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肖彈Bass
-
2 # 星火辰
黃巾起義雖然規模浩大,但是從發起到被平定不到一年的時間,要說它有什麼深遠影響,僅僅從時間跨度上說,比陳勝、黃巢、李自成、太平天國都有不如,不過這卻一場宗教起義,不像紅巾軍崇奉彌勒、太平天國崇奉耶穌,黃巾起義崇奉的是中國自生自長的宗教。
一、黃巾起義對東漢的影響。雖然以往評價中總說,黃巾起義沉重打擊的東漢的腐朽統治,但從實際史實來看,發動時雖然有三十多萬人,波及河北、南陽等大片州縣,但其被討滅不過一年時間,要說起義本身對東漢有什麼深刻影響,還不如從其他方面來看這個問題。
首先,黃巾起義本身並沒有破壞東漢的統治結構和軍事力量,從戰爭上說,它對東漢的影響並不大,並非因為黃巾起義爆發,東漢就必然會滅亡。東漢末年,三國分裂的局勢,本身不是黃巾起義造成的,而是一系列的動亂和起義後,漢靈帝把地方軍政權力直接交給地方刺史或州牧造成的。董卓入京,廢殺少帝,更加速了這種分裂。
其二、黃巾起義對東漢的深遠影響在其起義前已經形成,這就是宗教力量的傳播。黃巾起義被鎮壓後,黃巾餘部仍遍佈各州縣,不光是因為黃巾軍本身沒被鎮壓乾淨,而是因為黃巾所提倡的太平道思維繼續影響世人,凡是有其信仰的起義軍皆被視同為黃巾。其中強大的白波軍、黑山軍,曹操收編的青州軍中都有黃巾信仰成分。正因為如此,這些力量和各割據勢力糾結一起,最終成為了蕩滅東漢的力量。
其三、黃巾起義卻是直接造成了一些三華人物的崛起。譬如曹操,在鎮壓黃巾時任騎都尉,後來又成為西園八校尉之一。董卓等人也是如此。但這是必然,在鎮壓黃巾中崛起的即便不是曹操、董卓等人,也會有其他人。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對鎮壓黃巾立下最大功勞的兩人,皇甫嵩和朱雋,後來都沒有成為叱吒三國的人物。
二、黃巾起義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道教初起,因為黃巾起義,本來聲勢最大的太平道被鎮壓,五斗米道取代其地位興盛於後世,而後屢屢有五斗米道徒的起義,一直延續到隋唐統一前。再之後,龍虎山道統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簡單一提。
-
3 # Mayfirst看官說
縱觀各個王朝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其實有一個很有意思但有規律的現象,農民起義無論多麼風起雲湧,前期如何席捲州縣,後期總是為各大勢力或者軍閥所收割,從而摘取了勝利的果實。這和農民階級的侷限性所約束,也和儒家思想的君臣之道相違背。因此一旦農民起義爆發之時,也總是總是伴隨著民間團練和地方豪強崛起。
黃巾起義的爆發,雖然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東漢政權,但是也為地方豪強,門閥士族的崛起提供了機會,因此黃巾起義並非滅亡東漢的原因,但在其中起到了加速和促進的作用。
如果一定要說黃巾起義對後世的作用,那就微乎其微。但是萬事都有蝴蝶效應,如果說黃巾起義促進了天下分裂,使得漢室垂危,爭奪人才和穩定天下成為了各路軍閥的首要任務,但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到了東漢末年,已為門閥士族所操縱和利用,他們左右了當時的鄉閭輿論,使察舉滋生了種種腐敗的現象,與要求參與政治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識分子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在如何選官的問題上鬥爭激烈。
曹操死後,曹丕在採納陳群的創議後,於是九品中正製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但當時察舉尚未完全廢除。九品中正制就是在這種背景形勢下產生的。九品中正制的實行一方面解決了選拔官吏無標準的問題,使當時一時間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緩解了中央政府與世家大族的緊張關係,促成魏晉實現全國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4 # 種地的秀才
黃巾起義前夕,他們已經形成了一種大規模的組織活動,有一套相當嚴密的佈置計劃,表現出了勞動群眾的智慧和力量,知道去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準備和佈置。但他們只達成了推翻漢朝地主階級的任務,沒能開創出新的前途,不只是他們的根本弱點,找不到前進的方向,也因歷史條件所限。
地主階級對起義的農民,軟的利用、欺騙、分化、收買、陷害等手段使他們自相殘殺,比強硬的鎮壓、屠殺還要陰險百倍。這種手段劉秀比劉邦厲害,曹操又比劉秀厲害。農民的鬥爭辦法進步了,地主階級的反動辦法也越來越精了。
-
5 # 秉筆春秋呂書生
最直觀的影響就是百姓遭難,何進藉機對宦官發難,又召董卓入京,拉開了三國帷幕。
並不一定是沒飯吃才去造反,在底層百姓面前有幾個選擇:依附豪族成為佃農,自己經商,成為流民,造反。寧為太平犬,不做亂離人,誰又願意投身叛亂呢?但宗教就不用想那麼多了,太平道造成的流民反而更多。
“中平元年,大方馬元義等先收荊、楊數萬人,期會發於鄴”-----《後漢書·皇甫嵩傳》
百姓不是爭相加入黃巾軍的,狂熱或者矇昧的信徒裹挾著眾多百姓,在戰亂中百姓永遠是受害群體。可以看到不少黃巾的惡跡,被稱作“蛾賊”,燒殺搶掠都做過,還有殺人祀天這種操作,百姓自然流離失所,至於女子,呂榮、“巴三貞”的遭遇也能說明問題。
“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後漢書·皇甫嵩傳》
“小民相向跪拜趨信。荊、揚尤甚。乃棄財產,流沈道路,死者無數”----《搜神記·卷六》
“青、徐士庶避黃巾之難歸虞者百餘萬口,皆收視溫恤,為安立生業,流民皆忘其遷徙。”----《後漢書·劉虞傳》
“呂榮者,吳郡許昇之妻也。昇為賊所害,榮貞固自守,黃巾賊陳寶欲幹穢之,榮執節不聽,寶遂殺榮。”----《烈女後傳》
“巴三貞者,閬中馬眇新妻義,西充國王玄憤妻姬,皆閬中人也;閬中趙蔓君妻華,西充華人也。姬早失夫,介然守操。中平五年,黃巾餘類延益州,賊帥趙蕃據閬中城,構迫衣冠,令人婦女為質,義、姬、華等隨北入城。後賊類爭勢,攻破閬中,時人或死或奔,家室相失,義、姬、華隨類出城走。傅聞後賊,或構略婦女,於是三人自度窮迫,恐不免於據逼,乃相與自沉水而死。鄉黨聞之,莫不感傷,號曰"三貞"。”----《益部耆舊傳》
曹操在征討青州黃巾時,還收到了黃巾軍的勸降書,“閣下當初在濟南時,也做毀壞神壇的事,這說明你的‘道’和我們太平道是相似的,怎麼現在就迷惑了呢?”這已經是初平三年(192年)的事了,距張角舉事已時隔多年,而黃巾軍還能保持這樣的思想,宗教的威力可見一斑。
“賊乃移書太祖曰:’昔在濟南,毀壞神壇,其道乃與中黃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漢行已盡,黃家當立。天之大運,非君才力所能存也。’”----《三國志·武帝紀》
-
6 # 天少—
張角領導的黃金起義軍失敗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黃巾軍領袖開始利用宗教來組織農民群眾,這比以前有所進步,但道教徒內部階級成分是比較複雜的,起義的準備工作雖然做的比較細緻,但最後還是在教徒中出現了叛徒。馬元義在洛陽犧牲,舉義日期倉促提前,這對此後起義的成敗有一定影響。二、起義除了主力在河北發動以外,還開闢了南陽和穎川,汝南兩個戰場,這三個戰場本來可以相互配合,但實際上卻缺乏聯絡,以致官軍採用各個擊破的戰術,很快就次第被鎮壓下去了。三、農民軍人數雖然達數十萬,戰鬥意志也很旺盛,但平日缺乏訓練,裝備不良,尤其缺少有經驗的軍事指揮人員,在戰略戰術上都不能化被動為主動。而漢政府卻動員可以動員的武裝力量,包括地主武裝在內,抓住農民軍的弱點集中攻擊,反而暫時得手了。
黃金起義最後失敗了,全國各地人民再度受到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他們在過去已經被榨取的幾乎一無所有了,他們被丟擲農村,失去了土地,到處流亡。流民問題構成漢代最大的社會危機,這個問題不解決,農民起義還會繼續發生。
黃巾起義首先達到了摧毀東漢王朝的最終目的。儘管在靈帝以後,漢獻帝還充當了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但東漢王朝的大權實際上已經落到曹操的手裡。
伴隨著這個腐朽的東漢王朝而存在的外戚也好,宦官集團也好,在黃金起義之後不久,也都被清洗出政治舞臺去了。只有士大夫官僚和地方豪強,他們在農民戰爭的結局中得到利益,他們中間有很多人本來是被宦官集團排擠在政權之外的。黃巾起義後東漢政權為了要集中統治階級力量來鎮壓農民運動,不得不下令解除"黨錮",同時還啟用一些"黨人"來鎮壓農民起義。從這些士夫階級的本身利益來講,為了要共同對付更可怕的敵人起見,也是迫切要求參加政府並組織地主武裝來鎮壓農民起義的。何況他們還想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出任地方州牧、郡守,積蓄力量形成一種割據的勢力,以便等待時機進而分割漢室的江山。
回覆列表
漢末黃巾起義,對於漢王朝來說,是一次對於統治根基的巨大的動搖,如同秦末的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一樣,黃巾軍並沒有直接推翻劉姓皇室的寶座,但是引發的後果直接導致了朝廷統治力的極大削弱。
由於黃巾軍的勢如破竹,漢朝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漢靈帝只得命各州府郡自募兵勇守衛,這就導致了日後雖黃巾雖然平定,但是出現了大批擁兵自重的軍閥梟雄,是的漢朝王室對於國家的統治力大大削弱,彼時“三國”中出現的袁紹 袁術 董卓 孫堅等人紛紛大肆招兵買馬,割據城池,雖口中仍尊漢室為主,但早已是稱霸一方的霸主,更有甚者,董卓廢舊帝立新君,更有意取漢室而代之,引得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隨後董卓身死,引得群雄逐鹿中原,中國陷入了“大亂鬥”的軍閥混戰時代;經過無數次的戰爭與互相吞併,最終形成了為人們津津樂道傳誦至今的“三國演義”。也由於這種常年不休的軍閥混戰,漢室統治力幾乎被削弱殆盡,最終末代皇帝漢獻帝退位“禪讓”於曹丕,結束了漢朝四百零七年的統治。
黃巾起義還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以宗教為組織形式的武裝起義,對後世朝代更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後是許多農民起義紛紛假以宗教的名義與形式,如方臘的“摩尼教”,洪秀全的“拜上帝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