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旅天水
-
2 # 一亮
魯迅筆下的閏土,是一個健康、活潑、勇敢的孩子,這孩子不僅和我們所有的孩子一樣聰明可愛,還富有表現力,這從他給“我”講故事的情節就能體現出來。如果放到現在,少年閏土絕對是所有父母眼中的希望,而且肯定前途無量。然而,在當時的剝削階級的殘酷壓迫和封建禮教的毒害下,若干年之後,當“我”再與閏土相見時,昔日活力四射的孩子,已經變得神情木納,少言寡語,活的戰戰兢兢,卑躬屈膝。對於閏土的變化,當時人們的解釋是,他的活潑開朗是因為小時候不懂事,而長大後的卑躬屈膝反而是因為長大了懂事了。所謂懂事,懂的是什麼事呢?正是封建禮教的等級觀念和自己底層的社會地位。魯迅寫閏土的故事,讓大家看到一個活潑開朗、聰明勇敢的孩子是如何變成一個麻木、自卑的中年人的,極為震撼人心,從而揭露了封建禮教和剝削階級對底層農民的殘害,魯迅希望透過赤裸裸的現實,喚醒人們的覺醒。
-
3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閏土)
少年不知愁,今冬明又秋。
未覺寒夜苦,望星輝光流。
時移春夏轉,闊別歲月休。
悽悽無所語,見人怕回頭。
2019年12月中旬於郴州北城。
-
4 # 蘇小妮
閏土是魯迅小說《故鄉》中的人物,簡單來說,我們不能認為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作者其實是透過眼下見到的中年閏土的形象,向讀者描述並回憶少年閏土的形象。
小說中的“我”回老家搬家,以後估計再也不會回來了,家裡的東西待有處理,母親說我少年時的夥伴閏土要來看“我”(閏土是“我”家長工的兒子),母親也準備把家裡的一些不用的東西處理給閏土,這時候我見到的中年閏土是一個神情麻木、寡言少語的中年人,見了“我”喊“老爺”,母親和“我”都說還是按年少時候的稱呼,喊名字,但是閏土堅決不肯,在他眼裡面,迅哥兒就是老爺,而他已經活成了那個被奴役習慣了的奴才。
雖然少年時候的閏土在作者的筆下是那麼生動有趣,他跟“我”講看瓜刺猹,在雪地裡面告訴我如何捕鳥,看跳魚兒,那時候的閏土簡直是給少年的迅哥帶來了一股清流,讓他見識了人生中從來沒有見過的事情,可是,當歲月流轉時光變遷,閏土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閏土,生活已經把他磨得成了如今變了樣的中年人。
作者在這篇文章裡面想描述的是封建的思想對閏土這樣一位農民在思想上的容奴役,這種奴役最後導致了中年閏土後來的麻木,寡言,唯唯諾諾,作者對這樣的形象大約是痛恨的,也是心疼的,可是痛恨和心疼,終究解決不了閏土的問題,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像閏土這樣的人又何止一個?有的千千萬萬的閏土一樣的農民,就這樣以低卑的姿勢活著,再也不復從前的樣子。
-
5 # 水中之萍1
閏土是魯迅先生《故鄉》的主人公,少年時的閏土,是一個活潑可愛,無憂無慮的鄉下孩子,他與我,雖然有點主僕關係,但孩子不會計較那麼多,沒有那種界限分明的地位等級,只是年齡相當的玩伴。
對於城裡長大的我,並不熟悉鄉下人的生活,能有那麼一個玩伴,當然是快樂而高興的。但我們從文章的描述中,那海邊瓜地刺猹的少年,以及雪地捉鳥,都並非實景,僅僅只是作者頭腦中的一個畫面而已。因為我與閏土的相處實在是有限,不過是少年時代的某個印象而已,不過是閏土講述的自己生活的日常,他們並沒有真正在夜晚的海邊去刺猹,也沒有在下雪的日子裡捉鳥。
但少年閏土的形象透過那些描述,已經是躍然紙上,純潔的友誼,可以帶給人美好的回憶。而年長的人,重返故鄉,本來就帶有某種黯淡的心景,覺得故鄉並無進步,而且是感到悲涼。但少時的玩伴,是故鄉僅有的溫馨的回憶,誰會想到,隔了那麼許多年不見,早已經是物是人非。
那個可愛的少年,先前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從前紅活圓實的手,如今是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而且那聲老爺的招呼,讓人打了一個寒噤……歡喜和淒涼,於是衝撞著我的心靈,哪裡還有記憶中快樂的影子。一個鄉下人辛苦而麻木的形象,只能讓人覺得生活的不易。
世事無常,很多的美好,只能留存於記憶的深處。
-
6 # 玄林齋隨筆
閏土是魯迅小說名篇《故鄉》的主人公(曾是魯迅的童年好友),《故鄉》一文原本收入小說集《吶喊》,也是各地中小學語文教材高頻次入選文章。
要分析閏土這一人物形象,首先得從閏土的出身及與魯迅關係談起。根據《故鄉》一文的交待,閏土是魯迅家一個僱傭工人的兒子,而魯迅是富家少爺,這是二人身份巨大差別。閏土出身當時社會底層的貧農之家,但小時候也享受到濃濃父母之愛,曾有過快樂的童年。這從《故鄉》一文,對閏土名字的來歷(閏月出生,五行缺土,故叫閏土)、外貌描寫(脖子上戴著銀圈,這銀圈乃是父母忌憚少年閏土多病多災,從寺廟求取而來)、閏土年幼時曾幹過各種趣事、與身為富貴之家少爺的魯迅有過珍貴的友誼等描寫中,可以感受到。
其次,要講講閏成年以後的變化,閏土成年之後,由於思想落後,生孩子過多導致負擔沉重;加之黑暗險惡的舊社會多災多難(天災、戰亂、匪亂、貪官汙吏壓榨),使得家庭生活雪上加霜,閏土以犧牲健康為代價晝夜勞作依然難以溫飽。以致於年僅40歲左右的閏土已然老態隆鍾,思想麻木,對未來茫然。
其三,分析閏土人物形象要分階段論,少年閏土是一個飽受父母疼愛,天真活潑、精明能幹的鄉村少年,曾是少年魯迅欽佩和懷念的人,兩人友誼保持在魯迅美好的記憶中。而中年閏土則是一個思想落後,對於黑暗現實無力抗爭(從再次見面時稱呼魯迅為老爺,可看出其對封建文化糟粕的預設)、深受壓迫的底層勞動者。
魯迅借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形象之鉅變,既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追憶。更是表達對舊社會黑惡勢力和封建文化糟粕,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摧殘的批判。
回覆列表
閏土這個人,因為魯迅的一篇選入教材的散文《故鄉》而變得家喻戶曉。
本來,我們知道文學作品都是虛構的。散文這種文體,雖然是文學作品中最講究真實的。但我們也知道,文學作品中的真實,包括“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兩部分。散文所要追求的,是“藝術真實”,而不是“生活真實”。因此,文學作品中的閏土,和真實生活中的閏土,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一、《故鄉》中的閏土。
《故鄉》中的閏土,魯迅描寫了他的兩種形象。一種是少年時期的閏土。少年時期的閏土是一種Sunny少年的形象,他在月下手拿鋼叉,守護瓜田的模樣,俊朗而健美,充分體現了少年人的那種青春和朝氣。
他和魯迅雖然地位懸殊,但是,他心底純淨,沒有藩籬,和魯迅保持著一種純淨的沒有障礙的交流。魯迅也在《故鄉》中,對少年閏土給予了高度的讚揚。
不過,中年閏土卻成了另外一副形象。生活的重壓,讓他受盡折磨,讓他苦不堪言。但是,他對這種苦難的生活竟然毫無怨言,而只是默默地承受,從來沒想過反抗。他和魯迅的關係,也從純淨的兄弟關係,變成了尷尬的主僕關係。最為關鍵的是,他對這種“主僕關係”竟然還完全接受。
魯迅在《故鄉》裡,揭示並批評了中年閏土,表達了他對當時的華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哀和憂慮。閏土也成為了魯迅解剖華人靈魂的一個生動的形象。
二、歷史上真實的閏土。
歷史上真實的閏土,和魯迅散文《故鄉》中描寫的閏土,情況是差不多的。閏土原名章運水。《故鄉》中閏土“五行缺土”,章運水“五行缺水”,不過是換了一種說法而已。在紹興當地,“閏”和“運”同音。最關鍵的是,“閏”字一般只用在曆法中。因此,魯迅用作閏土之名,顯得更有內涵。
章運水的父親叫章福慶(還有一種說法叫章復清),他是魯迅家裡的“忙月”,也就是忙的時候,去幫助魯迅家裡打工的。這一點和《故鄉》裡也是差不多的。那時候,章福慶還有一門竹匠的手藝,而且海邊還有一塊沙地。雖然當“忙月”,但也勉強能夠維持生計,這也就是章運水生長的環境。
當章福慶到魯迅家打工的時候,章運水也會跟著他。他比魯迅大兩三歲,他可能沒有《故鄉》裡寫的那樣Sunny俊朗,但依然是個活潑而憨厚的孩子。給魯迅講了很多鄉村的趣事,他的鄉村生活經驗,對在城中長大的魯迅,確實有極大的吸引力。而且,那時候他和魯迅完全沒有主僕的感覺,兩人真的是兩小無猜,無話不談。
魯迅和章運水的交往,一直延續了魯迅去日本留學。
不過很快,章福慶就去世了,章家的生活重擔,就全挑在章運水一個人身上。在長久的生活重壓下,章運水完全成了一個標標準準的農民。章運水的那一片沙地,根本就不夠維持章家的生活,他不得不去租種地主家的土地。到1934年大旱時,章運水為了活下去,連那一小片貧瘠的沙地也賣了,這樣,他就完全成為了沒有任何土地的僱農。需要完全租種地主的土地,完全成了長工。不過已經不是魯迅家的長工了。當然了,那時候魯迅也去世了。
章運水五十多歲的時候,背上長了一個惡瘡,沒錢醫治。沒過幾年就去世了。按照章運水孫子章貴的回憶,章運水死的時候是57歲。
三、閏土的後人。
章運水有5個兒子。老大叫章啟生。章啟生還是魯迅筆下水生的原型。其實,不只是章啟生,章運水的母親,還是魯迅筆下長媽媽的原型。當然了,魯迅從解剖國民靈魂的角度出發,其文學作品的中的水生和長媽媽,與現實生活中肯定是不太一樣的。現實生活中,章運水的後人與周家的後人一直有聯絡。周作人也多次在他的作品中,提到章運水的家人及後人。
章啟生的兒子名叫章貴,也就是章運水的孫子。他後來還當了魯迅紀念館的副館長。據說魯迅的兒子周海嬰每次回紹興,都要去見一見章貴。可以說,這也算是魯迅和閏土的不解情緣,一直延續到了後人身上。
(參考資料:《魯迅的農民朋友章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