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猛哥厲史

    咱們看看孔子的思想主張和實際行動,就明白孔子的思想對後世的思想文化發展起什麼作用了。

    1.孔子推崇等級尊卑,視勞動人民為小人,造成華人的官本位思想。

    《論語·子路》中,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焉用稼?”

    看到沒,在孔子眼裡,勞動人民就是小人,不用說,按士農工商的排序,經商等其它行業的更不算人,只有當官的人才算君子,才應該是上層社會地位。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的思想,造成中國數千年來官本位文化,不能像民主國家似的,總統在法律上不比平民尊貴,犯了法也得追究。

    2.孔子束縛了蠕教信徒的思想,進了阻礙了中華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論語·季氏》中,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畏天命,君權神授,皇帝再壞,也得忍著;再多不公,也得忍受。對天文地理的研究主要是為皇權找合理性,以至到明清,中國自己的歷法都沒人會編了,靠洋傳教士才能編制出來。更別說上九天攬月了。靠儒家,等到地球毀滅時,華人只能三跪九叩,求神拜佛。儒家提倡的是中庸,強調過猶不及,但科學需要的偏偏是鑽研到底的精神。孔子遇兩小兒辯日,解答不出來,也沒見他去想想天文學。教主如此,信徒們更不願意動腦了!

    畏大人,不敢質疑官僚,只能順從統治階級,使中國實質上是奴隸社會,人人以當上奴才為榮。到了晚清,奴才都不能隨便自稱的了。

    畏聖人,不敢超越聖人所教。幾千年來,蠕家信徒沒一個敢超越孔孟的,宋明理學、吃人禮教,越來越極端,倒是對人性尤其女性的壓迫越來越厲害。連裹小腳都成傳統文化了。

    隨著科學的發展,現代哪個學數學的不敢超越祖沖之?當代的蠕蛆們還是沒一個敢超越孔孟的。其實孔孟就那點東西,又不是高等數學、複變函式,有什麼不能理解的,怎麼就不能超越了?之所以不敢,就是因為被“畏聖人言”束縛了!

    3.孔子提倡的禮是吃人的禮、邪教的禮。

    儒學崇尚繁文縟節,沉迷三跪九叩二十四拜,整天想得是變著花樣討主子歡心,以求得幾根剩骨頭。有了骨頭,就以為得計,更賣力的咬那些不願當奴隸的人民。

    不管什麼宗教,以思想和禮為名殺人都是邪教。孔子誅少正卯,就是以思想罪和文字獄來殺人!從孔子時代起,儒家所克己復的禮就是吃人的,在夾谷之會時,孔子就以不符合禮節腰斬演員。證明孔子不但不仁,而且為了表現自己獲得領導重視,可以隨便殘殺別人。這樣的人就是人渣!

    4.孔子提倡人治,反對法制,以維護統治階級特權。

    春秋時期,上層貴族社會認為刑律越秘密越好,決不能讓華人知道。這樣才有利於貴族隨意處置老百姓,增加專制的恐怖和神秘,這當然是一種古老專制時代的遺蹟。

    鄭國的子產對已有的刑法加以修改,在這個基礎上主持編訂了三種刑法,並將其公諸於世,讓老百姓明白法與非法的界限,知道犯了法會得到什麼樣的處罰,這無疑是進步的法制理念,當然也打擊了貴族特權。子產這個做法,遭到很多貴族反對。

    可是孔子認為這洋做不對。在晉國向子產學習,也公佈了法律之後,孔子說,晉國大概因此要滅亡了。人民知道了法律,只看鼎上的條文,不看貴族臉色,怎麼能顯出貴族的尊貴?

    在儒家“權大於法”“情大於法”的人治社會模式下,“有法不依”、“執法犯法”的現象就只能成為必然。儒家靠跪皇權上位,好不容易得到審判他人的權力,當然要先看刑法所要施加的物件和“自己”的關係,而作出一定程度上的伸縮,貪贓枉法還能心安理得!導致中國從古至今沒能出走人情大過法的混亂境地!

    太多事例不再舉證。口稱忠孝仁義的是儒家,背地裡吃人的也是儒家。好話說盡,壞事做絕的蠕教就是邪教。

    邪教被當作國教,國家能好了嗎?本來是大漢雄風,被蠕家禍害後,成了東亞病夫。這就是孔子思想的作用。

  • 2 # 低吟淺唱因詩境

    積極的、消極的,正面的、負面的都有。看在什麼時代,如“五.四”時期,“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時期,“批林批孔”,而現代,“孔子學院”寰球林立,尊孔現象似在回潮。由此有一個規律,當社會需要變革時,孔子似乎不太吃香,當社會趨於安撫時,孔子又要喝辣了,但有一個現象,底層的人們不太喜歡他,而擁護他的大都是安於現狀或即得利益者,這似乎體現出孔子在歷史上的作用罷。

  • 3 # 使用者8275653977158

    儒家思想在當時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儒家思想的廣泛傳播……使當時的中國迅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成為真正的世界第一!當時的中國在全球的地位是當今社會無法企及的……為我們的祖先所創造出來的輝煌業績而驕傲,自豪……當前,新加坡李光耀總統運用中國祖先的儒家思想治國安邦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非常值得現代人發揚光大……

  • 4 # 東川飛雪

    孔子思想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近現代批判孔子是人性的泯滅,是西方思想的徹底入侵,文化大革命更是斷掉了中國文化的血脈,歷史教給我們對儒家的認識是片面的,是且帶有政治色彩的,喪失儒家思想在中國的正統地位,是造成當下社會人與人,人與家庭,人與社會之間種種矛盾升級且無解的根本原因,失去了對人性的自我約束,就是對貪慾無限暴露的道德淪喪!這不是什麼人類的進步和思想的解放而是徹底的淪落!有些人抨擊孔子提倡尊卑,視勞動人民為小人,這種人是沒讀過儒家經典的,他們對儒家的認識是在別人已有的成見或者有政治目的的書上得來的,人云亦云!儒家思想提倡有教無類,民貴君輕,人民可以說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反而被他們說成了小人,真是可笑可憐!而天尊地卑,君臣父子,這就是簡明的自然規律,君是君,父是父,在我們心中就是要被尊重的!這是順人性,而不是逆人性!在當今時代中,口號是人人平等,請問就真的那麼平等麼,往往是什麼被推的越高,就是什麼越落後!把孔子思想和現今社會結果合起來就能看到他無限的價值!希望更多的國學實踐家把更多的真理普及給大家,並能讓大家客觀的認識儒家思想,而不至於被偏見,被沉落!

  • 5 # 秦嶺布衣

    孔子作為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學術的核心是研究和理順人與人的關係。也就是【仁】。

    佛家研究的是人與內心的關係。

    道家研究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

    孔子以仁樹禮,個人以為主要是【強鍵】。

    學化學人都知道化學鍵,是原子與原子之間相結合的一種力。鍵的力量越強,物質狀態和質量也就越穩定。仁強調的是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儒家透過仁義禮智信以及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效的解決了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穩定性。穩定了人與人的社會關係,也就穩定了社會。所以個人認為,孔先生本人該是學化學出身的。把人作為微觀粒子來進行考慮,其思想高度確實強大。

    大道至簡,【仁】→【強鍵】確實讓中華民族人與人之間和社會形態穩定了幾千年,到現在還在人的腦海中久久不能逝去,可見此種理論的穩定性和強大性。中原農耕文明渴望的就是穩定,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千百年來國家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戰亂不止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人們都渴望平安追求穩定,舊社會在仁的作用力下,宗法幾乎已經替代了國法,可見其影響力和能量巨大。

  • 6 # 南朝居士

    孔子思想?現在有人瞭解嗎?一個都沒有,

    打個比方,中東為什麼亂?教派的矛盾,爭奪正統,最大的兩個派系是遜尼派和什葉派,這倆之外還有一堆小派系,這倆內部也是一堆派系,都說自己是正統。

    再比如基督教,有名的三大派,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除了三大派還有一堆其他的,這三大派內部也是一堆派系,都說自己是正統,當初不是清洗清教徒?

    再比如佛教,這幾隻說傳到中國的佛教,就有八大宗派,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慈恩宗、唯識宗,三是天台宗又名法華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這是國內大的宗派,還有小的呢?內部分支呢?再其他國外的呢?世界佛教國家很多,跟中國完全不一樣的,

    再看道教也是一樣,著名的有八大派系,如果你去搜一下,會發現起碼五十種,

    儒家也是一樣,之所以叫儒教,也是一樣的道理,孔子之後,儒家就分八派了,

    《韓非子》的《顯學》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

    這是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分出的派系,在之後2500年裡,分出多少派系,還需要我說嗎?

    後人看儒家經典,就是盲人摸象,摸到腿的說是柱子,你說他錯了嗎?沒有錯,摸到耳朵的說是扇子,他錯了嗎?也沒有錯。

    沒有人能解釋得了儒家經典,即使強行解釋,解釋的也只是他們理解的東西,或者按照他們的需求解釋給你聽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儒家忠君思想了,儒家最早絕不是忠君的,但是很多人為了利益,強行解釋為忠君,別人也就相信了,

  • 7 # 使用者4250234071365

    起到了極壞的影響,讓中華民族英勇不屈,頑強戰鬥的精神成了綿羊,讓封建王朝延續了二千多年,影響了中國的發展。

  • 8 # 披褐懷玉

    孔子用所謂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義禮智信去禁錮人的思想和靈魂。用禮建起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災難性的。近現代才被人們所認知。但現在還有很多學者推崇。殊不知孔毒深矣遠矣久矣。溶於文化基因之深,難也根除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美軍的戰機大多不用減速傘,是制動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