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歲解讀
-
2 # 派大星影視啊
8歲那年,父親總愛在晚飯過後,將我架在脖子上,和我母親一同去離家六七公里的昌江廣場。那時候家裡不富裕,為了省錢,父親和母親總是走路來回,從不打出租車。
在我的記憶裡,我總是在還沒到目的地,就趴在父親的肩膀上睡著了,而當到了以後,父親就會輕輕的呼喚我的名字,把我叫醒。
熙熙攘攘的人群裡飄來一股肉香,我興奮地擠過去,父母笑著跟在後面。
戴著花帽擼著絡腮鬍子的維族大叔,用不標準的普通話喊著“新鮮的羊肉串!小朋友來一串!”腰上掛的彎刀明晃晃好像一把彎月。
車上橫著一頭羊,裸露的鮮肉還冒著熱氣,烤架上一串串肥碩的羊肉裹著香料,炭火混著油煙迎著白雪飛揚。
“你倆一人一串!”爸爸低頭笑眯眯迴應兩雙期待的眼睛,“不要貪嘴,小心拉肚子!”媽媽摸摸著我的小腦瓜。
鐵籤串起兩條肉,搖扇勾起一爐火,兩雙眼睛像貓看魚一樣盯著,肉色漸漸變了白,一撮粗鹽一把孜然。一人一串,給爸爸媽媽嚐了鮮,一家人說說笑笑走在燈火通明的昌江廣場。
時隔多年,早已不記得那羊肉串幾分生熟,也不記得那廣場有多大,那些夜晚的歸途,父親雖然略顯疲倦,卻依然平穩的肩膀。
月色下,一起一伏的肩膀,一個熟睡的孩子。
希望父母身體永遠健康~
-
3 # 幸福常常來敲門
蘭州的清真牛肉拉麵,鄭州的牛肉燴麵,北京柳芳附近的羊肉湯,北京人民大學附近的河粉,廈門的海鮮火鍋自助餐,鼓浪嶼的蒸鮑魚,三亞的抱羅粉,上海的蟹黃包子,新疆的羊肉串,等等等等,各地都有吃不完的正宗美食,看不完的自然美景,令人流連忘返,美不勝收。
-
4 # 我是李誠意
總有些記憶無法磨滅,總有些記憶埋藏心底。
豬油拌飯是我記憶裡永遠的懷念。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小時候吃過爸媽弄的豬油拌飯,而我小時候吃的豬油拌飯現在回想毫不誇張的說當的上天下最美味最具黯然銷魂的美食!
小時候家裡窮,基本上一年到頭也吃不到幾次肉類食品,家裡就算有養雞鴨豬之類的都會拿去賣,自己捨不得吃,自家種的青菜吃的最多有冬瓜,四季豆,白菜,羅卜,還有醃鹹菜,菜裡也很少放油。那時候也沒有什麼花生油,橄欖油,芝麻油之類的。只有到家裡殺豬時自家才會剩些肥肉來熬油炒菜,大人熬油時,我就眼巴巴的守在灶臺邊聞著撲鼻而來的香味等著豬油渣出鍋。熬好油後等稍微涼了我會迫不及待抓幾塊豬油渣滿村亂跑。到飯點只要聽到我媽扯著嗓子喊我回家吃飯的聲音,就飛一般的往回跑,我知道會有一碗香噴噴的豬油拌飯在等我。飯基本上都是我爸做的,豬油熬好起鍋後會往裡面放些蔥花,煮好的米飯放入一點醬油再加點蔥油攪拌幾下,一碗噴噴香的豬油拌飯就完成了。不用菜兩大碗下肚還意猶未盡………
長大後,自己也曾經做過幾次豬油拌飯,人還是同樣的人,料也是同樣的料,可是再也不復小時候的味道了。
-
5 # 土豆炸薯條
我記憶中最深刻的美食是我媽媽做的麵疙瘩了,現在想起來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小時候,只要媽媽說,今天晚上給你們吃麵疙瘩了,我跟我弟弟就會開心地手舞足蹈了。雖然說媽媽的手藝不能跟廚師相比,但是她做的麵疙瘩有她獨特的味道。
媽媽首先會切掉小蔥,煎幾個荷包蛋,洗點蔬菜放在邊上備用。
接著媽媽拿點麵粉開始和麵,和好面之後,把面放進一個碗裡,大灶裡面加入水燒開,等水開了之後,就用筷子把碗裡和好的面迅速的片下去,再加點蔬菜煮一會。
最後,準備一個碗,碗里加點豬油(自家熬製的),鹽,味精,醬油等調料,再把麵疙瘩盛到碗裡,加一個荷包蛋,加點蔥花,那個味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這是我小時候吃過的最美味的美食了。
當然,現在每個地方都是大大小小的麵疙瘩店,我也去店裡吃過,但是,都沒有媽媽做的那個味道,我感覺店裡做的調味料太重了。所以,現在每次回老家,我都會要求媽媽做一次麵疙瘩給我吃。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媽媽做的麵疙瘩味道!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謝!
-
6 # 十秒到過橋米線加盟
作為一個南方人,在美食的記憶力,總有一份不可替代的美味,那就是米粉。米粉長得和麵條很像,但是口感卻完全不同,在雲南,米粉也叫作米線,主要的原料就是大米。好吃的米線煮熟後是一種晶瑩剔透的感覺,很Q彈,彈牙但是不粘牙,但在唇齒間咀嚼可以品嚐到大米的香甜。
對於喜歡吃粉的南方人來說,吃粉就得“嗦”,夾起一筷子米線,稍微吹涼,就送到嘴裡,滋溜一口,一口氣吸到嘴裡,塞滿一嘴的米線,腮幫子也微微鼓起來了,吃得很滿足。這份記憶中的美食味道讓很很難忘懷,時常想起來,就要去“嗦”上一碗粉。
從前,吃過橋米線並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一碗好吃的雞湯過橋米線,底湯都是要用大骨和整隻雞一起放到罈子裡熬煮的,這樣煮出來的湯才營養鮮美好喝。而且做這一道過橋米線有很道工序,並不簡單。所以能吃上一次雞湯過橋過橋米線可是很幸福的事情。
不過現在好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現代技術的運用,讓過橋米線也成為了遍佈全國各地的一道美食,走進過橋米線就可以享受到這一份美味。長大後吃過很多家的米線,現在覺得還是這家的過橋米線最落胃了。
-
7 # 豫見我們
有一種美食叫做“涼拌熱豆腐”,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奇怪呢,一般涼拌的東西都是涼的,為啥這個是熱的呢?今天就給大家聊聊這道記憶中的美食。
夏日的傍晚村裡傳來陣陣小販叫賣的聲音“熱蒸饃~”、“熱豆腐~”、“豬頭肉~”各種聲音此起彼伏。大家都會根據自己需要走出家門向小販們走去,炎熱的夏日怎能少的了一碗涼拌熱豆腐。熱豆腐很快就會被哄搶一空,大家會排著隊等著。只見阿姨掀開遮豆腐的布,頓時一陣豆味撲面而來還冒著陣陣熱氣。只見阿姨熟練的在豆腐上劃幾刀,豆腐就變成一塊一塊的然後盛在碗裡,倒入醬料,攪拌一下吃起來簡直美呆了!這道美食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醬汁,除了基本的鹽,生抽,辣椒粉,芝麻醬等調料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東西那就是香椿,把香椿過水後搗碎加入醬汁裡面香椿有一種獨特的香味,吃起來會有種特別的味道,回味無窮。但是,這種熱豆腐也要是那種剛出鍋的新鮮豆腐,吃起來滑嫩嫩的,口感特別好!
現在很少吃到新鮮的熱豆腐了,一般我們在市場買的豆腐都是提前做好的,要想吃到熱豆腐還要自己做,但是做豆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況且香椿也是一種應季食物,一般還吃不到呢,所以就很難再吃到這道食物了。
不知你們有沒有吃過涼拌熱豆腐呢? -
8 # 私房美食川二哥
記憶中讓我最難忘的是一塊“夾心餅乾”。那是我上小學2年級的時候,學校旁邊的小賣部裡面有一種夾心餅乾,當時的價格是“一毛錢”一塊,特別好吃,就算不吃夾心,光吃兩片餅乾,都覺得是美味無窮。
它沒有現在這些餅乾的牛奶味、也沒有香精味,但就是比現在市面上的任何餅乾都好吃,已經十幾二十年沒吃過了,也許再也吃不到了。
很多傳統的東西在被改變、在消失,剩下的只有記憶中的味道。
-
9 # 滿姿滿色
記憶中的美食當屬小時候吃的那些特別的食物,讓人想起來便流口水,那味道、那吃的情景讓人終生難忘!有的現在還可吃到,但味道己沒有當初的滋味兒,有的現在己吃不到了,更會念念不忘!
玉茭子闆闆。小時候,在秋收的時候,農村人便會把還沒成熟的玉米棒子用擦子連皮帶汁擦進盆裡,加入切碎的花椒葉子、鹽,放置在嫩玉米葉子上放籠上蒸熟,拿一片掰著吃,越吃越有味兒:玉米的嫩、花椒葉子的特有清香,人世上少有的美味啊。現在,街上也有賣的,入口澀,味兒也不濃,遠沒有小時候那樣的味道,永遠懷念過去的玉茭子闆闆。姑娘瓜。今天上街看到路邊有賣姑娘瓜的,一下子就想起了小時候那香甜的,記憶中僅有的水果一一一姑娘瓜。拿著站街上吃一口那叫個香啊,而今買來咬下去不僅滿嘴籽兒,而且苦澀,就象老樹上長的發木的沒水分的蘋果。涼拌菜竟然還沒黃瓜好吃,至於泡菜,看過六必居旳泡菜,應該醬姑娘瓜還是當年那個味兒吧?手擀豆麵。很小的時候,家裡來了一位梳著長長辮子的豐滿姑娘,她是鄰村的,大學畢業後留在了青海西寧,和在當地的大姑兒子談戀愛,探親假回來專門來代表親人看望我們。在她的提議下,做手擀豆麵吃,她親自和好面,輕輕地擀好,切的又細又勻,就像現在的掛麵一樣兒,不記的當年有什麼菜,或許是清湯手擀豆麵吧,太好吃了!眼前又晃動著那個身穿紅衣的姑娘,她己是花甲老年了,她後來嫁了誰?她做的手擀豆麵讓我終生難忘,只吃過這麼一次而己!
生命中確實有許多終生難忘的美食,永遠難忘的人……
-
10 # Ai你好陽光843
我現在啊就想吃一碗宜賓燃面,已經想了好幾晚上了。因為懷孕,沒有胃口還總是噁心乾嘔,白天什麼都吃不下去,一到晚上這個點就超級餓,就想吃老家的燃面。此時一邊寫一邊吞口水!
乾的麵條配上點芝麻油,花椒油,辣椒油,醬油拌一下,撒上它的靈魂花生碎跟芽菜,在加點蔥香菜,配上一碗海帶湯!這是我們宜賓人的早餐標配,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卻變成一種奢侈!
因為遠在他鄉,這裡沒有老家的味道。此時此刻甚是想念我的故鄉!
-
11 # 九覓鑑酒鋒哥
小時候特別喜歡吃村裡大娘煎炸的月亮粑,又香又脆,特別粑上敷上的花生米和芝麻特別香,後來大娘老了,做不動了,就再也吃不到這麼美味的月亮粑了。前幾年大娘去世了。
-
12 # 北漂的臭臭媽
小時候父母有時候會外出上班,我就在爺爺奶奶家住這。
爺爺年輕的時候當過兵,很喜歡讓他給我講當兵那會的事情。因為抽菸多不知道是菸灰燙的還是怎麼樣大拇指的指甲蓋是紅色的。
在爺爺家裡最愛吃爺爺給做的炸醬,自己做的從發酵到可以吃的生醬,就是普通的炸醬,用油炒香也可以放個辣椒蒜頭,拿饅頭粘這吃,特別的香,在配上奶奶的玉米麵的粥粥特別的好。
有時候放學回來特別的餓等不及奶奶給炒菜做飯,爺爺就會先給我做個炸醬陪著饅頭,說墊吧墊吧,其實相比較別的菜我更愛爺爺做的炸醬。
長大後自己也會去做炸醬但是味道永遠不是小時候爺爺給做的味道了。
炸醬是我最愛吃的一種美食了,雖然它很普通。而現在再也吃不上爺爺做的炸醬了,永遠吃不上了。
-
13 # 龍晶媳婦兒
說起記憶中的味道,那就又是一場回憶了,記得很小的時候,我祖奶奶還在的時候,很喜歡蒸發糕,我們這裡的叫法,就是玉米麵加少量白麵,然後裡面放上大棗。記得每次蒸這個我都好期待,一直守在火爐邊,因為剛起鍋的時候的發糕是最好吃的。很軟很香甜。現在想想蠻滿意的畫面感湧上心頭。一個破舊的房間,一個用磚頭砌成的灶臺,一個大蒸鍋,茲茲的冒著熱氣,溼熱的水霧裡夾雜著發糕香甜的味道,最疼愛我的祖奶奶花白的頭髮梳得整整齊齊的齊肩發,帶著鏤空的黑色籠卡。瘦小的身體掩蓋不了她一臉慈祥的笑容。說是美食,更多的是由一種食物聯想到兒時的記憶,簡單,幸福,咬上一口發糕後滿滿的滿足感。
回覆列表
酸棗。
酸棗比紅棗個頭要小,味道酸中帶甜。我們那兒屬於山地丘陵區,有很多的酸棗樹。小時候,每到中秋前後,酸棗成熟的時候,爺爺都會帶著我們一大家的十幾個小孩,每人提個小桶,去溝裡面摘酸棗。爺爺拿個長杆子,在上面敲打,酸棗就會像下雨一樣噼裡啪啦往下掉,我們顧不上砸腦袋,都爭先恐後地蹲在地上撿,別提多歡樂了!
如今,酸棗樹還在,但早已物是人非。爺爺去世後,加上我們也慢慢都長大了,很難再聚到一起,就再也沒有一起去摘酸棗。但每年這個時候我還是會惦記著,一有機會就會拉著爸媽一起去摘,也算是對童年時期那酸酸甜甜味道的一種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