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雨飄渺
-
2 # 圖說地理
顯然不會,日本作為入侵的一方,即使戰爭受挫無外乎退回本國自守。而且在戰爭的前期日本已經幾乎全殲了北洋水師,即使日本後續戰敗,清政府也沒有能力進攻日本本土,何談滅亡。但是如果日本戰敗,東亞的格局必將會改寫,至少不會發生十年後的日俄戰爭,有可能會延緩或者扼殺日本的崛起,日本永遠淪為不入流的國家。
這場戰爭對中日雙方影響都十分巨大,這場戰爭正值中國洋務運動蓬勃發展時期。清朝國力有所恢復,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現象,清朝組建了北洋水師也是亞洲最強的海軍力量之一。如果清政府過了這個坎,或許在一個強有力的君王的領導下,能夠度過晚清亡國的危機,再次崛起為世界強國之林。可惜戰敗了,這次戰爭打斷了中國第一次求變圖存的程序,使得清政府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鉅額的戰爭賠款使得本來就財務困難的中國雪上加霜。而這場戰爭對日本同樣重要,可以說是日本的崛起之戰。戰爭的勝利首先使得日本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其次鉅額的戰爭賠款使得日本有充足的財力推動國家發展計劃的實施。日本使用賠款中的一大部分擴充自己的軍事實力,日本軍事力量迅速提升,為10年後的日俄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堅實的武力基礎。可以說這一戰使得日本走向騰飛,也是這一戰使得日本更加膨脹,堅定的推進其“大陸政策”。
綜上,日本即使戰敗了也不會亡國,但是正式日本的戰勝完全改變了中日兩國的命運,深刻影響著東亞的局勢。等到幾十年後的抗戰勝利,中國才扭轉了下行的國運,重新走向民族復興之路!
-
3 # 海事先鋒
甲午戰爭再打下去,你就不怕大清亡了?當然,要說大清都亡了多少年了,可是我們細想起來,大清在19世紀頭個十年就走到了窮途末路,這是和18世紀最後五年發生的甲午戰爭是分不開的,正是甲午戰爭打垮了大清,打醒了華人。
清軍太慘了,再打下去窮途末路、死路一條,可以說,甲午戰爭日本之所以能夠從滿清身上榨取出那麼大額度的戰爭賠款,這就是因為這些錢是用來買國家存亡的錢,這不是和英法那樣的戰敗賠款,這是救命錢,大清不出這個錢,日本繼續打下去,大清只能滅亡了。原因很簡單,因為大清水陸兩軍都已經敗了。
但是要說大清就一點機會也沒有,似乎也不符合歷史事實。大清也是有勝面的,但是必須得是法德俄美等四國能夠出錢出力,限制日本擴張,因為日本在清朝的擴張和侵略,已經嚴重侵犯了包括沙俄等國在內的所有列強的利益,除了英國會因為和日本結盟,並且利益限制在長江以南不會對日本動武,恐怕再打下去其他列強就要擼起袖子打日本了。
再者說,甲午戰爭打到最後,日本也很困難了,政府欠下了鉅額的戰爭外債,軍費已經接近於全部的財政收入,可以說日本已經完全動員了自己的力量,日本的潛力已經挖掘殆盡,再打下去也很困難。但是清朝的問題就出在他們連動員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們就沒有形成可以動員國家戰爭力量的體制,所以清朝更困難。
日本作為一個實現了近代化的國家,他們當時已經建立了國會、議會、首相、軍部、參謀部等現代化的行政和軍政體制,有財政部、民政部等現代化行政機關,士兵都已經轉化為國家的常備軍備,但是清朝還是封建古代社會體制,笨拙且愚昧,效率低下,極度腐敗,因此從國家力量上看,清朝也不具備繼續打下去的可能性。
因此,如果這場戰爭打下去,日本不會亡,反倒是清朝就有可能亡了。
-
4 # 東方森林1968
國家間的戰爭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都是綜合實力的體現,戰爭是國家意志的最高表現,回看甲午一戰的失利完全是國家綜合國力的失敗,這與鴉片戰爭國門被破有極其相似之處,不同之處是先期為破敗的開始後者是徹底完蛋,甲午之敗不是日本崛起的巔峰而是中國封建帝制徹底潰敗具體表現。
-
5 # 不沉的經遠
清軍再堅持跟日本對抗幾個月?清政府靠什麼再堅持對抗呢。
歷史上到簽署《馬關條約》的時候,淮軍敗了,湘軍也敗了,歷次戰鬥總計清軍陣亡3萬多人,而日軍死亡不過1000多人。而且清軍採取的傳統的募兵制度,士兵是一個職業,從軍以後做到老,沒有什麼預備役的概念,是一次性的消耗品。在戰鬥中損失的部隊只能靠臨時招募來補充,新招募計程車兵沒有最基本的軍事訓練,很多士兵還是第一次拿到槍就匆匆上陣,根本沒有任何的戰鬥力可言,補上圖一張:
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日軍大部分的戰鬥都只有個位數的陣亡數,清軍的戰鬥力已經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正因為贏的如此輕鬆,因此實際上日軍根本就沒考慮停戰,就在《馬關條約》談判期間,軍部制訂了一個宏大的作戰計劃,以7個師團巨大兵力在山海關登陸,然後直撲北京。從東北、山東的歷次戰鬥不難看出,清軍不具備任何擋住日軍攻勢的可能,北京失陷是必然的局面。
也有一些人認為可以遷都再戰,可以選擇拖延戰術,等日本沒錢了自然就勝了。可惜這些人完全搞錯了一點,在甲午戰爭中,日本的軍費是靠發行國債,前後一共籌集了1.44億日元的軍費,此時所存尚多。而在戰爭裡日本也所獲豐厚,歷史上一共掠奪了總價值為3000萬日元的財物和價值8982.2萬日元的軍用物資。加入攻佔北京,那麼日本的繳獲會更加豐厚,完全可以再打上一兩年。
倒是很多人認為不缺錢的清政府在甲午戰爭爆發以後財政困難,因此不得不舉借了4000萬兩白銀的外債應急,如果一旦北京被攻佔,那麼很難繼續借款,所以在財政上首先面臨危機的,反而是清政府。
軍事和財政都難以支撐,而更糟糕的是滿清還是一個少數民族政府,沒法玩全民抗戰,在這種情況你說它靠什麼來繼續抵抗?
-
6 # 歷史神秘人
有一種說法是說甲午戰爭中如果清軍堅持抵抗幾個月,日本就會因為透支過度,軍費沒有了,經濟就會崩潰,清朝就會不敗而勝,日本反而會輸了戰爭,這個說法是不符合實際的,甲午戰爭是一場新時代和舊時代的一場戰爭,落後的農業國家清朝和一個有著初步工業化的日本開戰,其結果還是會輸,畢竟落後一個代差想贏真的很難,類似於用冷兵器和熱兵器對打一樣,幾乎沒法打啊,就算清朝堅持幾個月,也只是輸多輸少的問題罷了。
日本為了打敗清朝那可是處心積慮搞軍備建設幾十年啊,為了買軍艦,幾乎把內褲都給當掉了。就是因為日本上下一心臥薪嚐膽,海軍實力就超過了北洋水師,就算清朝堅持幾個月,你清朝拿什麼去頂日本啊,北洋水師都給打慘了,海軍肯定是沒希望了,只能靠陸軍啦,問題是陸軍也頂不了日本啊!顯然日本因為沒有軍費了,可能停止進攻的步伐,進攻停止防守就行了的,可是清軍能擊敗日軍嗎?開戰初期,日軍可是壓著清軍打的,士氣就不一樣,現在要清軍主動去進攻日軍,士兵可沒有進攻的慾望啊,士兵被打怕了嘛,日軍士氣如鴻,清軍士氣萎靡,還怎麼打啊!再說了清軍想打,可是無兵可調啊,甲午戰爭那都是漢族士兵和日軍開戰,而清朝的八旗兵都是廢物,清朝開戰只能依靠地方訓練的漢族新軍,問題是地方的封疆大吏根本就不看好這場戰爭,和日本打只能是輸,所以清朝政府想在各地調兵,有兵的官員一定敷衍了事,調不了什麼兵的,沒兵可調還打什麼啊!因此清朝沒有堅持下去的資本啊,日本可能會停止進攻但是佔領的地方,清朝也沒能力奪回去,最終還是輸了戰爭!
清朝和日本政府對待戰爭的態度也不同,日本那是一定拼了命去打,賭上了全部家當的,意志很堅決。可是清朝卻不一樣啦,內部的主戰派個主和派吵的不可開交,光緒的主戰派要求開打,可是慈禧的主和派卻要求講和,賠點銀子給日本就行了,何必要打下去呢!最關鍵的是慈禧是主和派啊,慈禧可是清朝的幕後操控人啊,大權掌握在慈禧手上啊,慈禧希望的是戰爭早點解決,不要妨礙她過生日,她可不想光緒藉著戰爭的機會增長實力,打壓支援自己的李鴻章啊!所以掌握大權的慈禧一定會壓著光緒停戰和談的,光緒最後只能屈服了,所以最後清朝還是會簽訂敗仗條約的。
如果清朝真的堅持幾個月,日本是沒有軍費,欠了英國一屁股外債,可是無所謂,英國也不會債務到期,賣了日本人去抵債啊,因為英國的心思就是想扶持清朝或者日本去對抗沙俄,結果甲午戰爭清朝輸了,那麼英國就扶持日本啦。英國的態度就是清朝趕緊認輸,讓日本拿到賠款發展軍備去對抗沙俄,同時英國也不想日本透過甲午戰爭壯大實力威脅到了英國,所以英國肯定出面向清朝和日本雙方施壓,趕緊簽訂和平條約,該給的錢要給,而在英國的壓力下,清朝和日本肯定服軟,畢竟當時的英國可是世界霸主啊,誰敢不聽啊!所以清朝到最後還是要簽訂條約,只不過可能比歷史上少賠一點銀子罷了,但還是無濟於事啊!
甲午戰爭說明了一個封建落後的農業國清朝怎麼垂死掙扎沒有用,不徹底改革是不行的,而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日本明治維新改革了,所以能打贏清朝啊!
-
7 # 清水龍一
大清根本不可能再堅持幾個月,大清舉國體制早已腐敗不堪,思想保守,根本不可能再組織對日進行進攻性戰爭,這樣的大清國就是再多的錢也無法挽救,遲早還是滅亡。現代人往往以今人的思維要求或者設想過去事情,站在當時的社會角度,完全可以看出大清國已經無法迴天,全國上下民情洶洶,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完全沒有一種開拓進取之心,反觀當時日本,日本是全國上下改革,開疆拓土,一副欣欣向榮。所以任何一個國家若想強大,不能止步不前,一定要跟上時代發展潮流,銳意進取,不斷髮展壯大自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回覆列表
馬關條約過後,還用額外的三千萬兩白銀買回遼東半島,這還只是俄國法國德國三國聯盟施壓日本人,才有這個結果。
為什麼要去買回來,京師危機才能避免,不然日軍隨時隨地都可以從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夾擊北京,日本軍隊已經擁有戰爭主動權。
為什麼要去簽署馬關條約,而且是李鴻章親自出馬才有效,而且地點必須要由日方決定一切。
甲午戰爭中,陸海兩軍戰敗,主力軍隊被打的只有跑路了。再打北京不保,所以割地賠款在所難免。
二十多年洋務運動,徹底的被檢驗為失敗,國運從此衰落下去了,變成半殖民地。再打必將可能被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