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口水雜談

    令劉邦對儒生的態度發生改變的,主要有兩個人:陸賈和叔孫通。

    陸賈是楚華人,以客卿的身份為劉邦出謀劃策,追隨劉邦平定天下;後又單槍匹馬前往南越,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南越王向大漢稱臣;諸呂篡權時,陸賈促使陳平與周勃實現“相將和”,為維護漢室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邦奪取天下後,陸賈經常在劉邦面前談論《詩經》、《尚書》等儒家經典。劉邦聽到這些,很不高興,大罵道:“乃公居馬上得之,安事《詩》、《書》!”意思是:你老子的天下是靠騎在馬上南征北戰打出來的,哪裡用得著《詩》、《書》!

    陸賈回答說:“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您可以在馬背上得天下,難道您也可以在馬背上治理天下嗎?)然後,陸賈以商湯、周武的興,吳王夫差、智伯以及秦王朝的亡為例,向劉邦進一步闡述了可以馬上得天下,不可以馬上治天下的道理。

    劉邦聽完之後,心情沉重,面露慚愧之色,對陸賈說:“那就請您嘗試著總結一下秦朝失去天下,我們得到天下,原因究竟在哪裡,以及古代各王朝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所在。”

    於是,陸賈奉旨撰寫歷朝歷代興衰存亡的徵兆和原因,共寫了十二篇。每寫完一篇就上奏給劉邦,劉邦沒有不稱讚的,左右群臣也是一片讚譽之聲。陸賈的這十二篇文章,後來結整合書,稱為《新語》。

    叔孫通的大概情況我們在前文已經提到。劉邦稱帝后,把秦帝國的那套禮儀法度全給廢了。群臣沒了禮儀法度規範,上朝時大呼小叫,有喝酒的、有爭功的,甚至還有大打出手的。總之一句話,當時的大漢朝堂簡直比菜市場還喧鬧、還不如,搞得劉皇帝威嚴掃地,鬱悶不已。

    善於察顏觀色的叔孫通對劉邦的尷尬和鬱悶心知肚明,於是對劉邦說:“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願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

    “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 。”大概意思就是說:儒家思想用來打天下不行,但用來守天下卻是一流。這是叔孫通對儒家思想的深刻認識和精闢見解,很有見地。不過,劉邦對儒家的繁瑣禮儀似乎也有所瞭解,且十分懼怕,所以他千叮嚀萬囑咐叔孫通儘量把禮儀搞簡單一些。

    叔孫通從魯地招聘了三十多名儒生,加上他自己的百來名弟子,沒日沒夜地反覆操練彩排了一個多月,終於在漢七年,即公元前199年形成一套關於朝堂設定、覲見、座次、皇帝出場等方面的禮儀,並於長樂宮建成時正式施行。

    據史料記載,叔孫通等人擬定的朝堂禮儀主要包括: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戍卒衛官,設兵,張旗志。傳曰“趨”。殿下郎中俠陛,陛數百人。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大行設九賓,臚句傳。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戟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

    除此之外,朝堂之上還設有執法者,哪個臣子不按照禮儀行事,馬上就會被執法者驅趕出去。如此一來,自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肅敬”,全都“伏抑首”,老老實實地按尊卑次序向劉邦皇帝敬酒,“無敢喧譁失禮者”。這與以前比菜市場還不堪的朝堂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

    許多年前,當時還是一無所有的劉邦看到秦始皇出巡的威儀,感嘆說:“大丈夫當如是。”現在,劉邦終於體驗到類似於當初秦始皇出巡的威儀,當然十分滿意,說:“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於是封叔孫通為奉常,賜金五百斤;封參與制定禮儀的儒生為郎官。漢九年(前197年),劉邦還任命叔孫通為太子太傅。可見,到這時劉邦對儒生已經一點也不討厭了。

  • 2 # 一葉知秋28456

    公元前195年冬季,已經是漢朝開國的皇帝,劉邦來到孔子的墓地,今山東曲阜。這讓孔墓的看守者特別擔心!為何?

    早在劉邦還未成為皇帝之前,劉邦就特別鄙視儒家學說,他認為儒家是陳腐的,罵儒生為腐儒,甚至更誇張地,把儒生的帽子拿來做尿罐,以此來折辱他們!那這一次來孔子的墓地,會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孔子呢?

    這一次,漢高祖劉邦在孔子的墓地,以最隆重的方式祭奠孔子,獻上太牢的厚禮,這是史料記載中,第一次最高統治者公開祭拜孔子,這一次非同凡響的事件繪製成了一副珍貴的《漢高祀魯》彩繪,存在今天山東省曲阜市孔府文物檔案館。

    所謂太牢禮就是用全牛全豬全羊,是規格非常高的祭祀禮儀,劉邦祀孔開了歷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先河。

    劉邦還專門下詔,諸侯公卿將相,讓他們先謁孔廟,然後再去地方上任。

    劉邦對儒家態度的改變,其實是與一位儒生叫叔孫通有很大的關係。叔孫通在激烈的楚漢戰爭中帶著一百多名弟子投奔劉邦。那時的劉邦正在爭奪天下,自然是重視勇猛的群盜壯士,對叔孫通沒有多少好感!此後有三年多,叔孫通謹小慎微地對待劉邦,沒有給他推薦一位儒生。相反,他向劉邦推薦了不少擅長衝鋒陷陣的糾糾武夫,跟隨他的儒生很不解。這恰是叔孫通的高明之處,他在苦苦等待著機會!

    劉邦是一介布衣起家,當了皇帝后,他身邊的將相多不懂得禮儀,在朝堂上飲酒爭功,粗俗不堪,劉邦對此心煩意亂,卻又無可奈何。叔孫通意識到機會來臨!他告訴劉邦,儒者無法在戰爭中攻城掠地打天下,卻能為天下的長治久安盡力。

    劉邦還遠未認識到儒家的作用,不過,叔孫通要制定朝拜禮儀來規範大臣的言行,在劉邦看來,那無異於雪中送炭!他批准了叔孫通的計劃。禮成那天,場面宏大,秩序井然。劉邦深刻地感受到作為皇帝的尊貴,也感受到了禮儀秩序的重要!從此,劉邦不再把儒生和儒學當做一個擺設!而是逐漸意識到儒學在政治生活中的實用價值,儒學由此在漢朝庭佔據了一席之地,正式登堂入室!

  • 3 # 超超9918

    大哥 你從那一點知道劉邦改變對儒家的看法劉邦一生都是用道 法二家

    司馬遷祖父任太史令 太史公是司馬遷祖先在文立國立了大功 職務是賞功得來的

    對儒家改變看法的是漢武帝 因漢武帝對夏商周秦的統治方式都不認同 經過三次向大學者 儒家當時鄰袖 董仲舒問計 董仲舒還是勸漢武帝用了秦制 即虛洲實縣郡 收回封囯 但東西兩漢都沒有重用儒家 直到千年後隋才重用儒家 結果二世亡國 真正儒家登上歷史大舞臺是唐 黃巢起義後

  • 4 # 朝飛暮卷

    出身於社會底層的劉邦對儒家的態度經歷了鄙視、轉變、重視三重奏。

    鄙視。早年的劉邦對儒學的鄙視表現在對儒生的態度上。史載:“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接其冠,溲溺其中”。把儒生帽子當尿罐子,劉邦對儒學的鄙視已經帶侮辱的程度。又載:“初,沛公引兵到陳留,酈生踵軍門上揭。。。。。使者入通,沛公方洗。。。曰:‘為我謝之,言我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言辭之間透露出:天下正處於金戈鐵馬之亂世,儒生無用也。最後酈食其謊稱自己是“酒徒”方得見劉邦。早年的劉邦對儒學根本不屑一顧。

    轉變。叔孫通牛刀小試,讓劉邦見識到儒學的應用價值。叔孫通曾是侍詔博士。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他先投項氏,後又追隨劉邦。建國之初,劉邦的一幫布衣相將“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面對亂糟糟失範無序的場面,劉邦也產生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叔孫通進言到:“副儒者難於進取,可與守成。臣願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義”。

    之後,經過一年多的演習準備,漢七年,依叔孫通制定的朝儀,劉邦在長樂宮舉行朝會。文臣武將相向分列並按等級依次敬賀,讓劉邦感覺甚是有範,“自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肅敬”。享盡尊榮的劉邦高興的說道:“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自然,叔孫通也受到了重用,被任命為太常,賜金五百斤。

      重視。叔孫通透過朝儀的改變讓劉邦對儒學的看法有了點變化,如果說這種變化是緣於劉邦在形式上看到了儒學的一次實際功用,那麼陸賈則是讓他從治國理政的戰略高度對儒學產生了新的認識。

      史載:“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劉邦不解:“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賈針鋒相對予以反駁:“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昔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向使秦已並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之?”

      陸賈的逆鱗之語可謂是對劉邦的當頭棒喝,“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正觸到了劉邦的神經敏感處,再加上旁徵博引,總結歷史治國理政之得失,讓劉邦不得不考慮國家的長治久安之策,於是劉邦讓陸賈總結歷史經驗,闡述“秦之所以先天下,吾所以得之”的道理。

      陸賈尋經據典,彰顯儒家學說,寫出十二篇奏議,史載:“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這十二篇奏議被劉邦稱為“新語”。顧名思義,就是劉邦從未聽過的新穎的話。從劉邦的反應可以看出劉邦對儒學在治國理政方面有了進一步的認可。

    公元前195年,劉邦“自淮南過魯,以太牢祀孔子”,對孔子表示了極高的禮遇,開啟了帝王祭孔之先河,更重要的是為漢朝後來的尊儒政策奠定了基礎,為後來儒學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套用一句名言,可謂:劉邦的一小步,推動了儒學發展的一大步。

    鑑於漢初國情,與民休息的黃老之學是當時治國之主導思想,但劉邦對儒學態度從鄙視到重視的改變,為後世君主推動儒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5 # 鄒忠偉2

    劉邦為什麼最終改變了對儒家的態度?

    人是會變的,誰都一樣,現代人對科學的態度也是從認識再認識的不斷變化過程!

    劉邦如果對儒家態度的改變,這是因為劉邦身份的改變,責任的改變,需求也就不同了。

    做了皇帝,無論那一代皇帝,一致的共同點就是(長治久安),因此,儒家思想的仁義禮智信構成的社會基楚必然能達到目的。

    懂得改變的帝皇才是開明的帝皇,因為改變是從認識再認識的自然規律,所以,劉邦懂得改變,為漢朝打下了四百年的基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中哪些英雄最適合氣定神閒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