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德行天下崔

    蘇洵北宋文學家,字明允,四川眉山人,與兒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與世,世稱“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主要作品有《雲興于山》,《有驥在野》,《有觸者犢》《朝日載升》《我客至止》《歐陽永叔白兔》《憶山送人》《顏書》,《答二任》等。

    其子蘇軾,與蘇轍均是文學家,蘇軾還是書畫家,美食家,還有一女蘇小妹人稱才女,兒女都有才,其父肯定不簡單,所以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

  • 2 # 鄔斯大人

    蘇洵,其才其名雖不及其子,但能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確是實力所至。

    在回答作者的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對唐宋八大家做一個簡單的瞭解。

    唐宋八大家,即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這八位文壇領袖人物之中,韓、柳是唐朝中期的文學家,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人物,歐陽修及三蘇則是宋代古文運動的代表,王安石和曾鞏則是宋代臨川文學的代表。

    唐宋八大家的說法最早可追溯到明初時期的朱右的《八先生文集》,後又經其他人補充,就出現了今天這種說法。作為各自時代文壇上的代表,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是突出的,也是不容否定的,而他們之中,成就最高的莫過於蘇軾。

    古文運動改革的核心主張是“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相比於散文的靈活、自由,駢文的約束較多,其過分追求形式,適於寫景而不適宜說理。

    在這八人之中,蘇洵的知名度似乎最低,對於今人而言,一提起八大家,恐怕沒有人會首先想到蘇洵,而且絕對有可能將他遺忘。

    蘇洵可以成為唐宋八大家,自然與他的文學成就和貢獻分不開,而他也是八人中唯一一個未考中進士的人。蘇洵的文學作品主要分為三類,即議論文、散文、詩詞,其中以散文和議論文為主,散文成就最高,詩詞作品不多。

    蘇洵議論文的關注重點在政治和軍事方面,這在他的《權書》和《衡論》中都有所體現,而他也確實提出了一些富有成效且很有針對性的改革建議。蘇洵論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六國論》,大家中學都學過這篇古文,相信很多人都有所瞭解。

    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說服力,其最具代表的散文作品是《送石昌言使北引》和《木假山記》,兩篇同屬抒情散文。

    歐陽修曾在《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誌銘》中對其評價道:

    “博辯宏偉 ” ,“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

    由此可見,蘇洵的文學成就確實不低,能得到歐陽修的讚許和肯定,確實厲害。當然他能位列八大家,我想也與他能夠培養出“蘇軾”,“蘇轍”這樣的文學大家密不可分。蘇軾、蘇轍的文學成就離不開他們良好的教育、成長環境,更離不開父親蘇洵的細心教導。

    蘇洵一生,成名較晚,其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十五卷,其名雖不及其他七人,但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確是才華所至,並非名不符實。

    所以,蘇洵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完全是靠自身的文學才能與貢獻鑄就的,毋庸置疑。

  • 3 # 北京清明居吳疾

    蘇洵是北宋時期的文章大家,不但有兩個極為傑出的兒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自己也是文章洞達,古文、雜文十分出色,當時的文壇大家如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梅堯臣、富弼等都非常推崇他,當時的北宋文壇群星璀璨,蔚為大觀,中國文學史上最壯麗的文人群體聯袂接踵,不絕如縷,蘇洵(老蘇)在其中有獨特的地位,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評傳》裡說老蘇的文章裡充滿了老練的洞察力,在當時的古文大家裡獨具一格。唐宋八大家中北宋的五位,有些薪火相傳的感覺,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到宋徽宗大觀年間蘇轍離世,北宋的文學天空終成絕響

  • 4 # 飛天ZY漫雪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四川人,嘉祐初,與其子蘇軾、蘇轍一起赴京師拜見翰林學士歐陽修,大受賞識,因此文名大振,授秘書省校書郎,後任霸州文安縣主薄,與其子並稱,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洵憑什麼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唯一沒考上進士的文學家,憑他的文章造詣高,對後世影響之大,所以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洵的代表作是《管仲倫》,這是一篇對歷史人物,管仲,的功過得失的評價,主題是批評,管仲,臨死前未能向齊桓公薦舉賢能之士以自代,以致死後桓公被豎刁、易牙、開方等小人包圍,使齊國陷入混亂,無法再稱霸諸侯。作者認為,這些後果要由,管仲,來承擔責任,歷史上的,管仲,向來是賢臣典範。蘇洵的《管仲論》更似一篇翻案文章,以他敏銳的眼光,犀利的文筆,揭示了治理國家中重要的一環一一推薦賢人的問題,言之成理,道前人所未道,顯示了蘇洵的遠見卓識。

    還有他你《辨姦論》、《心術》都是很好的文章,這些散文論,運用之妙,論點明確,推論合理,淺近貼切,這些文論無不顯示出,蘇洵,文筆落墨的氣勢與才華,可見他的政論和史論對後世的影響!

  • 5 # 雙魚紅於二月花

    首先說“唐宋八大家”的概念最早提出是明初,後人為了反對“文必秦漢”的概念,編選了唐末宋初對散文創作有影響的八個人。而蘇洵,三字經有言: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雖然蘇洵在歷史上不是很有名(主要是兒子太出名了,蘇軾和蘇澈),但是其所著的《衡論》《權書》等,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6 # 慢談詩詞

    首先“唐宋八大家”之所以是唐宋八大家,一方面是文采過人,一方面是在唐宋古文運動中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兩方面缺一不可。

    唐宋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涉及文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從文學層面講,這場古文運動相當於中國的“文藝復興”唐代古文運動

    從唐中期開始,駢文盛行,辭藻華麗而不實用,針對這種情況,韓愈最先提出“古文”這一概念。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而“古文”,是先秦和漢朝的散文。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於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為相輔相成的運動。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要以文明道。

    韓愈和柳宗元就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主張古文是為了推行古道,復興儒學。

    韓愈說,

    學古道而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題歐陽生哀辭後》。

    所以,他們的古文理論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過韓愈特別強調儒家的仁義和道統,而柳宗元則主張

    以輔時及物為道——《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宋代古文運動

    到了晚唐,古文運動趨於衰落,出現了講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風。唯美主義、形式主義的駢文又成為文壇主流。到宋代中期,以歐陽修為主的文人大家,又掀起了一場詩文革新運動。

    歐陽修主張“文以明道”,從理論和創作兩方面為詩文革新奠定了基礎,確立了方向。同時他還注意挖掘和培養古文高手。曾鞏、王安石、蘇軾兄弟都是他的門生。他們極力推崇韓、柳,一面反對晚唐以來的不良文風;一面強調文道統一,道先於文的觀點,寫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使文章走上了平易暢達、反映現實生活的道路。所以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是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

    唐宋八大家產生

    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為《六先生文集》,因並三蘇為一家,所以實際是“八先生文集”。

    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中,唐宋文章也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開來。

    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之後,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曆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8卷。

    蘇洵是否有才

    而蘇洵作為蘇軾、蘇轍的老爸,擅長於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諡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蘇洵年輕的時候不好讀書,有點不務正業。二十五歲後,開始勤奮讀書,終成大才。三字經在談到勤學時,也曾用了蘇洵的事蹟作為典故: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說服力。藝術風格以雄奇為主,而又善於變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變、迂迴婉轉見長。蘇洵在《上田樞密書》中說過

    詩人之優柔,騷人之清深,孟、韓之溫淳,遷、固之雄剛,孫、吳之簡切

    他的文章語言古樸簡勁、凝鍊雋永;但有時又能鋪陳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動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說》,以風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寫。蘇洵的文章又往往針對現實展開議論,能抓住問題的癥結所在。如《六國論》批評六國賄賂秦國,就一針見血地直指宋朝怯敵退讓的政策。又如研究敵情的《幾策·審敵》對敵我態勢作出了具體分析,也能鞭辟入裡,切中實際。管仲歷來被認為是一代賢相,蘇洵卻在《管仲論》中批評他臨死前沒能識拔和舉薦人才,導致了後來的權臣亂國,因此應該對齊國大亂負責。這是一篇翻案文章,卻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無懈可擊,充分體現了蘇文筆鋒犀利的特點。

    歷史評價曾鞏:“其文言當世之要,頗喜言兵”。“指事析理,引物託喻。”“煩能不亂,肆能不流。”歐陽修:“博辯宏偉”,“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葉夢得:“精深有味,語不徒發,正類其文。” 毛澤東:“看何等淵谷。若大河深溪,雖有勇者,如不善水,無由跳越。此等皆書生欺人之談。”

    所以蘇洵能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方面是因為文采過人,一方面是在古文運動中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兩方面缺一不可。

  • 7 # 簡慵齋主人

    北宋時,蘇洵,到27歲,才真正地認真讀書,帶著二蘇進京參加科考,樹立了榜樣。經過努力與別人的推薦,從而,進入了仕途。其名篇,比如,《六國論》,能成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當然,是其非凡的文學成就。

    老蘇的故事告訴我們,想讀書,什麼時候開始讀?都不為遲。當然,“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神秘四奧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