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蟲蟲的呼籲

    第一、 要形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一個過程。對於那些好動的學生,上課時,教師就尋其閃光點,鼓勵他們讚揚他們,讓他們有自信,認為自己能行,逐漸地讓他們變成自覺的行為習慣。對於這樣的學生,決不放棄。讓學生獲得到與自己期望相當的學習結果,滿足學生對學習寄予的期望,同時,經常督促、輔導和鼓勵他們,讓他們用心聽課,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地與同學交流探討學習問題,讓他們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逐漸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的良好習慣。 第二、指導學生自主閱讀,合作閱讀、探究閱讀,大膽質疑,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內因就是學生。因此,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要求,設計一系列層次性、趣味性、階梯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找難點,記疑點;做筆記,重分析,進一步引發思考。讓學生去體驗學習過程學習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教師根據反饋資訊,及時調整,啟迪思維,逐漸養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好習慣,從而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第三、開展課堂檢測評價。 課堂檢測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小組檢測,全班交流,又可以小組互測,也可以師生共同參與,師抽生測。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教學活動提出的問題進行課堂檢測評價。提高學生對課堂評價的認同感,進一步產生集體榮譽感的認識,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第四、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開展實踐活動,能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觀察現象、思考問題、推斷結論結論,讓他們切身體會知識的價值與運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這種親身體驗的學習,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增強其責任感,從而落實到行動上,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只要教師有意識地在課堂調控中運用各種策略,使學生做到願學、樂學、善學,那麼課堂教學就能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 2 # 學文匯知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探究性學習方式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探求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對學生探究學習進行引導呢?

    一、精心教學設計,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情感對人的行動有巨大的推動力。教學中教師應透過興趣的培養、情感的交流與共鳴,能使學生體驗到愉快、積極、振奮,更主動積極地去領會知識和探索生物奧秘。“玩” 是兒童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初中生都喜歡做遊戲,創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使學生感興趣的遊戲情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去體驗和理解知識,啟用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習活動生動有效、事半功倍。對學生而言,他們沒有等待知識的傳遞,主動建構了知識,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比如我在講解七年級下冊《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教版)這一節課時,先讓學生預習幾分鐘,然後請兩個學生到黑板上,一個學生做模板,另外一個學生照著學生身體在黑板上畫像;緊接著請一個學生到黑板上完成呼吸系統的組成圖,填充呼吸道和肺這幾個結構;其他學生可以根據書上內容在、上黑板來進行完善該圖,最後請七個學生(分別扮演呼吸道和肺)上臺進行表演,要求表演出自己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發生病變身體有哪些異常表現等等。其他學生看到這樣的表演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在這個過程只是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不僅僅是遊戲,而是在遊戲中引導學生觀察、理解,讓學生在遊戲中獲取知識,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許多偉大的學者都認為問題的重要性。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引導學生形成問題意識的策略主要是創造性地構建學習環境,給予機會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為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給學生表明觀點的機會;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給學生大膽猜測和“異想天開”的機會;對學生所出現的錯誤或不足應加以引導,給學生反思和修正的機會。比如我在講解八年級上冊(人教版)《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時,我首先跟學生播放《小鳥給人算命》影片,學生很興奮因為這樣事例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小鳥能算命,是鬧劇,騙局?”這樣可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三、明確探究目的,指導學生探究的方法。

    無論是觀察、調查、實驗、收集分析資料等多種探究形式,必須讓學生明確探究的目的。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這一節課中講解探究的步驟和方法,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這節課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視,在認真講解同時,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去操作,去領悟。只有這樣學生在以後的學習過程才能根據已有的東西去實踐。“探究”是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全過程的活動,教材在設計這類活動時,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性,為學生髮揮富於個性的創造力留出了空間,同時考慮到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適當地加以引導。以“探究”為例,第一冊教材首先安排讓學生了解探究全過程的活動,每一個步驟都有比較具體的指導,並且對其中蘊含的科學方法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然後安排讓學生設計探究過程某一個或某幾個環節的活動。這對探究本冊後面《種子的萌發》條件起到鋪墊作用,要求學生完成一個全過程設計的探究。與後幾冊相比,第一冊教材對學生的引導性較強,各種活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操作水平要求較低。後續幾冊教材則加大了學生的自主性,許多“探究”都是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作出假設,並自主制定計劃,對學生設計實驗、透過測量獲取資料、設計表格記錄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加強操作實踐,讓學生體驗自主探究的過程。在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新知在操作中掌握,技能在操作中熟練,從而讓學生體驗到自主探究的樂趣。

    四、設計合理練習,注重學生探究的延伸。

    練習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測和反饋,對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八年級下冊講《選擇健康的方式》結束時,就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某同學說,有人一輩子抽菸,照樣活到八九十歲,可見吸菸的危害並不嚴重。你能對此作出有力的反駁嗎?”;又如我在講八年級上冊《空中飛行的動物》一節課中,關於昆蟲翅的型別時,其中就有蜻蜓的翅的時候,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在蜻蜓的翅上有沒有特殊地方?”這個結構叫什麼名稱?這個結構有什麼作用呢?生活對它有哪些運用(仿生)等等?又如在將藻類植物時,我把2007年5月29日,太湖藍藻暴發,造成無錫市自來水水源地水質嚴重惡化,幾乎席捲了整座城市的這一事件進行講解,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其中有一個“綠色”奧運,克隆技術的發展等等。要求學生課後查閱資料,寫出小論文、手抄報等等形式作業。這樣既滲透環保教育又能做到探究活動課內外的結合,注重學生探究活動的延伸。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只有營造一個生動活潑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際關係,學生才能主動身心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在自主探索中學習生物學,並學會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探究性學習裡面,要求教師具備高水平的科學素養和探究教學技能,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新調整自己的角色,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組織學生全員參與。一方面他對學生明確了探究的內容,目標以及評價標準,另一方面對學生在探究過程的具體細節不細化,讓學生學會去觀察、思考,去嘗試,不輕易簡單評價學生的探究活動,在學生實在解決不了時,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幫助,適時地指導學生髮現問題,理清各種關係,最終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 3 # 達達兔愛剪輯

    1、首先要引起孩子的興趣

    2、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老師僅作為一名引導者。

    3、利用一個問題的情景,引導孩子主動的去思考。

    4、讓孩子得到成功喜悅,每次當孩子經過自己思考得出方法一定要及時表揚。

    5、培養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對新鮮事物探索的心理傾向。

  • 4 # 博邁雨荷

    數學是一門很好玩的學科,要激發學生興趣,使數學回歸生活。

    我所教的學生中,有很多孩子數學老是學不好,家長很是著急。除了低年級沒抓緊學好外,我看更多的是學生興趣使然。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學好數學,激發興趣呢?

    首先我們要在生活中找數學,讓孩子們發現生活中數學新奇的東西。例如:蜘蛛網的形狀與幾何圖形,人的腳長與身高的比是1:7等等……

    再次就是在教學中要找出你所教單元知識點的好玩點,學生興趣點。這樣你教起來學生會興趣盎然,你也會得心應手,學生也會積極配合。

    最重要的是,老師要多多瞭解數學與生活的相關知識,要讓學生在學與玩中增漲知識。不要讓學生的興趣在表面,要深層次的掌握。引導學生髮散知維,多多探究。例如我們講除數是兩位數除法試商時,很多老師都覺得有點吃力。好的學生很好,難學的學生怎麼教都難以學會。教科書上的方法固然很好,但也有很多老師是不按那個講的。我講這個單元時都是讓學生先行探索的,讓他們自己總結方法去試商,最後總是有孩子會有很合理又意外的想法。

    所以數學的學習一定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貼近生活,讓他們從生活中的數學去理解各類知識點。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繼黃渤孫紅雷之後,黃磊張藝興最近一期也缺席了《極限挑戰》,還能稱之為《極限挑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