力範圍,他身兼地方軍閥和朝廷重臣雙重身份,是名副其實的“西北王”。董卓也有眼光,他認為韓遂和馬騰也是英雄,便私下與他們接觸,互相勾結,相約相機成就大事。 (董卓與貂蟬)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主政,何進在與宦官們的鬥爭中落了下風,便接受了袁紹的鬼主意,宣董卓進京誅殺宦官。董卓正想插手朝廷事務,得到進京的聖旨,立即引軍進京,並與韓遂、馬騰約定,等董卓在長安站住腳後,以韓遂和馬騰為援,掌控權力。董卓還沒到長安,便看到長安一片火海,又打聽到官宦們殺了何進作亂,漢少帝逃出了長安,董卓急忙率兵尋找到少帝和後來的獻帝劉協,過了不久便藉機廢了少帝,立劉協為帝,開始挾天子令諸侯,干預中央政權。(挾天子)董卓進京後的第二年,被王允設計殺死。董卓的部將李傕專權,為了拉攏,封韓遂為鎮西將軍,封馬騰為徵西將軍。但馬騰、韓遂基於董卓太不得人心,為了個人目的,兩人聯合反李。但被李傕打敗,馬騰、韓遂逃回涼州割據。後來曹操掌權時,不斷挑撥馬騰、韓遂的關係,兩人由兄弟變成仇敵,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曹操乘機要求馬騰進京,馬騰迫於壓力,只好來到曹操身邊。 (馬騰被殺) 建安十七年,馬超起兵反曹,在曹操身邊當人質的馬騰全家被殺。馬超後來投奔了劉備,成為蜀漢的重要將領。擴充套件資料: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馬騰被寫成對漢室十分忠誠的忠臣。董卓亂政時,馬騰為西涼太守,起兵應詔,為十八路諸侯之一。董卓敗亡後,其餘黨李傕、郭汜秉政,馬騰受獻帝詔,被封為徵西將軍,同韓遂討伐李傕、郭汜,因缺糧為其所敗,退還西涼。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都後,馬騰入朝,參與劉備和董承等人暗殺專權的曹操的計劃,因事情敗露而逃回涼州。後曹操用荀攸計,假詔召馬騰入京,他為了達成多年心願,和黃奎欲討伐曹操,但事情還是敗露了,馬騰和兒子馬休、馬鐵全部被殺。馬騰的死訊傳出後,馬超和韓遂為了替他報仇,於是在西涼起兵反叛。
馬騰與韓遂是結義兄弟,二人都是董卓的下屬。漢朝將全國分成十三個州,其中一個叫涼州,管轄現在的甘肅、寧夏、青海等地區。 (董卓) 東漢那個時期的涼州人民,由於地處漢、羌邊界,打架是家常便飯,加上自然條件惡劣,所以民風剽悍,悍不畏死,當兵的特別多。當時的涼州騎兵戰鬥力很強,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漢靈帝中平元年十一月,涼州發生以北宮伯玉為首的叛亂,馬騰的好基友韓遂也加入了叛軍。幾任涼州刺史都是草包,被叛軍打得找不著北,一個接一個的被撤職。中平四年,靈帝又派耿鄙接任涼州刺史。耿鄙上任後,四處招兵買馬球討伐叛軍,就是在這個時候馬騰投軍,成為西涼鐵騎的一員。由於馬騰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慢慢的就升到司馬這個職位,也算是進入了涼州勢力的中層領導行列。馬騰也算是耿鄙運氣比較好,這時涼州叛軍發生內訌,韓遂殺死北宮伯玉,成為叛軍的領導,帶著十多萬叛軍進犯隴西。政府軍被打得大敗,耿鄙也被殺死,馬騰這時候看到叛軍勢大,便投降了韓遂,從此與韓遂交集了一輩子。韓遂得到馬騰後,如虎添翼,先後打敗了朝廷來討伐的左將軍皇甫嵩等將領,勢力越來越大。馬騰也憑著自己的實力,逐漸成長為叛軍領袖之一。勢力大了,利益多了,叛軍內部就產生了矛盾。叛軍首領閻忠、韓遂、馬騰之間相互不信任,後來發展成自相殘殺,有時為了利益又勾結在一起,總之是一個“相愛相殺”的狀態。董卓這個人呢,原來就是涼州的黑社會老大,勇猛強悍,手下有一大票小弟。要是放在今天,絕對是要首先剷除的黑惡勢力。用當時的話說,董卓是個“遊俠”, 不管是白道還是黑道,董卓都吃得開。黑老大當久了,也想當官過過癮。所以在當地官員的推薦下,董卓搖身一變,成為政府的公務員。由於他打仗有一手,加上名氣大,涼州附近的少數民族叛亂都被他輕而易舉的鎮壓下去。就是面對韓遂的叛軍,也是互有勝負。 (董卓)為了利用董卓打叛軍,漢靈帝封董卓為臺鄉侯、前將軍,他利用叛軍內部矛盾,擊敗韓遂等人,收降了不少叛亂的軍隊,自己的實力越加膨脹,整個隴西都是他的勢力範圍,他身兼地方軍閥和朝廷重臣雙重身份,是名副其實的“西北王”。董卓也有眼光,他認為韓遂和馬騰也是英雄,便私下與他們接觸,互相勾結,相約相機成就大事。 (董卓與貂蟬)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主政,何進在與宦官們的鬥爭中落了下風,便接受了袁紹的鬼主意,宣董卓進京誅殺宦官。董卓正想插手朝廷事務,得到進京的聖旨,立即引軍進京,並與韓遂、馬騰約定,等董卓在長安站住腳後,以韓遂和馬騰為援,掌控權力。董卓還沒到長安,便看到長安一片火海,又打聽到官宦們殺了何進作亂,漢少帝逃出了長安,董卓急忙率兵尋找到少帝和後來的獻帝劉協,過了不久便藉機廢了少帝,立劉協為帝,開始挾天子令諸侯,干預中央政權。(挾天子)董卓進京後的第二年,被王允設計殺死。董卓的部將李傕專權,為了拉攏,封韓遂為鎮西將軍,封馬騰為徵西將軍。但馬騰、韓遂基於董卓太不得人心,為了個人目的,兩人聯合反李。但被李傕打敗,馬騰、韓遂逃回涼州割據。後來曹操掌權時,不斷挑撥馬騰、韓遂的關係,兩人由兄弟變成仇敵,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曹操乘機要求馬騰進京,馬騰迫於壓力,只好來到曹操身邊。 (馬騰被殺) 建安十七年,馬超起兵反曹,在曹操身邊當人質的馬騰全家被殺。馬超後來投奔了劉備,成為蜀漢的重要將領。擴充套件資料: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馬騰被寫成對漢室十分忠誠的忠臣。董卓亂政時,馬騰為西涼太守,起兵應詔,為十八路諸侯之一。董卓敗亡後,其餘黨李傕、郭汜秉政,馬騰受獻帝詔,被封為徵西將軍,同韓遂討伐李傕、郭汜,因缺糧為其所敗,退還西涼。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都後,馬騰入朝,參與劉備和董承等人暗殺專權的曹操的計劃,因事情敗露而逃回涼州。後曹操用荀攸計,假詔召馬騰入京,他為了達成多年心願,和黃奎欲討伐曹操,但事情還是敗露了,馬騰和兒子馬休、馬鐵全部被殺。馬騰的死訊傳出後,馬超和韓遂為了替他報仇,於是在西涼起兵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