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慧眼覺教育

    這種情況在很多鄉鎮學校常見,對很多經濟條件比較弱的家庭確實是有很大壓力的。這種情況肯定不好。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

    第一,老師資源分配不均,很多好的老師不願意去鄉鎮中學。

    第二,鄉鎮老師因為學生資源不好,對教好學生沒有信心,因而不積極主動進行教學改革。

    第三,現在子女都是一個或兩個,每個家庭經濟條件相對提高,很多家長進城務工,擔心子女沒有人管教,因而讓很多學生隨從進城上學。

    第四,家長攀比心強,大家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大家都有壓力,別人進城了,自己的孩子沒有去,所以想辦法把自己的孩子也遷到城裡學校了。

  • 2 # 徂徠山下老張

    鄉鎮學校師生流失嚴重我覺得是件好事,從這一件事上也反映出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比較快,城鎮化水平比較高了。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很多農村勞動力來到城市打工、經商,雖說在城市基本上是從事著比較髒累苦的工作,但是憑藉著農村人那種不怕吃苦、不怕髒累、不惜汗水的勤勞作風,經過打拼,在城市買房居住,然後也把孩子一塊帶在身邊,開始在城市上學,也算給孩子創造了一個比較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農村孩子隨著有能力的父母來到城市就讀,農村學校的學生自熱而然的就減少了,老師也就留不住了。這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或者說是體現!

  • 3 # 老九微聊

    農村鄉鎮學校生源減少,這是普遍現象,其原因有二:一是計生影響。計劃生育導致的生源減少近幾年已趨於穩定,已不是主要原因。二是學生向城市學校流失。這已是近幾年導致鄉鎮學校生源減少的主要原因。

    不知你們那是什麼地區,學校只有一個學生,可能是村小學,村小學的學生有的隨父母進城進入城市學校就讀,有的進入縣城學校就讀,有的進入鎮直學校就讀,這主要是由於教育不均衡造成的。農村生活條件好了,有的家長認為城裡的學校教學條件、教學環境、教學質量要比農村好,所以想方設法讓孩子進入好點的學校學習。雖然近幾年國家大力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力爭教育均衡,但短時間內仍不能改變現狀。

    我所在學校也是鄉鎮學校,十年前初中三個年級學生總數近六百多人,現在三個年級學生總數僅一百多人。在全縣都是如此,鄉村各小學學生數也有大幅減少。造成我地農村學校生源減少的原因,除了上述兩個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地民辦學校很多,從小學到高中都有且規模很大並都辦得紅紅火火,很多農村學生都被搶奪走了。

    這種情況肯定不好,學生適近求遠,各種成本都會增加,不僅加重了農村家庭負擔,而且浪費了農村教育資源,進而造成教育更加不均衡。

  • 4 # 宇宙最好老師

    一: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後果,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很多鄉鎮的居民都搬到了市裡,還有一些人到城市當中打工,不願意回來把孩子也帶到了城市,所以鄉鎮的中小學學生越來越少。

    二:目前中國鄉鎮的中小學老師工資水平較低,很多人不願意到鄉鎮中小學去當老師,教學環境比較差,生活環境也不理想,工資水平還很低,職稱晉級沒有希望。

    三:對於一些有關係的人來說,他們都調入到了市裡學校。不願意在農村鄉鎮幹一輩子。

    四: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教育,因為鄉鎮學校的師資教育水平並不是很好,所以他們都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到市裡去上學,這也導致鄉鎮中學學生流失的比較多。

  • 5 # 教育採擷

    隨著城鎮化發展,進城務工和進城經商的越來越多。有條件的,大部分家庭都在縣城或者市區買房,重要的原因,現在的家庭都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

    現在的孩子都比較少, 二胎政策放開之後,要二胎的人並不多。孩子比較少,家長都願意在孩子教育方面加大投入。 給孩子創造最優秀的教育資源,在城裡買房,為孩子上學提供方便。沒有條件的也盲目跟風,願意在縣城租房讓孩子去城裡上學, 造成農村生源越來越少。 一個學校不超過20人的非常比較普遍,並且留下來的,基本上是智障、殘疾或者特殊家庭的孩子。

    現在國家也非常重視基礎教育建設,建農村寄宿制學校,給學生提供午餐和住宿條件。解決了農村家長在外打工,無人接送和輔導孩子學校的困難。學生免費住宿,生活質量有保障,解決了家長後顧之憂。

    為了能留得住農村教師,使教師能夠長期紮根在農村。省教育廳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發放農村生活補助,滿三十年綠色通道晉升高階。 這些政策的頒佈實施, 緩解了農村留不住教師這一現象。

    今天早上在教師伙房吃飯, 同事的愛人就是在農村教學,住的小區在我們學校對面, 離上班的地方距離有30多里,開車得30分鐘左右。 我對我的同事說,女同志每天開車來回跑,不太方便, 孩子還小需要照顧,不如給領導反映反映,讓你愛人調到咱們學校。 我的同事聽了, 連連搖頭說,在農村多好,一個月還能多得六七百塊錢,學生少工作量輕,現在農村教師都不願到縣直單位上班。

    想想也是這個道理,像教師工資比較低,農村補每月有六七百元,佔的比例還不小,衝著這個補助,大部分農村教師都不願意到縣直學校。 我們看到了農村教育的希望,農村教育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

  • 6 # 跟著江老師學數學

    這個問題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什麼造成的?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有的是一部分農民外出打工,把子女隨身帶著,到外地去讀書了,導致農村生源流失了;有的是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了,父母透過各種途徑把子女送到城裡的學校去讀書了;還有的在城裡買了房子,子女進城讀書了;也有的是受到外面大環境的影響,把子女送到外地或城裡的學校去讀書了。

    總之,導致農村學校生源流失的原因很多,但是,本質的原因是農村的教育資源落後,農村的整體環境落後,導致農村的孩子都想方設法去接受優質教育資源了。

    第二部分:是好是壞?這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農村學生流失這個現象也有兩個方面。

    從孩子的教育的角度來看,這當然是件好事。孩子能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有利於孩子更好的發展。

    曾經,農村的孩子,給人的印象就是過於忠厚老實,甚至是有點“木納”,缺少城市孩子的那種“靈氣”,特別是在現在流行的一些諸如才藝、組織活動等方面,農村的孩子相對來說要比城市的孩子稍稍遜色一些。在升學、就業方面,農村的孩子更是缺少許多機會。現在,農村的經濟條件變好了,一些有眼光的家長能夠把孩子送出去,從讀書到就業,增加了更多的機會,當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這些家庭在經濟條件稍有好轉的情況下就想到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這種意識是一種很大的進步。縱觀歷史,有很多名人、偉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得到發展的。

    從農村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

    人力資源已經是得到各方面認可的一個重要資源,農村的人力資源流出,是對農村發展的一個重大損失。從社會現實來看,那些走出農村的孩子,長大後有幾個人又回到農村、為農村的發展服務的?

    現實的情況是農村學校不僅是留不住學生,同時也是留不住老師。有很多農村學校已經有很多年沒有新的老師引進來了,既有的一些老師還在不停地流失,本來就是不夠優質的農村教育資源硬是越來越少了,這對農村的發展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希望還在,明天會好。

    現在,各方面的遠見之士已經看到了這個問題,定向師範生的培養、大學生村官的引進、振興鄉村計劃的實施都在從不同的角度指向了農村的發展。希望在這些政策的持續引領下,農村的教育逐步走向優質發展的道路。

  • 7 # 攝界PHOTO

    適成鄉鎮學校生源流失,根據當下的現實分析,大概有以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都覺得鄉鎮的師資水平比不上縣城或城裡的師資,加上教育上的一些硬體措施等,導致本來該在鄉鎮就讀的生源選擇縣城的學校,即使是費用高一些也願意。

    這樣的現狀在當下的鄉鎮,特別的普遍!拿我們鄉鎮來說,有些家長放棄務農務工都要選擇將孩子送往縣城來就讀,用他們的話來說,他們覺得自己是輸在沒有文化的基礎上,孩子就是他們的希望,所以,寧可自己苦,也要送孩子到他們認為教學質量好,師資豐富的學校去就讀。

    (2)在沿海一帶務工的群體也帶走了一大部分的生源。雖然也有一部門的務工子女作為留守兒童存在,但是有點能力的家庭也會拼了命的將自己的孩送往縣城上學。這也是導致鄉鎮生源減少的一個原因所在。

    在外務工的群體,他們都是將孩子帶在身邊,從小學開始就讓他們在異地上學,這樣的情況,無論在哪個鄉鎮,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為了能讓孩子在外求學,讓他們做什麼都無怨無悔,這些原本就應該在戶籍所在地的鄉鎮求學,正因為他們父母的關係,幾年的小學教育,都是沒有在本鄉鎮求學,這樣無形中減少了大部門的生源。

    (3)適齡兒童數量逐年減少。這樣的情況,會直接影響到生源。當然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只是影響到鄉鎮的生源問題,適齡兒童入學,在城市都是按片區來安排適齡兒童入學的(幼兒園的除外,進民辦學校的除外)。

    在城裡入學,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按區域來安排適齡孩子入學的目的在一些程度上,其實是在為鄉鎮截留了些生源!但是,孩子有選擇受教育的權利,父母讓自己的孩子在哪裡就學,這在現實中是沒有什麼規定的。這也是鄉鎮生源流失的一個主要原因所在。

    其實,無論是鄉鎮學校也好,縣城甚至省城也罷,如果一所學校,沒有真正的認識到教育意義所在,生源流失,也是在必然之中的。(完)

  • 8 # 靈寶太極劉瑞清

    城市化的必然結果。但是,不能因此就撤了此學校。往往這個學生離開這個學校後,很有可能就會失學。不只是錢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國國君如何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