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郝實潤
-
2 # 胡項城
作為當時出國過留過洋的進步青年,魯迅對家裡的包辦婚姻從內心深處就是極為反感的;對於沒有感情作為基礎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所以魯迅拋棄原配是那個時代的必然;
現在我們都講兩個人在一起要有一樣的價值觀,要有一樣的信仰,類似的文化背景,不然就不會存在婚姻,即使存在婚姻之實,但悲劇是肯定會發生的;
魯迅作為那個時代的文化學者,現代白話文的先行者,首先從骨子了對舊時代的糟粕就是摒棄的,所以他不會在婚姻上做妥協,即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魯迅也不會屈服和講究,毛主席說過魯迅有最硬的骨頭,可以看出魯迅的性格,而且魯迅有一句很著名的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些都可以看出魯迅對舊時代的態度,魯迅不願意和朱安結婚,可能不是因為朱安的外表,我想更深層的內在的東西。
-
3 # 秦皖瓊
✍一、魯迅是反封建的革命家。對封建禮教更是恨之入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他怎麼可能接受?
✍二、他們之間本來就沒有感情,怎麼談得上“無情地拋棄”?用他的話說“是母親送給自己的禮物”。
✍三、評價過去的人和事,一定要歷史地看問題,不要以今斷古,也不可依古論今,否則,沒有意義。
-
4 # 小陳的日子
朱安作為魯迅的原配,卻慘遭拋棄,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魯迅與朱安缺乏感情基礎,且與許廣平產生了愛情。眾所周知,朱安是魯迅母親為兒子挑選的妻子,並非是魯迅自己所中意的人。1906年,當時還在日本留學的魯迅,突然接到母親生病的電報,於是速速回到老家,可誰知這是母親的“計謀”,目的是逼迫魯迅與朱安成親。魯迅回國後,遇到了學生許廣平,彼此產生愛慕,於是共墜愛河。所以,在真愛和包辦婚姻之間,魯迅只好拋棄朱安。
其次,魯迅是五四新文化思潮的旗幟性人物,誓與封建舊思想決裂。在全國廣泛開展的新文化運動中,魯迅是人們的精神教父,是家喻戶曉的思想領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那個時代的KOL。但是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魯迅與朱安的婚姻關係是封建包辦婚姻,這與魯迅所倡導的新文化思潮自相矛盾,所以,為了將新文化運動進行到底,魯迅與朱安的決裂似乎是歷史的必然。
最後,魯迅與朱安文化差異巨大,根本無法在精神上產生共鳴。在婚姻關係這一點上,自古就有“門當戶對”的說法,這不僅僅是從雙方物質層面來考量,更要從二者之間的精神文化去匹配。在當時,魯迅留洋日本,學成歸國,乃是一個有思想、有文化、有審美的新時代文藝青年。相反,朱安確實大字不識一個,一輩子居住在鄉下,是一個愚昧、缺乏思想的傳統女性,二者在一起,完全沒有精神上的志同道合,甚至聊天都聊不到一塊,所以朱安肯定不符合魯迅的擇偶要求。
綜上所述,魯迅拋棄原配朱安,既不是魯迅無情,也不是朱安不好,而是他們都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時期,不能片面的予以解讀。
-
5 # 三野行動美食探索
咱說實話,不復制網上的,第一,年齡!第二,知識層面!第三,興趣愛好,第四,沒有感情基礎!簡單明瞭!回答完畢,給個贊吧!
-
6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仗才欺人)
人有一雙貪色眼,跟在自己能力邊。
沒點本事會認命,得些才氣敢上臉。(天)
——(偽,為人是君子乎?做事是旗手乎?)
偽者偽也真偽人,時常秉著老爺尊。
不進不化食從古,終究害人不還身。
——)在朱安的這件事上,他是食古的,他是虛偽的,他也不是什麼旗手,他是舊時侯的師爺。
-
7 # 張亮遠550
同學們,如果人人都學魯迅,說中國這不好你不好,說中國文字是垃圾堆,自己道德標準低的跟渣男一樣,要求別人高大上,自己漢奸賣國賊,同學們你們認為可以嗎。
-
8 # 小毅小E
魯迅作為文學鬥士,非常討厭封建社會那一套,包括包辦婚姻,但同時他又是一個孝順的人,對於母親的包辦婚姻,他又無法拒絕,因此連累了一個可憐的女人--他的原配夫人朱安。
朱安是典型的封建社會女子,出生於1878年。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從小就被培養成會縫補、會做飯的巧姑娘,但是文化程度卻不高,5歲就被纏足。雖然識字不多,但她懂得禮儀,性格溫和、待人厚道,她的品質非常符合中國老太太的擇媳標準,所以魯迅的母親非常喜歡朱安,決定娶來給魯迅當媳婦。
1900年魯迅被母親騙回家完婚,可是結婚後魯迅並沒有和朱安圓房,自己住進了書房,結完婚第三天魯迅就去了日本。作為舊時代的女人,朱安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她淚流不止,但又不知所措,受過封建社會洗禮的她,雖然和魯迅沒有夫妻之實,她依然做著媳婦該做的一切,操持家務、孝順婆婆,默默的等待著丈夫能回心轉意。
但是魯迅卻不認這個媳婦,他多次對朋友說: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負有一種瞻仰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朱安稱魯迅為大先生,後來她得知大先生在外面有了朱廣平,這讓朱安很絕望,她認為自己就算想蝸牛一樣慢慢的爬,大先生總有喜歡自己的那一天,現在沒有機會了。
許廣平懷孕後,朱安默默的做起了保姆,善良的朱安認為,大先生的兒子也是她的兒子,等她百年之後,她的兒子自然會給自己端茶倒水、養老送終。她將許廣平看做姐妹,視孩子入己出。
魯迅去世後,朱安和老太太住在一起,生活費由許廣平和周作人負擔,後來老太太也去世了,她拒絕了周作人的錢,因為她知道丈夫大先生和二先生不和。由於社會動盪,物價漲的很快,朱安的生活很苦。作為魯迅的原配夫人,她的處境也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許多人要為她捐款,但都被她拒絕了。
後來生活實在沒辦法繼續下去了,朱安決定出售魯迅的藏書,這遭到了許廣平和魯迅生前好友的關注,紛紛出面阻止,勸她要好好儲存魯迅的遺物。面對眾人的勸阻,朱安非常罕見的發了火,她說:你們總說魯迅的遺物,要儲存,要儲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儲存儲存我呀。多麼讓人心疼的一句話,這句話道出了朱安淒涼的一生。
1947年朱安去世,身邊沒有一個人,臨終前她說死後希望葬在大先生之旁,她想念大先生。她在這個世上生活了69年,經歷了41年有名無實的婚姻,沒有丈夫的陪伴,孤獨的生活了近半個世紀,一生無愛無性。
-
9 # 使用者川姐姐
魯迅並沒有拋棄原配朱安。
所謂“拋棄”是指對某個物件或某個人得到和佔有後,丟棄、捨棄不要了。
魯迅沒有佔有原配朱安,而是尊重她,和她保持夫妻的名份,讓她和母親共同生活,就不存在拋棄。
朱安是魯迅的原配妻子,這一點勿容置疑,但她是魯迅母親送給魯迅的“禮物”,魯迅沒有接受,他原封未動的送還給了母親。
魯迅是個孝子,他拗不過母親,遵照母親的意願和朱安結了婚,拜了堂,但並沒有同房,而是住在書房。並且結婚後的第三天就去了日本。
這點就比和他同時代的,那些“仁人志士”們高尚和厚道。他們嘴上高喊反對封建包辦婚姻,行動上又和包辦來的妻子同床、生孩子。最後又嫌棄、拋棄,死活要離婚。
魯迅是孝子,也妥協過,想要接受朱安,他讓她讀書、放足,做新女性。但朱安不願意。
我一直在想,假如朱安遵照魯迅的意願,讀書放足,不做小腳女人,跟上魯迅的腳步。她和魯迅也許能做真正的的夫妻。朱安如果能走出來,做一個新時代的女性,她和魯迅也許能生孩子,相夫教子,做一個真正的女人,有一個幸福的家。而不是成為魯迅的“遺物”、“文物”。
魯迅也很尊重朱安,也徵求過她的意見,願不願意離婚?願不願意回孃家生活?但朱安都不願意。
朱安是個很守舊的女性,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更不可能離婚。但她沒有意思識到,想要魯迅接受她,就要改變自己,做一個魯迅喜歡的新時代的女性。
她只一味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以封建思想認可的方式侍候公婆、丈夫,唯唯諾諾的乞盼著有一天魯迅能正眼看她,回心轉意接受她,與她做真正的夫妻。
也有人說:魯迅是嫌朱安長得醜,才不願意在一起。
看朱安的像片,是不怎麼樣,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如果朱安聽從魯迅的話,掙脫封建枷鎖走出去,做一個新時代的女性,她一定會變得堅強自信、充滿朝氣和靈氣,樣貌也自然會變得更好看。
她長期甘願生活在封閉的大家庭裡,思想禁錮、低眉順目、小心翼翼、唯唯諾諾地沒有自我,總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這樣的女人怎能美得起來。?
說到底,魯迅是不喜歡她舊式女人的樣子、氣質以及思想,致始致終都沒有接受她。
魯迅本身就是新文化運動的先軀者、倡導者,怎麼可能喜歡朱安這樣封建守舊,並且不願意改變的女子呢?
魯迅從沒有接受和佔有過原配朱安,又何來拋棄一說?
朱安的悲劇大多是她自己造就的!
你跟不上一個男人的步伐,無法做到和他一致,但致少要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懂得他內心的真正需求。
你讓一個男人獨自站在荒涼而空寂的婚姻中,僅僅滿足他吃好喝好的原始本能。他怎麼能抑制住自己的內心和情感的蠢蠢欲動?從而去尋求慰籍呢!
回覆列表
不是無情拋棄原配,而是倆人本質上志不同,道不合,難以生活在一起。魯迅的原配朱安,是家裡的包辦婚姻,她本人沒有文化。而魯迅呢,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還是偉大的思想家。對於自已的人生,魯迅始終有著自已獨特的思想。他原本是去日本學醫,後來看了一場電影,感到國民如果沒有清醒的思想覺悟,既使體格再健壯也是無益的。於是走上了文學道路。他要喚醒人們的覺悟。他一生為了拯救民眾的思想和精神,吶喊了一生,奮鬥了一生。這樣的一個戰士,在個人感情上,必定需要一個志同道合的伴侶,而朱安沒有文化,倆人沒有共同語言,沒有共同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