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野釣的小陳

      親子繪本閱讀心得體會1

      每每提筆要寫和兒子之間的故事,腦海裡寶寶可愛的樣子就會立刻浮現,我很享受這個過程。去年就分享過和兒子的悅讀時光,今年關於悅讀,我想,我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書箱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對於成年人是這樣,對於孩子也是如此。閱讀能夠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擴大孩子的知識面、提高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人格的薰陶……可以說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將會使孩子一生受益。所以,作為家長,在孩子還不能獨立閱讀的時候,很有必要同孩子一起閱讀,在使孩子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也融洽了親子關係。

      記得寶貝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買了很多大卡,外公給買了唐詩,雖然我覺得這麼小看唐詩太小了,但是我也沒有阻止。意外的寶寶對唐詩特別感興趣,一本厚厚的唐詩300首,每天要我們說給他聽,慢慢的裡面的一些簡單的唐詩他聽著聽著就會背了。在外公外婆那個年代帶孩子和我們理念上還是有差距的,孩子慢慢的大了,他們會說:寶寶,背個哪個哪個唐詩給我聽聽,特別是家裡來人的時候,但孩子不願意了。慢慢的我意識到了這種行為的錯誤,為了讓孩子不對某一型別的書反感,我把唐詩300首收了起來,並制止了家人的這種行為。孩子對於閱讀的興趣應該是源於他自身的喜歡,而不是滿足大人的虛榮心。

      後來我按年齡給寶寶買了睡前半小時,裡面的很多小故事都有一定的寓意,孩子特別喜歡,每晚說的最多的一定是:媽媽,再說一遍,再說一遍吧。當時的我一直在想,為啥這孩子總是聽一個故事一遍又一遍,不能理解。現在我想是不是因為孩子太小了,當時他不能在聽一遍後就理解故事的含義,所以需要一次次的去聽,去想,這是他思考的表現。現在孩子快5歲了,仍然是這樣。讓我驚喜的是兩本厚厚的睡前半小時,透過我們和寶寶的共同學習,裡面的故事他幾乎都能記得,偶爾我們不在家,外公外婆說故事,他還能指出說錯的地方。我想這就是他學習的積累,學習不一定在課堂,在生活中也可以。

      上幼兒園之後,孩子開始接觸繪本,這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因為之前的故事都是我們在說,他在聽。繪本我覺得最大的特點是,讓孩子參與進來。因為繪本中的圖畫部分多數是國內外知名插畫家的作品,孩子在欣賞文字內容的同時,更能身臨其境的融入到故事情節中。他不再是單獨的聽我們說,而是津津有味的去欣賞繪本里面的圖畫,並且試著自己去想裡面的故事。繪本的內容涵蓋了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吃飯、睡覺、洗澡、刷牙、穿衣、問好、交友等,符合孩子當時的理解能力和所處成長階段的經歷。透過繪本,他知道了見到別人要問好、玩滑梯要排隊、要敢於交朋友、每天要刷牙等等,當然他也這樣做了。在生活中出現過不愛刷牙,吃飯慢等小問題,我們也會透過繪本分享的方式,換一種方法讓他主動的去改正。

      伴隨時代的發展,電子產品在每個家庭都比較普及,玩遊戲、看動畫片,這幾乎成為了孩子們的最愛。我家兒子也愛玩賽車,也愛看汪汪隊,看樂迪。但是他幾乎從來沒有主動在家裡說:媽媽我想看動畫片,媽媽我想玩手機。更多時候會說:爸爸,給我講繪本,今年我帶回來的繪本是以前沒有借過的,你快看看呀!可見繪本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要高過動畫片,因為他現在已經養成了每天閱讀的習慣,而這種習慣正是透過最開始對繪本有興趣,透過每天的堅持閱讀而逐漸形成的。

      總之,親子閱讀帶給我們很多驚喜,孩子現在有自己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對於生活中的有些事情也經常能從書上得到一些啟發,親子閱讀也拉近了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我會堅持每晚與孩子的親子閱讀時光,與孩子共同成長!

      親子繪本閱讀心得體會2

      常有人把閱讀寫作“悅讀”,這是在閱讀基礎上更好的詮釋了閱讀所帶來的身心的愉悅。我理解的親子繪本閱讀就是寶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共同閱讀美好的故事,看美好的圖畫。要說心得,我覺得我們收穫的就是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良好的親子關係。俗話說:“給孩子十本書,不如給孩子一本好書;給孩子十本好書,不如教孩子一個好的閱讀方法;給孩子十個好的閱讀方法,不如給孩子一個能陪他一起閱讀的爸爸媽媽”。因為不管書在好,方法再怎麼巧妙,都比不上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所帶來的樂趣,而陪同孩子閱讀也是一種幸福。在和孩子一起坐在沙發上、睡在床上,一起細細瀏覽繪本故事,或者一起討論故事中的情節,那一幕是多麼的溫馨,多麼幸福。

      孩子很小就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從最初的看圖識圖、詩歌、睡前半小時,到現在正式的繪本閱讀,《三隻小豬》、《龜兔賽跑》、《小馬過河》、《一切因為有你》、《小熊不刷牙》……每次和孩子在一起閱讀繪本的時候,孩子都樂此不彼,專心的聽著,而此時也是孩子一天中最安靜的時刻。常常讀到一本好聽的繪本,他都會和我說“媽媽,我要再聽一遍;媽媽,我還要聽一遍;媽媽,我還想聽一遍。”而“再聽一遍,己成為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最大的渴望,讓我非常欣慰的是,孩子正因此不斷的在成長。

      非常感謝學校舉辦的繪本閱讀活動,也非常有幸能去幼兒園為孩子們說故事,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一起互動,看到孩子們津津有味開心的聽著,作為家長的我們,何嘗不欣慰,而最終我會發現,原來我和孩子們在一起成長。

      閱讀,培養了孩子良好的看書習慣;閱讀,讓孩子的開闊眼界,豐富知識;閱讀,更能豐富孩子心靈,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作為家長的我們,在幼兒早期閱讀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不管多忙,我們都要一如既往,堅持做到每天為孩子講故事,哪怕只有半小時,也要和孩子共同進入閱讀時光。別小看這每天半個小時的親子閱讀,它能讓你在無限的想象空間中獲得巨大的樂趣,它能給孩子的一生留下幸福美好的回憶,它將成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筆寶貴的財富。

      親子繪本閱讀心得體會3

      這裡我想用個典型的例子展示具體做法。這個故事的主人公Regina在上畫畫課,老師讓畫叢林,她腦中構思了一幅精巧的畫面,但是它太美了,她遲遲沒有動筆,她的同學們都畫出了一些,而她卻還在構思,老師說時間不多了,她只好開始,但是一落筆就覺得離腦中的畫面太遠,把紙揉成了一團,又去找老師,但是老師說,不能浪費紙張,要是下次畫錯了就要在錯誤的基礎上修改。別的同學這時候都已經完成了,就看著她畫。她先畫出一棵樹,被左邊的同學笑話了,因為和他的一樣,說你怎麼抄襲我的,Regina反駁說沒有,然後繼續花了一頭獅子,又被右邊的同學笑話說抄襲了他的畫,這時候Regina已經沒時間反駁,自顧自畫下去,到最後,她想畫個太陽,可是,卻沒畫圓,同學又開始嘲笑她了,她開始思考,如何在錯誤的基礎上變通,她突然想,可以改成月亮,不好的地方還可以用眼睛和嘴巴修飾。結果這個成了神來之筆,她又想到,叢林可以整個是月光下的,又做了點相應的修改,就完成了。這時,另外兩個同學,都讚歎不已,還一直後悔,他們怎麼沒有想出這樣好的主意。

      讀完這個故事之後,我覺得有兩點主要的問題和我的孩子非常相關,一個是Regina拿到任務以後,沒有立刻動筆,構思好了後,又會遲遲不動筆。再一個就是如何對待錯誤。我先問孩子,為什麼Regina半天不畫呢?孩子說她在想怎麼畫。我又問那她想好了,怎麼還沒畫呢?孩子又翻翻書,說是她覺得自己腦子裡面的太好了擔心自己畫不出來那麼好。我又問,那她為什麼花了一點點就立刻揉了扔掉呢?孩子想想後說,還是因為腦中的構思太美妙。我這時候問她,你寫作文,寫作業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況呢,拖著不寫,是因為覺得腦中的構思太好,所以就不敢落筆嗎?孩子說是啊,還有有的時候是覺得太多了,就拖著不寫。我說那你覺得呢拖著是好辦法嗎?是否越拖越覺得難寫出來,難寫好?孩子說是啊。我對她說,那以後我們要拖著不寫的時候就想想Regina好嗎?構思好了,一定要大膽落筆,拖延只會讓任務顯得更加可怕,再讓他成為變成可怕的攔路虎之前一定要行動,行動打敗拖延。

      之後,我又問孩子,第一次錯誤的時候,Regina怎麼辦的?第二次又是怎麼辦的?而第二次錯誤結果怎麼樣?孩子說在錯誤的基礎上的修改,讓她的畫變得特別美。我就說,所以只要我們想做好一件事,我們很可能就會犯錯誤,但是犯錯誤很糟糕嗎?孩子說不一定啊,Regina的錯誤導致了新奇的創造。我拍手道:是啊,下次犯錯誤的時候我們要提醒自己Regina的故事,錯誤也許會給我們帶來新奇的點子,沒必要生氣後悔!

      其實,這個故事還可以跟孩子談談當遇到同學、朋友的嘲諷時候,可以如何應對,同樣透過問孩子那兩個同學的反應(注意前後的變化),Regina的迴應,可以引導孩子注意,自己的感受更重要,多數時候別人的嘲諷根本不值得理會。

      優秀的繪本,往往和孩子的生活聯絡緊密,所以我們很容易從其中發現(如果多和孩子討論,即使我們沒發現在探討中也會從孩子的反應注意到了),另外,優秀的繪本也總是會提供一兩個辦法,或者引發我們思考,所以本身就是很好的討論素材。記住哦,要討論的越細節越好,家長主要是提問和點撥,一定要讓孩子思考啊!孩子的經歷和思考我們是不能替代的,他沒有體驗就永遠不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 2 # 森六麻麻育兒

    你好,如果想記錄親子繪本閱讀冊可以這樣做:做一個電子版Excel表格,第一欄寫:繪本名稱,第二欄寫出版社,第三欄寫作者,第四欄寫回本的獲獎榮譽。簡單的表格直接打印出來就可以了,獲獎次數多的繪本或者孩子喜歡的繪本都可以在前面做個標記。

  • 3 # 繪本婆婆

    這是我自己給孩子做的繪本相簿,每看完一本繪本,我都會把封面儲存下來,集夠一定的封面,我就去洗出來。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每看完一本書,把封面拍下來,在QQ相簿裡建個資料夾,上傳上去。

    只要堅持就有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邦為什麼最終改變了對儒學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