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跑者阿飛
-
2 # 頭TM條
我跑了4個馬拉松拉,從325跑到314。
每次跑馬前我都恐懼,覺得挺累人,愁得很。
然後每次都把目標成績放低一些,輕鬆一點跑。
成績不重要,玩賽馬拉松。也就那麼點兒事。
-
3 # 祥雲0818
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否則跑馬拉松就是遭罪。一開始不要拼命跑,放鬆心情,心肺適應後可逐漸加速。不可逞強,馬拉松其實也是使身體愉悅的一種方式,沒必要死命的逼迫自己如何達到一個目標。記住,人跑的再快也不如其腳踏車騎馬快,跑步的初衷是鍛鍊身體,而不是強迫症患者逼迫自己要達到或證明自己!
-
4 # 光頭強上司李老闆
說多了跑步訓練,來說一個大家很少說到的心理素質培養。“健康的人”很大程度上是指一個人的心理與身體都健康。跑步也一樣,不是隻有身體在跑,心理也跟著你在跑,只是你平常可能沒有注意而已。
什麼是跑者心理呢?或是心靈層次呢?這也不是專業名詞,不用長篇大論,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差異,例如先天體能、個性、訓練方式都差異很大,今天只針對心理層次這個話題,提出一些平時大家都會遇到的問題,期望從中可以找到對你的幫助。
馬拉松中瓶頸期的迷思:
很多人遇過瓶頸期,生理與心理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首先要克服的是心理問題,才能讓生理狀況跟上來。
1、放慢速度是個重要的措施。可以用快走2~3分鐘,休息一下,重新啟動,如果還是很累,可以改用跑走策略,每跑1KM或2KM可以走2分鐘,除了受傷放棄之外,不要因為累而放棄用跑的。
2、必須先建立自己的信心,平常練的夠,所以一定沒有問題,一定可以跑下去,別讓負面思想進來。瓶頸期必須先心理再生理才能度過的。
喘的難受如何調整:
馬拉松比賽時,全程跑10KM的路程跑到7~8KM時,出現上氣不接下氣,好喘,好想快結束比賽的感受。
1、一般這種喘的程度是呼吸可以調過來,但很難受。因為是10KM的比賽,所以可以忍受;但是如果是半馬或是全馬,可能就不能用這種速度,太喘了也跑不了這麼遠。
2、這種喘度,平常要透過高速配速跑(比馬拉松配速還要快5~10秒/公里)及LFD(高速長距離練跑)來模擬比賽的配速,與比賽強度一樣30KM,這樣平常就很熟習這種喘度,也就是說,喘的感受是可以透過練習的,到了比賽時你就會很有信心,而且駕輕就熟。
受傷陰影:
跑馬拉松是跑者或多或少都有受傷過,所以應該很怕二度受傷。傷痛的心理,建議害怕還不如實地驗證,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
1、聽取醫生建議。
2、透過自我的調整與診斷。一般常見的小痛大都是訓練不足或是姿勢不良造成的,姿勢慢慢改。
3、傷痛期間不一定要休跑,少量循序漸進可能比休跑好處更多,"一天比一天不痛"就可以讓你持續練習。反之,真的是需要減量或休息,情況嚴重必須立即就醫,毫不遲疑。
訓練無樂趣,不能自覺的跑:
跑步的樂趣太多了,就不贅言重複,制訂一個目標來完成(這是成就感的心靈層次),勤做記錄或每天寫跑者日記,比賽的氛圍與團練遊山玩水到處跑,都是跑步的心靈享受。
還能以跑會友: 即使你孤獨一人,出門跑步時,別忘了陌生的跑友打個招呼。一個早安,一個手勢,都會讓你心情愉快。跑步到最後就是會遇到很多好友,彼此分享受傷與跑步經驗。
-
5 # 球行四方
恐懼來自於未曾參加過,有過第一次之後,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努力努力,第二第三次就不懼恐懼!
如何克服,需要正視馬拉松——意志比訓練更重要!
訓練中籤成功大約開賽前半年時間,就得開始針對性的訓練。各種跑(輕鬆跑、跑量跑、間歇跑、配速跑、修整跑),找帶標記公里數跑道跑,注意休息勞逸結合,營養跟上,這些都要滿足。沒跑過30公里,全馬幾乎不能完成,比起比賽,訓練還是相對輕鬆的,但必要的。
準備查詢當天當地天氣情況,晚上保證睡眠充足,裝備準備妥當,以讓第二天提前30分鐘到達比賽場地。
意志比起訓練,首次上馬,意志更重要!想想這些就可以了:我不是孤單一人,有萬人團隊陪我一起;跑馬的人年年遞增,下次更不容易中籤的;只是幾小時的時間,幾小時以後我就是個跑馬者了,不跑完全馬,前面幾十公里就白跑了;30公里的最困難時刻,什麼都別想,就想著向前邁出雙腿。
前提是,跑馬過程中沒有受傷導致跑不下去,再有別跟在比自己配速慢的人後面跑,這樣會越跑越慢,當發現配速過慢時心態會變差。
有位資深跑馬者這麼說過:能跑5公里,就能跑10公里;能跑10公里,就能跑半馬;能跑半馬,就能跑全馬!
你都能跑30公里了,一定行的!
END-
如果還想幫助到朋友,轉個發!
-
6 # 愛跑步
馬拉松全程42公里195米,怎麼才能幹下來?
1.平時堅持跑步鍛鍊,跑量的積累(建議每月至少200公里以上的跑量),讓你越變越強。
2.每月至少兩次的30公里長距離慢跑訓練,增強你的耐力。
3.每月至少兩次的800米或1000米的間歇跑練習,提高乳酸耐受能力。
4.將全程距離分成若干段,依次跑完每一段,減少心理壓力。
5.合理分配體力,起跑前程一定要慢,為最後的10公里留出充足的體力。
6.學會利用好每一個補給點,少補勤補。
7.配速均勻,跟你預定成績的兔子(配速員)一起跑。
8.注意賽前的飲食(高碳水化合物)和休息。
-
7 # 魂遊體壇
首先要做好前期準備,可以騰出3~5月的日常訓練時間,每週跑步至少3~5次,每次5~10公里,兩個星期或者一個月,跑一次20~30公里,比賽還剩下1~2個月時,一定要跑2~3次42公里。
前期準備充足後,有了底氣,在比賽日只要正常發揮就行了,後半程太累了,儘量不要停下了走,可以慢跑看周邊的風景。然後就不知不覺,跑完全馬了。
前期準備非常重要。很多跑者認為自己跑過全馬,就認為可以跑完,不用進行系統化訓練,只進行隔三差五的跑步,結果到了比賽日,會跑的很難受。
前期準備主要是跑步訓練,讓自己能夠適應高強度的跑量,不追求跑速。也要準備好裝備,特別是跑鞋和速乾衣。
全馬讓跑者難受的是後半程(30公里後)。很多跑者前半程發力過猛,導致後半程力不從心,只能夠慢慢地跑或者走路。如果能夠做到日常跑步訓練的體能分配,分配好每五公里的配速,就不會出現跑不動的現象(佩戴運動手錶非常重要)。
如果在後半程出現跑不動的情況下,儘量不要停止跑步,可以慢跑。筆者非常不喜歡跑著跑著,停下來,過一段時間再跑,這樣覺得非常累。
-
8 # Funny研究所
要想克服跑馬的恐懼感,首先你要給自己樹立自信心。我用我自己的經歷來說說吧,起初我跑步只是想減肥,很簡單,好,每天五公里五公里的跑,那會根本沒有想過自己可以站在馬拉松的起點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發現五公里已經不能滿足自己了,一般25分鐘就結束了,感覺有些快,於是自己就加量,一點點的往上增。直到有一天,我的大學室友跑了一場北馬後,回來和我們各種說跑馬的各種趣事,這讓我更加充滿信心,在我眼裡,每個人其實差不多,你可以跑馬,我也可以。於是我開始暗自努力,由於大學課程的不緊張,下午有時間在操場準備好水進行了一場半馬訓練,說實話確實感覺到很折磨自己,但是當自己完成的時候,還是很有成就感的,畢業以後參加的第一場馬拉松是承德馬拉松,由於沒有經驗,而且比賽溫度較低,我跑到30公里後開始步行,體溫也降低下來,感覺到兩條雙腿抽筋和自己的無助感,但是心想,我有徒步的底子,最終還是堅持走下來了,最終成績雖然在關門時間以內,但也很不理想。這就是我踏上馬拉松賽道的起點,現在每年不會跑很多,一般3-4場,說這麼多的原因就是一定要給自己樹立信心,馬拉松確實讓人恐懼,但是當有那麼多人可以完成的時候,你為什麼不能相信自己也可以完成呢?最後我要給你一個小tip就是,要心念著已經跑完多少公里,千萬不要想著還剩多少公里,這樣,你也可以很輕鬆的完成馬拉松了,加油!
回覆列表
臺上10分鐘,臺下10年功!
有了金剛轉不怕瓷器活!
當你經歷了長年累月的跑步積累之後,做好了PB的準備,你不僅不會恐懼,還會期待馬拉松比賽!
(1)平時科學訓練,適合自己的訓練計劃。有氧基礎 + 高強度間歇跑 + 長距離耐力 + 肌肉力量訓練 都是必須的。
雖然不是跑量決定一切,但是“訓練量”是必須的。
因為為了跑步的訓練,不都是跑步。
我月跑只有100km左右,全馬318,半馬130.
跑步之外,我有快走,我有核心,我有體操,我有力量。
(2)賽前檢驗體能,調整狀態,滿血比賽。賽前3周左右的比賽配速的30km-35km,是必須的。能帶來無上的信心。
跑後還有餘力,還想跑。那麼說明你準備好了
保證睡眠,疲勞恢復!
(3)賽中策略合理,跑得意猶未盡根據平時訓練中的表現,預測成績,合理確定目標成績,制定配速計劃。
根據平時出汗情況,結合天氣,制定補水計劃。
除了能量膠,還要補充BCAA,來促進恢復!
恢復不是一定要賽後才開始,在賽中就開始了!邊跑邊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