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民正能量

    我覺得這個問題吧,還是要看本質。當時有最強大的三方勢力,分別是農民軍、明政權和滿清集團,他們都是當時最強大的三股勢力,而且他們的目標是一樣的,都是成立自己的政權,當皇帝。由於其目標是一樣的,所以說就存在著本質的矛盾,也就是你死我活的關係。所以從這一點來看,農民軍不可能和崇禎聯合。

    但是崇禎作為皇帝,卻想和農民軍聯合,因為此刻的他太艱難了,內憂外患於一體,壓力太大,太累人了。其實在現實中,他也的確下旨招降過農民軍,但是招降過好幾次後,李自成等人又叛變了。我想這也是正常的,因為他的造反就是因為對於明政權懷著切齒仇恨才被迫走上這一步的,憑什麼要接受你的招降。即使接受了,等到局面安定下來以後,最後也會像水滸傳中的宋江一樣,也是個死,只是死的方式和時間不一樣。

    其實,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完全是農民階級和大地主大官僚階級之間的鬥爭,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是你死我活的,是必然的,一定會鬥爭到底的。我想即使在當時雙方也應該很清楚。歷史有時候好無奈,人生有時候好無奈。只能說人的內心太強大,太可怕了。

  • 2 # 談笑風生3275

    因為崇禎性格決定一切,心胸狹隘,懷疑任何人,不講信用,愛秋後算賬,死要面子活受罪等等!他怎麼麼可能與李闖為伍呢?最後在煤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3 # 吃識

    首先要考慮時代背景,在當時,崇禎和張自忠的矛盾可以理解為國內階級矛盾,而和清軍的矛盾是國家矛盾。在歷史上,處理矛盾都有一個不公開但人人皆知的原則,攘外必先安內。總之內部權力必須集中統一,然後才能一致對外。參考當年的國共兩黨就明白了。

  • 4 # 默默望見一抹藍

    崇禎活著時大明朝雖然搖搖欲墜,但山海關並未失守,滿清韃子只是在牆外轉悠,雖然彪悍,但並不是我大明朝的對手!等到李自成打進北京,崇禎自盡後大明朝內部崩潰,互相猜忌內鬥厲害,群龍無首!加之吳三桂放清兵入關,與韃子合夥攻打李自成,長城不再起作用,然後長驅直入,導致我漢人政權泱泱華夏傾覆,墜於韃子之手!

  • 5 # 愛歷史的庸庸

    感謝題主的問題,我想對問題作出以下回答,如有不恰之處,請給予修改。

    公元1644年,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攻進了大明王朝的首都順天府。崇禎皇帝朱由檢因不忍背離祖宗基業與心中的政治理想於煤山自縊身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崇禎不能與農民起義軍建立良好的政治關係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農民為什麼起義?

    總覽中國歷史我們能否知道什麼人最是溫純?什麼人最是能忍人所不能忍?又是什麼人最是能做不能做之事?沒錯,這種人就是農民。當政者只要給他們一口飯吃,一口氣喘,一塊地耕。他們就可以舒舒服服,貼貼心心的過上一輩子,不去想那些是是非非,不會受那些妖人的蠱惑,因為他們的生活還有希望。可沒有這個“只要”呢?他們是會瘋的。明中後期的農民就是這種情況,在電視劇《大明王朝》中,嘉靖皇帝為了改稻種桑,嚴嵩父子下令以毀堤淹田的方式兼併土地,大水衝沒了農民的土地。還好,他們還有一些積蓄可以足夠用來買一塊小田或者為員外幫工繼續生活下去。但是壞事一來就會成雙成對的到來,不說邊關後金的挑釁,大明王朝或多或少的加重賦稅。只說原先還手握土地能夠勉強擔負起賦稅的他們,現在手中一無所有怎能擔負起那承重的民役賦稅。從“二八規律”上來看,佔80%的農民要承擔大部分的稅負也就是人頭稅。雖然張居正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這一環境,可也很快被保守派推翻。因此他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所以他們要去拼搏,要去和那些官老爺富員外講一講他們農民的道理。因此崇禎與農民起義軍的矛盾是根本的土地矛盾,是不能夠調和的。畢竟崇禎代表的是大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而農民起義軍代表的是廣大農民的利益。

    其次我們猜測一下崇禎皇帝的想法。

    相對於崇禎來說,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打著的是顛覆大明王朝的政治目標“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他們不像是宋江打著的是“替天行道”的旗號。所以崇禎不可能對他們進行詔安的,如果詔安那就代表著大明王朝延續百年的政治就是錯誤的,而李自成他們是正確的。甚至皇帝的威嚴會被一掃而光,下次,下下次李自成或者多個李自成都會應運而生。此外“攘外必先安內”的軍事政治遠景也有一定的影響,外部後金的動亂在當時的大明王朝來說只是邊疆問題,壞的是大明王朝的葉子,只要整肅邊軍,改革軍備,解決只是時間問題,而內部的農民起義就不一樣,他們壞的是大明王朝的根,他們想取而代之,更變皇帝。因此雙方對比下來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的危害更大。

  • 6 # 有得觀史

    當遇到外敵入侵時,內部矛盾要擱置起來,團結一致,共同抗敵。這是被歷史無數次證明了的正確選擇。哥倆有矛盾,打得頭破血流,一旦有外人欺負,馬上就會聯合起來,一致對外。這叫內外有別。

    面對清兵入侵,崇禎皇帝聯合李自成張獻忠抗擊清軍,沒什麼好說的,但是崇禎格局不夠,他做不到。

    1644年李自成打到北京城外,大兵壓境,圍而不攻,而且要和崇禎皇帝議和,李自成提的條件兩個,一是封他西北王,二是犒賞三軍。滿足這整個條件就退兵,而且幫助朝廷平內亂抗遼藩。崇禎沒有答應,原因有以下幾點。

    李自成是流寇,崇禎瞧不上他們,現在他們要獨立,要和崇禎平起平坐,崇禎心理上過不去那道坎兒。

    李自成要當西北王,西北那也是祖宗留下的基業,讓崇禎親口答應送給李自成,他害怕留下敗家子罵名,不願承擔責任。

    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曾經多次被朝廷招撫,又多次反水,崇禎對他們失去了信任。崇禎覺得,即使答應李自成的議和條件,他也不見得幫自己鎮壓內亂對抗外藩。

    崇禎認為,李自成主動提出議和是緩兵之際,議和成功,朝廷不打他了,他可以藉口平內亂擴大地盤,增強實力。等朝廷和清軍作戰,兩敗俱傷,他可以趁機幹掉朝廷建立新朝,到那時清軍盛時已過,他就可以穩坐天下。

    崇禎與李自成聯合,李自成好處要比崇禎好處大,但是崇禎也不是一點好處沒有,最起碼不會滅亡那麼快,其次清兵很難入關,中原還會繼續漢人的王朝。崇禎與李自成聯合,不管誰勝清兵不會勝,即便是李自成最終成為中原霸主,也比讓清兵入關效果好,只可惜崇禎沒那格局。

  • 7 # 仁者厚德載物

    崇禎帝朱由檢是一個心高氣傲的皇帝,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崇禎帝寧願失敗甚至滅亡也不願意與對手妥協議和,無論是對皇太極還是對李自成張獻忠。

    李自成的大順軍兵臨城下包圍北京,李自成提出讓崇禎帝封他為西北王,崇禎帝卻毫不猶豫拒絕了。

    讓崇禎帝簽訂城下之盟,與多次打敗自己讓自己遭受奇恥大辱的死敵李自成議和,崇禎帝覺得還不如去死。

    皇太極李自成張獻忠都多次打敗崇禎帝朱由檢的明朝軍隊,但崇禎帝寧願屢戰屢敗也不願向對手低頭求和,哪怕李自成給足了崇禎帝面子,願意取消大順皇帝地位向崇禎帝稱臣,崇禎帝也不願意。

    崇禎帝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認為自己是唯一的真命天子,自己永遠沒有錯,他就像一個寧願經常割肉也不願意接受被套牢折磨的股民。

    這也是崇禎帝當初冤殺明朝頭號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的原因,皇太極繞道蒙古進攻北京,明明是自己不聽袁崇煥的提醒反而逮捕袁崇煥派去協防遵化的關寧軍將領造成的,崇禎帝卻寧願相信皇太極的反間計,認為是袁崇煥為了與後金議和引狼入室。

    崇禎帝朱由檢與宋高宗趙構的性格正好相反,朱由檢寧死不屈,對李自成對皇太極都決不妥協議和。而趙構能屈能伸,不惜向活捉自己父兄,強姦自己母妻的仇人金朝稱臣納貢以保住半壁江山,結果卻是朱由檢的明朝徹底滅亡,而趙構的南宋卻經濟繁榮延續一百五十多年。

  • 8 # 大壯筆談

    讓大壯來回答吧!

    早期對後金形勢不那麼緊張之時,崇禎對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是恨之入骨,因為他們殺害了多位明朝王爺,李自成還挖了明祖陵,斷了明朝的龍脈,被撅了祖墳,崇禎恨不得將李自成、張獻忠千刀萬剮,哪裡還想聯合他們抗金。再加上李自成、張獻忠多次反覆,形勢不利時假投降,一旦明朝放鬆警惕即刻復舉,個人信譽太差,崇禎也沒法相信他們不是?!

    再後來形勢突變,後金佔據優勢之時,面對危局,崇禎自己不是沒想過聯合這招呀!

    當年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曾經秘密派人給崇禎送信,提出議和條件。據記載,闖王提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

    說白了,就是你崇禎皇帝封我當“西北王”,把西北割讓給我管轄,再給我的部隊犒賞百萬銀兩,我就答應退守河南。作為交換,我願意為朝廷出力,替你剿滅其他的反賊,如張獻忠之流,還可以出兵幹後金。但是呢,你別想召見我進北京!

    咋樣,這條件夠赤裸裸了吧!可惜呀,崇禎皇帝死要面子活受罪,拉不下這個臉,想拉著大臣首先表態,自己再默許,這樣,一旦事情有變,自己可以全然而退,又正好有替罪羊,不枉自己樹立的為國家努力奮戰,勢不與賊寇妥協的形象!

    可惜呀,群臣這個時候都已經看清了形勢,看透了崇禎皇帝的為人,誰也不願意接鍋。要知道,當年兵部尚書陳新甲在得到崇禎暗地許可後,與後金秘密議和多年,卻因家奴不甚走漏風聲,被滿朝詰問,此時,崇禎非但沒有站出來表態,卻將陳新甲斬首,以堵眾人之口,從此,朝廷再無一人敢於提議和。而當年袁崇煥被殺,通敵議和也是罪名之一,但實際上,袁崇煥與皇太極之間的秘密議和,是得到崇禎默許的!此時的大臣,都選擇了明哲保身,再也不願意重蹈覆轍了!見此,崇禎只好作罷,一句“另其召”敷衍李自成!

    就這樣,先是刻骨的仇恨,不靠譜的議和物件,加上沒有背鍋俠背鍋,死要面子活受罪,我們的崇禎皇帝只能國破身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郭靖宇拍過哪些電視劇?