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些子大法惟一傳人

    現在所有藝術文藝全部市場化了,無論播音主持繪畫文學演藝書畫等等,不要再有靠著文字才能去謀個鐵飯碗。

    文藝範疇的自古以來古今中外都不能當飯吃,這一行必須有一定的天賦,靠後天的學習是不行的。

    莫扎特五歲能做曲,蔣方舟十歲能出書,王勃二十歲寫下滕王閣序,至今無人能出其左右。

    但你總結後就會發現,以以藝術為終生追求的人,都是窮困潦倒,只有極少數生前能靠文藝才能發家致富成名!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李白浪跡天涯!梵高終生只賣出去一幅畫!

    學播音主持的多數成不了央視大腕,成了網路主播,每天老鐵666,學繪畫的多數成為老師和畫匠,批次複製名畫為生,一幅畫就能掙個盒飯錢!學音樂的最終只能流浪歌手和酒吧駐唱!學文學的多數成了千字10快錢的打字民工!練書法的多數連寫個對聯都沒人要。學唱戲的到處走場在生老病死的紀念慶典的草臺班子,臺上王侯將相金枝玉葉,臺下二三個白髮老人,何其淒涼?

    當然也有當代活著的文藝成名發家的。書法幾萬一尺,畫作一幅拍賣上千萬,演員片酬過億,網路小說家唐家三少連年蟬聯作家富豪榜首位!但這都是極少數,萬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在文藝市場化的今天,文學青年除非家裡有礦或是拆二代,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才華橫溢,或者為文學獻身!先找一個能吃飯的工作,然後再去追求理想。高曉松說:生活不知有眼前的苟且,也有詩意和遠方!但你知道高曉松的家庭背景和出身嗎?人家祖孫三代高知,本人清華的,美國綠卡!我們只有眼前生活的苟且!不敢想詩意和遠方!

  • 2 # 廷信步

    當前的文學市場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個人看到的有這個幾個:1.假裝是文學家,信手拈來幾句詩,便感覺自己心懷天下,其後還有一群吹捧的人,讓藝術成了笑話。2.有些許知識與見識的人,這群人偏多數,包括我自己在內,比文盲懂一點,比大師差的遠,喜歡文字藝術,也喜歡隨口拋一兩句,但心底裡還是不敢造次,覺得自己能成大師,但關鍵時候又容易掉鏈子。3.真正的大師,真正的大師永遠懷著一顆學徒的心,他們學富五車,口中說著獻醜,下筆卻毫不猶豫,給人感覺深不可測,而且為人大都十分低調。

  • 3 # 降妖小猴猴

    當前文學市場比較複雜,可以說魚龍混雜。有許多好的因素,也有許多不好的東西。其中這些不好的因素對整個文學市場衝擊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利益的誘惑,有些人在利益的驅使下,為滿足一己私利不顧文學市場的發展,導致損害文化市場。要想在當前文學市場受益首先要學會分辨善惡真偽,然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當前的文學青年正處在魚龍混雜的複雜階段,稍有不慎,便會走入歧途,越陷越深。因此文學青年首要的任務應當是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學會辨別真偽,做文學界的一股清流,以自身的行動去影響周圍的人,只有每個文學青年都做到高素質高水平,才能糾正不良風氣,使環境好,自身才有出路有發展。文學青年的命運何去何從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 4 # 使用者931810731654

    文學,她是一個時代的風潮,作用在於一個人後產生的獨立的情感和思考,或者一個群體發出的共鳴性的反映。文學應該是自下而上的,是從內心到表達的。而文學作品,就是這種思考,情感的載體。當然,這中間,有對過去的傳承,對現實的求索,對未來的展望。一個好的文學作品,就是一部人性和人文的拷問,啟發或昇華。

    所以,先有人的思考,才有作品問世,有了作品,才形成市場。

    本來,我是反對文學市場一說的,本質該是人們對良知作家和作品的追捧,形成熱潮。實際上,人們是在肯定自我價值,因為這些作家,作品,說出了自己心裡話,體現了自己想象中的情感表達。本質是一種自我薰陶。

    但是,現在是沒有這類作品的,所以也沒有形成熱潮的市場。因為人們,都在頂層設計下求同歸一,在所謂正確的氛圍下 過著小心翼翼的生活,所有的思考都冷了,或者思考了不說,所以,現在的文學市場,萬馬齊喑。

  • 5 # 文載道

    不看歷史的文學青年不是好商人!

    這裡所說的歷史和趨勢,就是要理解文學從它的產生、發展直到現在,都沒有脫離大眾主流的喜好。

    文學的起源階段

    文學產生於文字之後,最初的文字只為統治階層的少數人所掌握,那時候好的文學當然要反映這些人的趣味。像《楚辭》中就有許多關於先祖,關於國家命運的憂思。所謂《詩經》中的民間詩歌,很大程度上也是士的階層創作的,“士”是沒有封地的統治階層的後代,所以詩經中除了一些與生活有關的篇章外,還有很多和政治、歷史有關。

    古典文學時期

    四大名著出現的元明清時代,民間說書曲藝的流行,讓古典文學在這一時代得到充分發展。各種拍案驚奇、《三國演義》《水滸傳》很多都被改編成唱本和說書指令碼。《紅樓夢》是一個古典文學高峰,它也已經比較“純文學”,也是看這類家族故事的有閒階層讀物。

    當代文學階段

    純文學成了一個重要概念,儘管對這個概念的外延和內涵從未有過明晰和一致的解釋,但它是與偏重現實性的文學、對應低俗性的地攤文學、對應偏重社會性的文學相對而言的。純文學在八九十年代迎來發展高峰,反映了某些階段,人們對那些“世俗文學”的厭棄。

    歸根結底,從始至終

    文學市場的消費者就是作者的上帝,就像歌手不能天天唱京劇一樣,主導內容會跟隨時代的喜好而遷移。所以當下中國純文學的命運,大家就十分清楚了。如果我們認為純文學對市場還會有什麼不容置疑的作用的話,那就是純文學是市場的一種解毒劑,雖然現在已經成為了小眾市場,未來或許需要政府的扶持。

  • 6 # 西瓜境界

    分二個問題分別回答。

    第一個問題:當前文學市場化好還是不好?

    我的回答:文學走市場化肯定有損於文學的初心,不利於文學的深耕;但是文學不走市場化,文學就可能成為奢侈品,不利於文化的繁榮。

    文學市場化,必須滋生文學的腐敗。一是把文學作為掙錢的工具,就可能喪失文學的社會責任和藝術追求。二是為掙錢,各種偽文學、仿造、抄襲等會泛起,不利於創作。三是商業模式的運作,必須損害文學批評。四、文學的市場化,使文學創作者潛下心搞創作帶來負面影響。以上原因導致如今的文學浮噪,難以形成文學鉅著和大家。所以文學市場化,對文學的自身發展,是一杯毒藥。

    然而,文學不搞市場化,許多窮人就難以堅持創作。文藝就會成為少數人的領域。這對文學的發展和繁榮是不利的。

    權衡以上,文學市場化不利於純文學發展,但有利於大眾普及性推廣。

    第二個問題:當前文學青年的命運怎麼樣?

    答:當前文學青年的命運普遍苦逼。因為

    第一,夢想做文藝青年的人太多了。導致碼字工嚴重低薪。千字50,80元都常見。收入不高還不穩定。純文學青年買不起車房,當然愛情也困難,叫他如今描寫愛情?靠碼字基本屬於玻璃上的蠅,有光明沒前途。當個槍手,算運氣好了。

    第二、成功的文藝青年其實是資本的力量。國內有幾個出名能掙大錢的文學青年,但他們的語文成績可能是掛科的,憑著資本和人脈的力量,他們會變成受追捧文藝新星名星作家等,反過來也證明當前真正的文學青年很苦逼。

    "

  • 7 # wen子哼哼

    文學市場化無可厚非,文學青年更不需要擔憂。為什麼呢?因為早在四百年前,寫《閒情偶寄》的李漁就把文學市場化發揮極致了。他依靠“賣文為生”,不僅養活了一大家,而且“所制詞曲,為本朝(清朝)第一”。

    依託新興市民文化,李漁將明清小說寫出了一個新境界

    明清時期,戲曲藝術極為發達,人們熱愛看戲,戲樓戲班也對劇本有著大量的需求。李漁屢次鄉試落第,深感仕途無望,便瞅準這個機會,“賣賦以糊其口”,成了一位“自由撰稿人”。

    雖然李漁的作品被當時的許多文人所不齒,但在市場上,他的書往往一經問世就被搶購一空,甚至寫到一半就被拿去拍,被當時的戲劇界推為“所制詞曲,為本朝(清朝)第一”。

    他的作品甚至走出了國門,日本學者青木正兒就曾在《中國近世戲曲史》中提道:“德川時代之人,苟言及中國戲曲,無不立舉湖上笠翁者。”

    在中國古代有很多文采斐然的大家,但很少有人真正完全靠著寫作維持生計。李漁可謂是把自由撰稿人做到頂尖兒的代表。

    搞文化產業同樣得心應手

    李漁不僅作品多產,市場火爆,而且還自己搞出版、戲團,文化產業同樣玩得得心應手。

    他金陵建立了一個自己的書屋,名為“芥子園”,自己寫書、自己刻書出版、自己賣書。

    在芥子園書鋪,他不斷精進印刷技術,除了印刷自己的作品,還重新審定編輯了很多名著,如“明代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全傳》、《西遊記》、《金瓶梅》。

    他還根據讀者需求推出一系列插圖本、袖珍本,後來“芥子園”書鋪屢經轉手,但由李漁開創的傳統一直保持著,讓芥子園成為清朝出版業的著名品牌,沿襲二百多年。

    多才多藝的李漁,除了身兼作家、商人、編劇,還是個“導演”。

    李漁的傳奇一生,正處於政權風雨飄搖,但資產階級新興、資本主義萌芽萌發的明朝後期。繁榮的商業和新興市民階層為文學的市場化提供了豐厚的土壤,甚至推動了明清小說的發展。事實證明,有市場的文學,作品生命力有增無減,而且也能達到難以超越的藝術高峰。

    由此可見,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順應時代並非失格,並無不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債權投資利息調整為什麼要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