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夢裡青山1

    英國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附庸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髮展歷史,以及在國際上的自尊感。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越長,文化積澱越深,他的自尊感就越強烈。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曾經擁有輝煌的歷史。在19世紀初透過巧取豪奪,向外猛烈擴張殖民地,鼎盛時期,領土達到3368萬平方公里,比現在的俄羅斯還要多一倍,佔到地球陸地1/4面積,人口在當時也佔世界1/4,約4到5億,因此被人稱作“日不落帝國"。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化的國家。科學成就無與倫比,200多年來,在很多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比如教育,製藥,機械等等,世界發展到今天,可以說,與當年英國科學家做出的貢獻密不可分。這些都是英華人引以自豪的歷史。

    如果沒有兩次世界大戰,英國是世界獨一無二的霸主,現在根本沒有美國什麼事,甚至都不會出現美利堅合眾國。

    兩次世界大戰極大的削弱了英國實力,以前透過各種手段獲得的殖民地在戰後相繼獨立,昔日輝煌逐漸剝落,最後領土只剩下英倫三島在夕陽中矗立。

    在多國混戰中,英國始終是美國政府最忠誠的盟友,在戰爭中的巨大損失,決定他已經無力作為老大出現,因此,在二戰中英國一直作為美國的配角出現在戰場上,二戰勝利後,作為戰勝國,理所當然成為安理會五常之一。(特朗普和英國現任首相約翰遜)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從二戰以後,美英兩國緊緊團結在一起,把俄羅斯作為頭號敵人,當成冷戰對手。在聯合國,在許多國際政治場合,對於美國政府的任何提議,英國都緊隨其後,舉雙手投贊成票,打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塔利班包括現在的敘利亞,英國士兵都緊隨美國腳步出現,給人以一種“英國是美國附庸國”的感覺。

    但青山分析認為,這是英國政府對於全球形勢的一種策略,並不能以此說英國已經是或者以後會成為美國的附庸國。像日本和南韓一樣。

    首先,英國是二戰勝利國,和美國、俄羅斯平起平坐,有這種心理優勢。他所缺失是經濟、軍事上的優越感。他追隨美國軍隊在世界各地去打仗,是為了彰顯英國五常之一身份,在國際上刷存在感。在聯合國任何問題上都支援美國的決議,都和美國政府堅定地站在一起,是因為兩國有相同的價值觀,有同一個敵人俄羅斯。如果美國的做法不合乎英國利益,英華人就會和美國分道揚鑣,這個在敘利亞問題上得到很好的體現,今年春天,特朗普堅持退出敘利亞,英國卻宣佈即使美國退出,英國也還要堅守陣地。在伊朗問題上,英國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英國,法國,德國三國一直堅持留在協議內,到目前這種態度還沒有改變。而應美國政府要求扣押伊朗的“格雷斯一號”油輪,一旦對自己造成損失,就頂住來自美國政府的強大壓力,馬上做出釋放行動。(英國首相約翰遜)

    去年,英國發生的雙面間諜斯克裡帕爾神經毒劑事件,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指責是俄羅斯所為,美國政府此時作為幫兇配角堅定的站在英國身邊,在英方沒有任何證據情況下美國和西方社會一道大肆汙衊俄羅斯,在英國政府驅逐俄方外交官時,美國政府驅逐的人數最多。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美國在賣力幫助英國,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在國際場合,美國離不開英國的站隊和幫助,在安理會,美國需要英國沒有立場的支援。從這方面來說,美英關係,只是相互利用的利益關係,屬於一丘之貉,並不存在誰是誰的附庸。只是因為兩國利益極其相似,英國實力又不如美國強大,才給外界造成英國是美國的附屬形象。

    如果說英國是美國的附屬國,好面子的英國紳士們也不會接受。在大英帝國民眾的心裡,他們一直認為沒有英國就沒有美國。

  • 2 # 秋草獨尋

    其實這個問題也有點意思。

    作為一個世界前霸主,一個與中國歷史有著複雜情感的國家,我個人覺得如何客觀的看待英國,也許對中國會有一些參考意義。古人說知已如彼才能百戰不殆,恐怕也是這個意思吧。

    舉例:日本與英國的同樣困擾——出不去回不來

    全球化的區域整合的大勢問題,與這一點相似的是日本,日本早年急著脫亞入歐,成為亞州霸主。現在當歐盟、美州、東南亞自由貿易區興起,日本必須迴歸亞州,2009年9月民主黨執政,鳩山由紀夫首相提出“東亞共同體”構想,現在日本也是按這條路來走。

    可問題來了,日本島既不能劃個船去歐洲參加歐共體,現在必須迴歸東亞,東亞人民說,你還有好多歷史問題沒解決呢?如果不解決這些障礙,東亞共同體也是個可遇而不可求的問題。所以日本現在也面臨一個出不去回不來的問題。

    1、英國為什麼可能給國民淪為附庸國的感覺。這個與其地理位置有關

    其海島國家的性質,決定了他與歐洲和美洲都有重要瓜葛,離美洲不遠,美洲有著養子美國,有個英聯邦加拿大。可英國離歐洲又近,歐盟巨大的市場,愛恨糾結了數百年。左不靠又不親的。

    2、英國現在的處境,與英國的光榮孤立政策一直深耕於英華人心中有關。

    從18世紀開始,英國因工業革命的成功實行光榮孤立政策形成三百多年,,就是永遠團結歐洲老二老三,打歐洲老大,不允許歐洲出現與英國對抗的霸主,在拿破崙戰爭其間,六次反法同盟都是由英國組織的。一戰期間他與世仇法國聯合打德國。二戰時期又在歐洲大陸淪陷時,曾經二年時間孤身抗擊德國。與英國不參與光榮孤立的歐洲政策和高傲的傳統是分不開的。

    所以,英國的人傳統導致他不願意加入歐洲的一面,卻又讓全球化的浪潮逼使英國不能遠離歐洲。這種不上不下的心理使得英國與日本的處境有較大的相似性。

    3、英國與美洲的關係較其他歐洲國都要近

    美國自身就是英國清教徒移民的國家,對於英國自然有一種親近感,而且清教徒建國的理念與英國的文化相近,英美之間都是提倡靠個人奮鬥、公平機會、實現人生夢想的價值觀很接近。所以英國在歐洲的高福利的氛圍下,英國更接近於一個低福利的國家。

    加拿大,更是之前的英國殖民地,就是由不願意參與美國獨立戰爭反對英國的那批保皇派自治而成的國家,與英國有著天然的接近感。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又對美洲自由貿易區相對有較濃的興趣。所以英國的政策在歐洲與美洲之間有著很大的搖擺性。

    英國似乎有擺脫歐洲與美國合作,這樣似乎有倒向美國的趨勢,但絕不是什麼附庸的說法,簡單的附庸關係的說法只能讓我們缺乏學習與分析的能力。而不是瞭解世界的客觀態度。

    1、從歷史上看,英國以二戰時對德國,對拿破崙戰爭的膽氣,這個高傲的民族就不可能成為任何國家的附庸。

    2、從現實上看,英國在歐洲也僅次於德國的經濟實力,還有他對澳洲、加拿大等前殖民地的影響力上,他也沒有現實的需要要倒向美國作附庸。

    英國經濟總量在歐洲第二,邊續十年增長,一直領先法國,僅次於德國,遠壗義大利、西班牙。

    英國近十年的經濟增速也一直領先歐洲,僅次於龍頭德國,據世界銀行資料

    2)歐洲的科技投資中心:新浪財經報道:英國仍是國際科技投資者在歐洲的主要投資目的地,過去兩年,英國科技公司吸引的風投資金幾乎是其餘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的三倍。自2016年歐盟公投以來,英國所吸引到的風投資金80%以上都流入倫敦。脫離歐盟後,英國科技公司已經獲得超過50億英鎊的風投資金——超過法國、德國和瑞典。

    3)英華人口的持續流入,作為發達國家,人口的持續流入將是對經濟發達的利好。從這一點看,英國的趨勢也不差。近20年人口年增速達0.8%,不可謂不合理.

    4)英國失業率低, 2018年為3.8%,為1975年以來最低水平。其中,女性失業率為3.7%。(新浪財經2019年6月12日),持續的失業率下降說明經濟具有較大活力

    5)英國良好的發展基礎;英國的主要能源生產大約佔總GDP的10%,在工業國家是非常高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倫敦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強力支援其企業的發展。

    3、從未來上看,從全球化上看,英國選擇Continental合作的仍是大機率的事情.

    畢竟區域聯合已成大趨勢,而歐洲仍然需要英國這種大國來做經濟的壓軸底,穩定歐元地位,加強國際影響力。雖然相互之間仍然有漫長的道理可走,但總的方向不會改變。這是全球化的一種不可逆!

    4、目前英國與歐盟的癥結在於移民政策以及承擔歐盟扶持經費等問題,但這並不影響之後的發展,區域連衡是國策,也許需要二十、三十年或更長時間,同樣中國也需要。

    一點感想:

    面對對手也好,夥伴也好,面對敵手也好,如果能夠平心靜心的去了解一個國家,有助於我們自身的學習與擺正位置.

    以英國淪為附庸的說法,很容易使自已自高自閉,而渺視他人,這並不是中國文化所應有的謙虛與自強性.

    公平的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或者國家願意淪為他人的附庸,在中國最倒黴的時候,華人也沒有淪為他人的附庸,既使是南韓,被日本滅國了,50年後也要復國.何況一直是世界領先的英華人.這不應當是一個大國公民所應有的學習態度.

    參考資料:

    2018年06月08日新浪財經

    2019年6月12日新浪財經

    吳必康. 《 變革與穩定:英國經濟政策的四次重大變革》

    世界銀行指數

  • 3 # 使用者6909244029891

    大英日不落帝國的後裔,“帝國夢”尚存,“帝國力”卻喪失殆盡,真是“公主身子丫環命”。只有學狐假虎威跟著黑大哥跑,還能掙回點面子。君不見,吊打薩達姆,追殺卡扎菲,碾壓敘利亞,恫嚇伊朗......,哪一項沒參與!早已經是附庸跟幫小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劉志軒連續兩場0得分,為何能獲得大量的上場時間,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