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風家教
-
2 # 東北是我的家鄉
眾所周知,在古代時期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那幾乎是沒有什麼人權,那時女性的待遇跟當今有著很大的區別,並不是說像如今這樣,丈夫離世或者其他原因離開了,只需要辦理一些手續,就可以再尋找一個合適的下家了。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有很多女子都是一直為丈夫堅守節操,這到底是為何呢?難道是寡婦們真的都不願意再嫁嗎?事實上,原因真的令人很意外。其中大致有三點原因。
第一、在古代,女子嫁出去以後,好像就成了丈夫家中的一件物品一般,自己並不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就算是丈夫離世或者因其他原因離開了,家裡還有公公婆婆、哥哥姐姐,他們是可以替其做主的,你想幹什麼必須先經過他們的同意。這是令人感到萬分的意外跟詫異的,在當今,公婆跟兒媳之間就像親生骨肉一般,關係更是親密,完全不像古代時期那樣冷酷無情。
第二、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古代,人們都是相當迷信的,他們覺得丈夫離世之後,假如說寡婦再嫁給別人,那麼丈夫的靈魂就會一直糾纏著他們,不會讓他們安生的過日子,就此,男方家庭都是十分排斥寡婦的,害怕其帶來不幸!
第三、在古代時期,女性受到道德倫理的約束,更有甚者會受到《女戒》的影響,為了守住自己的節操,寡婦往往會選擇一生不再嫁,正是因為這樣,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的守寡的婦女,甚至更為“諷刺”的是,朝廷為了獎勵這些婦女,會為它們立牌坊,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貞節牌坊。
-
3 # 歷史哈哈哈
1古代不光是跟寡婦交往,還有人把寡婦進家門,甚至是在路上遇到寡婦都認為是不吉利的,其實這些都是封建社會對寡婦的荼毒,在封建社會甚至傳言寡婦河裡洗手魚會死,岸上走路花草枯,所以在封建社會,寡婦一般都會終生守寡,即使有個別再嫁的,也會被人叫做是拖油瓶,而且必須在晚上坐花轎,這樣就沒人會碰到看見了,萬一被人看到,還很可能會遭到對方的辱罵,封建社會如此這般的看貶寡婦,實在是太荒謬了。
2.跟寡婦交往認為不吉利說到底還是因為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陋習,丈夫去世了,不管因為是什麼原因,病死也好還是戰場戰死也罷,都會被認為是妻子剋死了丈夫,剋夫就成了寡婦的標籤,那麼跟寡婦的交往也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但這只是封建社會的遺留,是沒有任何根據的,現在人們對待寡婦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跟她們的交往也逐漸不再認為是不吉利的事情了。
3.寡婦問題是隨著男權主義的產生而出現的,男性對女性絕對佔有,女人成為男人的附屬品,必然導致女人為男人活著,妻子為丈夫活著,寡婦為社會活著的慘劇。男人在生前要支配女人,死後也要威懾女性的存在。
-
4 # 明瞭半卷書
有句俗語叫“寡婦門前是非多”,從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古人對寡婦有著天然的偏見。在我們現在社會看來,丈夫離世,成為寡婦是很值得同情和可憐的事情,鄰里街坊對她的關心和幫助也會比較多,可是在古人看來,寡婦是一個不吉祥的象徵,他們認為這樣的女性是掃把星,連自己的丈夫都剋死了,所以我們要和她們保持距離,防止這些倒黴的事情也降臨在自己身上。
另外寡婦的身份本身很尷尬,古人對女性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三從四德,而且在丈夫去世之後,也要為他終身不改嫁,否則就會被別人的唾沫淹死。再者寡婦自身也很看重自己的名聲,可能是受封建思想的壓迫,古代的寡婦本身就不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們基本很少和別人接觸,怕的就是別人的閒言碎語,就算自己本身是清白的,但是在別人看來,寡婦和其他的男人有接觸,那就是有不軌的行為。
寡婦不僅代表她自身,還代表著整個家庭的名聲,若是寡婦的名聲不好,那麼整個家族的人都抬不起頭來,可以說這是一種嚴重的道德綁架。
當然寡婦並不是一個人而已,有的寡婦還帶有孩子,在古代這種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中,女人想要謀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除了幫人家做做家務、洗洗衣服等工作,實在是很難找到其他養家餬口的工作。
-
5 # 豫北老崔
在古代封建王朝之中,女人地位很低,特別是那些丈夫去世獨自生活的女子地位更是低下,翻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古代人對於寡婦有著很大的偏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古代人對寡婦有著如此巨大的偏見呢?
自古以來,男子在古代社會體系之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女子在古代如同附屬品一般,男子在妻子去世之後可以大大方方的去接觸女子,可以續絃、納妾、甚至去青樓。而女子在丈夫去世之後,孤身一人大部分要孤獨終老,甚至一些男子用三從四德、從一而終來約束女子。
古代由於戰亂和疾病讓很多男子過早去世,也不乏擁有財富的權利的男子三妻四妾,他們去世之後留下年強漂亮的妻妾。這一類人她們有著共同的稱呼寡婦,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寡婦也是人,也有擁有自由生活的權利,可是在古代人們的觀念之下,寡婦的生活及其悲慘。
然而在漢代之前寡婦並不是我們所認知的那樣,在漢代之前寡婦改嫁是一種很常見的事情,並且當時的統治者為了增加人口,大力支援寡婦改嫁。而其他的朝代寡婦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三從四德的盛行,從一而終成為女子的道德典範,女子無才便是德成了女子的準則,寡婦們的生活變得悽慘起來。加上人們崇尚貞節之德讓女子一般成為寡婦之後,基本上都是孤獨終老,改嫁的很少。
為什麼古代對寡婦有很大偏見所謂寡婦門前是非多,只所以古人對寡婦有如此之大的偏見無非是因為幾個原因。
其一,古人以小人之心度寡婦之腹,人自古以來都會有貪念,所謂貪者分為權利、財富、和性慾。在貪慾之下讓很多人觸及了道德底線。而寡婦在失去丈夫之後,心裡和生理上都會孤單寂寞,當然有很多寡婦都能保持一顆清心寡慾之心。然而其他人卻往往不這麼想,他們以自己為標準去想象寡婦門的心境,認為自己有著極大的貪慾,那些寡婦也是必然,如此之下,古人心中往往會有先入為主的情緒,認為寡婦都是在情慾上得不到滿足,處於飢渴之態。在古人的貞節觀念之下,見到寡婦首先想到寡婦是貪慾之人,自然對寡婦有很大的偏見。
其二,以極少數寡婦作為來恆定全部之作為,所謂人心難測,在寡婦之中有視貞節如生命一般的人,自然也會視貞節如無物之人。那些飽受生理和生理摧殘的寡婦之中,說那些寡婦冒天下之大不為去爭取自由生活也好,只是去滿足自己的貪慾也罷,總之他們做了一些傷風敗俗的事情。人們都有一個下意識,把少數人當作全部,有一些寡婦做出傷風敗俗的事,古人們往往會把少數寡婦的作為看成全部都有傷風敗俗之舉,對寡婦有偏見也在情理之中。
其三,一些男子把過錯強加給寡婦造成古人對寡婦有很大偏見,所謂寡婦者自然失去了丈夫這個強有力的一家之主,自古女人都是柔弱之軀,加上寡婦的長期處在孤單寂寞的壞境之中,如此之下寡婦們被一些不法之徒和宵小小人所盯上。這些男子用武力或者計謀錢財等方法迫使寡婦們順從他們。這樣會出現幾個結果,寡婦順從之後,被人發現,男子把錯全部推給寡婦,寡婦拒絕則男子以汙言穢語來諷刺寡婦們,不管那種結果對寡婦都是傷害。但其他人則會以不一樣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寡婦,久而久之偏見也隨之而來。
不管如何對寡婦們有偏見顯然是不對的,寡婦本身生活已經及其悽慘了,倘若人們再對她們產生誤解,對她們造成第二次傷害,這樣做乃是有失公允之舉,如今文明社會的我們,要以公平的態度去看待她們。
-
6 # 故紙堆裡的故事
提到古代對寡婦的偏見,不得不提歷史上女性的地位變更,商朝的婦好,是第一女將軍;戰國趙威後第一位掌權太后;西漢呂太后,第一強勢女人。唐朝武則天,第一個女皇帝,北宋劉娥,功績赫赫的太后,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炎黃直至北宋,女性地位並不低,李清照的丈夫死後改嫁,《孔雀東南飛》也提到女子改嫁。
宋朝以前女性的地位都是很高的,南宋以後,程朱理學被統治者採用後,開始刻意打壓女性,逐步把女性淪為男人的附庸,女性的地位明顯下降,“寡婦”更是女性中最悲慘的異類。承受著世人的偏見。
程朱理學興盛,講究天道倫常,寡婦一旦改嫁便被視為不潔,“好女不侍二夫”,中國朝代更迭史也是一部戰爭史,烽火連三月,無定河邊骨,留下翹首以盼的女子,無法忍耐守寡後身體、心理的孤寂,加上不得改嫁再尋良人,有些女子開始劍走偏鋒與別家男人有染,引起社會對這類人的唾棄反感,寡婦門前是非多,刻板印象就成了對寡婦的偏見。
古代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算命八字,世人多信服,丈夫去世,也會被歸咎於女子剋夫,寡婦被視為不祥之人,世人認為寡婦會帶來不幸,甚至婚宴嫁娶都會避開寡婦。
偏見是人心中的一座大山,任你再努力也休想移動分毫,古代對寡婦的偏見,讓很多女性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中,孤苦一生。
回覆列表
在封建社會時期,很多女性都被人們所討厭,特別是死了丈夫的男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寡婦。在宋明理學出現之後,這些女人的日子更是悲慘,因為那時候出現了一個詞兒,叫做從一而終,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個女人,一輩子只能服侍一個男人,才能被稱為是好女人。就算是丈夫去世了,女子也不能再出嫁,這才算是一個被人們所認可的女子。
而這些女子在喪夫之後,就要開始孤獨的生活,而大多數所謂的良家,也不會去和喪夫的女子打交道。因為她們被人們當做是不祥的象徵,只要和她們有關係,那肯定會遭受到譴責。因為她們身邊沒有男人,所以很難確保男性不會和她們發生關係。因為在古人的世界觀裡。女人是沒有自立能力的,所以為了生存,喪夫的女人就必然會勾引別的男人。
當然,也確實有那種心思敗壞的男人,這些男人要麼是離婚了,要麼是壓根沒有結婚。他們想要在寡婦家門口,和寡婦有染,所以就產生了一句俗語,叫做寡婦門前是非多。畢竟,從人類有了文明開始,慾望就是不能被完全禁止的,但是自從“滅人慾”這種不可能的理論提出來之後,寡婦和與寡婦有關係的人,都會被社會上的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