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犟拐拐
-
2 # 大兵6
在我們農村老家重慶,我所瞭解的傳統婚姻是20多年前一般都是有媒人介紹。然後女方要帶上七大姑八大嬸到男方家來看家庭環境什麼的,如果可以的話再挑個好的日子,舉辦定親儀式。在這個定親儀式的過程中,男方還得給女方家,一部分的聘金。其中包含有,豬肉酒糖果這些。再然後就順理成章的挑個好的日子,結婚。現在的婚姻就更加簡單了,一般都是自由戀愛。到結婚生子,還有就是有的。直接生了孩子再結婚。這就是傳統婚姻與現代婚姻的不同之處。社會在進步。
-
3 # 奇疆6688
家鄉農村當前的婚姻習俗與傳統的婚姻習俗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傳統的婚姻自始至終是由父母包辦,這是封建倫理道德標準的束縛,三綱五常的“三綱”中就有“父為子綱”,即兒子必須絕對服從父親。因之,幾千年來的婚姻大事都是父母做主,在農村,好多新娘只有入洞房後新郎揭開蓋頭才見第一面,婚事由開始找物件到定婚丶彩禮丶結婚全過程全由父母說了算,兒子不能違抗。這種包辦婚姻一直延續至解放前。新中國成立後,包辦婚姻的桎梏被打碎,男女雙方才有了婚姻自由。而現在恰巧相反,兒子在外地打工,物件談成後,有的甚至生米做成熟飯,領回家中,只給父母打個招呼,即是父母有看法或意見,根本聽不進,基本是自已的婚姻自己作主。這就是現在婚姻習俗與傳統婚姻習俗的根本區別。
在操辦過程亦有不小區別。傳統婚俗,新郎騎馬披紅插花,新娘八抬大轎迎娶,吹吹打打,鞭炮連天,進門前新郎抱新娘跳火盆倒紅氈,拜天地拜四方拜高堂,再入洞房,揭蓋頭,待客時要一一磕頭,盛禮錢,晚上要鬧洞房,睡前要暖被窩,被子裡要放核桃丶大棗丶花生等吉祥物,以祝早生貴子等等,舊婚俗繁多。而現在呢,迎親有小車隊,新娘不頂蓋頭,接進門後只拜個天地拜高堂,有的舉行簡單的儀式,待客還鞠躬盛禮錢,鬧洞房己消失。具體細節更多,不一一贅述。
-
4 # 落上之虹
你所瞭解的家鄉傳統婚姻習俗與家鄉當前的婚姻習俗有何本質區別?
以我家鄉以前的傳統婚姻習俗是在男方家裡擺酒席,給女方家意思意思禮金,傢俱是按個家的經濟能力來添置,沒錢的就一張大床和被褥是新的,其它照舊用。
現在的婚姻習俗除了鄉下的,基本城裡人都在大酒樓擺姻席,還有司儀講祝詞,熱鬧多了。吃完酒席還去歌廳包間唱歌。禮金最少得兩三萬,一萬給出手的卻實很少。女方家酒席得男方家包辦。
-
5 # 文靜自媒體
其一,彩禮變多了,有的家庭甚至不堪重負。
比如說原來傳統習俗,媒人提親,雙方見面,沒有意見的話,就會當場下個定親禮,之後選個好日子擺定親宴,雙方至親的人都到場,剛定親的兩個人就趁此機會去街面上轉轉,男方給女方買幾件衣服,條件好的買件金首飾,條件非常好的買三金。
定親彩禮不多,大約幾千元,什麼千里挑一,萬里挑一,也就是一千零一,一萬零一。公婆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拿點兒“看錢",也就是喜錢。
結婚的時候再拿點兒彩禮錢,少的幾千,多的幾萬,一般情況下,六千六,八千八比較多吧。
但是現在就不同了,生活條件好了,再加上男女比例失調,尤其是在農村,有時候找媳婦比登天還難,這彩禮就一路水漲船高,甚至於高到離譜。
彩禮錢,六萬六,八萬八已經很少見了,多的甚至於幾十萬。我們老家的一位堂哥,大兒子娶媳婦,花了七十多萬,而且這還不算完,還要在以後的生活中,給小兩口按月還房貸。
算一下吧(18+20+30+4.8+以後未知):
彩禮+首飾+衣服包包等費用約略18萬;
農村蓋了處院子大約20萬;
城裡買了兩居室,首付大約30萬;
新媳婦沒駕照,買了電動低速汽車4.8萬;
這還沒算婚禮和酒席的費用,大約可以和禮金扯平。
堂哥堂嫂在家養雞,每年收入好的時候大約十幾萬吧,行情不好的時候倒賠錢,農閒的時候去城裡給人幫工,好的時候一天一百多,一年忙到頭,也很難攢下10萬,因為家裡還有個小兒子正在讀大學。
其二,婚紗照原來去影樓,現在去海邊去國外,又不是拍電影,至於嗎?
原來拍套婚紗照去檔次高點兒的影樓就很不錯了,現在好了,最近的去海邊城市,遠的跑到國外。
其實好的感情不在於形式,但好像大家都這麼拍了,你不跟上潮流反而會覺得老土。但人生不是拍電影,有多大能耐辦多大的事兒,婚紗照拍的再好,不好好過日子也是白瞎。
其三,婚禮儀式越來越排場,接親車隊越來越豪華。不撒"火燒",撒喜糖。
原來結婚,有幾輛小轎車就很排場,現在好,豪華車隊車標都是整齊劃一的。
原來小時候在我們老家結婚,我們這些小孩子最開心的就是去搶新媳婦撒的"火燒",就是在鐵鍋裡烙的一個小小的麵糰,裡面裹著一個棗,寓意“早生貴子"。雖然看上去不怎麼樣,但是甜甜的,特別好吃。
現如今呢,各品牌的喜糖都有,但是小朋友們也不再稀罕了。
還有一些會親家,做棉被,壓箱底的習俗,現在也少見了,原來人窮,家裡有女兒的都會提前準備些壓箱底的東西,現在好了,什麼都能買,隨時可以買,銀行卡存摺拿在手裡更方便。
再有就是原來“鬧房鬧新娘",現在是可勁兒的“鬧新郎",丟生雞蛋,扔菜葉子,鬧得都有點過了,有時候不是喜慶了,反而讓人覺得無法接受。
前段時間有個兄弟結婚,好好的帥小夥被丟了一身生雞蛋,臉上還被抹了醬油,真是沒法看,讓人心疼不說,好好的婚禮鬧得太過分了。
最後,想說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習俗會越來越簡化,但有些觀念不能丟,比如夫妻恩愛,孝敬老人,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等。
再有就是不要攀比,別講排場,父母奮鬥了一輩子不容易,不能因為娶妻生子讓他們因此返貧,拉下鉅額債務。
-
6 # 118黑幽靈
我的家鄉有溱水和洧水,是兩條清澈的河流,詩經有云:“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蘭兮”,成千古名篇。
具縣誌記載,家鄉的婚俗在西周時趨於完善,逐漸形成: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稱謂六禮,後來演化為如今的提親,訂親,迎娶等婚俗,傳統婚俗,為騎馬坐轎的迎娶方式為主,嫁妝有箱子,被子,傢俱,茶壺等,男女方都要設酒筵招待來賓和親戚。
現在,自由戀愛,網路使青年男女交流更多樣化,傳統的繁鎖流程不斷簡化,一般男女雙方確定戀愛關係後,要拿著禮物見雙方父母,被認可後,雙方父母會見面訂婚,訂婚時一般會請男女雙方的近親參加,會給女方紅包和三金,首飾之類,女方也會給男方紅包以示回禮,不過比男方給女方的少,錢多少,視雙方條件而定。
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會找一個風水先生擇個吉日,然後,送好(結婚的日期)到女方家商定給女方的彩禮,嫁妝,以及婚車等事宜。結婚時有按比較傳統辦的,比如紅喜服外綴100根銀針,綁銅鏡,穿紅鞋等。新郎到女方家要跪長輩,三請女方上車,女方帶上嫁妝,另外帶菠菜,青蔥等有根鬚的綠色青菜,奔赴男方家,路上遇到別家的婚車或十字路口,都要扔燒餅,或包有硬幣的石灰,行禮時孩子們要搶嫁衣上的針和糖,新娘要跨過火盆,寓意隔邪崇。鋪床要撒紅棗,花生,桂圓等,枕頭也要縫些,寓意早生貴子,頭三天,任何人可鬧洞房。
新式婚禮新娘穿潔白婚紗,新郎穿筆挺的西服,由司儀主持著,在新郎家附近搭建的婚慶舞臺上進行,其間有證婚人和主婚人唸完賀詞後,也有拜天地父母,司儀把父母養兒的恩說得讓人動容,然後新娘要喊男方的父母爸,媽,也在司儀的惡搞下笑料百出,自然改口紅包是少不了的。新郎的近親新娘也要一一拜見,紅包也越來越厚。禮成後小年輕們現在開始惡搞新郎,雞蛋,油彩讓人不忍直視。好了,現在的婚禮大家常見,我就不多說了。
至於說傳統婚姻習俗和當前婚姻習俗有什麼本質的區別,我想是:改變了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現狀,更注重個性,情感,浪漫,文化,品味,地域也更廣泛。
回覆列表
1、傳袋:
這個詞有很多不同的意義,一來代表傳宗接代的意思,這個大家應該都好理解,其次還有傳一袋、二袋、三袋、四袋,其都是有各自的寓意,都是很吉利的。
2、撒谷豆及掀蓋頭:
兩位新人手牽著繡球進入婚禮現場,其伴郎、伴娘則撒些穀物在新人的前面,直至走到主臺停止,走上婚禮舞臺,新娘跪坐舞臺中央,新郎拿起喜棒揭起蓋頭。
3、金盆洗手並祈福:
新人分別會有一個洗手盆用來洗手,洗完後用紅色毛巾檫拭,儀式做完了後。手上再拿著紙燈與來賓共同祈福、許願。
4、交換信物:
新人將婚戒不想佩戴交換,意為結定終身。
5、拜堂:
一般主持人會叫新人怎麼做,一來面對席臺一拜天地,二來面向來賓二拜,其三拜則面對自己的父母,最後新人面對面對拜,以示二人已正式成為夫妻。
6、合酒:
準備兩杯酒用線連在一起,每人拿一個相對飲用,則表示夫妻心心相連,夫妻間互敬互愛、親密無間。
7、花好月圓(切蛋糕):
新人兩人同手切下蛋糕,代表家庭團圓、和睦,幸福美好。
8、結髮:
這裡會把新人各自的頭髮剪下一點,將其纏在一起放入荷包中,這個意思就是結髮夫妻。
9、拋繡球:
這是最後的步驟的,上面的流程都做完了就要跑繡球了,搶到繡球的會幸運吉祥,宏運當頭,新娘則是背對來賓,丟擲繡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