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潮打的空城

    這句詩出自南宋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最表層的含義是詩人描寫春天景色的詩句,後來被引申為了各種不同的含義。我在這裡就談一下自己的理解。

    春色美景

    這首詩算是一首優秀的寫景詩,作者來拜訪朋友,敲了柴門卻久久不開,作者就想大概是因為害怕自己的木屐踩壞他心愛的青苔吧。但是自己無法進入園內也可以欣賞春色,因為那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不信你看,有一枝紅杏探出了牆頭。

    這句詩飽含著春意,尤其是“一枝紅杏出牆來”將紅杏賦予了人格化,讓紅杏的形象躍然於紙上。

    內在哲理:新生力量的發展不可阻擋

    大家會發現宋朝的詩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透過寫細小之物來闡述人生道理,這也是宋詩迥異於其他朝代的一大特色。我們把這類詩稱作哲理詩。

    如蘇軾《題西林壁》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王安石《登飛來峰》“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所以根據哲理的角度來分析,這句詩就又有了新的含義: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新生事物的蓬勃發展。從詩歌的前兩句看,“蒼苔”給了春園一絲荒涼的感覺,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園內,紅杏探出了頭,更加襯托出了新生事物發展的不可阻擋。

    被玩兒壞的詩詞

    後來這句詩被玩兒壞了,“紅杏出牆”成為了家庭中有人出軌的代名詞。至於原因由來,作者本人也不是也別清楚,在此就不再贅述。

  • 2 # 一朵芙蓉著秋雨

    “一枝紅杏出牆來”出處南宋詩人葉紹翁《遊園不值》。

    《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意是:滿園春色院牆是關不住的,你看那一枝粉紅嬌嫩的杏花從牆上探出頭來張望嗎。本意指:春色正濃,春意盎然,一派生機勃勃的春景圖。暗喻:一切新生美好事物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然衝破一切阻礙與枷鎖蓬勃發展,旺盛生長。

    其實“一枝紅杏出牆來”最早並不是葉紹翁首創。最早應該是出自晚唐詩人吳融詩作《途中見杏花》“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人行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遊。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一枝嬌羞可人的粉紅杏花從牆頭探出頭來,牆外頭的行人正獨自傷春發愁呢。”想來是葉紹翁借用吳融詩句為己所用吧。

    其實北宋詩人宋祁《玉樓春•春景》“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也早於葉紹翁“一枝紅杏出牆來”寫杏花之作,想想多多少少受其影響吧。

    還有南宋大詩人陸游陸放翁《馬上作》“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新,一枝紅杏出牆頭。”。

    為何現今“一枝紅杏出牆來”喻指婚期內妻子出軌呢。一、杏花歷來是春色代名詞,莫名其妙與“四大美人”之一楊玉環掛上鉤了。楊玉環死後唐玄宗想收斂其骸骨安葬,沒曾想到屍骨沒收著,死亡之地卻盛開了豔麗杏花。從而“杏花”便與“風流”掛上鉤了。

    二、宋代話本《西山一窟鬼》有言:如捻青梅窺少俊,似騎紅杏出牆頭。描寫裴少俊和李家千金二人不顧封建禮法互相欽慕愛戀的故事,杏花也就與“情愛”連在了一起。

    三、到了元代“紅杏出牆”寓意用法愈加明顯起來。有如:“恰便似一枝紅杏出牆頭,不能夠折入手,空教人風雨替花羞”。

    四、與“”有關。“牆”是“阻隔”,是“禮法宗教束縛”,在古詩詞中是個很“曖昧”的意象詞彙。如楊萬里《杏花》“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試看:非白非紅,似白似紅,白裡透紅,一幅思春少女嬌滴滴羞澀思君的模樣。亦如蘇軾《蝶戀花》“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情愫暗生,欲罷不能之情狀撥出欲出。

    所以當“杏花”與“牆頭”兩個古詩詞中“多情,曖昧”的意象相伴在一起,想不讓人聯想起“妻子出軌”都不行。到現今“一枝紅杏出牆來”已然是婚期內女子出軌代名詞了。男人出軌比女子出軌來得更剛勁“在家紅旗不倒,在外彩旗飄飄”。

  • 3 # 躺在書裡的喵

    “一枝紅杏出牆來”本是春意盎談之意,經過時間的變遷已經“面目全非”。

    遊園不值(宋)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

    詩人在農曆二三月間踏春出門,偶經得一個院子,瞧著裡面春意盎然就想前往扣門,瞧瞧裡面的好光景,卻不想這院子門前苔蘚斑斑,久扣也未有人開門,不免不有些悵然失意。就在此時詩人一抬頭就瞧見了一支俊俏的紅杏越出院牆,盎然春意就在這支紅杏身上淋漓盡致。

    原來滿院子的春意盎然都關不住這支俊俏紅杏,更顯院子裡的春意生機,詩人進不去的那份惆悵,這也是該詩作被命名為《遊園不值》的原因。

    在《遊園不值》中的“一枝紅杏出牆來”意指春意盎然,並無特殊含義。

    “一支紅杏出牆來”的前世今生

    “紅杏”原本只單指“紅杏”,譬如唐朝《上高侍郎》中的“日邊紅杏倚雲栽”一句就單純的指摘“紅杏”一景色。到了宋朝時期“紅杏”開始被賦予情緒,被賦予“身份”,漸漸進入男女情事中。

    “一支紅杏出牆來”且核心在於“紅杏”“出牆”古人向來隱晦,“紅杏”主情事,“出牆”則常有預示女子“出軌之意”。“紅杏”在古代的定義上一直是隔著霧看美人,曖昧不定。到了現代,“紅杏出牆”一詞,被具體定義為“女子出軌”。

    “一枝紅杏出牆來”也被寓意為女子出軌。

    從《遊園不值》中的“春意盎然”到現代“盎然”地溢位成了“對伴侶不忠”。

  • 4 # 暮然一笑終成夢

    如果你讀完“滿園春色鎖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那時候,在你記憶裡,第一次閃過的怕並不是鮮紅色的杏花搭出牆內,描述春色正濃,情趣用具昂然,只是會心一笑,大約立刻會想起某某某外遇了。

    原詩以下: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動。春色滿園鎖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人,南宋中後期作家、作家。籍貫建陽。原姓李,後嗣於龍泉葉氏,爺爺李穎士於宋政和五年(1115)中進士,曾任處州刑曹,後知餘姚。

    南宋建炎三年(1129),穎士抗金有功,升級成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後因趙鼎黨事,貶官。紹翁因爺爺關聯累及,祖業中衰,較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光宗至寧宗期內,曾在官府做小官。他長期性歸隱錢塘江杭州西湖之濱,與葛天民相互之間酬唱。

    聽說是有一次葉紹翁去訪友,恰巧朋友不家裡,葉紹翁只能立在友別人花苑外慨嘆:

    或許是園主擔憂我的靴子踩壞大門口的綠苔,輕輕地的叩門卻一直沒人來開;但是她家這滿園的春色終究是鎖不住的,你看看,那裡有一枝紅杏探出牆頭來。

    實際上,“紅杏出牆”並非出自於葉紹翁之手,他第一次被寫到詩文,是在晚唐詩人吳融的《中途見杏花》一詩中,本意非常唯美意境優雅:

    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內人也融於正獨愁。長得來看猶有恨,可堪逢處難以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遊。更憶帝鄉幹萬樹,澹煙籠日暗賽越。

    一枝淡紅的杏花露出牆頭,而牆內的非機動車正傷春寂寥。

    這枝杏花的模樣彷彿跟我一樣傷春寂寥,人們哪兒禁吃得消相遇你在春去匆匆忙忙難相留的季節?

    天色已晚,靜寂的山林中黃鸝鳥最開始歸家,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獨自一人綻開,卻沒有蜂飛蝶舞。

    此刻我更懷戀北京長安的幹萬株桃濃杏淡,可淺淺的夜幕早已籠罩著住了落日的輝煌,全部賽越一片暗淡。

    之後有關“紅杏出牆”詩,金劉豫的《杏》:

    竹塢別人瀕溪流,數枝紅杏出疎籬。門口山色帶煙重,幽鳥一聲春日遲。

    陸游也寫過一首《立刻作》詩:

    平橋小陌雨初収,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栁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

    這寫全是紅杏花在春季開的充沛,幸福,即便在院牆內都是遮蓋不了這代表著春天氣息的杏花。

    “紅杏出牆”,寓意妻子有外遇這層含意,最開始的出自,將會是宋朝得話本《西山一窟鬼》。在其中形容女人有"如捻青梅窺少俊,似騎紅杏出牆頭"。這一話本說的是裴少俊和李幹金不管不顧禮教的戀情風流韻事。

    元朝知名劇作家白樸依據這話本,還寫出知名雜劇《牆頭馬上》。來到元朝之後,"紅杏出牆"的用法就更加顯著起來。例如"恰便似一枝紅杏出牆頭,不可以折下手,空教人風吹雨打替花羞"。

    來到近現代,"紅杏出牆"的用法就固定不動了出來。鴛鴦蝴蝶派的劉若雲,還寫了名作《紅杏出牆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上就要讀碩士研究生了,不知道要不要轉成博士,有什麼好的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