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柒小伊嘚籃板青春

    不知道你的是什麼車型山地還是公路,騎行的路況是山地越野還是公路瀝青水泥地面,我這邊就以山地車做個介紹,你把車子調整一下再試試

    1,座墊的角度大致上要保持水平,由於目前市面上座墊的墊面大多是弧面,用目視可能不太準確,所以可以先拿一把長尺放在座墊上,再用眼睛目測找水平,這樣就容易多了。

    不過,座墊的角度絕不是死的。比如說,有些人騎完車後常常會抱怨胯下痛,這或許是由於座墊前端的壓力過大所致,這時可以將座墊的鼻端稍稍向下調整一點,這樣做可以減輕對胯下部位的壓力,特別是在上坡的時候。相反,有些人不經常爬坡,反而喜愛下坡的樂趣,而衝下坡時因為要控制重心的關係,騎乘者常常會在座墊前後移來移去的,這時最好將座墊鼻端稍微往上仰幾度,同時將座管高度放低,這樣做才能保證下坡時身體在座墊上的靈活自如。

    2,調整座墊的高度了。座墊的高度是單車調整中最重要的一環,尤其與膝蓋傷害度和踏踩出力息息相關。如果座墊太高的話,不僅膝蓋容易受傷,而且重心太高也容易產生意外;如果太低的話,腳下踏踩使不上勁,並且長期保持不正確的踩踏姿勢,也會對膝蓋與腿部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只有正確的座墊高度,才能真正發揮出應有的踩踏效率。而且,擁有最正確最健康而又不傷害身體的踩踏姿勢,不但不會蘿蔔腿,而且還能修飾腿型喔!

    膝關節是單車運動時使用最頻繁的身體部位,同時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受傷的部位。我們每踩踏一圈,膝關節就會活動一次——如此頻繁的動作,如果施力的方法、方向或位置不正確的話,很容易就會讓膝關節受傷,甚至一輩子都不能騎車(很多膝關節的傷害是很難康復的),所以一定要小心。只要先將"腳後跟"放在腳踏上,然後踩幾下,慢慢地調整座墊高度,等到踏到最低點時膝蓋正好打直,這時候,座墊高度就已經八九不離十了!保持此時的座墊高度,再將"腳掌"放回原來的標準踩踏位置,如此一來,膝蓋在踩踏的最低點時,自然就會有一點點彎曲,這樣的伸展姿勢既可以兼顧踩踏時的出力效果,又不會讓膝關節在踩踏時受傷。當然,如果新手一下子無法習慣這樣的高騎乘位置,也可以將這個"標準座墊高度"再降低一、兩公分,甚至三、四公分,直到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

    調整座墊高度時,最忌諱將座墊拉得太高有很多中學生喜歡裝B,故意把座管拔得很高很高,這樣的座墊高度在踩踏時會讓膝蓋打直這可是很危險的動作喔!因為單車運動需要雙腿頻繁地做踩踏迴轉的動作,這時如果還讓膝蓋打直,不僅會讓踩踏時出現"頓點",影響踩踏的連續性,而且打直的膝蓋也會損傷膝關節及腿部韌帶。雖然拉高座墊後會有一種將踩踏力量"完全釋放出去"的錯覺,好像只有這種姿勢才能踩出去。其實不然,不管是肌肉還是膝關節都很容易在這時(膝蓋打直時)磨損受傷。所以一定要記住,騎車踩踏是不能讓膝蓋打直的。

    座墊高度也不能太低,一般初學者由於不習慣高重心的騎車姿勢,所以往往會將高度降下來,而且降得很低。這樣"蹲騎"的姿勢會讓腿部的力量伸展不開,雖然騎車時心裡比較踏實(重心低而且腳掌可以踩到地面的緣故),但舒展不開的大腿、小腿、與膝蓋不止會讓你騎不快,而且長時間下來也容易造成肌肉與關節的磨損。

    因此,我在這裡建議,還是先將適合自己的"標準座墊高度"找出來,然後可以稍微降低幾公分,慢慢習慣重心的變化,然後再一點一點地(半公分或一公分)向上調整,直到找到那個既可以讓你安心自信,又可以兼顧踩踏出力並且能避免身體受傷的好位置。

    3、座墊的前後位置其實也與膝關節大有關係,但也常常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一般車友或車店往往以"好看不好看"或"酷不酷"等外觀因素來決定座墊的前後位置,這樣是很不對的。座墊的前後位置,與座墊高度同樣影響著膝關節的健康,所以調整時一定要小心謹慎才是。

    座墊前後位置的調整其實相當簡單:先在座墊上坐好,將腳掌放在腳踏上正確的位置然後踩幾下,接著將腳踏搖到水平位置,此時前腳的"膝蓋下點"的垂線要剛好透過腳踏的中心位置,這樣調整就完成了。如果垂線沒有透過腳踏的中心位置,就要調整座墊的位置了。座墊位置太靠前或太靠後,都會影響到腿部的踩踏出力,而且與膝蓋的磨損也息息相關,所以不可小視。

    當然,這個位置當然也不是死的。如果座墊位置靠後面一點點,可以讓大腿的出力更好、更直接,適合於喜歡大力踩踏的猛男;如果位置靠前面一點點,則可以使膝蓋與小腿的迴轉更順暢,適合於踩踏出力小,但踏頻比較快的朋友。但不管是向前還是向後,座墊移動的位置都不要超過標準位置2.5公分以上,如果超過的話,很容易就會傷及膝蓋與肌肉。

    一般車友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將座墊放在過於靠後的位置,這樣做貌似能讓車子看起來更酷,踩踏時好像也比較容易有那種紮實的踩踏感,但隨著時間的積累,這種姿勢對膝蓋也是有害的。

    4、把立的高度與長度主要是用來調整騎乘者的體重在單車上的分配,同時也會影響到車子操控的靈活度。正常騎行時,我們應該將身體的重量均勻分配在車子的"金三角"上:車把、座墊、腳踏。不經常騎車或者沒有騎車運動習慣的人,由於不擅長使用上半身的肌肉群,並且腰部也不經常運動,所以會不自覺地將把立和車把的位置弄得又高又近(接近身體),讓騎乘姿勢好像平時坐辦公室那樣。這種看起來"很自然"的姿勢,其實會讓身體的重量幾乎全部集中於座墊上,而車把所分配的重量卻微乎其微。這樣的騎乘姿勢,雖然一開始感覺很自然、很舒服,但由於將大部分體重全都壓在臀部(座墊)上,騎乘時間一長,臀部會因為壓力過大而產生不舒服的感覺,跨下的部位也容易麻木。另外,像這樣太過於"正直"的騎姿,將使得騎乘者的脊椎直接應對來自地面的衝擊,久而久之就會腰痠背痛,長期下來對身體其實是很不好的。所以調整把立的高度與長度時,千萬不要一味地想將把立加高、縮短;相反地,要將把立調整到適當的位置,讓身體的重量能夠分一些到車把上面去(也就是上半身與手臂的肌肉上)。雖然一開始會因為這邊的肌肉群平時很少用到的關係,所以會感覺有些無力而且容易疲憊,但騎過一兩次車,等這部分肌肉群習慣了這樣的使用方式與運動強度後,痠痛不適的感覺自然就會消失。所以調整把立的長度和高度時,一定要記住"騎車黃金三角333配重原則"。

    把立的長度則會隨著車子上管長度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由於每臺車子的上管長度不盡相同,因此把立長度也不是個固定的數字。把立過短的話,體重不容易分配到前輪上,操控時容易有輕飄飄的感覺,上坡時前輪也比較容易抬起,打亂踩踏節奏甚至發生危險,而且上半身的力量也會有施展不開的感覺;相反的,把立過長則會分配過多體重在前輪上,除了會讓操控礙手礙腳以外,下坡時重心太靠前,容易導致後輪抓地力不足甚至抬起,騎乘的安全係數也會大打折扣,此外上半身過於拉伸也會增加疲勞感。所以選擇適當的把立長度,往往是新車調整中最要的一環,但也是店家最不容易(或不願意)調整的,而且是消費者最不容易馬上感受到調整效果的一項。

    所以說,專業的單車店家一定要準備多種把立長度供消費者選擇。車把可以適當鋸短,座管、座墊也都可以輕易使用快拆或工具調整——唯獨把立需要大費周章的更換,是最不容易調整的操控零件。不過,大家一定不能怕麻煩,必須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把立長度和高度才行!

    除了店家能為你建議調整之外,我們也建議車友可以多購買一些不同長度的把立。偶爾更換一下,這樣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最好最舒適的騎車黃金三角"位置,騎起車來才能更省力、也更安全。

    5、剎把的角度,騎車前一定要先學會停車,也就是剎車——這是安全騎行的第一步。剎把的角度當然也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剎把一般可以先調整在35~45度之間,讓騎乘時手背與前臂可以在一條直線為準。如果手背與前臂間的角度上彎或下彎太多,都意味著剎把的角度不正確,要重新調整。正確的剎把角度可以讓手臂與手掌的肌肉能更舒服,而且能夠最快速地反應和發力。記住,讓車子停下來,也就是剎車,是騎乘單車安全的第一步。一定要將剎把放在最好、最正確、最自然的位置,這樣遇到意外時才能讓危險發生的機率會降到最低。

    6、剎把的角度調好了還不夠,手指是否能正確地控制剎把也是關鍵。現在的腳踏車零件多以歐美人的體型作標準,因此對東方人來說尺寸往往大了一號,讓人"指長莫及"。幸好經過多年的演化,現在的剎把大多都具有很寬廣的調整空間。所以,只要請車店老闆將剎把的位置依照你的手掌大小、手指長度做調整,基本上食指與中指的第二節可以穩穩地放在剎把上才算合格。這樣一來,當你真正遇到危險時,剎車的反應時間與力量才夠迅速、夠有力。尤其是手掌嬌小的女性朋友,一定要特別注意這點!千萬不要拿你小小的手掌和手指,去遷就那個設計給西方爺們用的大剎把,其實只要一丁點的調整,就能夠讓車子變成你身體的一部分。安全是絕對不能偷懶的哦!

    7、把橫的寬度

    把橫的寬度大概要比肩膀再寬一些,至少要與肩膀同寬,這樣操控起來才會靈巧有力,而且胸部肌肉舒展自然,可以呼吸得很順暢。過窄的把橫寬度,會令轉彎時礙手礙腳,既影響操控也容易發生危險,而且也沒法大口呼吸。但過寬的把橫寬度也不好,操控起來會像在開"拖拉機",上半身也容易過於前傾,不僅白耗力氣而且會增加腰部的負擔。

    當你將座墊的角度、高度、前後位置,還有把立的高度、長度,以及把橫的寬度都參照以上的方法調整完畢後,你的膝蓋與腿部能夠真正發力並且不容易受到運動傷害;上半身則是略成一個"弓"狀,可以自然吸收來自路面的衝擊與震動;前臂微張微彎,能稍微負擔著上半身的重量;手指則是很自然地放在剎把上,可以快速輕易地將車停下來。至此為止,單車的調整圓滿完成!

    開始破風燃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知道現在golang語言怎樣,它能不能開發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