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唐雜貨鋪
-
2 # 謝金澎
雖然境遇如此,但是韓信渴望成為兵家高手的理想一直矢志不移,他窮到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卻天天出門都揹著一把寶劍,其實他背的哪裡是劍?他揹負的是一懷的激情和理想,成為指揮百萬雄兵的將軍夢。
但是一般凡夫俗子又哪裡能夠理解他的鴻晧之志?一個目不識丁的屠夫與他路遇,就嘲諷並挑釁他:你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破落書生,也敢學人背劍?有種過來刺老子一劍,要沒種就從我胯下鑽過去。
韓信自然是不屑於理會這種村野匹夫的無聊之舉的,但是屠夫卻糾纏著不讓他離開,無奈之下,韓信只好在眾人的嘲笑聲中從屠夫的胯下鑽過。其實韓信鑽的不是褲襠,而是自己矢志不渝的理想,如果他不忍一時胯下之辱,就得拔劍刺人,倘若他揹負上人命官司,殺人償命,豈不是埋沒了滿腹經綸和一懷抱負?所以,韓信的軍事天才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在項羽軍中學的,而是源於自己從小寒窗苦讀和發憤圖強。要說他的實戰經驗,確實跟他在項羽軍中當兵時有些關係,因為那個時候他才有機會耳濡目染、結合兵法知識觀摩戰爭,從中去印證和領悟其中的變化和精妙之處。
-
3 # 大明668
古人和我們不一樣,貴族是世代相傳,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傳秘訣,比如司馬,就是掌握軍隊的,所以對於排兵佈陣就有一套,韓信應該是沒落的貴族,但是他一定是傳承了家族的兵法,哪裡有無師自通的?他們家族肯定是有用兵之法,英雄平時沒有機會,天下大亂他就發現機會來了,所以就投軍,先跟隨項梁,沒有機會,項梁死後,就跟隨項羽,結果呢?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所以才投奔劉邦,劉邦拜他為大將軍,讓他帶領千軍萬馬,才有了後來的韓大將軍,破陳,平趙,滅代,吞齊,十面埋伏項羽,在垓下之戰擊敗項羽,名留青史。時尚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就算是人才和英雄也要有明主用才行,韓信常有,高皇帝不常有
-
4 # 西府趙王爺
其實韓信天才式的軍事才能,並不是一朝一夕所成就。
即使他再天才,也需要時間去累積知識,去學習兵法,去實踐經驗,沒有誰天生就是軍事家。即使是霍去病這樣的年輕戰神,也有著衛青這樣的舅舅提攜教導。
所以,韓信的軍事才能,應該是一個不斷積累進步的過程。
首先,天賦,這一點與生俱來,咱們暫且不論。此時的韓信就好比一塊璞玉,還需要雕琢!
在投奔項羽之前,韓信是應該受過一些教育的,他雖然家境貧窮,連老媽的喪葬費都拿不出來。但他出身應該並不低,比如他看不起那些跟隨劉邦一起出來的沛縣老鄉,還有投靠項梁時還帶著寶劍,說明他可能是個沒落貴族後裔,小時候受過一些教育。
這相當於打基礎!
而在項羽軍中,雖然沒有受到重用,但是那段經歷絕對受益匪淺。比如他當過郎中,也就是警衛員秘書之類的,雖然不是大官,但可以接近項梁,期間無疑可以學到一些兵法理論知識。
你知道天才嘛,往往就是一點就通,韓信在項羽軍中呆了三年多,這收穫肯定不小。當時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只不過項羽年輕氣盛,剛愎自用,不予採納。
所以,不受重用的韓信,改換門庭,投奔劉邦,不過,還是沒能得到重用。
當然後來,韓信就遇到他的伯樂蕭何了!最終高臺拜將,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垓下,名聞海內,威震天下!
成為“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稍微“兵仙”!
總之,天才還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才能成就那百分之一的天分,如果他沒有花費汗水在總結前人經驗,用心思考上,只是一個人尋思就成了將軍,那我是不相信的。
他在項羽麾下服役了三年多,這段時間裡,他經歷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戰爭,包括那場著名的鉅鹿之戰。毫無疑問,這一段時期對韓信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這時一個學習和實踐的時期。
,
-
5 # SYWER
謝謝邀請!題主這個問題是帶有誘導性的,是讓人在韓信是天才的框架下討論問題!對不起我從來就不認為韓信是什麼軍事天才!先看看韓信有名的三個經典戰例:第一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不就是聲東擊西嗎!是春秋時期的孫臏首創的,被後人玩的爛了大街。第二個戰例是“背水一戰”,先看看這個戰例設定的條件:1,背靠大河,把渡河的船隻全部沉了,然後向高地發起衝擊。2,己方的人數處於絕對劣勢,己方只有幾千或三萬不到,而對方有二十萬人馬。3,第三個條件真他媽的狗血!己方是老弱病殘,而對方是久經沙場的精兵強將。看完這三個設定條件你還會相信本故事的真實性???你無路可退,那對方就有路可退?要知道你不是來與對方進行足球比賽的,你是來殺人的!退一萬步說就是足球比賽教練的戰術再好也必須透過每個球員的嫻熟的技術才能貫徹落實下去!就那殘兵敗將在冷兵器時代也能打敗二十萬精兵強將?誰要相信該故事的真實性就等於別人把你賣了還替人數錢!這明顯是韓的後代胡編亂造的一個匪夷所思的神話故事!第三個戰例是“十面埋伏”,這個戰例真沒有什麼好歌頌的,當時項羽的軍隊已是強弩之末,而韓的軍隊有六十萬之眾!即使這樣也要裝神弄鬼,什麼叫做“十面埋伏”?不就是包圍殲滅嗎?透過以上戰例可以看出韓信沒有任何過人之處!!!他像孫武、戚繼光那樣給後人流下光輝著作嗎?也沒有!大家看一看韓信是軍事天才嗎???
-
6 # 陳志明先生
韓信的軍事才能,應該是與他的天賦和勤學是分不開的。
更重要的是後來的經驗積累,使他的指揮能力更進了一層樓。
-
7 # 祥子談歷史
說到軍神韓信,曾被譽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併成功著有兵法三篇,深受後人敬仰。
這時,可能許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其父母早亡,自小孤苦伶仃,文武之能又是從何而得?
一、兵書戰策習自先父
歷史多有記載,韓信自小父母雙亡,靠釣魚換取錢糧維持生計,屢遭左鄰右舍的歧視與羞辱。當時,河邊有一位洗衣老婦見其可憐,便時常接濟於他。
期間,由於韓信時常腰懸寶劍,又自視甚高,言行異於常人。街上一屠夫見之,嗤之以鼻,當眾上前挑釁,羞辱其雖人高馬大,卻無甚膽色,還一天的心比天高。當屠夫出言道:你個膽小鬼,若不敢用劍刺我,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
韓信略一權衡,便俯身從其胯下爬了過去,這就是後世聞名的歷史經典“胯下之辱”。
但是,這一過程中,有一點可能與真實的真相有點出入,那就是韓信自小孤苦無依。
其實不然,據廣西部分韋氏族譜記錄,韓信父親全名為韓臣顏(有待考證),曾為戰國時間南韓的貴族公子,南韓被秦軍攻破後,同妻子逃亡至蘇省淮陰縣一帶。其熟知兵法和擊劍,自小便親授韓信擊劍之藝與軍略之能。
公元前214,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韓信之父不幸被徵調徭役,最後不知所終,十有八九應當死於役期。那時,韓信已有十六歲,在古代也算是個大人。但是,為何後世歷史要講其自小孤苦呢?難道是想烘托其成長與發展的輝煌之路。
所以,對於這一點,祥子是比較認可的。要不然,難道天下有不學自通的神人嗎,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了。
也因此,韓信才會經常腰懸寶劍,堅定理想志向,寧願忍受胯下之辱,也不願妄動刀劍毀掉自己的理想前程。
二、基層軍旅磨礪出的軍事幹才
公元前209年,當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農民起義爆發,推翻秦王朝暴政的序幕也正在全國徐徐拉開。此時,二十三歲的韓信,深感自己的機會即將來臨,遂隻身投奔起義頭領項梁,從此留在軍人,成為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
第二年(公元前208年),項梁戰死後,韓信又歸屬在了項羽麾下,僅充任炊事兵與守門官之職。期間,項羽的作戰風格均為武力強推,而韓卻能思慮出諸多的計謀,以最少的傷亡實現最大的戰果,並多次向項羽建議,均不併採納。這對於胸懷壯志的韓信而言,又熟識軍略的韓信來說,這樣的職位根本無法發揮出自己的軍事才能,也根本沒有前途可言。
為此,又是二年後(公元前206年),當漢王劉邦進入巴蜀時,韓信抓住機會,毅然逃離項羽的楚營,投奔到了漢王劉邦麾下。雖然,經夏侯嬰推薦,韓信被任命為治粟都尉,但依然難以一展人生抱負。無奈之下,韓信又再次出逃,打算令覓明主。
這時,曾與韓信有過深入交流的蕭何外出公辦歸來,聽聞韓信已經出逃,來不及向劉邦言明,便連夜帶人前去追趕韓信。雖然,這一過程被劉邦誤會成蕭何離他而去。
這也是後來有名的典故“蕭何月下追韓信”。
當蕭何追韓信歸來後,劉邦才在蕭何的極力舉薦下,重視起了韓信,並最終齋戒登壇拜其為大將軍,統帥全軍。
之所以,韓信之後能有出色的軍略才能,與其基層軍中的磨礪是分不開的,更與劉邦的重用是分不開的。
三、重用實踐造就的軍事大能
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透過四年基層軍隊的磨礪,韓信接任大將軍後,理念與實際的結合也就更加的得心應手,從而能在實戰中靈活運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夏陽偷渡、臨晉設疑、背水為營、木罌渡軍、拔幟易幟、十面埋伏、沈沙決水、四面楚歌、傳檄而定、半渡而擊等等謀略,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終為劉邦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了西漢帝國的開國功臣,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同時,也成就了“韓信用兵多多益善”的千年典故。
對此,大家怎麼看?
回覆列表
才能肯定是早就有了,但是怎麼說呢,有才能的不只是韓信一個,這就好像踢足球,有能力的球員很多但是你得能上場才行,否則坐板凳時間長了再有才能也廢了,所有某種程度上來說韓信的才能是到了劉邦那裡才顯現出來的,因為如果指揮十個人,韓信不一定比其他人優秀,但是指揮數萬人韓信就會鶴立雞群,指揮幾十萬人估計同時代也就只有他可以做到如臂使指,所以說才能和平臺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