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噼裡啪啦嘞
-
2 # 蔡小松001
歷史書上講的這種床那榻榻米,都是有錢人才用的起的。廣大的農民朋友還是睡得土炕,上面鋪點稻草,條件好的有條傳了幾代的柳絮被子蓋身。條件不好的直接有塊爛布蓋身就不錯了。
冬冷夏熱,朋友們我們真是趕上了好時代,不用為晚上睡覺發愁。古代貧窮之家是沒有驅蚊香的,池塘邊採幾根蒲蠟杆點上就不錯了。蚊子那是熟客,根本沒有蚊帳去趕走它。
-
3 # 小豬世界觀
很早中國就有了床,不過,由於地域和年代的不同,古人睡的床也是不一樣的。
遠古時期,一般都是木床,為了防止猛獸攻擊,住的房子也會用木頭搭一個高架,房子建在上面。目的就是,睡的地方遠離地面。
後來,有了土房之後,床也跟著用土壘成,也就是土炕,這個相信很多人都睡過。
有的地方石頭豐富,他們會用石床,美觀漂亮,而且冬暖夏涼。
隨著時代發展,古人對床要求越來越高。床做的跟小屋子一樣,雕刻精美,只留人能進去的大小,並且掛上簾子。做的這麼封閉,估計也是為了睡的更好。
-
4 # 開熱買
對於北方人來說,雖然是冬天,但是因為室內有暖氣,所以也是溫暖如春的,在家裡面待著一點都不會感覺到寒冷。但是對於南方的人們來說,沒有暖氣,冬天可能會顯得寒冷而漫長。 尤其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一旦進入了被窩之後,就再也不敢出來了,裡面和外面簡直就是兩個世界。這時候有些人就想到,雖然現在很冷,但是還好我們有比較厚實的棉被,所以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是比較溫暖的,但是對於古代人們來說,他們怎麼抵禦冬日夜間的寒冷呢? 其實古代人們也是非常有智慧的,肯定是不會讓自己白白在夜裡挨凍的,所以也是會想各種各樣的辦法來禦寒。在棉花進入中原地區之前,人們並沒有特別合適的材料來製作保暖效能良好的被子。 如果是有錢人的話,他們會找各種能夠保暖的材料,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鴨絨了。可能這種東西我們現在都拿來做羽絨服,但是古代人拿來做被子,保暖效能一定是沒得說。但是我們也都知道,一隻鴨子就那麼大,能夠拿來做被子的絨也就那麼一點點,如果是做一床被子的話,所需要的量也是非常大的了。所以一般的人家,基本上是不會使用這種材料來做被子的。 對於很普通的人家來說,拿來填充被子最常見的東西就是稻草了。我們也可能在電視劇裡面看過,古代也有很多人用稻草來搭床鋪,這就證明著稻草也是有一定的保暖效能的,但是這東西的隔熱效能,和棉花以及鴨絨肯定是沒有辦法比的,所以也就僅僅能夠起到一絲絲的禦寒作用,想要整夜的溫暖,還是比較困難的。 如果被子不能夠很好的保暖的話,為了禦寒,人們就需要其他的方式。最常見的就是生火了,所以人家裡都會有專門的火盆一類的生火裝置,在裡面放上發熱的木炭或者是木柴一類的東西,能夠在晚上起到燃燒產熱的作用。 再加上一般人的屋子也並不是特別的大,或者說相比較現在的房屋而言,是小很多的,所以如果是靠生火取暖的話,還是比較容易的。
-
5 # 明離子
人們常說,是人都離不開吃、喝、拉、撒,其實還有睡,也就是說,只要是人或者動物,都得睡覺。
現代的華人睡床,那麼古代人睡在哪裡呢?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關於“睡”的歷史。
華人應該是最早就睡在床上的民族,因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關於床的記載就出現在商代的文獻上。
關於床的發明,又能追溯到上古時期,據說是由嘗百草的神農發明的。
當時的生產力低下,人們只能在地上鋪上乾草和獸皮,就直接睡在上面,但地上的昆蟲時不時的爬了上來,人們不堪其擾。
後來,就有人發明了編制技術,人們將有味道的草編制城草蓆,覆蓋在乾草獸皮上,大大緩解了蚊蟲叮咬。
後來人們發現,如果將睡覺的地方加高,效果會更好,於是最早的床便應運而生。
最早的關於床的記載出現在商代,其形為“爿”,事實上,在古代,“爿”和“床”是通用的文字。
床繼續隨著歷史的程序演變,慢慢兼顧了多種功能,古人在床上可以放置案几,在上面寫作、讀書甚至吃飯,到了晚上,便在上面睡覺,沒錯,有點像今天的東北大炕。
床在最早的時候還有接待賓客的作用,床的一種“榻”,便是專門用來接待貴賓只用,比如那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便是取自於此。
但到了唐朝,桌子和椅子得到了很好的推廣,於是用來接待客人不必再搬出榻來,一個椅子就足夠用了,所以床的作用也就越來越單純,成了專門睡覺的地方。
中國古代的床可不像現在,大部分都是架子結構,三面圍欄,只有正面可以出入,用料多也就給了匠人們雕樑畫棟的機會,現存的古代木床,很多都是不可多得的木雕珍品。
-
6 # 庭下靈
古代生活條件差,和現在當然不能比,但是也分窮苦人家和富裕人家。
窮苦人家自然是住茅屋,睡覺應該是有塊木板,上面鋪一些麻布之類的,還有些更貧窮的直接在茅草上睡覺也是可能的。
有錢的人家那就有講究了,在瓦房裡住是肯定的,床有很多,架子床,羅漢床,床上鋪的是軟面料做成的被子和褥子,皇家那肯定是絲綢做的,電視劇裡那些有錢人和當官的住的小床,有個床簾可以遮擋,基本就是那樣的。
你也可以去故宮,或者一些留下來的大院去看看,那裡是實物證明,最有說服力。
-
7 # 嘟嘟6569
中國古代的臥具可分為四種,分別是榻、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
一、床
東漢之前,由於還沒有椅子、凳子,所以床的用處有兩個:坐、臥。
二、榻
西漢後期,出現了榻。榻,大多無圍,所以又叫四面床。它在當時專指坐具。
三、羅漢床
羅漢床,指左右和後面裝有圍欄但不帶床架的一種床。羅漢床有大小之分,大的可坐臥,如同現在的沙發。
四、架子床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四角安立柱,床頂部安蓋,稱作“承塵”,床的三面裝有圍欄。
五、拔步床
拔步床造型奇特,它像一間獨立的小屋子,它需要邁上一步才能上到床上,所以叫拔步床。
以上所說的床中,架子床、拔步床是臥具,供人睡眠時用;而榻、羅漢床除了供睡眠時用還有坐的功能。
回覆列表
中國古代臥具分為四種,它們是榻、羅漢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床的使用歷史很早,傳說上古時代的神農氏發明了床。三國時期是中國低矮傢俱的形成期,人們多以席地坐臥為主,戰國到東漢之前沒有椅凳,這時的“床”包括兩個含義,既是坐具,又是臥具。
西漢後期,出現了“榻”這個名稱,榻大多無圍,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稱呼。它在當時專指坐具,但在後來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種搬運方便,可提供臨時休息的傢俱大量使用。
羅漢床是指左右和後面裝有圍欄但不帶床架的一種床。圍欄多用小木做榫攢接而成,也有用三塊整板做成,羅漢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羅漢床可供坐臥,它的作用就像我們現在的沙發。古人一般都把它陳設於廳堂待客,中間放置一幾,兩邊鋪設坐墊,典雅氣派,形態莊重,是廳堂中十分講究的傢俱。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頂部安蓋,稱做“承塵”,床的三面裝有圍欄,多用小料拼插成幾何紋樣,也有的在正面多加兩根立柱,我們稱為六柱架子床。也有在正面多加兩根立柱,兩邊各安方形欄板一塊,名曰“門圍子”。正中是上床的門戶。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塊拼成四合如意,中加十字,組成大面積的欞子板。中間留出橢圓形的月洞門。二面圍欄及上橫楣板也用同樣方法做成。床屜用棕繩和藤皮編結成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龍等紋飾。也有單用棕屜的,做法是在大邊裡沿起槽打眼,把棕繩盡頭用竹楔鑲入眼裡,然後再用木條蓋住邊槽。這種床屜使用起來比較舒適。架子床是明清兩代很流行的一種床。
除此之外中國還有一種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間獨立的小屋子,我們稱它為拔步床。顧名思義,“拔步”就是要邁上一步才能到達的床,從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製平臺上,床前設淺廊,長出床沿三四尺,廊子的兩側可放置一些小型傢俱和雜物。此床多在南方使用,四面掛帳,既防蚊蠅,又可方便主人起居。
圍子床
中國古代傢俱中臥具形式有四種,即榻、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後兩種只作為臥具,供睡眠之用;而前兩種除睡眠外,還兼有坐之功能。我們知道,漢朝以前華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圍繞睡臥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臥周圍。久而久之,形成了華人待客的等級觀。清朝以前,甚至民國初年,華人待客的最高級別一直在床或上炕上。榻和羅漢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臥,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韓熙載夜宴圖》以來,通覽歷朝歷代的繪畫作品,頻頻可以見到古人以榻或羅漢床為中心待客的場面。明代以降,特別是在清代,這種禮儀已成定式。因此羅漢床由樸素向華麗發展,逐步強調身身的裝飾,三屏風式羅漢床即為一例。此應酬原為美國的中國古典傢俱博物館所藏,三屏風式,攢框裝入七塊黑白大理石,正面圍子略高一些,此床清式特點已明顯,但仍保留了明式的基本特徵。譬如圍子,正面圍子雖裝入三塊大理石,可仍採用通長平式,有別於清式中間高兩頭矮的裝飾風格,而且正面圍子僅略高於兩側的圍子,這在明式羅漢術中很普遍。而清式羅漢床,往往正面呈現山家形圍子,兩側也常用臺階形式,形成一定落差。這要求正面圍,尤其中間一塊要高,才能使圍子幾經落差不至於太矮。清代羅漢床,五屏風式、七屏風式漸多,甚至九屏風式也有出現,這就迫使正面圍子加高,高到令人難堪的局面。按這種思路,羅漢床圍子越矮,年代就越古.
圍子床比羅漢床的長、寬尺寸要大一些,其他並無異樣。它即可以作為廳堂的坐具,又可以供睡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