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自荒野的璞玉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初生的蘆葦青蒼蒼啊,你青春的倩影多鮮靚。我思念的淚水還在淌啊,被那漫長的黑夜熬成了霜!

    那苦苦思戀的心上人啊,我要追隨你身旁。可你總和我捉迷藏啊,遠遠躲在那水中央。

    逆流而上去尋你,道路艱險又漫長:順流而下去尋你,你彷彿就在那水中央!

    初升的蘆葦綠茫茫啊,你青春的神采燃仙光。我思念的淚水還在淌啊,還未被那太陽吞精光。

    那苦苦相戀的心上人啊,我要追隨你身旁。可你總和我捉迷藏啊,遠遠躲在那小洲上!

    逆流而上去尋你,道路坎坷不通暢;順流而下去尋你,你彷彿在那小洲藏!

    初生的蘆葦在瘋長啊,你青春的風采在飛揚。我思戀的淚水還在淌啊,還未被那時間偷精光!

    那苦苦相戀的心上人啊,我要追隨你身旁。可你總和我捉迷藏啊,遠遠躲在那水岸旁。

    逆流而上去尋你,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去尋你,你彷彿在那小洲上!

    (啊!那苦苦相戀的心上人,我多想飛到你心上。可現實和夢境隔一條江啊,恨只恨我沒法長翅膀!現實和夢境隔一條江啊,恨只恨我沒法長翅膀⋯)

  • 2 # 使用者振華

    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 出自《國風·秦風·蒹葭》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全詩三章,每章八句。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現在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寫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 原文如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 3 # 悅龍

    《蒹葭》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密密的水草遮掩了我的視線,

    水霧交融中一抹倩影躍入眼簾。

    我想看清她嬌美的容顏,

    她卻如精靈般浮現在江水之中。

    忽遠忽近,忽左忽右,

    誘惑著我年青的心,

    如小兔般跳躍。

    漫漫長路難阻我青春的腳步,

    柔軟如絲的葦草,

    撩動著我縹緲神移。

    我的心就如涓涓流水,

    追逐著那美麗的身影,

    漂向遠方。

    作的不好,請多多指教!

  • 4 # 楊周彝

    一面要求教翻譯詩經,但提問明顯用詞不當,“鮮美”是食物口感,用在詩經上,明顯不倫不類。按照你的邏輯,鮮美可形容文學作品,那麼“鮮美的紅樓夢”,”鮮美的西廂記”,感覺如何?

  • 5 # 我的小小讀書筆記

    不管如何去翻譯,很難還原《蒹葭》的美。即使翻譯出來也只是讓學生理解《蒹葭》的字面意思,《蒹葭》本身所具有的意蘊美、聲韻美就體現不出來了,你看回答中那些翻譯,你覺得美麼?可能你喊學生看了這些翻譯,他們還不如去看看網路小說。這首詩歌本身意思就比較簡單,對於學生理解其自面意思本就不是問題。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想象一下,在霧氣中一叢叢初生的嫩蘆葦上佈滿晶瑩的霜花,在蘆葦尖上掛著垂垂欲滴的露珠,這樣的意境美不美?作者一開始就寫出這樣的寫,有何目的?可以說是興而比,也可以說是比而興。我個人更傾向於是比而興,詩經中經常用美好的事物比喻佳人,以蘆葦晨霜之美比喻佳人,進而起興引出所要愛慕的女子。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那美好的女子就在我的眼前,怎能不去追求?但他們中間隔著一條河。聯絡後文來看,無論作者怎樣用力去追求,始終無法靠近那一位女子,他與她的距離始終是那一條河的距離。我們細細想一想,《蒹葭》中的這位男子為何始終接近不了這位女子?是船不夠好麼,速度跟不上麼?是道路太艱險,難以靠近麼?都不是,男子始終無法接近的是那一顆心,他只能在心中、在夢中去找尋那一份美,但現實卻無數次捶打這他,一唱三嘆,這份相思之情愈發濃重,所謂“古之寫相思者,未過有《蒹葭》”。

    《蒹葭》所描寫的這一種相思難道不讓我們感動麼?我們最初的那一份悸動與《蒹葭》所描寫的何其相似,為何《詩經》經歷歲月長河的洗禮而魅力不散,因為它所描寫的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真切的感動,這一份感動碰撞著我們的心靈。

    現在很多學生無法欣賞到古文詩詞的美,確實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對於這一個現象,我們無法要求他們做出什麼改變,我們只能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領略古文詩詞的美。抖音上最近很火的戴建業老師的教學方式就很值得參考和學習,他的講課方式生動、詼諧,深深吸引著學生的眼球;再比如葉嘉瑩先生,她講課雖不如戴建業老師詼諧,但她對古詩文的講解之深以及她對古詩文的那一份感情,學生們深深歎服。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探索出屬於自己的一條教學道路呢?

    再多提一句,關於有位問答說《蒹葭》是諷刺之作。雖然《毛詩序》是解讀《詩經》的一本很重要的著作,但是裡面強加附會的東西也不少,我們要辯證地看待這一個問題,該分析的東西要分析出來,不該增加的東西就不要強加附會,這樣不僅不會增加詩歌的意蘊,反而還會破壞這一種美。

    見此問題,偶有感發,不妥之處,望諸君斧正。

    (碼字不易,希望樓主能略看一下。)

  • 6 # 劉楚雲817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繹文]

    水中蘆葦青蒼蒼,

    白色露珠凝為霜。

    有個美麗好姑娘,

    站在河的那一旁。

    逆流而上追尋她,

    道路險阻又漫長。

    逆流而遊追求她,

    好像她在水中央。

    水中蘆葦多茂密,

    白色露珠快消去。

    有個美麗好姑娘,

    站在河邊草地上。

    逆流而上追尋她,

    道路險阻又高峻。

    逆流而遊追求她,

    像在河中沙洲上。

    水中蘆葦多茂盛,

    白色露珠就要盡。

    有個美麗好姑娘,

    站在水邊草地上。

    逆流而上追求她,

    道路險阻又彎曲。

    逆流而遊追求她,

    像在水中沙洲上。

    品讀此詩經

  • 7 # 牛在旅途2014

    蒹葭

    秋日的蘆花一片白茫茫,

    晨露凝結成白色的冰霜。

    我日思夜想的戀人啊,

    你在河岸的哪個方向?

    溯流而上追尋你的蹤跡,

    道路險阻而且漫長。

    順流而下追隨著你的身影,

    你俏然站在水的中央。

    秋日的蘆蕩已經枯萎;

    蘆葦上的露珠晶瑩閃光。

    我苦苦牽掛的戀人啊,

    你佇立在河岸之上。

    沿河向上尋找你的蹤影,

    道路坎坷宛轉向上。

    順著流水追趕著你,

    你默默地站在沙洲旁。

    河畔的蘆葦密密層層,

    清晨的露水浸溼了蘆花。

    我時時思慕的戀人啊,

    你站立在河水旁。

    逆水而上尋找你的身影,

    道路彎彎似九曲迴腸。

    順流而下跟上你的腳步,

    你靜靜佇立在洲渚上。

  • 8 # 榆木齋

    那麼,該怎麼教授《詩經》呢?筆者認為,我們只需要解釋字詞意思,而不是翻譯!

    為什麼?因為漢語詩詞的優美,在於隨著人的閱歷豐富,知識的增多,對詩詞的感受會發生很多變換,而這些,需要在自己人生歷史長河中去體會,這樣才會感到詩詞的博大精深和意境優美。

    比如,您現在給學生講解,是您的理解,而不是學生的理解,過了若干年後,學生再重溫詩詞,就會發現和您的感覺不一樣。這就是每個人的見解和閱歷不同導致。

    因而,希望您在給學生授課的時候,可以解釋,適當翻譯整句,可是要告訴學生,這只是自己的理解和一般的意義,具體裡面蘊含的優美,需要學生自己去體會和揣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下分手後為什麼很多人都走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