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樂愛收藏
-
2 # 青言論史
有兩句非常經典的話很適合來解釋這個問題——Sunny之下沒有新鮮事;歷史就是在不斷地重複之中螺旋上升。
我現在所從事的職業,雖然和歷史學基本沒什麼太大聯絡,但是從我識字開始,就一以貫之地堅持對歷史的熱愛。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熱愛也經歷了不同的變遷——
小的時候,讀歷史就是讀故事。那個時候我所讀的歷史書,主要是《上下五千年》這樣的書,系統性不足但是故事性比較強;平時愛看的相關歷史節目,也大多是《百家講壇》之類的,注重於科普講故事型別的。這種讀史讀出來的,更多的是故事,以及和別人吹牛的談資。
等到網際網路的訊息開始爆炸性傳播的時候,我讀歷史就更多地開始依賴電子書和在網路上查詢資料了。這時的學習歷史,就已經開始接觸到了一些歷史發展的規律,但是這種規律是不繫統的,也很難說有什麼哲學思辨的思考。但是在這個時候,掌握的歷史知識就不止故事性的那一點了,逐漸對整個歷史脈絡有了基本瞭解。
而現在,我逐漸適應了去讀歷史原著,比如二十四史之類的文獻。這種讀史的好處,就是避免了資訊在傳遞過程之中的衰減以及別人的加工,自己對史實有了自己的解讀。另外,我對史學家們對歷史之中的哲學思考更加喜歡,同時也對時下以及未來的走勢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
至於對我的人生的幫助和應用,看圖說話。
-
3 # 鴻哥iouyh福小鋪
學歷史可以讓人長智慧,這是毋庸置疑的,畢竟整段時期的所有套路均被分析解剖到無微不至,多則千字,少則百文就能看個通透,很有借鑑的必要。
不管時代如何變化,科技如何進步,工具怎麼發展都離不開一個起源,追溯根源更容易讓我們掌握變化和進度。
更可以說歷史本來就是一部人類的發展史,即便古今都有雷同相似之處,那就是人不變,即便體質和社會性質不同,但古人和今人仍有甩不脫的一個不變,那就是都只有不到百年的壽命,成長道路差不多,面對的問題也很相似。
瞭解掌握歷史可以使人避開過去人曾經的磕磕絆絆,無形當中獲得比古人更多的增益。
我是一位很喜歡閱讀歷史的人,常常研究進行古今比對。
於是乎總結出一個觀念,學習歷史就有如《笑傲江湖》的任我行練的吸星大法,吸取古人的智慧,吸納得越多,功力越強大,相比同年代的人,不知不覺便擁有了上百年,甚至數千年的功力,呵呵。
即便不去讀歷史,多和老人交流,學習他(她)們的人生智慧也是可以吸取蠻多的功力。
美華人也是有這麼一種喜好,在人際交往中,融入人際圈最佳手段就是分享人生閱歷和體會。
每個人的閱歷都是過去,屬於個人的歷史,相互分享除了能增強人際的親密感,更能使得旁人和自已都獲得生命的延伸與括展。
-
4 # 良人執戟2
學習中國歷史肯定對人生有相當大幫助。從小聽《說岳全傳》評書,深為忠勇愛國的岳飛所感動,上課時用毛筆臨岳飛戎裝像,然後覆蓋在感光紙上放置在太Sunny下一會,取下用清水一泡,嶽將軍戎裝像躍然紙上⋯
一個由文人書法家、畫家、不務正業的趙姓宋朝為什麼從960年建立至公元1127年"靖康之恥"為金所滅,歷經九帝共168年,南宋從1127至1279年南宋崖山之戰,宋軍全部戰死,南宋滅亡。
一般來說,兩宋共三百一拾多年,歷史不可謂不久,面對強大的異族,幾個文人騷客皇帝憑什麼擋住敵騎,全靠幾個文臣武將對國家民族的忠心不貳。
令華人刻骨銘心之痛的九.一八事變紀念日即將來臨,對於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面對危境,士兵、市民、學生不約而同地高唱岳飛的《満江紅》,宋朝抵抗異族入侵的領䄂,同樣激勵著六百多年後的中華兒女!
而抗日戰爭局面,與南宋時期抗蒙元侵略抵抗也有相同局面。
比如,南宋的抗金所謂"中興四將"的歷史過程中,不知評委們是如何斷定四將都是抵抗了的堅定派。他們是:有個大名鼎鼎巾幗豪傑梁紅玉為妻的韓世忠、張俊、岳飛、劉光世。作為一名高階將領的劉光世不顧二帝抓走,身為鎮海軍節度使劉延慶的次子,渡江南下投靠"康王"趙構,不戰而逃的劉光世榮升"元帥府五軍都提舉"。貪汙腐敗,守江洲(江西九江)時,金人己過江,他尚在花天酒地,不曉得!又跑到浙江青田,經營水田三萬畝,辦地下錢莊,洗錢、放貸、開夜總會(置歌兒舞女)。
其它三個將領不錯,尤其是岳飛,北伐中原,收復穎昌、蔡州、陳州、鄭州、河南府、汝州等地,金軍慌亂動揺之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議和派張俊等贏了,而劉光世腦殼滑,轉動快,名利雙收,對雙方都曖昧、典型的兩面派,而岳飛就弄慘了,拿給秦檜張浚以"莫須有"罪名下牢,逼供之下,在"供狀"下疾書二遍"天日昭昭"八個字。
抗日戰爭中,面對外侮,兄弟齊心,但是,也有投機取巧,儲存實力,平時打牌吃酒,戰後跳出來打"油麵子"的劉光世之流。
所以,歷史是一面鏡子,當你對世事不清時,歷史的印跡會給你提供思路。
-
5 # 關東俠客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古人也會從歷史經驗中總結興亡規律的,唐太宗李世民親自參加了隋末農民起義,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偉大。他當上皇帝以後開始調整統治政策,他說過:"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載舟水能覆舟。”李世民和他的大臣們開創了一代大唐盛世。讀歷史可以使人胸襟和視野開闊,從歷史上前人智慧中學會應對生活中的坎坎坷坷,學會取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從民族英雄身上懂得什麼是一個人的精神脊樑,激勵自己在逆境中不自卑,不放棄,不服輸,當一切不如意過去之後,慶幸自己的堅仞和執著。腹有詩書氣自華,讀史可以明志,可以戰勝生活中的驚濤逆浪,少玩點遊戲,多讀點書吧,充實自已完善自已的人生。
-
6 # 辰州觀海
【1】
歷史愛好者,尤其是愛好到一定程度的,往往會有種沉重感和虛無感。
說沉重感,是因為幾千年來人類社會的沉浮滄桑都歷歷在目,自己彷彿親歷者一樣,這種感覺,怎麼能說不感到沉重呢?
尤其是來到一些古建築前以及一些歷史遺址前,想起幾千年前的往事,如今,這一切,都成為過往雲煙,一絲一毫痕跡都沒留下,這些,怎能不讓人沉重呢?
而由於瞭解了幾千年歷史滄桑,想想從秦漢到明清,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似乎,強盛的王朝,即便是強盛,也不過幾十年便盛極而衰。
再想想,魏晉隋唐那些名門望族,頓時想起了那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又讓人感到虛無——一切,都如同幻覺,所謂“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2】
而對我來說,歷史讓我感到沉重和虛無的同時,我還有種感覺,彷彿我活了幾千年,彷彿我目睹了這幾千年來,世間的人一茬又一茬。
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有了一種切身感覺。
而與此同時,我的人生經驗,也因為這幾千年來的“外掛”,而顯得豐富強盛了起來。
有誰的經驗,能多於我這幾千年一樣豐富呢?
很多當代的事情,其實在古代,會找到原版。
原版之後,便是無數的翻版。
-
7 # 王萌萌5066
學史使人明智!知古往今來,知興衰轉換
本人非常喜歡歷史,大學時差點去報考了考古專業,報考的院校沒有這個專業才放棄了!非常可惜!
不說世界歷史,單單隻說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有首至今還記得的詩歌可以概括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半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當然,自秦開始的高度王權至上,君主專治兩千多年華夏民族孕育了燦爛的耕種文明以及源遠流長的儒道文化
近現代的開始,伴隨著腥風血雨。1860年英法聯軍用炮火打開了中國這個已經斑斑駁駁,風雨飄搖的大門
當時上學時從課本里看到這張圖片時,瞭解了這段歷史,再聽到學校的升旗儀式裡播放的國歌響起,看到鮮紅的五星紅旗,會想到很多,我們如今的幸福都是建立在有人為我們犧牲,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換來的,來之不易,當珍惜
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也許你可能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不如意,各種牢騷和抱怨,但是想想圓明園的這樣照片,以及這張照片當時所處的四萬萬人民,你會覺得你幸福很多,不用為生命安全擔心,不用面臨未知的明天,即使有困難,也可以靠你的雙手和智慧去解決!
歷史的事情都是過去的,很多人都說應該多瞭解歷史,多學習歷史,但是學習和了解歷史對我們現今的生活究竟有什麼幫助?有哪些例子能說明歷史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
回覆列表
瞭解歷史知識,能夠豐富我們的知識積累,使我們的知識更加淵博,豐富與人交流的談資,在溝通和談判方面使自己能夠把握主動。
瞭解歷史知識,能夠使我們變得更加理性,充滿智慧,有助於我們辯證的看待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瞭解歷史知識有助於提高個人的修養。中國古代儒家思想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一個人修養對個人成功發展具有決定作用。
瞭解歷史知識,有助於愛國主義,革命傳統,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使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擬訂自己的人生目標。所謂“知史名志”就是這個道理。
瞭解歷史知識,有助於我們認清”權謀術”。包括陰陽,虛實,迂直,長短,奇正,進退,韜晦,借力,任勢等。
瞭解歷史知識,有助於提升我們的個人能力。包括鑑別、鑑賞和評價的歷史評價能力。使我們能夠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明辨誰是誰非。
瞭解歷史知識,“以史為鑑”,有助於我們認清正確的道路,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