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醫藥行者吳向民

    首先理解什麼是宅行為。人是一種社交動物。但常人又通常害怕在公開場合下演講?其實我們擔心的不是內容,不是怕演得不好,不受歡迎。真正讓我們覺得緊張的原因是:一旦站到了很多人面前演講,就讓一個風險大增,就是不喜歡自己、拒絕自己的人數大增。雖然我們知道公開演講有各種各樣的好處,但作為一個社交動物,我們其實內心裡其實非常恐懼在社交上的成本和損失。現在你明白了,為什麼一句“不跟你玩了”是小朋友的世界裡最嚴厲的懲罰。

    既然人是社交動物,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人願意一個人關在家裡,長期不和人打交道也過得很好呢?宅難道是違反天性嗎?我先來問你一個問題,我們人的大腦,閒下來的時候在幹嘛?你可能會說,閒下來的時候,當然是什麼也不幹啊。其實我們的大腦會把所有的空閒時間利用起來,只幹一件事兒,那就是思考他人和自己的關係。你體會一下,你這會兒什麼事都沒有,坐那裡閒待著。你發現你的大腦在幹嘛?一會兒想想這個人,一會兒想想那個人,一會在這關係裡待一會兒,一會在那個關係裡做做白日夢。這既符合我們的日常經驗,也符合科學家的發現。神經科學家們用一種大腦掃描技術,可以追蹤到不同腦區啟動或關閉的情況。你可以想象一下這個技術,就好像你的大腦是一個可以發光的地球儀,某個腦區開始執行任務的時候,被啟用的神經元變多,那個部分就會亮起來。在儀器上看起來,你的大腦可能是這裡亮一下,那裡亮一下。神經科學家們發現,在你的大腦不做某一項具體的任務的時候,會有一系列腦區變得活躍,亮起來。也就是說,不管你剛才是在做數學題還是在畫畫、開會發言,只要你停下來,進入什麼都不幹的狀態,你大腦中的一個區域就會馬上開啟,自己開始運轉起來。神經科學家們管它叫做“預設網路”,也就是一個會在預設情況下開啟的網路。就像你手機開機之後,不要經過你同意,就會自動啟動的程式。那這個預設網路的作用是啥呢?是社會認知。什麼叫社會認知?就是你對自己、他人以及你和他人關係進行的思考。請注意,一系列實驗發現,不管你原來在執行什麼任務,只要接到休息的命令,這個休息的時間無論是30秒還是2秒,你的大腦都會開啟我們剛才說的這個“預設網路”。換句話說,這不是你主動的選擇,這是完全下意識的。進一步研究還發現,不僅成年人是這樣,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也是這樣。人在什麼都不想的時候,預設就開始想各種人際關係。

    如此想想會明白好幾個現象。 ①第一個現象是,為什麼人的認知能力看起來差距極大,但是生存能力差距沒有那麼大?在傳統社會這個現象看起來更明顯。換句話說,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笨笨的,能力沒有那麼好,但是混得也不差?你聽懂我剛才的那個原理,這筆賬就好算了。認知能力強的人,天天集中精力思考問題;認知能力不那麼強的人,好像天天什麼都沒想。但其實他在想人際關係的事,大家智力活動的底盤其實是差不多的。所以一個人的成就跟勤奮、智商的關係沒我們想的那麼大,人家時間沒閒著。他某個方面的能力,沒準比我們還強一些。 ②還有一個現象,就是為什麼聰明人往往都不好打交道?本事大的人,往往脾氣不好。過去,我們以為,這不過因為他們自負,驕傲,看不起人。但是如果從今天我們講的大腦的這個現象來看,還真不見得是因為什麼性格因素。你想,聰明人,往往善於做目的性很強的思考。比如做數學題,比如實施某項計劃。問題是大腦的頻寬就那麼多、時間就那麼多,幹了這樣,就不能幹那樣。目的性很強的思考多了,那種漫無目的的社會性思考就少了啊。這兩個神經網路,是互相矛盾的。就好像蹺蹺板的兩頭,你開啟我就關閉,一個開啟的程度高,另一個關閉的程度也就高。聰明人做的社會性思考少,人際關係的連線度就低,同理心就差,所以顯得脾氣大。 ③想通了這兩個現象,第三個現象即那個“宅男/女”的現象,也就有了解釋。其實你想,一個整天宅在家裡的人,是什麼都不幹嗎?不是的。按照今天講的理論,一個什麼都不幹的人,會在人際關係裡面想三想四,這是下意識的,他們自己都控制不了的。所以,他們反而會約人吃個飯打個球聊個天什麼的,這樣的人不會宅在家裡呢。宅在家裡的人,上網、看小說、看影片、打遊戲,通常都忙得很。他們的大腦是在用於那個目的性很強的活動。現在很多產業在爭搶的,就是對人的時間份額的佔用。用什麼東西來搶?當然是目的性很強的認知活動。每一款遊戲、每一款軟體,都希望你儘可能利用所有閒暇時間,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分配在目的性特別強的事情上。比如說打遊戲,你的大腦會調動起各個腦區,配合在一起,才能打得好遊戲。那個在無所事事情況下才會自己開啟的預設網路,當然就無機可乘了。所以宅男/女是什麼人?他們不是懶人。是一幫被目的性智力活動佔用了全部大腦頻寬的人,他們恰恰不懶、是一點時間都不肯浪費的人,是沒空想人際關係所以也人際關係能力低下的人。想到這裡,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哈。我們從小就被灌輸一種觀念,要珍稀時間,要把時間安排到各種有用的事情上,這本身沒有錯。但是在現在的商業環境下,每一種商業服務都把自己打扮成非常有用的樣子,佔用我們的一部分時間。它們在我們的腦子裡擠來擠去,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們被迫關閉了那個至關重要的預設網路,和裡面的社會認知功能。最後的結果是:我們追求能力,但到頭來反而是對自己的能力造成了致命的損害。 ④第四個現象: 為什麼創業者群落裡,比如矽谷、特別流行冥想?刨除冥想中的那些神秘主義色彩的活動,你會發現,它其實最核心的作用就是一個,強制性地把大腦清空,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內部,把目的性很強的認知活動暫時關掉一會。這個時候在冥想結束的那一剎那,我們才有可能回到對人際關係想三想四的本來面目,重新回到一個人的正常狀態。 篇幅已太長, 下回再談談抑鬱症——人類的心理感冒。點關注我,有問必答。讓我們一起分享有用醫藥良知。

    參考文獻 美·社會心理學家馬修·利伯曼《社交天性》

  • 2 # 需要幫助的物件

    不能說絕對,但得抑鬱症的可能性非常大。

    人是社會的人,認知隨著社會發展變化,思想在不斷實踐中變得比較務實和成熟;如果長期宅在家裡,思想得不到提高與現實社會脫節,對未來不抱希望,時間長了自己也覺察到,又會產生自卑後悔等負面情緒,積累的多了自我又不會排解,就會得抑鬱症。

  • 3 # 摩健道

    抑鬱症根源應該是腹主動脈神經功能障礙,肛腸肝腎虹吸不足,導致腦供血不足,形成神經障礙,造成精神困擾,提肛可助消除身體腹髒虹吸不間斷,解決氣血和神經動力問題。

  • 4 # 彩虹橋0578

    迄今為止,抑鬱症的病因並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宅男宅女,容易患抑鬱,這也不一定,如果在家看看書呀,喝喝茶呀,做做家務呀,看看電視呀,打打遊戲呀,自己特別開心呀,這就不是呀。

  • 5 # 申正傑

    這個問題無從回答,因為沒有具體的條件。僅僅是宅的話有可能,不過還是看個人狀態,身體包括心裡。抑鬱症是一種狀態,人的意識處於自己的心裡不願出來,這是一種平衡。外人看來不正常,自己卻不以為然。如果長期不與外界交流,人的能量會流向內心,而如果這股能量不能很好的卸掉,人就容易沒有精神,對什麼都沒有興趣。,就容易患抑鬱症。解決方法最好是多運動,讓能量外洩些,從而達到身心新的平衡。這個過程最好有家人朋友陪伴,一步一步走出來。謝謝。

  • 6 # 霖士心理

    我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比較宅,下了班在家看電影、電視劇、刷抖音等,反正就是不外出、不運動,這樣我們都說比較宅。

    但是,這些宅男宅女中會用遊戲、APP等來打發自己的時間,反而是快樂的,那抑鬱症就不會太成立了。但如果長期不出門,不接受Sunny照射,會影響到一定的心情,因為Sunny照射會生成我們的血清素,當你身體中血清素少的時候,就會產生無故嘆氣、多思慮、焦慮的問題發生。

    而人並非是機械化的,也是多元交際的,就是我們俗稱的“社交”,我們透過在生活中感知第三方的資訊,會影響我們個人的情緒起伏。既然是起伏就會有高峰、有低谷,長時間的高峰會精疲力盡,長時間的低谷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情緒。

    正是如此,才會有人告訴我們要心態平和,但很難做到。所以,我才建議大家要學會調節自己,當有焦慮情緒時,要懂得了解自己的焦慮點在哪裡,從而說服自己。

    這就需要大量的心理常識,過多的心理常識可以讓我們對當下的情緒合理化,一旦你能說服自己,就自然而然降低了焦慮、抑鬱的比例。

  • 7 # 西北漢子愛多肉

    題主這個說法我覺得不成立。

    抑鬱症當然有他的病理成因,很專業很高深不懂不亂說。

    但是生活當中很多人之所以患了抑鬱症,與個體的性格、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處事方式還是有很大的關係。

    不見得宅男宅女肯定就會得抑鬱症,也不見得風風火火的職場人士就不會得抑鬱症。那是十幾年前,大姐因為生活壓力、孩子的教育.......各種原因得了嚴重的抑鬱症。剛開始失眠、易怒、焦慮、健忘......後來連續幾天無法睡覺,原地轉圈,身體僵硬,意識不清,情緒暴力,生活不能自理......全家感覺失去了方向,恐懼、絕望的情緒不知不覺開始瀰漫。

    治病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起初經歷了小地方醫院誤診,被介紹到精神病院耽誤治療,幾經周折才到省城專業醫院醫治兩個月,才基本康復。

    透過這次患病治療經歷我的體會是:患者本人和患者親人朋友對戰勝病魔的信心,醫院科學專業的治療方法,親人、親戚、朋友的親情和關愛都是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因素。缺一不可

    需要提醒朋友們的是:有心理壓力過大好多抑鬱症患者都會有自殺傾向。所以患者家裡的繩子、刀具、火柴等可能危害安全的東西要妥善保管,對病人要不離人監護,避免患者過激行為或者悲劇發生。

    透過這次事情我的收穫是:人生在世異常艱辛,風雨坎坷、世事無常。只有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積極地生活態度,也才是減少患抑鬱症或者有效康復的法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的蘇妲己是一個擾亂朝綱的妖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