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暗香浮動月黃昏
-
2 # 實事評論員小峰
當今社會,老師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好了,他們變質了,變得脫離了他們的初心了,變道旁門左道了。變得功利化了……不再是以前的那個老師了
-
3 # 愛讀經
原思是孔子的弟子,就是《論語》中的原憲。他曾經問孔子,什麼是恥?孔子回答說:“政治清明,治安良好,做官領薪俸;政治黑暗,國事混亂,做官領薪俸,這就是君子之恥。”原憲接受孔子的教導之後,看到諸侯亂政、大夫亂國的混亂情況,終身不願意出仕,平日生活非常清苦。孔子當魯司寇時,請了這個學生管理家政,孔子給他九百斛的俸祿,他推辭不要。孔子非常清楚學生的生活狀況,就給他說:“如果多的話,可以分給父母親鄰啊!”孔子去世後,原思始終保持著安貧樂道、狷介自守的性格,隱居於衛國,過著茅屋瓦牖,粗茶淡飯的生活。有一次,子貢高車駟馬,拜訪這位老同學,原憲穿著捉襟見肘的衣服出來迎接。子貢問:“先生是病了嗎?”原憲回答說:“我聽說,沒有錢財叫做貧,學習了道而不能行叫做病。我原憲,是貧,而不是病!“子貢聽後,非常羞愧,一輩子都為說錯話而懊悔不已。
從《論語》的記載來看,孔子對於弟子們的性格、家庭、心理、能力都有非常深入的瞭解與獨到的判斷。孔子的門下弟子,個個生龍活虎,元氣飽滿,這體現了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精神。古代師徒之間,一口吐沫一顆釘,真的是實心實意,可以生死相付。老師體諒學生,學生感念老師,老師毫無保留的敞開心胸、傳授道業,學生像海綿一樣吸收老師的教導,畢生體悟踐行。這已經不單純是一種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人格的感發與精神的啟示,達到了教育的藝術境界。孔子去世後,弟子們自發的為孔子守墓三年,正體現了這種師生相處之道的感人。
如今是一個不鼓勵人的時代,人與人之間關係冷漠,缺少相應的瞭解與溝通,師生之間關係冷漠也怨不得其它。古人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現在不但人師,連能傳道授業的經師也不易得了!古人說:“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現在又那裡去找這樣的學生呢?孔門師徒之間相處的這種親密無間,在當今時代重新提起,不猶如白頭宮女,猶在夢囈開元天寶之盛嗎?
-
4 # 重慶中公教師考試
教育起源於人類的交往,人與人交往,也隱含了教育構成的基本要素。處於教學交往中的教師與學生應該是教學過程共同的主體,他們之間不是施教與受教、改造與被改造的單一物件關係,而是一種“人與人”、“我與你”的意義存在關係。在這種關係中,教師與學生人格上獨立,關係上平等,活動上自主,教學上民主。有了教師與學生,特別是學生主體的定位,交往的雙方才能相互尊重,敞開心扉,彼此接納,互相作用。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和朋友。所以,師生交往在學校內部的人際交往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導作用,良好的師生交往,可以促進師生健康心理的發展。反之,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那麼如何進行師生交往呢?
一、轉變觀念,正確交往
過去,許多教師對於不同的學生,所採用的行為方式和言語形式都存在著很明顯的差異,偏愛那些學習好、守紀律、聽老師話的學生,如班幹部、三好學生等。對他們經常表揚、鼓勵,在與他們的交往中,往往表現出更大的耐心,持續的時間也相對較長,另外卻忽略了這些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一些小問題不能及時給予教育和指導,漸漸地,他們產生了一種優越感,在與同學交往時自驕自滿,不能平等與夥伴相處,對學習較差的學生或行為習慣不良的學生表現得不夠耐心,甚至厭惡,導致方法生硬態度不好,心理衝突頻繁,感情疏遠,緊張、對立;個別老師將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部分尖子生和後進生的身上,認為只要讓尖子生考上去、後進生不出事就完成任務了;忽略了對中等生的關心和親近,由於老師與中間學生交往較少,聽不到學生渴望溝通和親近的心聲,長此下去這部分學生便會在心理上產生被漠視、被忽略的感覺,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改善教育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1.尊重和熱愛學生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公正對待學生,保護學生合法權益。教師積極聽取學生的意見,善於採納學生的建議,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兒女手足,有了這種感情,才能把每一個學生培育好。教師應認識到,學生首先是人,人是平等的,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要知道不可能每名學生都會向教師想象的道路前進,要尊重學生行為上的不同選擇,才會獲得學生的尊重。如果把他們只單單看成是學生,教師就會覺得自己首先高他們一等,以俯視的態度看待學生,對學生諷刺、挖苦、辱罵、體罰,就很難獲得學生的尊重和認同,只能引起他們的仇視。我聽到過一些學生這樣說:“我很討厭上某某老師的課”,問其原因,說這個老師每次上課經常是先批評我們。青少年的自尊心是具有強烈性,而且是敏感的、脆弱的,這就要求老師們在與學生交往中,注意尊重學生。
2.相互理解
一位合格的教師應該能夠辯證地認識學生、鼓勵學生、賞識學生,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讓教師大傷腦筋的事情,諸如學生不按時完成作業,作業態度不認真;上課打瞌睡,隨便說話;不守紀律,遲到,曠課,抱怨學生太笨,講多少遍的問題還是不會等,但如果我們結合自己讀書時的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就會漸漸理解學生的苦衷。因此理解是交往的條件,只有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溝通,相互傾聽,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沒有理解,人的交往就會萎縮。教學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表演或說教,相互理解才能清除長期統治教壇的“師道尊嚴”的屏障,使彼此走向對方的內心世界,使師與生情感共鳴、思維共振。現在,有相當部分教師還停留在過去的“師道”上,不理解學生的思想,對某些學生的行為、思想及言論感到不可思議,想不通,這就是某些教師不能想學生心中所想,引不起共鳴的結果,達不到和諧的師生交往。
3.提高教師素質
“學博為師,德高為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就是許多師範院校對未來教師的要求。對於學生而言,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知識淵博、謙虛有禮、誠實守信的,學生時時刻刻都盯著教師的一言一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己的素質,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無私奉獻、以身作則,在學生當中樹立以身示範的作用。現在,有許多教師,時時都要求學生要遵守紀律,男同學不要吸菸、喝酒;女同學不要化妝、帶首飾;……但自己偏偏在這方面做不到,起不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影響了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下次學生就會不那麼聽你的話,甚至感到厭惡,學生就不想再和你交往,使師生的交往處於尷尬的境地,就不會有良好的師生交往。一次,我在一旁看到一個班主任組織幾個學生進行清理垃圾及除草的勞動,這個班主任撐著一把太陽傘在旁邊站著指揮學生做這做那,她自己卻一動不動,學生稍微慢了點或清理得不好,她就不理智的埋怨學生,致使學生更不想勞動,個別根本不理會這個教師就自行走了,搞得這個班主任氣得面紅耳赤,下不了臺。出現這種情況,其實是這個班主任的原因,這是放不下身位,不能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導致的結果。
4.加強心理教育
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增長,知識要求提高,學生在升學壓力、未來的就業壓力等方面的因素影響,精神負擔大,焦慮不安,這就要求教師要主動和學生進行交往,為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心理氣氛,傾聽他們的心聲,然後引導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的個性心理特徵,正確對待自己的優點、缺點。現在,有的學生對自己的容貌、體態、家庭條件等特別在意,怨這怨那,徒添憂傷,這就要求教師幫助學生要一分為二地看待自己,有的是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需要以後天的努力來挖掘自己的亮點,同時要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要積極參加文娛、體育活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調節和穩定情緒,增加人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從而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
綜合所述,師生關係作為課堂教學和主要關係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著教育的使命,正是在此關係中完成著人類文化精華的傳遞,實現著師生之間心靈的碰撞與精神的陶冶,達成了師生共生共長以及生成文化的雙重目的。認識師生交往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打破教師絕對權威的神話,建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是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是作為現代教師所必須要努力明確和做到的。教師要審時度勢,把握師生交往的藝術,這樣才能促使師生關係不斷得到改善和加強,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
回覆列表
老師和朋友的關係,在現在社會,既是一種師生關係,也是一種朋友關係,同時又是一種上下級關係。
說師生關係,這是自古以來公認的,老師,是傳道受業解惑的,傳授給學生知識,經驗,做人的道理,為人處世的原則,教師可以透過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的影響學生,教育學生。而學生在這種關係中,就是一個學習者,他透過觀察,模仿,思考,總結,從老師的行為中收穫他需要的一切。
說師生關係是一種朋友關係,這是現代社會的一種新型教師關係解讀,這種關係它不再過分強調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威嚴和學生對教師的絕對服從,從而讓教師和學生像朋友一樣相處。這種關係把學生當成了一個獨立的,有思想的個體。
最後,說師生關係是一種上下級關係,其實這也是一種傳統意義上的說法。教師是長輩,學生應對其有對長者的尊重和敬畏。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班級管理,衛生打掃,既幫助了老師,又是對自己成長的一種鍛鍊。
不論哪種師生關係,都不是絕對的權威,教師和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摸索調整,總能找到合適的相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